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家长应不应该买车?

孩子 0 78

孩子上学家长应不应该买车?,第1张

孩子上学家长应不应该买车?
导读:我一个朋友,以前都是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孩子吃完早餐,六点四十左右出门,开车不堵的情况下10分钟可以到学校,但要是遇到堵车的情况,40分钟也到不了,所以孩子上学经常迟到。后来,朋友只好用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她如今早上六点半

我一个朋友,以前都是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孩子吃完早餐,六点四十左右出门,开车不堵的情况下10分钟可以到学校,但要是遇到堵车的情况,40分钟也到不了,所以孩子上学经常迟到。

后来,朋友只好用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她如今早上六点半起床,孩子六点五十起床,吃完早餐,七点十分出门,有时还可以晚点出门。朋友骑着电动车送孩子七八分钟就能到学校,不用担心堵车,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不用担心被罚款,更不用担心孩子上学迟到。

她体会到了骑电动车接送孩子的香,如今再也不想开车接送孩子上学了。

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早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有多堵?经历过的家长都懂。所以可以骑电动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然而近日在河南一小学,禁止家长骑三轮车接送学生,否则直接将车拖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禁止三轮车接送学生,官方:不安全

近日在河南开封尉氏县实验小学发布通知,通知如下: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接上级通知,明天执法部门开始严查三轮车,学校周边有执法人员巡查,凡是用三轮车接送学生的三轮车会被拖走,同时处罚家长和学校,恳请家长不要违反规定,同时提醒有残疾证的学生家长只能自己使用三轮车,但不能接送学生。

学校通知主要是2点,一是不允许三轮车接送学生,二是即使有残疾证的学生家长,可以自己使用三轮车,但不能接学生。

该学校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表示,对此规定给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以前都是骑三轮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马上离开,赶着时间去做生意,如今不让骑车接送孩子,要是骑车去送的话,学校就不要学生上课。

一边是要养家糊口的生意,一边是需要送孩子上学,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了,如今孩子怎么接送?对于家长来说非常苦恼。

事后记者致电了尉氏县三轮四轮车整治指挥部,三轮四轮车整治指挥部答复:三轮车不安全,如果有家长去接送孩子的话,三轮车被扣押,我们会通报这个学校,有的学校会停学生的课。

三轮四轮整治指挥部的答复主要有三点,一是明确表示有此事;二是三轮车接送孩子不安全,违者扣押车辆;三是通报学校,停学生的课。

关于此事,网友议论纷纷。

有网友评论说:禁止就要有替代方案,比如提供校车。

有网友评论说:不让骑三轮车接送孩子和不让骑车接送孩子是两个概念,电动自行车应该是可以带孩子的,三轮车的确不安全,很容易翻,而且不是残疾人使用残疾三轮车也是违法的。

有评网友评论说:为什么不开车?宝马奔驰都行呀,非得骑三轮车给领导找事。

三轮车接送孩子的确存在危险性,但所有的事情一刀切,是否合理呢?

02孩子是家长的软肋

我查了一下尉氏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通告。

通告明确表示,不符合依法登记上牌条件的三轮四轮车,禁止在禁售区域内所有城市道路行驶、乱停乱放等行为。具有统一标识的快递、环卫、残疾人驾驶的残疾助力车等特种用途的三轮四轮车除外。

那么可以上牌、残疾人等三四轮电动车可以正常行驶,对于这些三四轮电动车,就可以正常接送孩子。

可三四轮整治指挥部的答复属于一刀切,明确规定禁止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即使是残疾人学生家长也只能自己骑三轮车,不能接送孩子。

那么在道路上,是否就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家长在前面慢慢地骑着三轮车,而学生在后面拼命地奔跑,这是在惩罚学生吗?

此外关于第二点扣押车辆,通报学校。因为你是学生家长,明确规定学生家长不能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你这么做了,整治指挥部就会扣押你的车辆,并且通报你孩子所读的学校。

这是大人不遵守规则,孩子和大人一起接受惩罚的道理吗?

再来说说最后一点,学校停学生的课。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什么时候和孩子是否可以上学有直接联系了。因为家长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学校就要停孩子的课,孩子就不能去学校上课。

果然,孩子才是家长的软肋。

原来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是孩子停课的罪魁祸首,试问孩子何罪之有?

家长犯错,整治部门处罚归处罚,可关孩子什么事?这种一刀切、专挑软肋的处理方式实在不妥。

03治理交通安全问题前,先解决接送孩子的问题

在很多家庭,孩子的父母有工作,或者是在外务工,接送孩子的任务只能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弓腰卖力蹬三轮车接送孩子上学。

如今禁止三四轮车接送孩子,那么整治部是否实地考察,上学是否有公交车?孩子走路上学是否安全?校方是否可以提供校车接送?家长不能骑三轮车接送孩子,那么就会有一笔不少的校车费,这笔费用家长是否承担得起呢。

三轮四轮整治指挥部只负责发布公告,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不仅给家长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无法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那么学校和政府是否应该更加慎重的考虑这样的规定,尽量采用有温度、符合民意的方式来规范家长和学生的交通行为。

写在最后:

任何交通工具都存在危险性,不管是开车、骑三轮车、骑电动车,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尉氏县的三、四轮车接送学生不原罪,错的是违规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乱停乱放。文明执法,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符合民意。

愿所有的执法部门多一些温度,让整个城市越来越美好。

要看她家和你家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她家有点困难而你家经济状况较好就可以多给点,万元以上甚至更多!如果你们经济状况都较好,你就可为其买万元左右的礼物,如笔记本之类。总之,一切都按实际情况而定。

她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却面临着罕见的血液病折磨。在家庭困难和医疗费用的压力下,她发起求助,引来了一位善心人士的关注。他是一位慈善家,看到了她的故事,毅然捐赠了90万。

当看到有人施以援手的一瞬间,活下来的希望让她重新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当她开始期待的时候,善款却只有3万到达她手中。当她收到这笔善款的时候,她没有惊讶,没有生气,而是平淡的笑了笑,最终因为没钱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最终离开了人世。

为什么90万善款到手只有3万?剩下的87万又进了谁的腰包?真相到底是什么?慈善机构又做出什么样的解释?

案件经过

小红,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小城市。她乐观坚强,但生活并不容易,因为她患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病,需要长期的定期输血和昂贵的药物治疗。

家庭贫困让她无法承担这沉重的医疗费用,只能寄希望于社会的善心援助。为了筹集治病的费用,小红利用互联网平台发起了求助。当时,她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只希望有善心人伸出援手,能够帮助她渡过难关,重新拥抱生活。

就在此时,一个名为“善心大哥”的网友看到了小红的求助信息。这位“善心大哥”开着奔驰车,过着优渥的生活,但他并没有被物质所蒙蔽,反而对小红的坚强和勇敢深感钦佩。看到小红所面临的困境,他心里充满了同情与愿望,决定伸出援助之手,捐赠90万元用于小红的治疗费用。

小红坐在医院的病房里,面带疲惫的微笑,看着她手中的手机,满怀感激。就在她发起求助后的几天,她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接通后,一个温暖的声音传来:“你好,我听说你需要帮助,我愿意捐赠90万给你治病。”

小红感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过了好久,小红颤颤巍巍的说:“真的吗?太谢谢您了!这对我来说是救命的钱。”她简直不敢相信,总觉得自己是活在梦里。那位慈善家继续说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姑娘,这笔钱我最近就会给你通过慈善平台给你汇过去,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笔善款对于小红来说是一份及时雨,让她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她充满感激之情,立刻准备着手治疗,希望能够战胜病魔,重新获得健康。小红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善心大哥的声音,她知道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份温暖的力量。在之后的日子里,善心大哥和小红保持着联系,他时常询问她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每次接到他的电话,小红都倍感温暖和关心。

但是,这确实是一场梦,而小红的梦也该醒了。当小红收到善款时,她震惊地发现,竟然只有区区3万元。对于她庞大的医疗费用而言,这筹得的善款根本无法支持她一次治疗。她陷入了无尽的绝望,因为她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应对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她立刻打电话给善心大哥:“大哥,善款我已经收到了,但是只有三万块。”

“什么!三万?”大哥的语气充满了不可思议,甚至里面还有一些愤怒。“我交给他们了90万,你就收到了三万块?你有收据没,到底怎么回事!”面对大哥的愤怒,小红也是一脸懵,想了许久之后,小红没有生气,甚至没有任何表情。

小红告诉大哥,“收据我有,哥,可能老天不想让我看好这个病吧,还是谢谢您,谢谢您给我捐款,收据我马上就微信发给你。”随后小红便挂了电话。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小红的病情迅速恶化,她无力抵抗病魔,最终在无尽的痛苦中离世。得知小红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善心大哥也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愤怒。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捐赠的善款只有微薄的一部分到了小红手里,而剩下的巨额善款又去了哪里?

善心大哥决定调查此事,他联系了慈善平台,希望能弄清楚善款分配的情况。然而,得到的答复却让他震惊不已,慈善平台声称将剩下的87万善款分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分给了其他人?我这钱是给小红看病的!为什么要分给其他人?而且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甚至我都没有收到任何信息!这样的回答让善心大哥无法接受,他觉得自己被欺骗了,那份善意没有被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是被滥用在其他地方。“分给需要的人?我看是你们公司领导拿去喝酒了吧!”随后善心大哥一把挂了电话,十分生气!

以案释法

在该案件中,涉及了慈善平台的善款使用问题。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理善款,并确保善款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慈善组织应当对捐赠款物的收支情况进行登记、保存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如果慈善平台没有遵循这些规定,就涉及到慈善法的违规问题。

善心大哥捐赠90万元给小红,构成了一个捐赠合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捐赠合同是指捐赠人将财产无偿转移给受赠人的合同。

捐赠合同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真实和合法的原则。如果慈善平台没有将善款全部转交给小红,就涉及到捐赠合同的履行问题。如果慈善平台没有按照善意大哥的意愿使用善款,并导致小红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从而造成了她的死亡,那么这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善心大哥可能可以追究慈善平台的侵权责任。慈善组织在使用善款时,应当进行公示,向社会公布善款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如果慈善平台没有做到透明公示,涉及到善款使用问题,可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责任。

慈善机构的做法合理吗?

慈善机构的主要目标是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群,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获得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等。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慈善机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慈善机构需要合理管理和分配善款。如果一位慈善家捐赠了一大笔善款,慈善机构可能会将善款分配给多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全部给予单个受助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受助者得到的金额较少。但是,如果慈善家决定针对某一个人进行捐献,那么慈善机构要尊重捐献者的意愿,不可将善款进行多次分配。

慈善机构在对待小红的善款上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小红只收到了3万善款,而不是90万。慈善机构声称将剩下的87万善款,分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但却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及时通知捐赠者,也没有公示善款的使用情况。

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慈善机构应有的透明、公正和负责任的原则。捐赠者将善款捐赠给特定的受助者,希望能够直接帮助到她们,而不是被机构自行决定分配给其他人。

慈善机构应该保障善款按照捐赠者的意愿用于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应该及时向受助者和捐赠者公示善款的使用情况,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小红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善款而不幸离世,这让慈善机构的做法更加不合理。

案件解析

奔驰大哥的善举本应成为温暖的希望之光,却因为慈善平台的不透明和不负责任,让善款流向未知的去处。

而小红因为没有及时收到善款,而导致病情恶化最终离开了人世,这成为了一段让人扼腕的遗憾。慈善是善良之举,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而守信、透明和公正则是慈善的灵魂。无论是捐赠者还是慈善组织,都应该以善良的初心,诚信的态度,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奉献出温暖和关爱。

为了确保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和管理。政府应加大力度,出台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强化善款的使用公示和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善款用于正当用途。

对于慈善善款的使用,一定要公开透明的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对捐献者的负责,更是对社会的负责。试想,如果奔驰大哥这次受到了伤害,那么当他面对下一个需要捐款的人,他会怎么做?我想大概率会袖手旁观。

做什么生意都不要利用“善”来赚钱,因为善心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格,而且帮助他人意味着自己就要承担损失,有的人愿意承担,但是却没有好的结果。这对于捐献人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伤害,甚至以后面对这种情况都不会施以援手,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当然是不合理的。

交通治理和学生上学是两码事,不能相互混淆。不准家长骑三轮车接送学生,否则直接将车拖走,还要处罚家长和学校。当地三轮四轮车整治指挥部工作人员称,因为三轮车不安全,如果家长骑三轮车接送学生,车不仅会被扣押,还会通报学校,有的学校就会停学生的课。

该校以孩子停课倒逼家长禁骑三轮车,毫无道理可言。所以,这则通知一经发布,就引起家长和社会广泛关注。将三轮车整治与学生上课挂钩,实在不妥。何况,发布主体还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保障未成年人教育权的学校。

家长违规使用三轮车,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即可,牵连孩子,甚至以受教育权相威胁,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三轮车上路,的确存在安全风险,当地集中整治有其必要性。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学校周边汇集了接送孩子的各种交通工具。确保校门口的交通秩序,也是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是,整治交通秩序,以孩子停课倒逼家长就越界了,这种牺牲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不难猜测,校门口作为堵点之一,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和任务,学校或许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而以停课相威胁,戳中家长的“软肋”,整治效果可能也会立竿见影,但这不是城市治理的正确方式。

说到底,还是要解决孩子上下学的交通问题。在一些县城,开通校车并不现实,那么就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难题。满足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需求,创造便利条件,也是交通治理的应有之义。

从发布的通告中看到,当地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城区内所有学校设置公交站点,城区内公交车将持续免费乘坐。这无疑,满足了部分父母接送孩子的需求。

不过,对于住在县城外的家庭来说,可能三轮车仍是很多家庭的主要出行工具,进入三轮车禁行的城区,需要停放再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并不便利,很多父母图方便忽略了其安全风险。这部分人的需求,也应该予以重视。

不管如何,交通治理和学生上学是两码事,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交通管理部门与学校理当各司其职。并且,谁违法处罚谁,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别牵连无辜,更不能让孩子“背锅”。

如果学校比较远,而且又没有和自己一样被录取同一所学校的同学的话,建议还是家长送比较好的,尤其是孩子独自第一次出远门。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话,可能连语言说话的方式都会和别人有所差异,会容易感动害怕和恐慌。而且从安全方面考虑,家长应该送的。

当然,如果是和同学一起去学校的话,这样是最好的,家长可以不用送的,毕竟,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团体,可以相互照顾,不至于孤立无援,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孩子的安全等等。

如果学校比较近的话,那送不送也都是可以的。并且孩子可以很快的在新的学校打开自己的生活圈,不用太过担心。

我是不建议送的。孩子到了地方有校车接的,而且走之前都跟学校联系好的。做父母的不放手,孩子永远成长不了……

我家妞妞四年前考到上海,临走前,想让我去送,一方面我确实不好请假,另一方面我也确实想锻炼一下她。于是我对她说:“妈妈不送你,把省下来的路费钱给你你到了上海多给自己置点东西。”她同意了……

快开学了,我给她买好了飞机票,送她到机场。她一路上没说话,我知道她是害怕,没一个人出过远门,这次自己跑这么远,心里肯定纠结 ……但她一路上没哭,进了安检门,我望着送她,我不希望她回头,她一回头,我也会哭的……结果在进去的一瞬间,她慢慢地回过头,叫了声“妈妈”,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安慰她,去吧,下了飞机有人接呢……她才拉着皮箱进了候机室……

五个小时以后,她给我打电话说到了上海虹桥机场,也见到了接机的老师让我放心。

到了晚上,她又给我打电话说了她在学校一天的情况。她自己去交的学费,然后领了宿舍钥匙 ,又和同学一起去学校住宿管理处买了统一的被褥,还和同学一起出去买了一些日用品……她的声音里带着掩藏不了的兴奋……

最后她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我们宿舍八个人,睡得上下铺。除了我没妈妈送,其余七个都是妈妈送来的!她们的妈妈给帮着交学费,给洗衣服,给打饭,甚至铺床都是妈妈在铺,就只有我一个人,什么都是自己,其他的阿姨都夸我能干呢……”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泛起丝丝愧疚,但我依然告诉她:“你看,妈妈没送你,你很有成就感吧……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妈妈在帮着干,只有我家的琪琪最能干,自己什么都会干!”……

孩子的路终究得她自己走,我们替不了一点点,不如早点放手,让他们去适应 社会 ,适应环境。

我们干得越多,孩子会得就会越少。有一天需要他自己去面对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尽心尽责”,孩子会不会怨恨我们呢?

其实,现在孩子上大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时间宽裕,80%的家长都会选择送。

一来,孩子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出远门,家长心里有太多牵挂,太多不舍。再信赖孩子,也想亲自把孩子送到学校,心里才踏实。特别是女孩子,家长更不放心,能送是一定要送的。我同事家孩子去青海大学上学,父母虽然很忙,硬是挤出时间,陪孩子去报道,安排好后,才放心赶回来。否则,孩子独自去学,家长在家里也是忐忑不安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阖家出去 旅游 也是常态。借送孩子上大学之际,来一场全家出游,不仅和孩子共享欢乐,而且能感受到大学的氛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很多家长就是因为孩子到异地上学,才有了去当地 旅游 的机会。

再者孩子去上学,要带很多行李,有的下了 汽车 ,还要坐火车,甚至赶飞机,一路辗转,如果父母有时间送一程,可以帮孩子一把。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交通方便、通讯发达,如果孩子自立能力很强,家长超放心,完全可以不送。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旅途注意的事项,及时和家长联系。如果有同学结伴而行,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家富有,包专机护送都是应该的。因为我没有那笔钱,孩子就是自己坐火车去上学的。

孩子上大学,家长要不要送?首先家庭形成共识是否要送只上大学。每一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觉得要送那就送,觉得不要送那就不送,以家庭成员形成共识为主。很多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上大学其实是没有机会,一家人外出 旅游 的,然后就有孩子读大学送孩子上大学,这样的一个机会,一家人来一个亲子共游,然后再送孩子去上学,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其次,以训练孩子为目的不送。孩子第1次出远门,这是一个训练他很好的机会。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去上大学的路线,怎么购车?怎么行走,甚至可以结伴而行,这里的结伴而行的伙伴就是和孩子一起上大学的同学,朋友都是可以的。这就很好的训练了孩子独立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甚至独自外出的能力。

我觉得送吧,不管是本省、跨省还是家门口,送孩子去读大学是一种情怀呀。

当孩子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新的人生阶段,就好比高考的时候,父母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在门口期盼的等待,陪伴你人生其中一个重要时刻,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随着孩子的成长,到步入 社会 ,越来越独立自主,父母能够陪伴在孩子左右,参与他人生大小事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何其珍贵!

一转眼高考就过去两个多月,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作为一个高校人,每年秋季学期开学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氛。熙熙攘攘的新面孔,带着好奇也带着期盼。

不过,现在的新生与十年前的早已大不一样了,很多人中学期间都有游学经历,周围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也多得是,他们对大学已经不那么陌生也不那么羞涩。我见过不少新生,来学校没两天,校门外的网吧已经门清了,或者已经换上运动装备找球场打球了。从整体来看,现在很大一部分新生已经不需要父母来送,给他们打好包,办好卡,打上钱,他们估计连一丝不舍都不会表现出来,就像脱笼的鸟,所以,如果家长走不开无法亲自去送,那也没有关系,让孩子独自去上学,也是孩子成长中的一次洗礼。

从如果家长有条件去送,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去送的。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种仪式感,让孩子从心理上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来了之后最好能和辅导员当面交流一下,建立一些联系(不一定要请吃饭,报到时都很忙,就算请也不会去),加个微信就行,没事问一下孩子的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还有条件,提前几天出发,和孩子一路玩过去。呃,主要是这样的机会以后估计越来越少了,一旦上了大学,孩子真的就飞走了。

送与不送,按实际情况考虑吧!我从小到大就一直住校,父母不是很关心我的学业问题,所以无论去哪里都是我一个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独来独往的生活。同时家庭环境也不好,父母也不想花费钱去和我一同去学校,等经济条件允许了我一定会带他们参观我的大学校园。而且我也不愿意让我的父母为此奔波,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为我做的够多了,我不想让他们在劳累了。一般孩子上大学送孩子到学校的原因无非就两种。

第一种就是孩子的自立能力比较差,有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经历过住校,突然一下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这样的孩子很难一时习惯。我也有过这种感觉,也不是很想家就是突然换了个地方生活一时半会很难适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的。这样的情况下父母送孩子去学校,陪孩子逛逛校园,熟悉了环境、舍友同时再鼓励孩子自立,孩子肯定会坚持下去的,慢慢的也就自立了。父母完全可以放心孩子,孩子总要一个去经历大风大浪,我们必须要让他学会独自去面对问题,不遭遇狂风的鸟儿是不会成长的。

第二种就是孩子考上大学了,全家人读很高兴,陪孩子一起去大学里边看看,了解一下孩子大学的生活。如果条件允许,我介意家长们还是陪孩子一起去大学吧,孩子并不是在乎你们的钱,真正在乎的是你们的陪伴,你们的一声鼓励以及肯定。

如果我有了孩子,我肯定会和他一起去大学的,我会和孩子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还要告诉孩子大学应该如何度过。你们呢?

我女儿要离开我去读大学了 请问送还是不送好呢?我心里难过不送的话肯定肯定会更难过的可能会有好长时间的不安 我为什么会犹豫送或不送呢?太远 那 太远 应该更要送 是不是?求建议 求回答……

合适不合适看你收入水平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数额略小点,上大学买个旅行箱也得个四五百吧。

不过这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跟侄女处好关系。

侄女上大学给2oo元红包说合适就合适,说不合适就不合适,如果经济条件差,手头没有经济收入,给2oo元钱表表心意也是可以的,如果有收入,有钱不给,那就不合适,是给的少,拿不出手,太没面子了。

主要还是心意,按照自己的能力来,给多给少都无所谓的

侄女儿考上大学送多少钱的礼金,这个从来没有什么标准,量力而行,表达祝贺的心意即可。

我们小区里,条件好的有送别墅的丶送宝马或奔驰轿车的,也有只送一个一丶二万块钱的电脑的。

我的高中同学群里也看到只送5千块红包的,反正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影响到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