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外国孙子和中国爷爷的**叫《孙子从美国来》。影片中的爷爷叫老杨头,他是陕西华县的一位独居老艺人,儿子回来了,领来了一个洋孙子布鲁克斯,因为儿子和儿媳妇要去可可西里工作,最终就把布鲁克斯托付给了老杨头。《孙子从美国来》是在2012年2月2日上
外国孙子和中国爷爷的**叫《孙子从美国来》。
影片中的爷爷叫老杨头,他是陕西华县的一位独居老艺人,儿子回来了,领来了一个洋孙子布鲁克斯,因为儿子和儿媳妇要去可可西里工作,最终就把布鲁克斯托付给了老杨头。《孙子从美国来》是在2012年2月2日上映的,这部**的主演是罗京民、刘天佐和丁佳明。
**是从亲情的角度出发,然后展现了皮影戏的魅力,同时也传承了对皮影戏的保护。老杨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布鲁克斯从小在国外生活,所以爷爷和孙子之间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样的,而且语言交流也是有困难的,在爷孙的相处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观念的一些冲突。
《孙子从美国来》**点评
从演员方面而言,这部戏中饰演爷爷的罗京民演技炉火纯青,不见丝毫雕琢,不见丝毫做作之态。无论从眼神、动作以及情感的流露,各方面皆行云流水,无懈可击!配音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儿,再加上罗老师爱搭不理的小眼神儿,时不时地瞪人一眼,刀子嘴豆腐心。
从开始爱理不理的傲娇,到孙子皮上天的无可奈何,再到爷孙儿俩真实的感情流露,分离的依依不舍,一举一动浑然天成。孙子这个角色,用力过轻,无法达到效果,过重又画蛇添足,小皮猴儿瞬间变成捣蛋无理的熊孩子。丁佳明表演真惊艳到很多观众。
念书的孩子
剧情简介:
爸爸妈妈去城里打工,家里由爷爷(江化霖饰)照顾九岁的开开(李佳奇饰)上学和生活。开开捡了一只流浪狗,胆子特别小,平时连叫唤也不敢,爷爷一开始还以为它是只哑巴狗。
开开因此给小狗取名叫小胆儿。小胆儿很聪明,开开让它干啥就干啥,开开走一步它就跟一步,小胆儿成了开开最好的朋友。
爷爷有肺心病,拖垮了家里的经济,为了吃药,连有线电视费也不交了。开开放学没事干,爷爷担心开开空虚,就哄着开开念课文。今天的课念念,昨天的课巩固巩固,明天的课预习预习。爷爷并不在意开开念的对错,只要能让开开有事干就行。
开开每次念书的时候,小胆儿就坐在爷爷的鞋子上认真地听。老师也开始表扬开开了,说开开的书念得好,作文也写得好,照这样下去,将来一定能考上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开开念书更起劲儿了,念完了课内念课外,念完了岳飞念三国。
有一天小胆儿突然叫起来,还拽着开开的裤脚往爷爷屋里拽。开开跑过去,发现爷爷去世了。开开的父母回来安葬了爷爷,要带开开进城。开开不想走,说班里的吴美芳进城半年都没找着学校,前几天又回来了。
开开的爸爸在城里打工,住的是工棚。妈妈在城里当保姆,住的是雇主家。开开要是进城还真没地方住。城里上学的条件太不成熟,在农村似乎还可以。开开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学会了做饭,蒸馒头擀面条都会,吃饭穿衣都不是问题。
让爸妈担心的是晚上,万一晚上开开有个病啥的,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于是开开爸爸去找开开的老师。王老师说,白天开开自己吃饭,晚上可以睡老师家。于是问题全解决了。把一个九岁的孩子放在家里,开开妈也舍不得。
开开妈说,咱还是把孩子带走吧,要不我留下来。开开爸爸说,不是咱不带他,是他自己不愿意走。再说学习是一辈子的大事,这要是给他耽误了,咱得后悔一辈子。于是,开开爸妈把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给开开准备好交待好,天一亮爸妈就坐公交车回城了。
开开醒来发现爸妈走了,追到村口大哭了一场,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 开开做饭老是心不在焉,总是把饭烧糊,上课也总是迟到。后来开开干脆不做饭了,和小胆儿一起吃馒头啃咸菜喝凉水。
王老师家有条大狗叫大黑,开开带着小胆儿去王老师家睡觉的时候,大黑就冲小胆儿叫,小胆儿吓得钻到床底下不敢出来。开开心疼小胆儿,就跟老师说换个地方睡不着觉,还想回家睡。得到王老师的允许,开开就带着小胆儿回家了。
晚上做噩梦,开开吓醒了,给爸爸打电话。爸爸问开开回来的原因,凌晨三点没睡是不是害怕了。爸爸一问,开开就哭了。开开爸没有了选择余地,于是不惜一切代价,终于办好了开开进城所需的条件。开开要进城了,头天晚上把小胆儿装进书包里试了试。
第二天早上起来,父子俩带着小胆儿到了村口汽车站,等到要上车的时候,爸爸突然说狗不带了,到城里爸再给买个好的。开开坚决不同意,爸爸说火车上不卖狗票,带着小胆儿人也上不了火车。
开开还是不同意,爸爸生气了,说开开不听话,把开开的手掰开把狗绳扔掉,硬抱着开开上了车。车开了,开开一边反抗着爸爸要下车,一边哭喊着让小胆儿快跑,他在前面等着。小胆儿拼命地追赶着汽车,但是越追越远。
扩展资料:
念书的孩子宣传发行:
2012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频道与河南金象影业签约购买了《念书的孩子》全球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版权;8月16日,该片被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影片并推荐给全国中小学组织观看。
同时,该片被国家广电总局推选,参加第九届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节的评选,并被作为**节开幕首映片和闭幕式答谢影片。
《Roommates》 (1995)
美国拍过五部Roommates 的**,分别在1971,1982,1984,1988 和1995。记住是1995年拍的,主演是 Peter Falk。
别惹小孩 (2007)
主演: 潘长江 / 潘林生 / 周倜
剧情简介 · · · · · ·
小志爸(潘长江 饰)出生在农村,如今在城里打工,脚根站稳后,他把小志(周倜 饰)接到城里上学。城市的生活很快在各方面影响了小志,他逐渐瞧不起一身土气的老爸,爷俩在观念上产生了不少冲突,也闹出了不少笑话。面对儿子产生的变化,他与妻子(宋娜 饰)商量准备送小志去老家爷爷(潘林生 饰)家,由于早年小志爸与父亲产生过隔阂,老父子俩的关系并不融恰,而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小志不知怎样对待乡下这个刻板的爷爷。在他眼里,爷爷古怪沉默,祖孙之间毫无半点共同语言,而村里的小朋友们对他的另类穿戴和时尚手机则感大惑不解。在整个假期中,小志的乡村生活笑料不断,伹小志爸原先的初衷能实现吗
《天堂的来信》
爷爷和孙子两个人一起生活,某天,妈妈来了(当年离婚留下小孩出国了),要带走孩子,而爷爷在考虑很久之后决定放手,就在孙子和妈妈一起的时候爷爷心脏病发作死了,故事的最后,孙子问一个放风筝的老爷爷,他系在风筝上给爷爷的信,在天堂的爷爷能不能收到。。。
爷爷一直有心脏病,孙子每次都提醒爷爷衣服口袋里放上药,还叮咛着每次两片,后来爷爷把孙子交给妈妈,孙子不愿意跑了回来,却没想到爷爷紧锁房门,孙子在门外哭着说:爷爷,两片,两片。。。
还有一个舔盘子的习惯
上学路上今天,我又和往常一样,背起书包,坐上私家小轿车,去学校上学。车子里开着空调,放着音乐的,透过窗子可以看见宽阔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飞驰着。想当年,爸爸和妈妈出去工作,都是爷爷和奶奶送我去上幼儿园,都挤在一辆摩托车上。天冷时,我们必须穿得很厚实才能上路。三个人挤在车上,腿脚部不能舒展。摩托车发动了,“突突突”的噪音在耳边回响。风呼呼的刮着,刮在脸上像被刀割去一样疼痛,因此我的脸上必须要擦上一层厚厚的面油。下雨时,爷爷披着一件雨衣,而我缩成一团,躲在爸爷爷雨衣挂下来的一角下面,感觉腿部又麻又酸,从雨衣上滚落下大滴大滴的雨珠还是要打湿我的衣服。 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换了小轿车。爷爷就用小轿车送我去上学。我们坐在舒适的小轿车上,不怕刮风和下雨了。车里有空调,坐在车上,好像年年都冬暖夏凉。车内又宽又大,坐在软软的坐垫上,听着欢快的音乐,望着窗外的平整宽阔的马路、绿草如茵的绿化带和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感到无比惬意。我们在车上有说有笑。有时,爷爷会谈起我爸爸小时候的上学路上的事情。那时是泥巴路,路很难走,下雨时更加泥泞难走,每走一步就会溅起泥浆,很不方便。爷爷推着独轮车送爸爸一段路,然后爸爸自己走向学校。那时的路已是青石板路了,自行车在青石板路是“格格”得响着,好不舒服。在这30年间,我们的家乡变了很多很多。就比如我家已经从很不方便的独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到方便,电动车快捷,舒适的小轿车了。我坐在小轿车上,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我不由感叹,改革开放30周年,让我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2012年,导演曲江涛在陕西拍完了一部《孙子从美国来》,上映后没有排片也没有票房,只在中央六台**频道放过几次,却引起了很大反响,被很多人一致认为“ 出乎意料的好看 ”。
这部**讲的是在陕西渭南市一个村庄里,鳏居在家的老杨头过着孤独平静的生活,却被一个来自美国的洋孙子打破了。生活习惯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爷孙俩在这个破旧的家里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好戏, 从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最后的依依不舍,让人感受到了浓烈的爷孙情 ,和对乡土的热爱,以及留守老人背后的孤独。
这部**花费不足百万,却比那些动辄花费几亿的大片有意思多了。没有轰轰烈烈的特效,没有肝肠寸断的爱情,也没有惊悚发麻的诡异桥段,只有 一个固执的陕北老汉和一个调皮美国孙子的日常,朴实温馨又不失幽默活泼 ,虽然没有在院线上映,但却不失为一部笑中带泪的好**。
影片一开头,老杨头躺在躺椅上,昏暗的房间显得特别孤独, 突然有人敲门,原来是3年没着家的儿子栋梁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外国媳妇儿,二婚的,外加一个拖油瓶-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洋孙子布鲁克斯,老杨头简称为布斯, 儿子和儿媳为保护藏羚羊在高原地区奔走,只有把洋孙子寄养在家里,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
老杨头是村里搞皮影的老师傅,地道的陕西人,调皮的洋孙子布斯是纯正的美国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很多冲突,也带来了一系列笑点, 从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互相接受,温馨的爷孙情让人动容 。
固执的老杨头虽然嘴上嫌弃洋孙子,但却 像中国所有的爷爷奶奶一样,从头到尾都在竭尽全力照顾布斯,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
初来乍到的布斯很不习惯老杨头家里的生活,辣的不吃咸的不吃,宁愿吃垃圾食品方便面,也不愿尝试一下油泼面, 老杨头放下自己的面子,尝试像其他爷爷一样哄布斯吃油泼面,可惜失败;
布斯想吃汉堡包,村里小卖部没有,从小卖部老板那里知道了汉堡包是什么后,老杨头自制了汉堡包,看到布斯喜欢吃,老杨头欣慰地说:原来就是把肉夹馍的面饼子换成面包~
布斯还要喝牛奶,村里还是没有,在小卖部老板的指点下,不爱求人的他,去找了文化站的王站长,弄到了新鲜的牛奶,牛奶被布斯打翻,老杨头只好再硬着头皮再去找王站长。
这时的爷孙俩,虽然爷爷对孙子很关心,但 老杨头脾气硬,孙子又调皮,再加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两人并没有互相接受 。晚上布斯听到了可怕的声音,钻进了老杨头的被窝,老杨头的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情绪,这个洋孙子,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只是有点调皮。
调皮的布斯用门板压了老杨的核桃,核桃碎了门板倒了,老杨心疼自己的核桃,围着孙子追,却不小心踩坏了孙子的宝贝蜘蛛侠,布斯伤心了,老杨却没办法再生气, 比起心疼自己的核桃,他更心疼孙子的伤心 ,雨声滴滴哒哒的夜晚,老杨挑灯做出了皮影版蜘蛛侠,布斯醒来兴高采烈地玩着皮影版蜘蛛侠,两人终于开始互相接受了。
在一段嬉笑怒骂的生活中,布斯和爷爷建立了美好的爷孙情 :布斯学习用筷子,把筷子夹起的第一个小番茄给爷爷吃;他教爷爷唱英文歌,爷爷叫他唱陕西老腔,谁也没教会谁;老杨头骑着自行车,布斯坐横梁,骑行在绿油油的乡间小路上~
布斯走后,他还是会把石头压在井口上,时常蹲在井口旁,期待着传来布斯的呼唤声;他时常想起那些和布斯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这个倔强又固执的老头,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个洋孙子 ,他期待着和布斯春节见面,一起吃个团圆饭。
中国是个注重亲情的国度,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就是血缘关系, 面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老杨头依旧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热情 ,爷爷陪伴孩子长大,孩子陪伴爷爷变老,这就是很多人对爷爷奶奶有很深感情的原因,温馨感人的爷孙情,让人动容。
皮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在过去还没有**、电视、手机电脑的年代,尤其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朴素的民间艺术很受欢迎。
**前半部分,孙子布斯要喝牛奶,老杨头去找王站长挤牛奶,王站长顺势说了即将开皮影班子,想请本村皮影大师老杨出山的消息,老杨头懒得搭理。布斯把牛奶打翻,老杨头硬着头皮再去挤牛奶,王站长再次提及这事儿,老杨头依然不搭理。
直到放羊的老伙计问他,他才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没兴趣,瞎胡闹,就跟前几回一样, 来了搞点所谓的政绩,官一升,屁股一拍就走了, 现在人连**都不看了,谁还看这皮影。
作为皮影老艺人,老杨头有自己对行业的坚守和执着,他是热爱皮影的,正是因为这种热爱,他才拒绝王站长。因为他害怕又像前几次那样,热闹的开头,草率的结尾,害怕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却被辜负, 一次次充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后,不再期待便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他虽然嘴里说着不想,但梦里都是皮影,这是他一生挚爱,舍不得任何人来破坏它,就算是自己心爱的孙子也不行。本来想在65岁就”金盆洗手“的老杨听见孙子在睡梦中说了一句:我要看皮影。于是决定重新出山。
皮影班开了,谁来学是个问题,看到台下的都是老头老太太,老杨头拎着包就想走,王站长解释说“ 还有几个五十多岁的年轻人” ,可以看到这项传统文化的人才断层到什么程度。
其实除了皮影,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人才上市断层严重,比如粤剧、昆曲、古琴艺术、侗族大歌、南音、藏戏等,都有找不到传承人,传承不下去的危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古老文化融入不到现代人的生活,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市场”。现在的我们更喜欢**电视,演唱会综艺节目等,这些古老的艺术, 我们看不懂,也没耐心欣赏,这些传统文化便离我们远去了 。
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关注民间艺人,关注传统文化,但只有口号,在行动上都是空的。由于没有市场,很多民间艺人不得不放弃祖传手艺,去做一份养得活家人的工作,还有一些说什么也不会让孩子去传承, 因为很难生存下去,他们的命运,谁也不知道怎么去拯救。
曾经在一个旅游区,看到一个做糖人的手艺人,10块钱一个,花蝴蝶、孙悟空、猪八戒在手艺人的折腾下几秒成型,周围人看得都是目瞪口呆连连叫好,但大家都是看得多买的少,虽然 我们并不希望手艺人放弃手艺,但他们经济上的问题,谁来解决?
所以之前老杨头答应时,王站长提到了底薪和绩效的问题,老杨头的眼神有迟疑,或许他想起一个破布面具30块,还得天天给他买牛奶汉堡包,觉得能给点钱也是挺好的。
在王站长的劝说下,老杨头还是回去教这群老头老太太了,在自己的专业上,老杨头是自信的,上彩、用刀、刻画,他把自己知道的倾囊相授,无所谓老幼,也无所谓挣多少钱,此时此刻, 他只要分享与倾诉就够了, 至于这项传统文化能不能传承下去,老杨头虽心有余念,但这已不是他一人之力能奈何了的事, 传统文化的没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这部**是在陕西渭南一个村庄拍摄的,从头到尾,除了王站长和那几个趴在墙角的人较年轻外,总共就没看到几个年轻人,看得出来 这是一个落寞的村庄,就像中国千万个正在消失的村庄一样 。年轻人为了生计出门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平日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相依为命,在这里空守寂寞。
影片的开头,老杨头一个人在家过着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儿孙环绕,没有四世同堂,只有一个常年不回家的儿子, 他是名副其实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 。
整部**里,老杨头儿子的出场次数屈指可数,老杨头给儿子取名“杨栋梁”,大概是希望他成为栋梁之才吧,儿子去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职业高尚,可以说是成了栋梁,只是他很少回家,让单身老父亲常年一人鳏居在家, 老杨头对儿子,就像中国千万空巢老人对待子女一样,期待又失望 。
他一定热切地期待着儿子回家,但儿子的工作总是很忙,常年奔波在外,好几年也回不来一次,期待的多了,也就不再期待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说住十几天,却只住了一晚上就走了。儿子给他带来了布斯这个孙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他也一定是愿意接受的,只是他不敢接受,因为他老了,再也经不起像儿子的这般折腾了,就像最开始拒绝开设皮影班一样, 投入了心血和感情,收获的只有失望。
但只要决定了开始,他投入的就是全部,他认真给乡亲们传授皮影技艺,竭尽所能给布斯最好的照顾。但比没有希望更残忍的是,给你一次又一次希望,然后一次又一次夺走希望, 他真的将布斯当成自己的孙子,将自己最柔软的情感交付出去。
所以当儿子说和美国媳妇分手的时候,他心里应该是很绝望的吧,他本可以将那份爱留给自己,供自己度过晚年,可他将爱给了布斯,只留给自己漫长的牵挂,从此以后, 布斯走了, 他又只能独自一人守着孤独了。
老杨头受不了布斯的离开,是因为受不了布斯离开后,自己又是一个人。这是中国千万个空巢老人的真实写照。随着独生子女慢慢变成社会的中坚力量, 整个社会的空巢老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 ,但现实是我们并没有面对如此庞大的空巢老人的经验,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明显不足。
在中国,爷爷奶奶对孙子辈的溺爱总是让人诟病, 但溺爱的背后,其实是老人的孤独和寂寞。 年纪大了的人会更渴望亲情,但儿子女儿不常回来给予不了,只得将所有的关爱都给子孙, 当一个老人将自己剩下的感情全部交付给一个必然离去的孩子的时候,对老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勇敢 。
影片的后半部分,老杨头给乡亲们表演皮影,他唱了一首“走遍天涯,到处是吾家。步长途,风吹雨洒;登高台,讲经说法;论琴音,六音通造化……”这是一个中了秀才的人,因是梨园子弟,不得不放弃仕途学艺唱戏的故事,这段唱词是这位秀才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描述。
片中的老杨头鳏居在家,儿子栋梁走遍天涯,只留下他一人在家回忆以前唱皮影和孙子在一起的乐趣, 这是一首悲凉又豁达的唱词,是对老杨头孤独一生的表达,也是对皮影艺术没落的表达 。
布斯回美国上学去了,老杨头又是一个人,或是躺在昏暗的屋子里,或是一个人蹲在井口边,期待着布斯的声音。那孤寂的背影,是中国千万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无数老人守着那条连接家的路,期待着子女归来,期待着亲情的回归。
影片的最后,儿子栋梁带着复合的美国媳妇回来过年,他们穿着唐装在屋子里别扭地合影,孙子布斯终于实现了吃团圆饭的愿望。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结局太俗套,但看到这孤苦的老人和可爱的孙子,谁不期待他们能有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呢,因为 亲情,是我们最重要的牵挂啊 。
这部**没有大起大落,只有简单柔软的平和,沉静又活泼,是一部包裹着温暖和幸福的**,寒冷的冬日,谁不被这样简单温暖的情感所打动呢。
《天堂回信》
剧情简介:
本片获德国第43届柏林国际**节国际青少年儿童影视中心奖;美国第10届芝加哥儿童**节最佳影片奖;荷兰第7届儿童**节最佳影片大奖;伊朗第25届伊斯法罕儿童电**节最佳导演金蝴蝶奖。剧情描述五岁小孩晨晨因母亲出国,把他托给爷爷照顾。爷爷是退休邮差,但仍热心服务。他对孩子采取朋友的态度相处,爷孙俩发展出深厚的感情。后来母亲回来了,晨晨不得不回到母亲身边。母亲本来对爷爷有所误会,在知悉真相后也改变了态度。无奈爷爷终因年老去世,晨晨用放风筝的方式把他写给爷爷的信送到天堂去。本片人物简单,故事清淡,却洋溢出浓郁的亲情,并深具时代感与教育性。
演员:李丁
海报欣赏:http://postermov6com/view/0334505-106828-59254
蓝天白云,阳光灿烂。故宫午门前的广场上,晨晨和爷爷欢快地放着风筝。爷爷送晨晨去幼儿园,顽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轮车。爷爷坐在后面,路人投来惊喜的目光。又一次,已退休的爷爷又穿上邮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们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风筝放上天空,爷爷告诉晨晨:“他在天堂会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妈妈在国外工作。爷孙俩就这样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安宁、幸福。
妈妈从国外回来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学外语、弹钢琴,使爷孙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爷爷怕影响他们母子感情,不顾晨晨妈妈再三挽留,搬到原来自己住的地方去了。
晨晨在家中思念爷爷,终于向爷爷的家跑去,他使劲敲门,哭喊着:“我恨妈妈,我恨钢琴,我没了风筝,没了老朋友,又没了爷爷。”躲在树旁的妈妈也潸然泪下。
爷爷过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来生日卡,他们又和爷爷一起放风筝了。夕阳如血,爷爷和孩子们回到家中,爷爷劳累的躺在摇椅里,永远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风筝上,送上天空,他们虔诚地仰着头,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一部风格清新,叙述流畅,情感深切的儿童片。亲情是人的天性,很小很小的孩子就能感受到亲人们对他的抚爱和关心,并天然地以亲昵和依恋来回报。爷爷和晨晨之间的爱是祖孙式的,又是朋友式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其双向的交流中显出他们的人情和人格,显出他们的可爱。
妈妈的形象很时代感,虽有新的生活观念,也想爱孩子,但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儿童心理;相反,还有某种拔苗助长式的"望子成龙"心理。爷爷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描绘得很好。他们两人在如何抚育晨晨方面吸不同的观念和做法,但他们都是有知识和通情达理的人,因而又能相互体谅和忍让。影片没有刻意去激化公媳矛盾,没有去追求因此而可能获得的戏剧效果,这在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握上是得体的,高明的,也更适应儿童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儿童**的基本要求。
暶很好的接触和处理人的死亡这一主题。死亡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的,本片把死亡现实童话化了,无宗教味,浪漫,虚拟;没有哭叫、挣扎、痛苦。房间里温馨,柔和的烛光,爷爷像平常小憩似的躺在椅子上,照片里是爷爷亲切的微笑――爷爷去了天堂。一切自然而平静,虽略有某种淡淡哀伤,但决无凄惨的刺激和恐惧。影片同时巧妙地提示孩子们,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
演员的表演也真实生动,逗人喜爱。
多感人阿
我每次看都哭得哗哗的
多好的**啊!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