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女生,在你2岁的时候,父母就把你丢给你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去大城市打工。

老人 0 61

如果你是一个女生,在你2岁的时候,父母就把你丢给你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去大城市打工。,第1张

如果你是一个女生,在你2岁的时候,父母就把你丢给你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他们去大城市打工。
导读:我是个女生,我父母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我去外地打工(我奶奶说的),我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2年来我真正和他们相处过的时间断断续续不超过几年。即使是过年,他们也不一定会回来,我能和他们相处的机会只有暑假,但那时他们也依然忙于工作,我最

我是个女生,我父母在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我去外地打工(我奶奶说的),我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22年来我真正和他们相处过的时间断断续续不超过几年。即使是过年,他们也不一定会回来,我能和他们相处的机会只有暑假,但那时他们也依然忙于工作,我最好的伙伴是电脑上的动漫,他们也没精力去管我的学习。

06年我八岁,听说大年前一天他们会回来,我有些期待,但一开门看到的是我妈妈抱着一个很小的小孩,我没出声,妈妈说:“这是你弟弟”。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自认不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但即使过去了十几年,那天的画面我还是印象很深。我不太记得当时我有什么强烈的情绪,只是感觉到很茫然。

年后弟弟就留在了家里,我那时很讨厌他,因为他分走了奶奶对我的本就少有的温柔,他弄坏了我很多的玩具,还踩坏了爸爸给我买的当时对我来说无比珍贵的电子琴,我很愤怒,但又不得发泄,我奶奶总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你弟弟”。可我真的不太想要做姐姐,如果做姐姐就得失去这么多东西的话。

再过两年,母亲有次回家来将我弟弟接走了,我知道记忆总是充满着人们对于过去的想象,所以我没办法去描述细节,我真的记不清。等到成年了有次我问我妈,“你为什么选择把弟弟接到身边去养?”我妈讲,“即使你弟很久没见到我,但他一见我就向我扑过来,让我抱,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哭,哭着说让我不要走。”

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好像有些明白她为什么在我和我弟之间没有选择我。听她讲,我五岁前还在村里的时候,每年他们一回来我就开始躲,能躲多远躲多远,他们只能去别人家里找我,但我依然还是很抗拒,不肯叫爸妈。

我小时候很喜欢看《家有儿女》,所以我对家人这一概念的建立一开始就不是基于现实,也或许是我太留恋那个美好一家人的世界,以至于不肯面对眼前的现实。我以为父母对子女都是有着天性的、无条件的、公平的爱,所谓“血浓于水”。但回到了现实,父母也只是个体,两个普通人而已,我没有给他们正向的情感反馈,这使得他们难以靠近我,所以他们选择放弃,因为还有生存的压力,再者,我弟已经能够给他们提供某种被人全心信任和依赖的感觉,他们和我弟形成了良好的亲子互动,但我没有。

看了你的问题,我写了这么多,说明我真的在认真回答。

我想告诉你,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就这种经历,你不是一个人。你是能够被有相同经历及类似感受的人的理解的。我理解并尊重你的感受。

我的意思不是说大家很多人都经历了这些,你应该想开点。因为我觉得这样讲就像是和稀泥,就是否定了你过去和现在经历的痛苦,这些痛苦都是真实的,面对这些你真正感受到的愤怒,你不必压抑,因为你越压抑,下次只会爆发得越厉害,你受到的伤害会更深。

面对实际上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爸妈,你不必被爸妈两个概念束缚,实际上他们就像你的远房亲戚,你对你的远房亲戚会有那么多期待吗?但起码我们能尽力做到该说谢谢说谢谢,该说对不起就讲对不起,他们向我们表达善意,我们也回应,但如果是表达毫无缘由的愤怒,我们也要指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给父母开脱,我觉得我的父母缺席了我的成长,我最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看不到,听不到,我没有感受到爱,我只能给他们五六十分,毕竟我靠他们的钱才能长这么大。但我总觉得,我的父母在接我弟弟到外地上学后,也没有尝试做过任何努力(如打听学校和入学条件)看看我是否有机会到他们身边上学的这种行为是没有尽到父母职责的,即使我给自己再多理由,告诉自己父母爱我,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我弟和我之间作出了选择,我是被留下的人,我被自己“血浓于水”的父母拒绝了。

甚至在被选择留下后,他们也仍然没精力作出努力去缓和与当年只有12岁的我的关系,所以每次暑假去他们身边时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客人,融入不了我父母和我弟的那种亲密的关系,就像是《大堰河》里说的“我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我每次读到这都会哭。即使我再怎么努力洗衣服、拖地、洗工厂里所有人的碗筷,得到的评价都是你很黑、很丑、做事很差劲、不如弟弟可爱漂亮、不如隔壁姐姐懂事的回应,导致我现在生活中也很难与人真正交心。唉,等啊等真的等不来爱。

但事实上我改变不了任何人,哪怕是我的父母,我只能尽力做好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将走向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哪怕是夫妻,死亡来临,那也是我一个人的死亡。

所以回到你自身,问问自己,

1、如果你没有遭受到这些忽视,你觉得你会想要去做什么呢?

我觉得哪怕是我们真的带着创伤,我们也可以去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当然,想要做到,真的非常难,所以我觉得你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可以下载壹心理APP,没钱就自己先努力赚,我也一样);听心里播客,如心里开花;看一些心理学书籍,如《被忽视的孩子》,但这不一定适合你,我不知道你的年龄,你可以自己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且难度适中的书。

2、那些已经闯过的困难,最后是如何克服的?

也许你会发现,你最痛苦最难受最黑暗的时候,反而是你自己最接近自己内心的时刻,如果那时你依然保有力量,你一定不要忘记那种力量。

3、回顾你的创伤,你觉得你有什么启示?

我个人的话大概是:1、我不想让自己陷于一种受害者的角色,因为这无益于我的成长,我承诺给自己一次做自己父母的机会,我自己就是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我是自己最大的支持者,我不再内化原来的养育者和缺失的父母的严厉的声音,(你什么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就不如你弟弟,你怎么就不如别人家的女孩),我决定多给自己肯定和正向的反馈(这些都不是你的错,你试着去做做看,你可以做到,我相信你,没做到也不要紧,不必害怕),不忽视自己的真实感受,温柔坚定的引导自己走出自己的路。2、如果我谨慎思考后依然下定决定生一个小孩,我只会生一个,因为我知道我像我父母一样,也只是个普通人,无法没有偏爱,而我的偏爱会让另一个被忽视的小孩很难受,我会承担起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我会努力做一个能看到、听到孩子需要并作出回应的父母,我一定要学习心理学,多看书,多去反思自己的抚养行为,以防悲剧重演。

说了这么多,最后想告诉你,你可以回顾成长路上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发现,你身边还是有支持你的力量的,如老师、朋友、亲戚、邻居等,甚至是陌生人,那些力量可能很微小,需要你善于去发现。

可以看看这两个: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作为生活保持义务,是无条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劳动能力如何,也无论是否愿意,均必须依法承担抚养义务。然而,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少数人自私自利,生而不养,公然背离作为父母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和法律义务。在此情形下,则必须动用社会公力,强制父母履行抚养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没办法,如果父母这么心硬,这么自私,就上法院起诉吧。

我自己感觉,不对也不错吧,毕竟现在是21世纪,你父母如果没钱的话,以前的时代或许还可以种地(以前父母对教育部太重视)现在你父母虽然也可以种地,但是只要你父母一直种地就没有学费,不能让你上学,。。。。。 你以后也不会出人头地,现在你虽然也比较苦,但以后还是可能当成功人的,但如果你爸爸妈妈一直在家陪你的话,你也知道后果(仅代表个人立场,不喜勿喷。)

有时候因为生活和经济压力或一些其他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这些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本该有父母陪伴的年纪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导,很容易造成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那么,父母要怎么做才能保证给予留守在家的孩子足够的关爱呢?

一、要跟孩子说明情况,获得孩子的理解

父母在外出打工时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清楚实际情况,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远离他们,并不是因为不爱他们,而是生活所迫。

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爸爸妈妈在外面也是很想念他们的,以获得孩子们的理解。

否则的话,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如果经常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很容易产生父母不在乎自己的错误想法,逐渐地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变得越来越内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二、要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对于孩子的关爱。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诸如电话、QQ、微信等。

在外打工的父母切记无论平时的工作有多么辛苦,都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开视频,跟孩子聊聊生活和学习,了解孩子在家里过得怎么样,这样子可以极大地减轻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意。

此外,父母也应多跟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便清楚地知道他在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挫折,从而给予他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难关,找到自信。

除了这些,父母还应该时不时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惊喜,比如送给孩子想要的玩具等,要记得他们的生日,并及时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其他的诸如儿童节或者中秋节也要及时地给孩子送上节日祝福,让孩子知道父母时时刻刻记挂着他们。

三、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实际上留守儿童出现最多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父母应该通过各个途径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防止其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父母可以在与孩子通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多问问孩子内心的想法,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解他内心的愿望并克服一切困难帮他实现。

此外,也要在与老师和孩子爷爷、奶奶沟通的过程中侧面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动,如果发现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倾向应,及时地采取措施。

四、尽量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

无论在外面工作多忙、工资多高,父母都要尽量地多挤出一些时间回家看看孩子,切忌一出去就是三五年不回家。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其实并没有照顾你的孩子的义务,把孩子完全丢给奶奶看管,既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义务,也不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都说最长情的表白就是陪伴,那既然不能养育,又怎么能这么轻易的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大多家长是愿意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的,因为由于上班的原因,无法兼顾到孩子,家长们疲于应付工作,对于带孩子就显得懈怠。而且现在家长带孩子的经验,远不如自己的父母,这样既省下了一笔找保姆的钱,也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

为什么会说爷爷奶奶带孩子更好呢?因为,首先,爷爷奶奶会很宠溺自己的孙子孙女,会给他们买这买那,完全无条件满足孙子孙女的要求,这样就让他们拥有一个很好的童年;,其次,爷爷奶奶也会给孩子更好的保护,以及无微不至的照料。相比较孩子的父母而言,更有优势;最后就是,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一般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的,自己的性格养成和塑造,肯定是完整的 ,一般来说,这类人的性格都不差,很多人都是温和宁静的类型。大概是学爷爷奶奶那样与世无争吧。

有爷爷奶奶在身边陪伴成长,真的很暖心,孩子的品行也会十分端正。基本上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不像在父母身边,每天要被学业催着,养成的人格更健全,更懂得感恩。

家长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身边,根本没有什么不好。除非怕的就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而且理解和执行力上又有缺陷,导致看护孩子时,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爷爷奶奶,真的是为子孙下一代, 继续散发他们的余热。他们给孩子的庇护也是巨大的。让孩子陪在他们身边,也是对他们晚年的慰藉。

这就是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产生的问题,父母为了挣钱就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特别的想父母,老人带孩子特别累,还带不好。如果你的父母长期在家,不出去务工挣钱,那么你们家的经济就会比其他人差,你以后上学需要钱,结婚需要钱,那他们怎么可能拿得出呢?所以多理解父母,你的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想他们了,可以给他们打电话或者视频,多理解他们,不要老哭鼻子。在家懂事一点,也多照顾爷爷奶奶一点,让父母可以省点心,专心的给你挣点钱,把自己的学业学好,才不会辜负父母在外的辛苦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