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轿车怎么样?

员工 0 41

比亚迪轿车怎么样?,第1张

比亚迪轿车怎么样?
导读:比亚迪的轿车还行啊,性价比高、很皮实,居家好帮手!比亚迪资深老车主现身说法,2012年,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没错,就是比亚迪的L3,到手价5万多,开了近8年,总里程14万多,于2020年置换新能源汽车,6000多RMB出手,然后,入手比

比亚迪的轿车还行啊,性价比高、很皮实,居家好帮手!

比亚迪资深老车主现身说法,2012年,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没错,就是比亚迪的L3,到手价5万多,开了近8年,总里程14万多,于2020年置换新能源汽车,6000多RMB出手,然后,入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新一代唐DM。

说说我的感受吧,那么就从比亚迪燃油汽车的L3开始说起吧。

之所以选择L3,没有别的原因,说是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也好,还是比亚迪性价比高也好,总之一个字——穷!当时,比亚迪的汽车广告中,对L3的定位是轿跑,现在想来,这个定位真的很滑稽,可能比亚迪对轿跑有误解,性能和外观无一可以与轿跑对标,但好在,在当时的车型里,这款车算是外观比较好看,价格又相对实惠的一款车,是它没错了!近8年下来,陪着我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倒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趴窝罢工事件,5万多的车,高品质啥的咱也不过多要求,内部以塑料件为主,要豪华还是档次啥的,就别在5万左右的车里挑了。配置方面也就别有太多的追求,但居家需求还是能够满足的。扎胎漏气补过胎,换过轮胎,最后一年换过转向泵,出过一次事故换过一次主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和前挡风玻璃,但都不是品质问题,所以,我对比亚迪的品质还是比较认可的。

接下来就是换了差不多小半年的全新一代唐了,无论是从做工用料还是配置性能方面,比亚迪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和我当初买的L3来比,那完全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的差别,49S的动力性能,智能语音功能,安全辅助系统,用起来得心应手,城市堵车或节假日高速度车,随车跟行功能驾驶起来完全不费心,要说不好的一点吧,就是长途混动驾驶油耗挺高的,不过听说最近比亚迪出了个DM-i超级混动系统,油耗可以比燃油同级别车型还要低得多。

不是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超过15万人。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2009年12月23日,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出炉。上榜的五家中国民企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次入围。吉利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含沃尔沃2011年营收)首次进入500强,车企排名第31,且总排名从去年的第688位跃升至第475位。截至2013年,吉利共有慈溪、临海、宁波北仑、上海、湘潭、济南、成都等9个生产基地,合计60万的产能。2013年4月18日吉利集团与宝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宝鸡新建基地,投资72亿元,年产整车20万辆。

  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 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G3R、L3/G6、速锐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

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 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

代表车型包括F3、 F3R、F6、F0、G3、G3R、L3/G6、速锐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

扩展资料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天津[1] 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将近20万人。

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

2015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9亿元,同比增长55263%。[2] 

2016年4月,比亚迪汕尾公司获得的全球单笔最大纯电动客车订单(4466亿元)[3] 。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5位。

参考链接:比亚迪-

很好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11HK。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超过15万人。

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

2007年3月。公司分拆旗下手机部件及模组、印刷电路板组装等业务,申请赴香港主板上市,2007年12月20日,分拆出来的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集资约59125亿元。2011年6月30日A股上市(代码SZ002594)。

公司名称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外文名称BYD

总部地点中国深圳坪山区比亚迪路3009号

成立时间1995年

经营范围IT、汽车、新能源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公司口号平等、务实、激情、创新

年营业额467亿元

员工数164177

股票代码1211HK 002594SZ

创始人王传福

总面积近700万平方米

主要生产基地广东、北京、陕西、上海、长沙等

IT客户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

目录

1车标含义

2BYD故事

3汽车业务

4研发体系

5资本市场

6成功之源

▪ 品质和服务

▪ 品质售后

7产业实力

▪ IT领域

▪ 汽车领域

▪ 新能源领域

8企业文化

9社会责任

10企业荣誉

1车标含义

编辑

比亚迪LOGO在2007年已由蓝天白云的老标换成了只用三个字母和一个椭圆组成的标志了,BYD的意思是build your dreams ,即为成就梦想。

比亚迪的英文名称BYD,比亚迪公司用其企业文化“build your dreams”来诠释,意为“成就梦想”。[1]

2BYD故事

编辑

2012年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7张)

中日发生钓鱼岛争端时,“BYD”被网友戏称为“保鱼岛”。几年前,2008年,BYD一度被人联系到中国人的粗话,不过,比亚迪似乎不受这个影响,或者说反而受到了正面的影响,发展越来越好,2008年后,比亚迪股票因为受到巴菲特青睐的缘故,港股最高涨到8840元港币。随后几年,比亚迪陆续推出新产品,包括S6、G6、速锐等,受到市场热烈欢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市场推广有限,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名声还是很好的,因为它的产品率先应用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不仅在中国境内推广,还在国外获得发展。

3汽车业务

编辑

2003年

比亚迪S6风采

比亚迪S6风采(19张)

,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2] 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五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 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G3R、L3/G6、速锐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F6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

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笔收购,比亚迪拥有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2009年,比亚迪计划将推出纯电动汽车。

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以6000万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长沙的美的三湘客车,获得客车生产准生证。同时,比亚迪与湖南环保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及长沙经委订立投资合作协议,将在湖南环保产业园投资设立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计划年产量为40万辆。长沙将继西安、深圳之后,成为比亚迪第三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预计2011年完成基地的全部建设。至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又多出一个重要序列——市场潜力庞大的客车产品。

在2010年3月日内瓦汽车展上,比亚迪与戴姆勒签订电动车和零部件领域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结合比亚迪在车用电池和驱动电机方面以及戴姆勒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开发电动车,最终甚至有可能成立一家全面的

双模混动车型-秦

合资公司。

如今,汽车业务占据了比亚迪过半江山。以2012年上半年数据,不仅营业收入占去一半有多(5133%),而且营业利润也占去六成有多(6121%)。

近几年,比亚迪持续发展新技术,推出新产品。

作为比亚迪的首款SUV,比亚迪S6定位为中高端自主SUV,已于2010年9月份上市。其长宽高分别为4810/1855/1680mm,轴距为2720mm,在同级别SUV中首屈一指。

2011年9月26日,搭载15TI+DCT(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合器)以及58项高端电子配置的比亚迪G6在长沙首站上市。这是在推出低端中级车F6之后,一款市场定位更高的中级车。此次上市的G6搭载20、15T两款发动机共四款车型,比亚迪给了G6一个很实在的售价:798-1158万。作为比亚迪迄今为止最高端的旗舰车型,该车定位“T动力智能新典范”,集合了比亚迪最优、最前沿的造车经验及技术,市场表现被寄予厚望。上市后果然秒杀价格高于G6一倍左右的合资品牌车。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中国人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民族品牌汽车,前提是质量、技术和售后服务过关。

2012年8月21日,比亚迪旗下全新车型比亚迪速锐正式上市,速锐最大亮点就是全球领先的“遥控大玩具

比亚迪

车”以及涡轮加压发动机,动力非凡。此次上市的速锐有两种动力共七款车型,全系售价区间为659-999万元。作为比亚迪品牌战略转型后推出的全新车型,可以说速锐代表了比亚迪最新的品质建设成果。我们欣喜的看到比亚迪在设计方面已经逐渐摆脱模仿,配置、服务方面也极具诚意,其中,“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的回馈、“两年平均小于1个故障”的承诺都非常打动人。就车型本身而言,搭载遥控驾驶技术、TID动力组合的速锐势必将给家用轿车带来全新的冲击,当然,对自主品牌来说,除了车型品质、服务,营销策略更为重要。

宁波市现有6个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为老三区,镇海区、北仑区为新二区,再加上由鄞县改建的鄞州区。

宁波市区也叫老三区,是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现在鄞州区的一部分也属于市区。另外还有镇海,北仑两区,以及鄞州区的大部分属于郊区。

扩展资料:

宁波拥有中国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遗址。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秦以来,属会稽郡。621年(唐),改置鄞州。

宁波“老三区”共有23个街道、1个镇,分别包括:

海曙区有8个街道:月湖街道、南门街道、江厦街道、鼓楼街道、西门街道、白云街道、段塘街道、望春街道;

江东区有8个街道:东胜街道、百丈街道、白鹤街道、明楼街道、东柳街道、东郊街道、福明街道、新明街道(江东区委托宁波国家高新区管理);

江北区有7个街道、1个镇:中马街道、白沙街道、孔浦街道、文教街道、甬江街道、洪塘街道、庄桥街道,慈城镇。

参考资料:

宁波 (浙江省城市)

因素很多的,使用的环境也会有影响,有油、潮湿、高温等等都有影响。如果里面是用0令密封的,就要考虑橡胶圈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如果如果需要特殊环境下作业,最好是定制。可以告知什么环境下使用。

airtac亚德客 产品和橡胶圈的使用寿命都要测的,要不停的跑上百万次测试!

亚德客集团介绍

亚德客是全球知名专业生产各类气动器材的大型企业集团,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气动控制元件、气动执行元件、气源处理元件、气动辅助元件等各类气动器材、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

亚德客始创于1988年,现辖三大生产基地和一家营销中心,亚德客生产基地厂房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全球员工总计2500人,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总投资15亿美元,年生产能力达5,000万件套,产品畅销中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亚德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60多家直属、独立的销售公司和服务网点,拥有150多家信誉良好的经销商、代理商,拥有500余名业务娴熟的营销人员和一支技术精湛的售后服务队伍,拥有联保制度等个性化、客制化的服务措施与手段,可以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的产品和快速便捷的技术服务。

亚德客以拓展集团生产和服务为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人本优先、改革创新和集团化道路。秉承“人本、共享、发展、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亚德客始终如一地贯彻“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始终如一地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方针,藉以不断完善“建立共好、责任承担、赏罚分明、学习成长”的集团文化,努力奋斗,自强不息,长久致力于全球工业自动化的持续发展。

集团网址:wwwairtacworldcom(中文) wwwairtacworldcomcn(英文)

历史沿革

1988年: 亚德客公司在台湾台北成立,以生产阀类产品为主

1992年: 陆续推出气源处理件、气压缸等产品

1995年: 对气动产品进行了全系列的完善

1997年7月: 在广州成立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运营机构

1998年7月: 在广州成立大陆第一个工厂——广州健良自动化工业有限,2007年更名为“广州市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1998年8月: 在济南成立华北分公司

1999年3月: 在上海成立华东分公司

2000年3月: 在成都成立西南分公司

2002年6月: 在浙江宁波奉化开发区投资组建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2002年: 先后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了6家销售分公司

2003年7月: 宁波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新厂一期工程完成,投产使用

2003年: 相继在中国大陆地区成立了18家销售分公司及28家办事处

2005年: 导入ERP系统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2006年6月: 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7年1月: 健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企业荣誉

2009年

2009年2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09年2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2008年度工业企业“十家示范企业”称号

2009年7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奉化慈善特别贡献奖”

2008年

2008年1月 “ 亚德客”品牌荣膺“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

2008年2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社会责任奖”

2008年2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08年4月 广州亚德客荣膺“2007年度纳税大户”称号

2008年 宁波亚德客荣膺“奉化市2007年度纳税十强企业”称号

2008年8月 集团董事长王世忠先生荣膺“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2008年11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宁波市2008年外商投资“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称号

2008年11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慈善爱心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

2007年1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出口企业二类管理证书

2007年3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2006年度纳税前十名工业企业第四名

2007年7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慈善楷模”称号

2007年8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07年 “ 亚德客”品牌荣膺“宁波市知名商标”称号

2006年

2006年3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2005年度工业企业纳税前十强”称号

2006年8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宁波第六届外商投资企业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2006年11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宁波市2005年度外商投资“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称号

2006年12月 “ ”品牌气动元件荣膺“浙江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

2005年 宁波亚德客荣膺2004年度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

2005年12月 宁波亚德客荣膺“宁波市交通安全宣传先进单位”称号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成为全球自动化机械设备制造厂商的长期战略伙伴

企业愿景

力争2010年成为华人同业首家上市公司

成为行业最佳回报企业

进入全球同业前三强

企业核心价值观

人本、共享、发展、责任

以人为本 - 我们的员工是最宝贵的财富,鼓励员工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工作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利润共享 - 饮水思源,感恩同仁不懈的贡献和心力的付出

共同发展 - 集合最出色的专业和管理人才,结合公司发展目标为其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

承诺责任 - 永续经营、回馈社会是对员工、股东与社会的基本承诺

经营理念

品 质 - 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在创造客户产品的最优化

速 度 - 我们深化布局、快速反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成 本 - 我们产销结合、垂直整合,以提升客户的竞争利润

弹 性 - 我们凭借积极应变的能力,驰骋少量多样的产品市场

服 务 - 我们以制造服务业自居,提供超越客户要求的全方位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公司文化

建立共好 - 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发挥团队精神

责任承担 - 尊重自我的专业与被赋予的权责,承担起团队与个人的成败

赏罚分明 - 以绩效导向为依归,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学习成长 - 激发员工智慧和潜能,充满活力的不断突破成长上限

核心竞争力

一流的研发团队和经营人才

高精密度的生产、检测设备

全球化布局的销售网点

快速反应的售后服务

集团子公司介绍

台湾亚德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亚德客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亚)成立于1988年11月,前身系健良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更名为台亚。早期的台亚主要生产电磁阀,此后陆续研发生产气缸、气源处理等产品。目前,台亚产品以特殊规格气缸为主,拥有七大类十余系列数百个品种,年产量达到20万件套,主要供应台湾本地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及时效性。

1998 年,台亚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台亚取得“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及“CE认证”。长期以来,台亚秉持“质量第一、交货准时”的服务精神及理念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获得了台湾气动产品市场的肯定,台亚生产的“ ”品牌产品的销售额长期位居第一。

2005年,亚德客企业集团耗资新台币一亿六仟万元,在台北县土城工业区内购置4800平方米土地,兴建了一栋现代化科技厂办大楼及成品自动仓储。日新月异的台亚将凭借着先进的设备、完善的技术、科学的管理竭诚向广大新老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广州市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1998年7月,亚德客企业集团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生产基地——广州健良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2000年,广州健良扩建,从最初3000平方米厂房,发展到如今“六层现代化标准厂房,总面积12000平方米,员工300余人,年产量达350万件套”的庞大规模。2007年,广州健良更名为“广州市亚德客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广亚)。

目前,广亚产品囊括电磁阀、气动阀、手动阀、手拉阀、机械阀、节流阀等十大类四十多个系列数百个品种,广泛运用于汽车、机械制造、冶金、电子技术、轻工纺织、陶瓷、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自动化工业领域。广亚生产的 “ ”阀类产品除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外,还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广亚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才优势,注重对科技人才的招募和培养,现已拥有一批集产品设计、开发于一身的科研队伍。广亚从世界各国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以此提升生产工艺。广亚先后增建数条电磁阀流水线,通过流水线的严格控管,为每件出厂的成品提供品质保证。随着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广亚年产总值年年屡创新高,有力地彰显出广亚强劲的发展势头。

健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健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健良(上海))成立于2006年9月,总投资1500万美元,注册资本700万美元,现有员工500余名。健良(上海)系亚德客企业集团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体系重组而成,负责亚德客品牌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销售推广等工作。

从成立至今,健良(上海)陆续在大陆地区设立了32家销售分公司和30余家办事处,以此确保公司的供货能力和供货速度符合客户需求。目前,健良(上海)拥有一支反应迅速、纪律严明、技术精湛、责任明确、服务周全的专业营销队伍,拥有近两万余家稳定客户,并与大陆地区150余家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健良(上海)始终如一地贯彻“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通过联保制度等个性化、客制化的服务措施和手段,寻求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的卓越提升。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健良(上海)营销团队,在维系原有客户的同时,积极进入新行业,寻求新业务,拓展新客户。目前,健良(上海)销售业绩逐年稳步上升,显现出强劲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物流发展的进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物流”概念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经历了近20年的研讨酝酿、启蒙尝试,到90年代后半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现代物流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世纪的第一年,也就是2001年,以物流业发展进入“十五”规划,六部委出台首部关于加快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家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挂牌,《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颁布实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和各地大力推动物流规划与建设等重大事件为标志,被称为中国物流发展的“起步年”。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物流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2002年的中国物流在持续“升温”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对基本概念的“炒作”中,增加了理性的思考;在理论探索中,加大了实践操作的分量;政府、企业和行业社团组织都在寻找自己的角色定位,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实质性进展。不少专家指出:2002年,将以从“务虚”到“务实”的“转折年”,写入我国物流发展的史册。这一年的中国物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沃尔玛是全球500强之首,2002年决定把全球采购办公室(采购中心)从香港迁到深圳。目前沃尔玛公司在中国开了20多家分店,其中有7家在深圳。沃尔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采购了12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分销到世界各地。同年,全球日用化学品巨头联合利华公司在上海也建立了全球采购中心,预计今后5年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出口额将超过5亿美元。二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例如马士基物流公司2002年在中国获得大连p南京p宁波p重庆和成都五个分支机构的营运执照,至此共有14个分公司和两个代表处,是至今为止在中国最大外资物流商,网点布局已构成一张大网。日本邮船(NYK)作为日本最大的班轮运输公司,在中国已有4个分公司,又申请开设天津分公司和连云港、武汉、重庆办事处。Exel公司目前在国内已拥有15个业务区,员工人数逾800人,其服务对象已经朝多元发展,由专门针对科技公司扩大到汽车、消费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材等领域的公司。三是中外合资的物流项目急剧发展。例如上海航空公司与日立物流、香港正大船务公司在沪组建现代物流企业。交通部批准的合资物流企业---大众交通控股51%的上海大众佐川急便正式成立。交通部批准了厦门象屿保税区惠建码头有限公司经营海上国际集装箱港口装卸、仓储和中转业务的申请。2002年中国引进外资突破500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其中物流领域是外资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目前外资的进入主要竞争的是高端市场,即跨国公司的客户需求、国际物流业务等,同时给国内带来技术、管理、资金和人才。

第二,制造业、商贸业成为国内物流发展的主角。

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2002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和参与国际竞争要求的影响下,制造业加快了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进程,商贸业则加快了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工商企业的物流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例如春兰集团建成全球采购与供货网系统。此后不仅在自己的专业网上发布采购信息和招标项目,而且将通过采购供货网向全球厂商开放供货体系。上汽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天地物流控股公司合资组建了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公司总投资4951万美元,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由华联超市投资的上海华联超市物流公司年中成立,以上海为中心,在沪、宁、京等地设有五个现代化联网的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全国配送框架,向近千家零售店配送。国家烟草专卖局计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实施行业整合,打造全国分销配送体系,实现网上销售一体化。同时,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大宗出口。首先重点启动和开展了11个省会城市的网建联动项目,并在上海进行了试点,已经初见成效。此外还有联想集团、一汽集团、宝钢、海尔、青啤等等一大批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启动新的物流改造工程。工商企业的物流项目规模大、范围广、效益明显,成为2002年中国物流市场的主角,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

第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世咨询公司(Mercer)的调查,当前,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2%以下,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与2001年相比,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声音更趋理智、稳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如中远集团、中外运、中储集团、中海物流、中集集团等等。这些国有大企业走了三条路,一是整体改造、提升为物流企业;二是整合内部物流资源,组建物流公司;三是与外方或国内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股份制物流公司。2002年最有影响的例子有:中国民航经过资产重组后成立六大集团,与中国民航总局脱钩。在此基础上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与中信泰富及北京首都机场共同投资筹组一家大型的货运公司。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将拥有四架波音七四七型货机,员工1200人左右,可飞抵包括美国纽约、德国法兰克福和日本大阪在内的19个国家的29个城市。新成立的公司名称是“国航货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成为目前内地最大的航空货运公司。另外诚通集团旗下的中国物流公司宣布以强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面貌正式全面进入市场。中国铁路系统最大的物资流通企业——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与国内六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1859万股。目前已在国内10个大城市设有分公司,建立了19个区域配送中心和218个协作配送中心。2003年年初,中国邮政物流公司的筹备成立标志着国内网络覆盖面最广的物流公司诞生了。

另一方面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例如著名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投资兴建的苏州宝供物流基地于年底之前落成运行。该基地座落于苏州市吴中区郭巷镇,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00亩,首期建设用地为115亩。宝供集团计划在广东再建一个大型配送基地。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另一家民营物流企业----安得物流公司则成立了一家第四方物流公司,专门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像这样的民营物流公司还有南方物流、大田物流等一大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务实、稳健,生气勃勃。

第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2002年在落实“电子政务年”的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物流信息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科学技术部确定把电子商务作为重点攻关技术来开发,其中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作为重点支持的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上确定了9个城市为首批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它们是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广州、中山、深圳、杭州。海关总署的“电子口岸工程”初战告捷,上海口岸数据中心正式运行,为上海大通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上海口岸的出口成品通过无纸通关只要50分钟,最快30分钟;进口报关速度已经缩短至15分钟,部分料件甚至达到6分钟。事实上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提高了通关的效率,对于整合物流信息和流程规范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年,北京、广州、满洲里等一批口岸的信息化系统也纷纷告捷,物流的信息化从涉外贸易做起,也是“入世”“接轨”的积极促进作用所致。另一件较有影响的事件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举办了首届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该项活动以应用效益、流程改造和标准化、规范化成果为评选准则,推选出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共计16个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与此同时,IT界也加大了对物流领域的关注,《赛迪集团》和《计算机世界》两家IT媒体都对物流信息系统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起到宣传和推动的作用。

当前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80%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以现有流程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共享和反馈等基础功能的整合;15%的物流信息系统涉及流程改造、优化或者是能够在运行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只有5%以下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企业之间业务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功能。这种应用结构状况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还是初等级的,基础性的信息化建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提倡物流信息化要务实,要切切实实地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标准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另一件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已经组织机构和队伍,开展了基础研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正式颁布的两项国家标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和《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就是具体的进展。该两项国标于2002年9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年末,交通部又发布了关于港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等八项行业标准。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筹备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标准化的建设。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很重视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例如广东省政府转发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快我省现代流通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第五,物流教育走向规范,理论研究稳步深入。

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物流的发展也必然伴随着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2002年在物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