闰月要给娘家买什么

老公 0 82

闰月要给娘家买什么,第1张

闰月要给娘家买什么
导读:闰月年要给父母买鞋子。到了闰月年,作为子女要为父母买双闰月鞋穿,俗语讲“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方面表示作为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个方面也是为父母祈福,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长寿。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

闰月年要给父母买鞋子。

到了闰月年,作为子女要为父母买双闰月鞋穿,俗语讲“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方面表示作为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个方面也是为父母祈福,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长寿。

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闰二月的产生原因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

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闰二月是子女给父母买鞋。

闰月鞋,是中国地区的民间习俗,逢农历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还有一种说法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闰月年,留娘年”,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

闰二月买鞋时间

买鞋要在闰月开始之前买,据说旧时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科学知识,认为一年多出一个月挺邪乎,害怕会对长辈不利,于是就流传逢闰年闰月要给母亲送闰月鞋,也叫做“留娘鞋”,以前都是手工自制,在鞋后跟外侧拐弯处,还要用彩色花线绣上妈妈的属相,以祈求保妈妈平安无事,而到了现代,人们多是直接买鞋赠送给母亲。

关于闰月的旧俗不只有闰月鞋,例如民间老一辈人中,有闰七月对媳妇不利的说法,于是一些地方有婆婆闰七月给媳妇送礼的习俗;又有说法是闰五月对女婿不利,于是一些地方就有丈母娘闰五月给女婿送礼的习俗。

在江淮地区,每到闰年闰月,已婚女儿要给母亲做闰月袜子、闰月鞋或做衣服,俗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七十三、八十四是旬尾,儿女感到老人将不久于人间,送些好东西给老人吃,趁有生之年,以尽孝道。

1、妇女喝闰月茶;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在地区,闰月有这样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3、忌迁坟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4、送父母闰月鞋: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不同地方的闰月习俗:

1、妇女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在台湾地区,闰月有这样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3、忌迁坟

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4、送父母闰月鞋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5、回娘家吃闰月饭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6、娘家送女儿雨伞、蕉扇

在有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

7、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闰二月要给父母买鞋子。

到了闰月年,作为子女要为父母买双闰月鞋穿,俗语讲“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一方面表示作为子女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个方面也是为父母祈福,祝愿父母身体健康,平安长寿。管闰不闰月,都不要忘记父母,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不管多忙,作为子女的都要经常回家看看父母,给父母多一些陪伴。

称送闰月鞋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过去人穷无鞋,光脚劳作,导致脚破流血,异乡游子闰年闰月回家团聚,就为老人买双布鞋以示孝心。

闰二月的介绍

农历一年内出现两个二月,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闰二月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频率中等,一般每隔19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没有闰二月。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闰二月。

闰二月的出现就是因为农历二月后的那个月只有节气清明,清明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这样二月后便出现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二月后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定为“闰二月”,这就是闰二月的道理。需要指出的是农历的设置闰月,完全是一种人为的适应自然规律的措施,它跟迷信和鬼神无关。

 2017年有个闰六月,那么你知道闰六月有什么讲究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欢迎大家阅读。

闰六月有什么讲究

 妇女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在台湾地区,闰月有这样的`习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忌迁坟

 我国部分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送父母“闰月鞋”

 “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回娘家吃“闰月饭”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娘家送女儿雨伞、蕉扇

 我国有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

 祭土地

 我国部分地区有闰年祭土地公的做法,不需要请师傅,但是需要集齐当地老中孙三代,做“主机与副机”——一种卜算仪式,算出土地公的指示,祈求今年顺顺利利。

“闰月送父母面包鱼、送侄子面包狗、送侄女面包刺猬”,其实也没有什么固定的说法,无非就是一种习俗,也算是姑姑对自己的侄子侄女的一个好的祝福。

除此之外,女儿还会给自己的父母送面包鱼,也是对自己的父母的一种祝福,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扩展资料:

闰月的地方习俗:

1、在武夷山地区,妇女是都要喝闰月茶。

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在闰月的时候是要回娘家吃闰月饭的。

“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导语:一般来说在闰月里很多出嫁的女儿会给父母送鞋,或者是送衣服,但是一些地方人们不送这些针头线脑的东西,他们会给娘家送大雁。那么闰月送雁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闰月为什么要送雁的详细介绍吧。

闰月送雁是什么意思

闰月送雁是为了祛瘟疫,给父母消灾。传说闰月是不吉利的月份,这个月里阎王会把老人的魂魄收走,因此会给父母送大雁,求一个吉利。

闰月送雁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嵩山南麓有一个姑娘,非常孝顺。在一个闰月年里,中原大地闹饥荒。一天,她想到,平常年景里年迈的父母还吃不饱,今年多出一个月,不定他们会饿成什么样?想到此,外嫁的她就把自家仅有的一点小米,搜罗了搜罗,装进一个小提斗里,翻山越岭去探望年迈的双亲。

路上,姑娘一不小心跌落山崖。醒来时,提斗里的小米早被饿急了的小鸟啄了个精光。看着空空的提斗,想到年迈的父母,姑娘嚎啕大哭。哭着哭着,姑娘就睡着了,睡梦中,隐隐约约觉得有个声音在叫她。睁眼一看,看到一对银灰色大雁飞到了她的提斗里,怎么赶也赶不走。姑娘是又惊又喜,莫非这是天意!

可等赶到村里,姑娘又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饥荒中,村里闹起了“瘟疫”。看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危在旦夕,姑娘忙把烹制好的雁汤雁肉给父母喂下。腌肉细腻爽口,雁汤味道鲜美,不到半袋烟功夫,父母就醒了过来。善良的姑娘又把余下的汤肉,送给村中的乡亲们,第二天瘟疫即退。

从此以后,姑娘给父母送大雁祛瘟疫的故事就相继传开。每逢农历闰月年,出嫁的女儿都会在闰月的前一个月送大雁瞧娘家。但大雁毕竟是珍禽,人们就用面制成大雁形状,借以闰月年求吉利、祛瘟疫,为父母消灾。

闰月给父母买什么

闰四月给妈妈买鞋,来自于“闰月鞋”的民俗。

闰月鞋,是中国地区的民间习俗,逢农历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双鞋。闰月鞋一定要在前一个月穿上才灵验。2009年值农历闰五月,精明的商家提前打出了“孝心牌”、“温情牌”来笼络人心,各地女鞋热卖。“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按照民间说法,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以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

闰月“与“闰年”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