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是如何工作的?

员工 0 89

送奶工是如何工作的?,第1张

送奶工是如何工作的?
导读:下面以送奶工周建的一天工作为案例:凌晨3点,夜色漆黑,凉风习习,送奶工周建初整理好牛奶箱从奶站出发,他要摸着月色,骑送奶车,走6公里,爬282阶楼梯,送完132份牛奶。夜色的灯光下,记者看到一个身影,周建初骑着电瓶车,摇摇晃晃,在海南新村小

下面以送奶工周建的一天工作为案例:

凌晨3点,夜色漆黑,凉风习习,送奶工周建初整理好牛奶箱从奶站出发,他要摸着月色,骑送奶车,走6公里,爬282阶楼梯,送完132份牛奶。

夜色的灯光下,记者看到一个身影,周建初骑着电瓶车,摇摇晃晃,在海南新村小区里不停穿梭,递送牛奶。因为操劳,50多岁的周建初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从事送奶工作十余年,是奶站里工作时间最久的一名老员工。他说:“1999年,海门卫岗设立了奶站,我就来到这儿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13年。每天凌晨,我离开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逢年过节也不例外。”

奶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周建初是一个极富责任心的人。2008年下大雪的那一天,室外寒风凛冽,大雪阻断道路。奶站规定:早晨6点半前送完所有的牛奶,但因为大雪,道路湿滑,送奶工们不知所措。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周建初毅然推着自行车,步行前进。他没敢骑车,生怕摔坏牛奶。他说:“这么多人家等着牛奶,按时送达是我的责任。虽然道路难走,但并不是不能送牛奶。”周建初,憨厚、老实、勤劳,一年到头兢兢业业。

谈到家人的时候,周建初有点愧疚:“虽然,我没有能力让他们住上大房子,开上好车子,但我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他们生活得好一些。我爱我的家人,他们也支持我的工作,儿子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我。”说起儿子,周建初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儿子现在有出息了,考上大学了,在学校里时常做兼职,赚了钱还不忘给我们买礼物。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我的职业受人尊敬”

朱萍身材娇小,声音轻缓,一看就是个柔弱女子,然而在工作中,她是个内柔外刚的送奶员工。

朱萍曾经在法莱尔服饰店工作,因为工作缘故不能整天照顾孩子。一次偶然经过宏伟市场时,朱萍发现奶站正在招募送奶员工。“送奶工都是凌晨开始上班,清晨结束工作,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在家照顾孩子。”于是朱萍应聘当了一名送奶工。

然而这份工作却比她想象的要艰辛许多。为了半夜能爬起来,每天她早早吃了晚饭便爬上床,当她沉浸在美梦里,一阵急促的闹钟铃声将她吵醒。她犹豫着,希望在温暖的被窝里多躺一会,可是她更清楚自己的职责。来到奶站整理好牛奶,她骑上电瓶车前往城北新村。朱萍不好意思地说:“刚开始送奶的时候,因为是凌晨,天还没亮,我有点害怕,毕竟那刻的街道安静得可怕。幸亏有同事和朋友的鼓励和建议,我总是捡有路灯的道路走。可能是我缺乏锻炼的缘故,刚开始爬楼梯总是累的气喘吁吁,背上被汗水浸透。”

最初的几天,她腰酸背痛,走路都直不起腰,这让她萌生了放弃这份工作的念头。周建初告诉她,爬楼梯的时候尽量不要心急,要慢慢来,这就像是长跑,要留足体力做持久战的准备,而不是一下子把气力都用出来。听了周建初的建议,她逐渐放慢脚步,调整心态。虽然速度比以前慢了些,但仍然可以按时完成送奶任务。朱萍暗示自己,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段时间后,她逐渐适应了这项工作。朱萍得意地告诉我们,现在即便让她爬个10楼,她也不用停下来休息,不会喘粗气,体质比原来好多了。

忙完了一早上的工作,朱萍回到家中倒在床上,女儿望着母亲疲惫的模样,用小手轻轻拂去母亲头上的汗珠。女儿懂事地说:“妈妈,能不能不要那么辛苦,我心疼你。”看着女儿懂事的样子,朱萍内心生出了安慰和快乐。然而真正爱上这份工作却缘于一件小事。那天,她像往常一样来到宏日阳光水岸送奶,发现奶箱上放着一张精美的卡片,上写“谢谢亲爱的送奶工,我们感谢你的付出,我们尊敬你!”虽然只是简短的一行字,却让朱萍感受到无限的温暖。朱萍激动地说:“以前我觉得自己的职业是那么的不起眼,我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是送奶工,然而从那天起,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送奶工,我的职业一样神圣,一样受人尊敬。”

“我学到做人的道理”

高永杰是送奶员工里年龄最小的一个,25岁的小伙子沉稳细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装箱,骑车,出发,每一个步骤,他都有条不紊,对顾客更是服务周到。

高永杰坦诚地说:“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走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家里人介绍在这儿做一名送奶工,开始的时候我不愿意,觉得这是一份没有挑战的工作。”第一天上班,高永杰骑上电瓶车,载着近200份的牛奶,飞奔而去,结果,转弯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数十瓶牛奶。“当时很害怕,一下子慌了神,我想那么多牛奶应该要赔不少钱吧,我才开始工作没什么积蓄,伸手向家里要,觉得不好意思。回到奶站,负责人居然没有怪我,重新帮我装好牛奶,嘱咐我要小心。还跟我说,送牛奶,看着容易,实则艰辛。”听了这话,高永杰忐忑不安的心情才松弛下来,认识到这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现在,我骑车小心翼翼的,再未摔倒过。”

高永杰的妈妈黄女士告诉我们,他现在身上一直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些用户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他会把吸管按时给顾客送去,他会在天气变暖的时候提醒顾客牛奶需要保鲜存储,他会把牛奶直接送到腿脚不便的用户家门口……看到儿子能安心踏实地做一份工作,黄女士感到莫大的高兴。

家住中南世纪城的杨女士说:“给我们家送奶的小伙子,服务十分周到,有一次他把我们家的牛奶漏送了,我打了电话询问情况后,小伙子立即专门送来,并且还一个劲地向我道歉。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像小伙子态度那么好的,倒是少见,我很喜欢。”对于杨女士所说的一切,高永杰感到不好意思,摸着后脑勺说:“我忙晕了,漏送了杨女士家的牛奶,没想到还受到赞扬。不过,在这份辛苦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奶站的负责人对这个小伙子赞不绝口,“现在年轻人很多找不着工作,主要是怕辛苦。像小高这样肯吃苦,又聪明的孩子实在很少,关键是他肯动脑花心思。小伙子还给了我不少好建议,这些金点子使得我们的服务更人性,更周到。”

送奶工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一般公司都承诺订奶户在早上七点钟之前把牛奶送到家门口的奶箱子里。这样的话,你需要清晨4、5点接(或者去取)你负责的片区的牛奶,然后按订户的地址送到家里。具体的待遇……你可以

工作稳定性较高。光明奶是国内较为知名的乳制品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此外,光明奶公司也有成熟的配送体系,包括物流中心、配送网络、ERP系统等,能够保障供应链的稳定运转,保障配送员的工作稳定性。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渊源始于1911年,至今已有111年的历史。光明乳业是中国领先的高端乳品引领者。

是的。

据了解,光明乳业分布在15座城市、数量达5000人左右的送奶工队伍,每位送奶人员平均分发250份产品,服务170户家庭。送奶工的工作从凌晨3点开始,他们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人,无论刮风下雨、风吹日晒都坚持在工作岗位,全年365天无休,每天200~300个订户地址、品种,他们都熟记于心,每天送奶15公里。

在铺好了送奶上门的通路后,光明乳业配送的将不只是牛奶

 跻身世界乳业十强是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的远景目标,而成为物流企业和食品行业内冷藏物流的航空母舰则是其物流事业的最终目标。

 光明乳党闪⒂996年,是目前中国规模的乳制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去年,它的主营收入已经突破了50亿元并且销售额、利润连续6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3条销售通路争市场

 国内乳品企业一般分为奶源型和城市型两种类型,光明是传统的城市型企业。它的销售通路有3条:一条是从工厂到物流配送中心再到一些大卖场、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光明对此的是“365×24”配送,就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配送。

 第二条通路是送奶上户,产品从工厂到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到社区奶站,再由送奶工送到每个门户,完成最后1公里的配送。在市区,平均每个送奶工负责200户人家。

 第三条通路是将常温奶通过几百家经销商打入各地的商超和社区,这种销售通路是伊利和蒙牛这样的奶源型企业的主要销售通路。现在,光明乳业的常温奶已经覆盖到了全国500多个城市。

 光明自信比竞争对手多两条通路,在它看来,食品行业包括乳业发展到最后都将是阵地战,而到那时,光明的优势就会显示出来。

 刻意信息化

 直到2000年以前,光明还只是在某些环节上以与国内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一套小型系统支撑业务运作,但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张,光明敏锐地意识到信息流对整个商流和物流的促进作用。它在决定上企业级ERP系统时,选择了具有国际背景的Oracle公司。

 但一个整体信息化平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光明乳业的物流事业部发现,公司的ERP系统主要作用在处理销售定单部分,无法完整控制企业对销售定单的履约,尤其是不能帮助全面管理仓库里的物流作业。

 从去年开始,光明有意识地引进了一些物流管理软件和一些与物流相关的信息化开发项目,其中最早引进的是WMS(仓库管理系统)。它开始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是物流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并在投资17亿元兴建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里,把相当大的一部分放在了信息化的开发上。

 冷酷到底

 为了支持自身的主营业务,光明乳业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它的冷藏物流。其乳业物流事业部总经理杨海欣说:“光明的物流第一是要服务自己,支持光明跻身于乳品业的世界十强;第二是要在食品行业内成为冷藏物流的航空母舰。”

 光明的鲜奶配送是冷链概念,即强调所有环节都在冷藏环境下(0-4摄氏度)进行并保持不中断。7月份,上海持续高温,一直保持在34摄氏度左右,可当你接近库房门口时,5米之外就能感受到一阵凉气从里面汹涌而出。

 光明是全机械化挤奶,牛奶一挤出来马上就被冷却,装入冷藏奶槽车送到工厂;到达工厂后,奶槽车直接与管道连接,进入加工程序;产品生产出来后都被放在物流配送中心的冷库里,商超销售的产品由冷藏车直接配送到商超。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的设计思想是“门对门”,冷库有门廊,温度保持在0-10摄氏度的范围内,冷藏车到冷库接货时,车先倒进冷库门廊里的,从而保证这条链条永不中断。

 为了使冷链在最后1公里也能够不中断,光明先后共投入了500多万元来完善社区小冷库。7月份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说,光明在上海已经建立了200个社区小冷库。

 光明的鲜奶在社区小冷库里放置的时候温度还要冷却,这样等送到千家万户时,鲜奶就会达到一个合理的温度。据光明乳业公关部经理龚妍奇说,光明有2700多人的送奶大军,他们是用三轮车来完成最后配送的。这些三轮车也都有保温层和冰袋,甚至光明为用户提供的奶箱也都被设计成了保温型的,所以用户在早上7点上班前拿到的牛奶还是冷的。

 在整个华东地区,光明有1万多个网点,覆盖了20多个城市,冷藏车每天的运输量在5000吨左右,行程大概10万公里,相当于在上海与北京之间跑40个来回。光明以自有的200多辆冷藏车为核心车队,还整合了相当多的社会冷藏车资源来为其服务。

 迈向第三方物流

 光明乳业的物流事业部是经过几次大的变革才诞生的,最早的时候叫车队,归销售部管,后来叫运输公司,再后来才成立了物流事业部。

 1992年是光明发展历的一个里程碑。当时,现任总裁王佳芬开始对光明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其目标是使上海的光明成为华东的光明。那时,上海乳品企业有一厂、二厂、三厂等一大串,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和仓库、车队。通过一系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整合,运输公司成立了,但物流还只是简单的仓库加车队模式。

1996年,公司的正式成立使光明开始走向全国。为了配合商流的发展,销售部最早独立出来,这对整个物流又提出了客观要求。那年,光明乳业以八厂为基础开始建立物流中心。去年年底,它开始有系统地整合企业内的资源和社会资源,向社会公开招标,让社会车辆和仓库成为自己必要的辅助和补充。

 杨海欣说:“光明物流是在朝第三方物流走,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换。”

 实际上,光明乳业在今年6月底就已经拿到了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执照,而且已经开始为两家外资食品企业做配送业务。杨海欣说,他们看上的是光明强大的冷链配送能力。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比如,其中一家外企以前每到夏季就不得不停产某些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在夏季高温下无法运送到门店,在途中就会融化掉,而由于与光明的合作,它今年夏天不但没停产,还通过光明的网络向北京、广州等地配送产品。

 上海壹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首席策划师汤志庆说,光明的通路今后可能并不单单送它的牛奶,还有很多社会性产品。

 “它在通路上投了很多钱,”汤说,“如果只用来送瓶装奶,那它的盈利将会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