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尽孝”正流行,子女觉得不亏欠父母,老人只能偷偷抹泪

老人 0 34

“新型尽孝”正流行,子女觉得不亏欠父母,老人只能偷偷抹泪,第1张

“新型尽孝”正流行,子女觉得不亏欠父母老人只能偷偷抹泪
导读: "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义务和担当。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 健康 长大了,也慢慢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可能在孝敬、陪伴父母方面做得不够,随着 社会 变更, 现代正流行一种"新型尽孝",子女们不觉得亏欠父母

"敬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义务和担当。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 健康 长大了,也慢慢有自己的生活和责任。可能在孝敬、陪伴父母方面做得不够,随着 社会 变更, 现代正流行一种"新型尽孝",子女们不觉得亏欠父母,老人们只能偷偷抹泪。

黄奶奶膝下有两个儿子 ,老伴走得早,黄奶奶一个人把孩子抚养长大。为了孩子日后的生活好点,在平日里 对儿子们非常严格 ,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孩子也不负黄奶奶所望,长大后有车有房,生活也比较富裕。

黄奶奶最近脚有点破伤风,两个孩子决定 轮流照顾 老人,这让老人也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费自己含辛茹苦的抚养孩子。

由于大儿子家是楼梯房,黄奶奶每天上下楼身体吃不消。于是黄奶奶 提出想去小儿子家的电梯房住,没想到被小儿子拒绝了, 表示仍要"轮流照料"老人,这让黄奶奶很疑惑也很伤心。

直到有一天,黄奶奶在房间睡觉,听到孙女问大儿媳: "奶奶啥时候去小叔家?我不喜欢奶奶身上的味道。" 这一句话让黄奶奶彻底明白:原来儿子们的尽孝、照顾都是假的,导致自己被孙子们嫌弃。

最后老人选择离开儿子家,不顾儿子的劝阻而坚持回到老家自己生活。

在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开始越来越快,为了父母的生活更舒适,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好的成长环境,不想让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都选择在外拼搏奋斗,却往往忽视了关爱、陪伴老

人。

1 尽量抽时间陪伴

俗语说:"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等到想要尽孝时却发现时间已经晚了。孝敬父母,从衣食住行到心灵上的安慰和陪伴。

子女们应该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父母, 可以一家人去看看**逛逛公园、在家看电视、一起做饭等等。

2 利用多种方式联系

在现代,年轻人对于孝敬父母这方面都表示:给金钱容易,要给时间就很难。

但现在 社会 进步之快, 很多的社交软件和****可以让我们随时沟通, 这样及时父母离我们比较远也不会拉长之间的距离。

年轻人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关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沟通沟通,语音或视频聊聊天也是给父母的一种孝敬。

3 关注老人的内心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表示,对于父母只是让其吃饱喝暖,没有关爱,那与养狗养马有何区别? 我们物质上孝敬父母很重要,但是关注老人的内心、安慰其心灵更为重要。

如果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没有时间来陪伴父母,也可以选择 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关心话语,也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像爱爸爸妈妈一样爱长辈,多与老人联系,哪怕几分钟的电话。

4 帮助老人防老

所谓:老有所养、有所依。作为儿女可以 提前跟父母沟通, 为父母考虑安排老人日后的生活,如今国家 推出了不少养老政策 ,衍生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等形式,也有很多的医疗保险。年轻人可以多关注这些,以便为保障父母的养老基本生活。

最后,尽孝在于坚持,人生是一趟快速而不返程的火车,我们加速生活,父母也在逐渐衰老。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需要的之间简单的陪伴、简单的问候、能够被尊重和被需要。我们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护长辈,只要我们做好孝顺的榜样、关爱老人,孩子日后也会如此。

生了孩子之后,许多宝妈需要重返职场,孩子又太小,所以很多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带。老人哺育了儿女,如今又开始帮忙带第三代,十分辛苦。

之所以让老人帮带,一是出于经济上的压力,而更关键的则是,自家老人带娃家长放心,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老人是否真疼孩子,从这4个细节中能一眼看穿,眼见为实,都不用过多解释。看看你家老人占了几条?

把孩子的安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自从宝妈生下了宝宝,双方老人都变成了“防拐专家”。每当网上有相关信息出现,爷爷奶奶常常是一边痛骂坏人,一边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注意。

每次父母领娃回家,总是给你讲一堆有些“危言耸听”的事情,然后给你普及如何避免孩子走失的常识,如果发现你在遛娃时玩手机,恨不得一个巴掌呼过去!

“我孙子要是有事,我也不认你了!”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啊,每次孩子出门都紧紧拽着小手,以前是广场舞领舞达人,如今则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遛弯围着孩子转。

等到孩子上学了,赶上刮风下雨,老人早早就准备好了雨具,生怕雨天路滑或堵车,甚至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到幼儿园。有这样的老人在,是孩子和父母的福气。

相反,有的老人不是搓麻上瘾,就是在家不断刷手机,孩子安全不上心,攀高踩低摔跟头,还会和宝爸宝妈抱怨,“这孩子天生不好带,太淘气”。

小孩子好动很正常,关键看如何引导。摊上这样的老人,想必家长也不太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带吧。

自己节衣缩食,给孩子花钱却很大方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自己到老了也都是些“不费钱”的爱好,生怕给儿女添麻烦,给自己留点“过河钱”。

自从有了孙子和外孙,出手变得十分阔绰。我身边有位朋友,她家宝宝最喜欢太爷爷了。太爷爷有退休工资,每次重孙女去都给买这买那的,孩子也爱黏着他。

可是老人自己却很节约,衣服鞋子都穿旧的,家人给他买就不高兴,说是浪费,有这钱还不如给我重孙女留着呢,隔代亲无敌了!

还有一类老人,平时逢人便讲自己如何爱孩子,真遇到事情的时候,却找各种理由往回缩,揣着明白装糊涂。

为了孩子的成长,愿意和儿媳妇“和解”的老人

婆媳矛盾是历来的难题,原因有很多。但是看老人是否疼孩子,也要看双方是否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和解。

闺蜜小红家就是这样,之前因为结婚的种种细节,她和婆婆相处得很不愉快。等她生了孩子,婆婆来帮忙带娃,为了孩子的成长,双方都更加理解和尊重了。

老人会主动学习新的育儿知识,小红也深刻体会到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道理,很多事情看淡了,也理解了,婆媳相处反倒比以前好了。

说到底这是真心疼孩子,一眼能看穿,不用过多解释,宝妈自然心里有数。

大人即便有冲突,也不该牵扯到孩子身上,糊涂的老人才会挑拨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认真管教孩子,知道什么是对孩子真的好

老人宠溺孩子,有求必应,其实对孩子并不好,还会养出一身坏毛病。一味“讨好”孩子的老人,或许不是故意的,但结局却并不好。

相反,老人不仅爱孩子,而且在认真管教孩子,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及时纠正,犯下原则性错误绝不姑息,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才是真心为了孩子着想。

有种老人,爸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即使是回屋偷偷抹眼泪,也不会干预父母的教育;而不是平时不管孩子,一到父母管就充当好人,差距一目了然。

湖北一女子出门,爷爷听到车声出门目送孙女远去,如何从心理学看待此事?

第一个,老人听到车声出门,目送孙女远去,这体现了老人的不舍,对孙女的眷恋。

我们这辈人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为爸爸妈妈需要外出去挣钱养家糊口,所以我们对待爷爷奶奶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而爷爷奶奶也用全部的感情倾注在我们的身上,难舍难分。这位女子出门,爷爷听到了车子出门的声音,就立刻出去,目送孙女远去,这也体现了爷爷对孙女那种不舍,恋恋不舍,目送孙女离开,却又久久的驻足远看。真的体现了爷爷对孙女那种不舍之情,却也体现了当代老人那种孤独,没有子女陪伴在身边的那种孤单。时光荏苒,一去不复返,爷爷奶奶斑白的头发是岁月的见证,所以我们为了不留遗憾,多回家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第二个,孙女离开,也体现了爷爷对他的担忧,更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

我们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会喜怒哀乐悲恐惊,各种情绪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孙女离开,相信心中也会有很多的不舍,但是为了生活,每个人都要背井离乡的去奋斗努力。爷爷目送孙女离开,更体现了爷爷担心孙女出门在外的担忧,同样也体现了中国人那种难舍难分的亲情,对亲情的期盼。年纪越大,心中的感触就会越深,我们心中的地念也会更加的多,所以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我们的家人,让我们的亲情一直都被一种幸福快乐所包围着。

看到这一幕,我就想起了爷爷,我想将我这一生遇到的风景与他分享,让他能够看看我的世界。但是我已长大,他长眠,我常念,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珍惜爷爷奶奶在的每一天,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还能陪伴我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