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孙子是可以给爷爷扫墓的。中国民间上坟,并不是一定父辈带着去。一般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辈带着去,当孩子长大了,而父辈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都是由儿子替父辈去完成上坟的心愿。民间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最能体现亲情。中国自古以来的传宗接代的思想意识,
孙子是可以给爷爷扫墓的。
中国民间上坟,并不是一定父辈带着去。一般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父辈带着去,当孩子长大了,而父辈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都是由儿子替父辈去完成上坟的心愿。
民间给逝去的亲人上坟,最能体现亲情。中国自古以来的传宗接代的思想意识,其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将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以男人的姓氏为标志,以家谱为记录为主线;一个是希望自已百年后,有子孙后代的祭祀,其中就包括上坟扫墓,以坟祖为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祖先的坟墓有了变化,有很多祖字辈的亲人去世后火化,葬入公墓,现在有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建了公墓。公墓有别于过去农村的祖坟,不属于一家之坟地,是百家姓的公用坟地。
扫墓上坟的注意事项
中国民间上坟,除了清明节外,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上坟风俗,如有的地方在冬至祭祖上坟,冬至上坟祭祖仅次于清明节;有的地方在腊月二十九的大祭祖,要上坟祭祀祖先;还有的地方则是在大年初一,清早吃过新年饭后,先要到祖先坟上给祖先拜年后,才开始串门给长辈拜年;以前中元节也是民间古代上坟的日子,后来简化了,绝大多数地方在家门口祭祀。
总而言之,按中国民间的传统,父辈不在了,孙子不但要承担给爷爷上坟的责任,还可以给爷爷辈以上的祖先上坟。这能更好地记住自已来时候的路。
对于3岁及以下的孩子,一般建议不要来殡仪馆参加葬礼。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是重要的亲人过世,可以考虑带他们来殡仪馆参加葬礼。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参加葬礼前,要向孩子解释葬礼仪式,谈论葬礼上有可能会做的事
比如,“葬礼是为了让大家都去送送外婆,告诉她我们都很爱她。”“葬礼上,我们会看到外婆躺在那里,身体已经不能动了,但我们可以给她送一朵花,还可以和她说说话。”“我们可能会很难过,还可能会哭,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都很爱外婆。”
二、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在经历亲人过世期间,孩子提出任何有关的问题,照料者都要及时回答,并且保证孩子明白回答,可以问他:“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反复问相同的问题,照料者要耐心倾听和回答,因为他们需要反复回答问题帮助他理解所发生的事情。
三、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向孩子示范悲伤情绪的合理表达
如果照料者伤心流泪,可以告诉孩子:“我很难过,因为想念XX,过一会儿就好了”;如果照料者难以控制的大哭,最好能避开孩子,以免让孩子感到恐惧。
参加葬礼的积极意义
葬礼,是一堂最生动的演示课程。在葬礼上,所有人的行为,包括人如何释放情绪,如何向逝者告别,如何表达悲伤,这些都是真实的。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葬礼现场可能会有人情绪失控,但是请孩子放心,他会是安全的。
当然,让孩子参加葬礼也是他们学习和探索如何面对自己的生与死的需要。葬礼能帮助他们对此有一个恰当的认识,诚实地面对亲人的离去,在面对接下来更多艰辛的生活时踏出积极的一步。
小孩未成年,是直接火花的,不举办什么仪式的······少年去世就不用办很大的丧事了,白头人是不可以送黑头人的,主要是怕孩子父母在现场伤心过度,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尽早火化下葬就行。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他们把后来加上去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 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
小孩的爷爷去世,小孩作为直属亲属,应该去参加爷爷的葬礼。
因为中国人都是隔辈亲,小孩和爷爷应该是很亲近的,是最亲的人,爷爷去世后小孩应该很悲伤,很悲痛,也希望去参加爷爷的葬礼。
但有些迷信说法,小孩不能去参加老人的葬礼,这种迷信说法是不科学的,是不近人情的,也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小孩去参加爷爷的葬礼,体现了亲情,体现了小孩对爷爷的思念。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