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员工福利送什么东西?

员工 0 71

春节员工福利送什么东西?,第1张

春节员工福利送什么东西?
导读: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部分企业都会发放春节福利。这些福利可以让员工带回家时显得喜庆、更有仪式感,有助于传达品牌文化……但这种传统固有的模式,虽然HR费时费力,但仍然有不少员工不买账。1、超市购物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尤其是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部分企业都会发放春节福利。这些福利可以让员工带回家时显得喜庆、更有仪式感,有助于传达品牌文化……但这种传统固有的模式,虽然HR费时费力,但仍然有不少员工不买账。

1、超市购物卡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购物,尤其是日常用品、食品等的购买,如果员工在购买这些物品时可以使用一些购物卡会不会更感谢公司对员工的关爱呢。一般来说,价值1000元或500元的礼品卡送给员工,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员工的认可。

2、粮油

在如今的企业中,很多员工都是独自生活且选择带饭上班。那么粮油可以说是最实用的福利首选了,无论是学校教育机构,还是加工厂、电子商务公司等,粮油都是送给员工最实用的礼物。比如下面“礼多多数字礼业“推荐的这一款组合套装真的是非常不错,想必员工收到这样的礼物也会心里暖暖的吧。

3、电商卡券

为了更好的根据员工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我们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提供一些购物券,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要的产品。这样一来,会更受员工欢迎,也省去采购各类产品的麻烦,非常适合作为送给员工的礼物。

4、双肩电脑背包

对于上班族来说,文件、笔记本等办公用品是必不可少的。给员工送一个企业定制的背包是实用的。员工无论是上班还是出差都可以使用。而且背包结实耐用,收纳量大,整体功能性强,比较实用。对于追求实用的员工来说,送一个背包比送其他无用的礼物要好得多。

5、U型枕

U型枕可枕可睡可抱可靠,可弯曲成任意角度。对于平时不运动和久坐的我们真的太贴心了,同时企业员工拥有一个可以减压的枕头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维护自己的健康,真的是太棒了。

6、保温杯

一杯子,一辈子。杯子是生活中饮水饮茶的载体,同时也是春节公司送员工的好礼物。保温杯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是居家生活的好帮手。定制创意保温杯可定制杯子的logo图案和杯子的颜色,还可以起到企业、品牌、产品、广告的宣传作用。

这一讲,主要和你分享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是符合的意思,“利”是利益,就是说符合利益才去打,不符合就不要打。

我把它简称为四个字,“唯利是图”,当然,是打引号的。

针对这一主题,瀚霆老师提出了三大方法论:第一,企业经营讲究多方共赢;第二,经营为“利”不为“争”;第三,感性对人,理性对事。

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第一,企业经营讲究多方共赢。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孙子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不符合国家利益,不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用兵,不到危急时刻,不开战。

他把“符不符合国家利益”这个问题,放在了第一位,作为开不开战的理由。也就是说,孙子认为,一切战争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都在于利益二字,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思想非常的务实,有利可图才打。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一个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点和孙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利益才是永恒的。

当然,无论是国家间的战争,还是企业间的竞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战场上只有零和博弈,胜利者才是得利的一方,而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则更多讲究互利双赢,多方共赢。

最常见的一个案例就是,企业之间的交叉许可协议。

比如说智能手机领域的专利,成千上万,没有一家公司拥有全部的专利,但不能不用啊,消费者可不买账。于是,这些企业就签订交叉许可协议,交换对等价值的专利,这样一来,你可以用我的,我可以用你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获利最多的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消费者,因为消费者能够在一个产品上,用到各个公司的各种专利。

这就是很典型的多方共赢,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去寻求合作,实现共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整合。

经营企业为“利”不为“争”

再来看第二个方面,企业为“利”不为“争”。

要知道,企业本就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核心目的就是盈利,不是和竞争对手干架的。

在《李嘉诚传》一书中,记录了这么一个采访,是关于李嘉诚在房地产领域,拍地时的表现,记者问他,“都说您是拍卖场上的‘擎天一指’,只要一举手就是志在必得,为什么有时候还会中途退出呢?”

李嘉诚回答说,“我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会退出。”

这就是他的经营思想,非常直接,根本不是去考虑,怎么和对手竞争,要如何打败对手,而是完全以利益为导向。如果这块地的价格太高了,盈利空间很小,就算这块地很不错,也会果断放弃,这就是做到了,把利益作为经营决策的前提。

但是,很多时候,企业经营者往往陷入意气之争。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3Q大战。360和腾讯之间,长久以来就有一些纠葛,后来不断的升级,逐渐发展成意气之争,就是要干掉你。演变到最后,甚至强迫用户“二选一”,极大的损害了用户的权益,最后闹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用法律才解决这件事。

从这件事情看下来,无论是360,还是腾讯,或是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波及,没有人真正得利。

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前提,首先考虑的就是,这样做符不符合企业的利益,包括名誉上的利益,而不是说一时的意气之争。

感性对人,理性对事

最后第三个方法论,叫感性对人、理性对事。

兵法原文是这么说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一时恼怒就发动战争,一时怨愤就与敌人开战,换句话说,不要感情用事。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最知名的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刘备因为东吴夺了荆州、杀了关羽,怒不可遏,不顾诸葛亮的劝谏,倾全国之力,亲自率领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夷陵一战,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军队死伤殆尽,惨败而归。

这一战之后,蜀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争夺天下的资本了。

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也就是我在《心智力》一书中,强调的一点:感性对人,理性对事

在我们企业里也是一样的,对人对事一定要区分开。

我曾经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在很多年以前,一个顾问客户紧急找到我。说他的工厂,突然接到一笔加急的订单,要求春节之后一周交货,但由于当时经济危机,订单下滑,工厂很早就下发通知提前放假了,因此,大部分的员工都买好了回家的车票。

老板很着急,就和员工紧急沟通,但收效甚微,甚至很多人表示,节后也不一定能准时到岗。这可把老板急坏了。

在经过了解之后发现,这些员工大多都是老板家乡人。于是,给了他三个建议:

第一,凡是能退票留下来加班的员工,工厂赔偿损失,并且还包车送回家;

第二,把原计划给所有员工的福利预算,全部用在这些留下来的员工身上;

第三,在春节时期,带上礼物,挨家挨户去拜年,表示感谢。

果不其然,前两招一使,一大半的员工都留了下来,最后很好的交付了这次加急订单;更有意思的是,经过春节的拜访,过年之后的到岗率,成为了历年之最,想在家多待几天的人,都被家人催来上班了。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一方面,理性对事,订单肯定是要做的,这是企业的大事,你要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另一方面,你也要看到员工的利益,由于加急订单,会给员工造成一定损失,所以一定要赔偿到位,包车回家,给足福利,包括像春节去拜个年,表示一下感谢,这是感性对人。

我也正是看到不同的利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成功地化解了这一难题。

本讲小结

主要和你分享了,“唯利是图”这一理念,延伸到企业经营上,主要有三个方法论:

第一,企业经营讲究多方共,多去合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企业为“利”不为“争”,任何的决策都是符合企业利益;

第三,感性对人、理性对事,看到不同角度的立场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