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导读:国书,此处指国家的法定用字。元·揭傒斯《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福又从林希颜学国书。”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元朝为蒙古文字,清朝为满文字。 十二乌朱,指满文字的十二个字头。乌朱,满语,头。十
国书,此处指国家的法定用字。元·揭傒斯《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福又从林希颜学国书。”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制国书,不用蒙古、汉字。”元朝为蒙古文字,清朝为满文字。
十二乌朱,指满文字的十二个字头。乌朱,满语,头。十二乌朱,即十二字头。满文的拼写规则。也是十二个基本发音。
邹升恒,(1675年—1742年),原名登恒,殿试后改名,字泰和、太和,号慎斋。江南无锡人。康熙丁酉科顺天乡试南卷第一。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科进士,选庶吉士,馆试第一,授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河南学政。授中议大夫。著有《借柳轩诗》。
和雅,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琰性和雅静素,寡嗜欲。”《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
印文,释义:1、图章上或印迹上的文字;2、盖有公章的文件。《清会典事例·大理寺·会覈》:“凡应会三法司画题事件,刑部将稿面钤盖司印,注明缘由……用印文移送法司衙门画题,限十日内亦用印文送回。”
宪台,释义:官署名。汉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唐龙朔二年(662年),改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670年)冬复旧称。御史官职的通称。后亦用为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
闲言碎语
阅读本条诗话,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十二乌朱”为何意思?感觉像外来语言的音译,想到了大名鼎鼎的金兀术。查了查资料,金兀术,乃汉人在评书里给人家起的名字,正确的名字是“完颜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术(zhú)、乌珠、斡出、晃斡出。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但没有“乌朱”之说。经请教群友,有高人提示,是不是与满族有关。此语一出,顿开茅塞。袁枚中进士后,选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课程主要政务与满文。而邹升恒时任翰林院编修,应该是给袁枚上过课的老师。散馆时,袁枚因为满文考试不合格而未能选入翰林,外放知县。是不是因此故意把这位老师的养猫轶闻记录入书,我们就不妄测了。
邹升恒,出生于无锡望族。啥叫望族?啥叫书香门第?看看他家的家世,就知道了。人家这家世,颇令我等普通人家汗颜。
自明万历二年(1574年)邹氏家族考取第一个进士邹迪光开始,接着其兄邹龙光于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和其二兄邹同光称“邹氏三光”。邹龙光孙邹式金中进士、与弟邹兑金同为为著名戏剧家。入清后,邹兑金子邹忠倚考中顺治九年(1652 年)状元。邹忠倚孙邹升恒考中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孙邹士随、邹一桂同榜考中雍正五年(1727 年)进士,邹一桂为著名画家。邹升恒孙邹奕孝中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探花。邹氏一门八世八进士,且有状元、探花、传胪(二甲第一名进士)的累世鼎甲。至清末科举停办止,邹氏家族共有进士20名。邹氏后辈邹鸣鹤、邹炳泰,皆为晚清重臣。近现代家族著名人物有:实业家邹颂丹,经济学家邹依仁,昆虫学家邹钟琳,中医学家邹云翔,院士邹承鲁。呵呵,不说了,都是别人家的事情,我辈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
诗话里记载了邹升恒爱猫的故事。“每宴客,召猫与儿孙侧坐,赐孙肉一片,必赐猫一片,曰:‘必均,毋相夺也。’”情形十分有趣,不知道这个孙儿是不是后来于乾隆二十二年高中探花的邹奕孝。倘如是,这位探花应该不会忘记了这段与猫同食的童年经历。当然,邹升恒也没有白疼这个孙子,邹奕孝后来官至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正因为有这个孙子的官职与奏请,朝廷才会给邹升恒诰赠荣禄大夫。虽然这已经是邹升恒的身后荣誉,但其坟茔、祭祀等都可以使用从二品官员的等级,这也是享了后辈的福了。
袁枚还说了邹升恒在河南商丘的官署走失了一只猫,严令地方官员四处找寻。地方某县令“苦其烦,用印文详报云:‘卑职遣干役四人,挨民家搜捕,至今逾限,宪猫不得。’”哈哈哈……这个县令估计也是烦到了极点,所以故意用公文形式加盖公章正式上报本县找猫情况,还故意将猫尊称为“宪猫”。要知道,在清代官场上,只有知府以上的官员才会被尊称为“宪台”,“宪猫”之说犹如“地厅级猫”,不能不让人忍俊不禁。不过,以我个人的经历,我觉得这位县官也是欺负邹升恒是个“学政”,相当于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且属于中央下派的挂职干部,对其升迁去留、民刑粮赋没有制约,所以才出此恶作剧的。倘若是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之类的官员,恐怕不敢如此作为。
为啥我说以我个人的经历可以这样判断?我在三十多岁时,任职某军区机关,某日,一位相熟的老乡突然从大院警卫营的连长职位平职调郊区某部。我觉得奇怪,询问其调动原因,老乡很伤感地告诉我:某首长家的一条狗走失了。上级命令必须找回。带着战士找了两天,渺无踪迹。首长把我单位领导找去一通训斥,还上纲上线的说,一个连的兵力,连个狗都看不住、找不着,大院的安全工作怎么能有保障?这狗要是个特务怎么办?不是让他从我们眼皮子下面逃走了吗?这样的人在这里当警卫连长能让我们放心吗?我单位领导压力很大,只得把我调出来,免得让首长看见我再发脾气。听完这席话,我们相对无语。古语有云:“宰相家人七品官。”在这个狗命比人贵的年代里,有“地厅狗”、“宪台猫”,当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过了一会,我站起来,拍拍老乡的肩膀,大声说:“走,我请你吃狗肉去!”
附:清·宋照《白云寺阁次壁间张使君韵》:白云小阁与云平,开阁莹然眼界清。 飞鸟没边孤塔见,乱山缺处夕阳明。 僧投远寺烟中去,筏下空江镜里行。林外声声啼布谷,青郊应及试春耕。
宋照,清江苏长洲人,字谨涵,号喜墨。康熙五十七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以撰文忤旨放还,归后杜门著书不缀。乾隆初,举鸿博,部议不准试,荐入《三礼》馆,以劳卒。有《礼经汇解》、《史闲》、《息轩杂文》。
左君弼
初为南方弥勒教主彭莹玉门徒。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他聚众数千人响应。莹玉牺牲后,其独占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行省首领。1363年,张士诚攻安丰(今安徽省寿县),他出兵相助,朱元璋诈称是左君弼让他来接小明王,骗出小明王韩林儿。次年朱元璋攻庐州,左君弼据守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1368年(太祖洪武元年)降明。曾任广西卫指挥佥事等职。
左君弼事迹左君弼是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天完政权汴梁行省的首脑。他在元末农民起义战争期间,长期独守泸州(今安徽合肥),是江淮地区很有影响的人物。
彭莹玉的门徒左君弼,庐州人,他和赵普胜、李普胜等都是元末江淮地区的农民起义首领,也都是南方弥勒教首领彭莹玉的门徒。
彭莹玉于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与其徒周子旺起义于袁州(今江西宜春),事败,其妻、子及子旺均被元军所杀,他逃匿淮西民家,继续从事秘密传教和组织武装起义活动,所以,到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前,他的门徒已遍布江淮地区了。
莹玉早期的门徒多以“普”字命名,如赵普胜、李普胜、邹普声等。左君弼入教较晚,故未以“普”子命名。黄金:《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三二《左君弼传》载:
“左君弼,泸州人。元季壬辰(1352年),群雄倡乱,君弼党于彭祖,聚众数千。”
可见,左君弼追随彭莹玉是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的事。赵普胜、李普胜等则很早就追随彭莹玉了。左与赵、李的关系为什么会恶化,还得从左君弼入教以前开始说起。左君弼的父亲左武字继之,行十七袭千户,诰封将军(五品以上的官员称为诰封)子三君美、君弼、君辅,(老大君美扑鱼为业,老二君弼、老三君辅,随父亲军中效命)(常州左氏家谱记载)当年左君弼随父亲镇压过红巾军巢湖双刀赵与李扒头。后来左君弼经过彭莹玉的多次规劝,看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聚众起义。加入了彭莹玉的红巾军。但赵、李二人始终对以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左君弼加入红巾军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就不好,孙宜:《洞庭集》《大明初略二》载:“巢湖水雄双刀赵(即赵普胜)、李扒头(即李普胜)者与庐州左君弼素相仇。”“素相仇”也是以上原因所致。不过,彭莹玉牺牲之前,他们都还能团结在彭的旗帜下。
蕲黄起义爆发后,彭莹玉在淮西的门徒纷纷起兵响应。其中李普胜据无为,赵普胜据含山,俱称“彭祖家”,看来他们是彭莹玉的嫡系;左君弼据庐州,亦归彭领导。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就不好,孙宜:《洞庭集》《大明初略二》载:
“巢湖水雄双刀赵(即赵普胜)、李扒头(即李普胜)者与庐州左君弼素相仇。”
既是“素相仇”,恐怕应追溯到君弼起兵前后了。不过,彭莹玉牺牲之前,他们都还能团结在彭的旗帜下。
与赵、李分裂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月彭莹玉牺牲于瑞州(今江西高安)。十二月。元军占领天完政权的都城蕲水(今湖北浠水),南方红巾军处境极为不利。淮西各支起义军亦处于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严重的分裂局面出现了。
至正十四年(1354年),赵普胜退居黄墩,与李普胜等结水寨于巢湖;左君弼独据庐州。双方分据南北,本无纠葛,但朱元璋垂涎巢湖水师已久,彭莹玉死后,朱元璋策反了廖永安等人,一起密谋嫁祸左君弼并吞巢湖水师,于是引起兵戎相见,迫使巢湖水师南下,最后出现分裂。何乔元:《名山藏廖永安传》记述甚详:
“元杀彭祖,……[廖]永坚往仕汉(当为天完——引者),[廖]永安则与其弟永忠、县人双刀赵、俞廷玉、玉子通海、赵伯仲、仲弟庸、合肥人张德胜、叶升、无为人桑世杰、含人华高,以战船千余结水军屯巢湖捍盗。庐人左君弼者,亦故为彭祖将,以书招永安,永安等不从,君弼率兵攻永安,永安数不胜,乃使韩成持书见高帝(即朱元璋——引者)和阳,愿以舟归。”
是时巢湖水师以赵普胜为首,廖永安兄弟、俞廷玉父子、张德胜等皆其部属,故《洞庭集》《大明初略二》将此事系于赵、李之下:
“巢湖水雄双刀赵(即赵普胜)、李扒头(即李普胜)者与庐州左君弼素相仇,而赵、李视君弼兵颇弱,为君弼所扼湖中,其势无所恃,于是遣使欲以舟师来降,使者三至,上(即朱元璋——引者)乃亲往。”
朱元璋又嫁祸赵、李二人要杀害与他,说是其部下廖永安、俞通海等告密,李普胜被朱元璋所杀,赵普胜逃归天完,仍据含山,廖永安等降元璋,巢湖水师一分为二。
由此可见,彭莹玉所辖淮西各支起义军,本已素不相和,彭牺牲后即各据南北,被朱元璋策反瓦解,最后又引起水师分裂。这一系列情况的出现,主要责任在朱元璋为自己私利,杀害同门红巾军。
天完汴梁行省首脑左君弼既曾“党于彭祖”,所以在时人眼里也被成为“红巾”。王逢:《梧溪集》卷四下《哀公显道宪史有引》载:
“显道,讳大有。……至正辛巳(1314年),以书经中河南乡试,授庐州儒学正。甲午(1354年),辟淮西宪史。明年,从分宪按蕲黄。红巾隐庐,母妻女侄举莫知所向。”
此“红巾隐庐”,即指左君弼据庐州。
但是,左君弼与天完政权的关系如何?他在天完政权中担任什么职务?却未有文字记载。幸好一九六八年在湖北英山县出土了一方铜印,印文为“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印背一侧刻“汴梁行省管勾所印”,另一侧刻“中书礼部造”“太平二年七月”(印文拓片见《文物》一九七五年第九期)。太平系天完政权年号,故“汴梁行省”为天完政权属下之行省。这个行省治所就在庐州,其首脑为左君弼。
元朝时,今河南、鄂北、皖北、苏北地区属河南行省,治所在汴梁路(今河南开封)。红巾起义爆发后,这一地区的态势大体是:安丰路(治今安徽寿县)、汝宁府(治今河南汝南)及以北地面为韩林儿宋政权的势力范围;庐州路(治今安徽合肥)、安庆路(治今安徽安庆)、黄州路(治今湖北黄冈)、蕲州路(治今湖北蕲春南)地面为徐寿辉天完政权所占有。天完政权所属的势力范围内,蕲、黄两路当由天完中书省(即莲台省)直辖;安庆路一带为巢湖水师首领赵普胜占领,估计这一地区天完政权会设立行省(其名称目前无考),首脑当为赵普胜,但此行省不大可能称为汴梁行省。因为它离汴梁较远;庐州路为左君弼占领,只有这里才有可能设立天完的汴梁行省。这是因为:首先,从隶属关系上看,左君弼一开始就“党于彭祖”,而彭莹玉曾被天完政权任命为江南行省参政(见陆深:《豫章漫抄》引《余干新志》),君弼归附于天完是很自然的事;其次,从地理位置上看,庐州地处天完统治范围的最北部,与宋政权接壤,也与汴梁路相距最近;第三,从“汴梁行省管勾所之印”出土地点来看,英山县元时属庐州路,与汴梁行省设于庐州正合。
至于这个行省为什么叫汴梁行省,这可能与天完政权的斗争目标有关。“天完”是压倒“大元”的意思,压倒大元后,农民军仍然想“复宋”。北方红巾军固然以“复宋”为号召,建立了宋政权,南方红巾军可能也用“复宋”号召过,因为时人曾经记载过“徐寿辉建伪号曰宋”(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三,《翰苑前集》卷三,《于指挥墓志铭》)。汴梁是北宋的都城,南北红巾军都想夺去它,以作为号召群众更有力的象征。但左君弼既没有占领河南行省的大部或全部,也没有占领汴梁路,这样,为了达到号召群众的目的,就把属于河南行省的庐州及其周围地区,命名为汴梁行省。
汴梁行省估计设置于太平元年(1356年)天完将倪文俊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当时,倪文俊重建天完政权于汉阳,同时又陆续设置了一批地方行政机构。这方铜印是太平二年(1357年)天完中书省颁发给汴梁行省管勾所的,说明汴梁行省下属的各种机构是比较齐全的。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遣其将吕珍进攻韩林儿、刘福通于安丰,左君弼助珍攻之,城陷,福通被杀。三月,朱元璋亲率徐达、常遇春出击安丰,败珍,救出韩林儿。左君弼又出兵助珍,被常遇春击败,败退庐州。徐达、常遇春围庐州凡三月,不破。因洪都(今江西南昌)战事紧急,徐达奉令还师援洪都,庐州解围。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四月,徐达等再次率兵攻庐州。“左君弼闻达至,惧不敌,遁入安丰,令其将张焕、殷从道等城守。达等至,督兵围之。……七月,徐达、常遇春克庐州。时庐州被围久,众皆饥困不能战,张焕与贾丑潜通款于达,请攻东门,己为内应。于是我师急攻之,城中诸军悉救东门,张焕乃断钓桥开西门出降。达兵入城,执其部将吴副使,并君弼母妻及子送健康”(《明太祖实录》卷一四)。
左君弼从庐州出逃安丰,就是向元朝投降。因为当时安丰为元将竹昌、忻都所据。一年前,吕珍攻陷安丰,朱元璋率军攻之,吕珍、左君弼败走,朱军移师围庐州,“于是元将竹昌、忻都都遂乘间入安丰”(《明太祖实录》卷一二)。所以,吴元年(1367年)二月朱元璋致书左君弼时追述这段历史时是这样写的:
“曩者兵连祸结,非一人之失。予劳师暑月,与足下从事,足下乃舍其亲而奔异国,是皆轻信群下之言,以至于此,虽悔何及。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御彼边疆,与予接壤,若欲献计帅师侵境,其中轻重自可量也。且予之国乃足下父母之国,合肥之城乃足下丘垅桑梓之乡,宁不思乎?天下兵兴,豪杰并起,岂惟乘时以取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于乱世。足下以身为质,而求安于人,既已失策,复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各天一方,朝思暮望,以日为岁,足下纵不以妻子为念,何忍忘情于老亲哉?功名富贵可以再图,生身之亲不可再得矣!足下能留意于是幡然而来,予当尽弃前非,仍复待以故旧,则足下于天理人心举无不顺矣”(《明太祖实录》卷一七)。
朱元璋的这封信是很有斗争策略的。其中所谓“异国”即指元朝;“舍其亲而奔异国”,即指至正二十四年左君弼扔下生母、妻儿,逃奔安丰、投降元朝之事;“奉异国之命,御彼边疆”,即指左君弼降元后,元汴梁守将李克彝令其守陈州(今河南淮阳)之事。这一席话说得有理有节,确是攻到了左君弼的心里了。
归附明朝朱元璋致书左君弼后,还慷慨地送其母去陈州。这一招果然奏效。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徐达率兵北伐,平定山东后,西指汴、洛,左君弼终于迫降了。《明太祖实录》卷二七载:
“洪武元年二月,大将军徐达等至陈桥,左君弼、竹昌迎降。先是元汴梁守将李克彝闻达至,召君弼谓曰:‘公与南朝数接战,熟其阵势,今授公以具,公前与战,我从后乘之,何如?’君弼偿感上归其母,有降附意。因曰:‘南朝军锋不可当,吾见其阵势辄胆落,不能战,故投奔至此。况徐相国善用兵,所向克捷,君弼安敢受令。’克彝无如之何,乃夜驱军民遁入河南(今河南洛阳)。于是君弼与竹昌等率所部兵诣达降。”
左君弼降明后,受令为广西卫指挥佥事,曾率军镇压过广西左江上思州僮族黄英杰、黄英览起义,后来长期驻守广西。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1
本人因具体施工公司承接的工程,于 年 月 日领用施工现场管理专用章壹枚(印模见左下角)。为落实责任,承诺如下:
1、本人严格遵守《公司印章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管理专用章是非经济类印章。严格按照公司所规定的本枚印章保管与使用的责任范围,规范地保管与使用本枚印章,有关人员应在用印处先签名,后加盖项目部章。
2、不得使用本枚印章签订机械设备、周转租赁及材料采购类经济契约。
3、不得使用本枚印章开具任何内容的欠据及经济类型承诺。
4、不得使用本枚印章出具任何形式的经济结算凭条。
5、不得使用本枚印章为他人他单位提供任何责任的经济担保。
6、不擅自刻制冠有公司字样的任何印章,工程竣工交付后,在规定时间内由本人负责将本枚印章送交公司工程部备案存档。
如因本人保管和使用本枚印章造成公司信誉或经济损失的,由本人承担全部的经济赔偿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给予50000—100000元违约罚款。
特此承诺!
承诺人(签字、手印):
年 月 日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2因具体实施集团公司承接的工程,于 年 月 日领用 印章壹枚(印模见左下角)。为落实责任,承诺如下:
1、本公司(人)知晓《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印章管理规定》,知晓工程项目部资料专用章是非经济类印章的规定,保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所规定的本枚印章保管与使用的责任范围,规范地保管与使用好本枚印章。
2、不用本枚印章签订工程合同或工程分包合同和机械设备、周材租赁及材料采购类经济契约。
3、不用本枚印章开具任何内容的欠据。
4、不用本枚印章出具任何形式的经济结算凭条。
5、不用本枚印章为他人他单位提供任何责任的经济担保。
6、不擅自刻制冠有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字样的任何印章,工程竣工交付后六十日内,由本人负责将本枚印章送交集团公司印章管理部门封存。
7、如因本人保管和使用本枚印章造成集团公司信誉或经济损失的,由本人承担全部的经济赔偿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附:印模。
承诺人(签字、手印):
年 月 日
(注:资料专用章下边用小字体:公限用于技术资料,无经济签约权)。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3项目部印章一枚,就印章保管和使用事项向分公司特作如下承诺:
1、该印章由我项目部 同志专职保管和负责用印。
2、该印章使用范围:
(1)签订本工程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合同。
(2)签订本工程建筑设备租赁合同。
(3)签订本工程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合同。
(4)向当地主管部门、往来单位报送与项目部相关资料用印。
(5)该印章除上述(1)到(4)条用印外,不得用于对外承包、担保、融资等与本工程无关事项。
3、印章使用前必须填写印章使用审批表,审批表必须报分公司负责人审批,或电子稿审批。
4、印章保管和用印负责人必须保管好经审批的印章使用审批表和用印资料复印件,并及时填写印章使用登记表。
5、每月填写的印章使用登记表必须于月底前上报分公司。
6、如不按印章使用流程办理,或不按规定在印章使用范围外用印,发生的一切经济、法律责任由项目承包人和印章保管责任人共同承担。
7、为了提高项目部印章管理和印章保管用印负责人的工作责任性,承诺人愿意向分公司缴纳壹佰万元保证金,同时承诺用个人资产进行抵押担保。
承诺人(项目承包人):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4本人---------,现领到重庆建工集团贵州分公司金源华府项目资料往来专用章。
为此,本人承诺:从领到该印章之时起,对该印章的使用与保管负一切责任,同时严格按公司相关规定使用该印章,做好印章使用记录,决不公印私用,违规乱用。
该印章仅用于:项目与重庆建工集团物资供应部物料收取资料和公司授权内事项。
如因公印私用或未按公司规定使用印章造成的一切法律相关责任及经济责任均由本人承担,同时接受公司的相关处罚。
特此承诺!
印章保管人:
领用时间: 年 月 日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5(致用户):
依据我国《电子签名法》、印章使用与管理法规,以及《产品质量法》第五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我公司电子签章产品的技术效果承诺如下:
1、我公司电子签章签署的签字“笔迹”与印章“印文”图像,在电子文件与印刷文件中均携带文书内容不可修改、签署人不可否认的可视技术特征并有隐形功能,符合印章单一红色或蓝色的严肃性。非法拷贝、扫描,伪造、变造“签名笔迹”与“印章印文”,通过司法鉴定“印文规格样式”同一性比对与“印文数字指纹”数据运算比对,可排他性确认为无效签字与无效印文。
2、本公司产品签署的凭证类电子文书与印刷文书,涉及可疑签字笔迹、可疑印文图像时,其真伪可检率100%,具有客观、合法、有效关联的司法证据,确保用户利益不受损害。
3、本公司产品签署的凭证文书,其电子版与印刷件中的“签名笔迹”与“印章印文”,其防伪生命周期与“电子签名法”数字认证技术同步。
4、本公司电子签章签署的凭证类电子文书与印刷文书,可以离线、脱机检验法定生效标识签字“笔迹”与印章“印文”的真伪,支持跨信息系统、跨文件版式对外交换、利用。
5、本公司电子签章签署的凭证文书,其电子文件与印刷文件可以作为“原件”归档,支持国家档案管理规定“归档文件保真”要求,保证归档凭证文书“笔迹”与“印文”真迹可信。
本件为法律文件,如果我公司产品不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给用户造成经济、社会利益损害,我公司依法承担用户的经济损失,承担清除社会不良影响,公司法人代表与合同签署授权人自愿承担我国刑法之欺诈罪刑事责任。
此致
产品质量承诺单位:
法人代表( ):(签字)
签章日期:二〇xx年 月 日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6现本人郑重承诺并保证如下:
1、本人在授权使用上述印章期间,将奉行诚信与勤勉之原则,努力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
2、本人在授权使用上述印章期间,将积极维护公司的声誉,不会有损害本公司声誉的行为。
3、保证在使用印章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未经相关领导批准绝不盖章。经批准盖章的要认真做好《印章使用登记表》。在使用印章时仔细阅读用印内容、核实用印数量。用印规范、印章端正、清晰、美观。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将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4、保证不再下列印章禁用范围内盖章,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印章的禁用范围:任何形式的对任何法人和其他组织及自然人的担保、任何形式的借据、任何形式的欠条、任何的空白页、任何的(除本公司员工)收入证明。
5、诺违反上述承诺,本人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印章保管人:
年月日
印章授权使用承诺书7现本人郑重承诺并保证如下:
1、本人在授权使用上述印章期间,将奉行诚信与勤勉之原则,努力维护公司的根本利益;
2、本人在授权使用上述印章期间,将积极维护公司的声誉,不会有损害本公司声誉的行为;
保证在使用印章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未经相关领导批准绝不盖章。经批准盖章的要认真做好《印章使用登记表》。在使用印章时仔细阅读用印内容、核实用印数量。用印规范、印章端正、清晰、美观。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将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
保证不再下列印章禁用范围内盖章,否则本人愿意承担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印章的禁用范围:任何形式的对任何法人和其他组织及自然人的担保、任何形式的借据、任何形式的欠条、任何的空白页、任何的(除本公司员工)收入证明。
4、诺违反上述承诺,本人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印章保管人
年 月 日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以善于断案而著称的名臣,比如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宋仁宗时期的包拯,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无论是在传统的戏曲舞台上,还是在现代的**电视中,都流传甚广。其实,在明太祖朱棣时期,大明王朝也存在过这么一位断案如神的大臣,他的名字叫做周新。 电视剧《大明按察使》剧照 一、职场起步 周新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广东南海人,自幼聪颖过人、勤学好问,从而以地方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的身份,入读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毕业后到大理寺工作,担任评事一职。大理寺相当于当时的最高法院,而评事是一个七品的官职,主要负责案件审理。可见,周新的职场生涯就是从一名法官开始的。 在大理寺的工作,周新可谓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加上他本身扎实的法律功底、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做出了一些成绩,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明成祖朱棣上台后,周新从大理寺评事改任都察院监察御史。这是一个负责监察、弹劾百官的部门,跟现在的纪检监察干部差不多,把周新放在这个位置上,也看得出朱棣对周新的信任。 事实上,作为皇帝的朱棣与周新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份超脱一般君臣的关系,虽然后来朱棣还是听信了谗言杀了周新,但这却是后话了。当时周新原本不叫这个名,本名是周志新,因为他又字日新,朱棣叫着叫着,索性叫他「 ”新”,而周新直接就以新为名,志新为字,君臣二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明成祖朱棣 二、任职监察御史 在明代,监察御史的职责不仅是监督百官,也要巡视地方,检查案件审理情况,纠正不合礼仪的行为等等。 在监察御史的任上,周新的为官之道、为人之德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敢说真话,面对那些不合规矩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无论涉及到谁,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当朝权贵,他都敢弹劾,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近乎不近人情,因此,时人称他为「 ”冷面寒铁”。 也是由于这个称号,当时京城里的大人们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只需说一声「 ”周新来了”,前一刻还在哭哭啼啼的小孩们马上就能消停下来,有的胆小的小孩甚至吓得要藏起来,史书记载「 ”辄皆奔匿”。 有一次,周新被派往福建巡视,当时的福建武将们不讲究礼仪规矩,常常对文官大声呵斥、不讲道理,即使有些文官的级别比武将的还要高,但真是「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周新到福建后,对这一现象略有所闻,甚至连自己还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经历,他下定决定要整治下这种现象,不然任由武将们这样不守规矩,说轻了文官们不好开展工作,说重了武将们手握兵权,要是不敲打敲打,搞不好还有犯上作乱的可能。 于是,周新向皇帝上书,奏请都、司、卫、所不得凌驾于府、州、县之上,同等官阶的各级文武官员相见时都须用平等的礼节,并向皇帝详细论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皇帝批准了周新的建议,自此,武将们的霸道收敛了许多,文官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明十三陵之长陵 三、升任按察使 不久后,周新升为云南按察使,但还没赴云南上任,又被改为浙江按察使。在明代,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司法,为一省司法长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可谓位高权重。 赴任浙江时,周新刚一进入浙江境内,只见自己自己乘坐的马车的马头被一大群飞虫围绕。周新凭借自己多年断案的经验,觉得此事却有蹊跷,不是一般的飞虫,于是循着飞虫飞过的路线,果然,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具死尸,尸体上还挂着一个木制的方印。 周新小心翼翼取下木印,仔细一看,才知这是死者的印信,原来死者是个布商。有了这个线索,周新心想,案发处乃是荒郊野岭,一个布商横尸此处,而身边又无布匹,想必是运送布匹经过此处,不想被强盗杀人越货。 这是这个初步判断,周新于是让人到附近市镇购买布匹,但凡看到布匹上的印文同死者身上所系的木印相吻合,就立即将贩布人逮来审问。果然,杀害布商的强盗听说有人正在收购布匹,于是拿着抢来的布匹「 ”自投罗网”,周新经审讯,这几个的确是杀害布商的凶手。 到任浙江后,有一天,周新正在书房办公,一阵旋风吹来一片树叶,正好落在他的书案上。乍一看,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周新正准备扔出窗外之时,突然发现这片树叶并非窗前这颗树上的,甚至周围的树上也没有这种树叶。他马上叫来熟悉当地情况的侍从,侍从一看,这种树叶只在城郊的一座寺院中才有。 周新顿时觉得此事不简单,他马上带领衙役赶到了城郊的寺院,经过一番查找、比对,果然在寺中发现了这颗树。周新细细打量眼前这颗大树,突然灵光一现,命人将树根的土挖开,不一会,竟然挖出一具女尸。经过一番审问,确是寺中一僧人杀人埋尸。 还有一个商人出差回家,由于赶夜路怕遇到劫匪,于是就把身上所带的金银藏在了荒林中一座荒废的祠堂墙角之下。晚上回到家,妻子见丈夫出差一趟,竟分文未带回家。一问,才知道他把钱都埋在荒林中了,于是夫妻二人商量第二天再去把钱取回来。 可第二天夫妻二人去取钱时,发现藏得好好的钱竟然不见了,于是向按察司衙门报案。周新受理了此案,他先是把商人的妻子单独叫来审问,一问,发现商人的妻子竟然与他人有私情,周新于是让人把商 子的情人拘押到堂。 一番讯问之后,周新终于查明了案件的始末,原来商人出差回来时原本是要给妻子一个惊喜,所以突然回家,而妻子的情人还来不及离开他家,便藏在了床底下。就这样,妻子的情人便偷听到了二人的私房话。等到半夜,商人和妻子熟睡之后,他从床底偷偷出门,家都没回,直接到城郊树林中找到埋金银的地方,取走了全部金银。 南京明孝陵 四、含冤而死 当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派了一名千户到浙江办案,此人仗着自己是锦衣卫,到处作威作福,公然索取贿赂。作为浙江按察使的周新对这种行为根本无法容忍,于是准备派人缉捕此人。不料,此人提早得知消息,一跑了之了。 后来,周新到北京出差,路过涿州,竟在此处碰到了这位千户大人,真是冤家路窄,周新随即命人将他抓进监狱。然而,此人却也有些手段,再次逃出了监狱,并赶紧去向自己的顶头上级纪纲求救。 纪纲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早在朱棣是燕王时便追随他,此人心胸狭隘、心狠手辣,尤其擅长揣摩朱棣的心思,朱棣许多想做而不便做的事,诸如铲除异己之类的事,都由此人亲自为之。 纪纲得知周新竟敢公然抓捕自己的手下,决定铲除周新。他向朱棣上奏,添油加醋,诬陷周新擅自抓捕锦衣卫,朱棣大怒,当即命令锦衣卫逮捕周新回京。路上,锦衣卫奉纪纲之命对周新严刑拷打,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到达京城后,朱棣首先质问周新为何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擅自抓捕自己手下。周新面对质问,不慌不忙,对朱棣说到,我抓的是违法犯罪之人,您为何抓我。 朱棣见周新不仅不承认错误,还狡辩对抗,更加生气,下令杀了周新,史书记载,临刑前,周新大呼:「 ”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不久,等朱棣冷静下来后,颇有些后悔之意,他问到左右侍从,周新是哪里人啊。侍从回答,广东南海人。朱棣感叹道:「 ”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南岭之外竟能产生此等人物,真是冤枉他了,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故宫午门
直径为4.2cm,正中是五角星,围绕在五角星周围的是××市××区人民政府xx街道办事处,左而右环行,印文使用简化的宋体字。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市辖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领导,行使区人民政府或功能区管委会赋予的职权。街道办事处印章如下:
扩展资料:
街道办事处公章使用管理制度如下:
印章的使用范围:
1、公章的使用:以单位名义下发的各种通知、通知、报告、决定、计划、会议纪要、信件、报表等文件、文书。
2、其他需加盖公章的,须经办公室秘书或主任签字批准。
3、办事处各口岸公章、业务专用章的使用由各口岸负责人明确规定。
印章使用要求:
1、办公室的所有重要文件、账户、重要人物,和各种各样的合同,项目协议,授权信,信件发送的承诺和其他重要材料的名义依法追究单位和我们办公室官员海豹之后才被同意和签署的秘书和办公室主任。
2、各类报表、报告、申请书、备忘录、介绍信等与财务、人事、工资有关的内容,必须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否则,不得加盖印章。
3、涉及个人事务,如贷款、担保、户口登记等需要加盖公章的材料,由办公室秘书和主任批准签字后加盖公章。
4、一般提交的材料、备忘录及需要加盖公章的,须经审查材料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并签字后方可加盖公章。
-街道办事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