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不适合今天临时有事没办法带孩子,而她又要上班,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带来公司了。像她这种情况,可以把孩子带来公司吗?我认为员工不应该把孩子带来公司。曾经我也有把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接来公司的想法和做法,那时我和老公两个人在目前工作地工作,我的孩
不适合
今天临时有事没办法带孩子,而她又要上班,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孩子带来公司了。像她这种情况,可以把孩子带来公司吗?
我认为员工不应该把孩子带来公司。曾经我也有把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接来公司的想法和做法,那时我和老公两个人在目前工作地工作,我的孩子三岁前都是放在老家带的,三岁可以上幼儿园了,我们想把孩子带在身边,毕竟自己的孩子,不到万不得已,我们都不愿意跟孩子骨肉分离。帮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问了一圈下来,最晚的下午五点半就得接走,而我的工作要到下午六点才下班,我老公工作也很忙,他偶尔还要出差,为此,我想我选一个在我公司附近的幼儿园,这样放学的时间到了,我就把孩子接来公司,下班后再带她回家,也就半个小时的事,这样做了几次后,我发现不妥,因为接孩子来公司后,我根本就无法专心工作,她一会要喝水,一会肚子饿,一会要上厕所,我都得带她去。
我有时下班前要开会,带她进去会场又觉得不合适,放她单独在办公室又不放心。虽然我带她去公司,领导也没说什么,但是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把放学的孩子接来公司,那公司就不像一个办公场所。如果万一孩子在公司摔伤、磕碰到,我是不会怪公司的,要是一些蛮不讲理的人或家属就很难说,所以虽然领导没有说我,但是我想我也不应该继续把孩子带去公司。我跟老公商量,不能把孩子带到我公司,那会家里也没有老人可以过来帮忙带,接送对老人来说也是个问题,最后是老公把办公室迁到我孩子的幼儿园旁边,他有空就他去接,没空就派他助理去接,后来我弟也来帮我老公做事,他的工作就增加了一条——接送我孩子。
孩子的问题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要解决的,家里没有人手带或者接送,就只能请人,或者送晚托,反正是不能带来公司的。孩子临时一天/半天没有带,如果手头没有紧急的工作可以休假一天/半天带孩子,或者请亲戚帮忙带一天,或者送去托儿所,现在有很多托儿所可以托一天或者几个小时都可以。我其实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但是我知道公司发展好,公司的员工的职涯发展才会好,待遇也才会好,只有员工努力工作、专心工作,公司的发展才会好,所以不管什么情况下,员工都不能把孩子带去公司上班。
送孩子去幼儿园啊,再找一个时间灵活点的工作,不但是你有跟社会脱节的问题,孩子也要融入社会的,只有跟别的孩子一起,这样孩子和你才都会健康的成长,我家孩子比你家的大一点,遇到的问题跟你的一样
对于是否有必要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上托儿班,个人认为并不是必须的,但取决于家庭情况和对孩子自身需要的考虑。
托儿班通常是为三岁以下的孩子和其他无法自己照顾的儿童提供日常照顾的地方。因此,如果家庭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没有特别需要保持与其他儿童的交流联系,那么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去上托儿班并不是必要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上托儿班可以为孩子提供可贵的经验和优势。例如,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比较内向、独立性低等等,托儿班可能会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走出舒适区,学会更好地与其他儿童和成年人互动,学会更好地自理能力及协作能力等。
总之,对于是否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上托儿班,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我。
但我不知道你想说的是哪种?
是像我这样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的,还是那种留守儿童。
留 守儿童不多说,肯定 对孩子不好,但自己不是,那条路不说了。
说说自己吧。
产假完了就立落的滚去上班了,一来是我心态有点崩,上班还可以休息,在家里二人转太痛苦; 二来经济也不那么宽松,为了孩子以后还是要奋斗的; 三来吧我妈非常有远见的告诉我你要是不上班她就拉黑我。
于是我滚去上班了。
孩子白天奶奶带 ,我晚上回来孩子跟我和老公睡。
孩子奶奶带孩子和煮饭非常有一手,很肯定 的说,我自己带 都绝对 不会有这样好的耐心餐餐给他精心搭配,而且带 孩子方面小事我不管大事她不管,担上个好婆婆 。
至于晚上孩子奶奶提出过孩子跟她睡,以免影响我睡眠,我睡眠极度轻。我考虑过,然后拒绝了,一来考虑老人白天带 娃一天晚上还是挺累的,让她休息下; 二来还是觉得应该和孩子培养一下感情,顺便让老公自己带带 ,让他知道孩子不是就这样长大的。
可能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婆婆 和老公都不是那种甩手掌柜,生活上比我自己还靠得住,老公虽然跟大多数老公一样眼里看不到家务事,但带 孩子还是算尽心,没想到的事,我说一声他基本还是会做。
现在孩子六岁了。
家里也曾经 有过纷争,再所难免,孩子个性也有点骄纵,毕竟白天是老人带 比较惯着。
可是孩子白天在家我是非常放心的,然后我由于出了产假就上班,也没背奶(说到这个,一来是量少二来我也没什么心情,公司路远,背奶条件不太好),所以生孩子后最艰难的一年我基本上就这样平稳度过,有过产后抑郁,但是是心理上的,也没翻出什么大问题。(我产后抑郁是事后发现的,有段 时间天天和老公闹离婚 ,一点小事都玻璃心,万幸我是那种没做决定不会暴露给人看的个性,家里大人都不知道还有这遭,我老公当时分分钟当我发疯,,,,,,沉默大招冷对,是的,没有抱住我哄我,唉,小说都是骗人的,只是现在经常被翻黑 历史 )。
说到底,要不要留 娃给老人带,自己上班。我个人是建议的,只要你的老人不是那种难处的,喜欢用自己经验养娃听不进劝的,那种就算了,生三年气会早亡,你可以自己带 三年,孩子总会长大,你现在能为他停下脚 步,证明你之前的事业也没有那么重要,他上学了你再去上班也可以。
如果 有老人好相处,建议宝妈都上班。要知道,经济 权就是话语权,你有钱哪怕少一点你也是自立的可以养活自己的,你会活得有底气,活得有底气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不要觉得你会错过孩子很多第一次,实际上你回到家看到他第一次说话,就是你们的第一次了。如果你执意留 在家里带 娃,那你要作好心态平和,因为这种完全依附于他人的生活变数是很大的,而且对你的心理 不一定有好处。
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但他,更需要的是妈妈,一个 健康 健全的妈妈。
希望大家都明白。
你好,我是迷糊的龙凤宝妈,我家老大是一岁半的时间留给奶奶带,我自己去外地开店,到两岁半我接过来孩子,我就后悔了!!!情愿不挣钱,也要好好带孩子!
在宝宝一岁半的时间,我去做生意,没办法给奶奶放家里了!自己照顾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想呢?所以每天给孩子视频,每天孩子都脏兮兮的,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突然爱看手机和电视了,这让我很恼火,一岁多的孩子,眼睛是正在发育的时间,怎么可以一直看呢?奶奶说,不然他一直跑,不回家,他看电视手机就很安静,不会捣乱!我的心都碎了,我一直都不让他看手机电视,最终败给了他奶奶!现在已经四岁了,我给他一直在慢慢的改坏习惯!真是费了不少劲,还不如一直自己照顾呢!所以我有二胎的时间,直接把店转了,好好的专心带孩子!毕竟老人和我们的思想不一样,所谓的隔辈亲,就是溺爱孩子,满足他所以的要求,不管是不是不合理的要求都满足!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你好,我基本上算是比较要强的那种人,所以头胎五个月我就去上班了,受不了自己呆家里一分钱收入都没有。结果就是非常后悔。具体原因有三:
第一,爷爷奶奶养育观念跟我们不一样,一岁之内还是吃辅食的好,我按时买米粉水果之类的,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应该跟大人一样吃饭,结果八个月的时候由于过早喂食导致宝宝肠炎,十几天折腾下来宝宝瘦的不行,而且拒绝吃饭只喝奶,一直到一岁半左右才缓过劲。
第二,老人们认为孩子随地大小便,穿开裆裤,无伤大雅,宝宝本来会爬会扶走开始我就买了小马桶锻炼,如厕会自己表示。但是一岁两个月断奶我选择的是母婴分隔断奶,半个多月回来以后宝宝随地大小便,又是好久才纠正过来。不穿衣服不穿鞋的毛病到现在才纠正过来。
第三,老人们认为孩子只要不哭,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 ,断奶以后我经常出差,爷爷奶奶经常让孩子看电视睡着,基本上一天到晚电视,眼睛一睁就电视,抱着孩子就手机,还不能说,一说就置气。
痛定思痛,对此二胎休产假中间我犹豫再三,产假结束以后决定不上班了,安心陪孩子成长,现在宝宝还是看电视,但是只要我闲了我就陪她玩, 看书,做 游戏 ,讲故事,学英语,认识数字,现在宝宝喜欢学习,晚上也不看电视,要求讲故事做 游戏 ,其他小问题还在慢慢纠正中。
我现在是全职宝妈,曾经在孩子一岁时,我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婆婆带,我去上班了,但是,我去了三天,回去后,感觉孩子不一样了,眼神看我都不一样,也不活波开心了,但是我老公还说是我夸张,但是孩子一些细微的变化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婆婆照顾的很好,可是总觉得宝宝不开心了,她虽然小,但是心里也懵懵懂懂的明白,然后我就把她带到了身边,现在马上两岁了,活波可爱,什么话都会讲,也很听话,虽然我没有钱,但是我不后悔[微笑][微笑]
我女儿现在七个月,我一直自己带,本来打算今年年后让我婆婆带,但是过年在家看到两个老人对孩子的做法,我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原因如下:
一、女儿五个多月的时候,对大人的食物还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所以就没有打算给她添加辅食。但是她爷爷吃什么都要给孩子尝一下,包子、面条,而且每次都放她嘴边,人家条件反射要吃,他又拿走,活生生的骗孩子,我受不了,我一直主张不能欺骗小孩子,而且一岁之前不让吃盐,每一次我公公这样做的时候我都提醒他不能让孩子吃,也不能骗孩子,人家跟没听见一样,下次还这样。
二、我老公他二伯家的儿子孩子给老人带,孩子整天都脏兮兮的,脸整天高原红,皴的,鼻子下边永远是黄糊糊的分泌物,我看见都难受,我说这怎么也不给孩子洗干净,看看脸脏的,我婆婆说,这有啥,以后你们的也这样,我当时就说,不可能,孩子脸和鼻子那样,她肯定也不舒服。
三、由于我女儿一出生就是我带,我婆婆连尿布都很少都给孩子换,更不会用尿不湿了,孩子都快半岁了,连湿巾和纸巾都分不清楚,脸盆和洗屁屁盆也不认识,毛巾更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我天天给孩子洗脸洗屁屁,她每次都在旁边看着,我都不知道她到底看的什么,在老家两个多月,愣是记不住分不清这些东西。明显就是对照顾孩子不上心。让人家学一下带尿不湿,人家不情不愿的带了两次,一边带一边说以后都不用这了,要把尿,气的我一口气憋着出不来,我老公直接就说她,不用这用啥。
四、过年在老家,有时候温度就很高了,暖和的时候,我就给孩子穿的薄,他爷爷每次都说老冷啊老冷啊,孩子的手冰凉冰凉,我一摸,手温呼呼的,一点也不冷,我跟人家说不要摸手,摸后颈,没用,下次还那样。永远都在给孩子找帽子带,我带薄帽子,直接给人家换厚帽子,孩子热的后脑勺一头汗,人家摸摸说没事,搞得我跟个后妈一样。孩子出汗就是穿的正好,穿的真好那就是不行,冷。我醉了,你自己冷并不代表孩子冷好嘛!我婆婆每次说冷啊给孩子多穿点吧,我就说你要觉得冷你多穿点衣服。
五、孩子半岁了、我给孩子买了米粉吃,人家爷爷就说啥都不用吃,喝米汤最好,我老公说这米粉都是有营养的,里边添加的有钙铁锌,人家说再有营养也没米油有营养,每次吃米粉,孩子吃了还好一点,只要吃得少或者没吃的时候,人家就要喝米汤,愤愤的说,那都不可口,肯定都不爱吃,我…
六、总爱提以前,接受不了现在年轻人带孩子的方式。一说就是以前带孩子怎样怎样,什么以前连奶粉都没有,有的连奶水都没,生下来一两个月就开始吃饭了也没事。我说以前是以前,跟现在能一样吗,为啥现在小孩比以前的聪明,不就是养孩子方法不一样吗,他们接受不了现在,我还接受不了以前呢!
在老家这么久最大的感觉就是老人带孩子,吃饱喝足穿厚点就行了。其他无所谓,我婆婆还说一岁以后断奶了可以给他们放老家,我直接就说我没打算放家,我要一直带在身边,我舍不孩子在老家跟着他们,吃饭穿衣这些最基本的,都没有一样让我放心的,更别说教育了,人家会给你教育吗?不可能的,所以我只能自己带,放心。即使现在经济很窘迫,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她比我自己重要。
刚刚在一些文章下面确实说了一些很愤怒的话、但是那也是出自于我内心的、我只是就事论事不带跟人有偏见。
我是2019年6月份生下我的宝宝(剖腹产)、生之前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说生个孩子竟然让我在这多人面前一丝不挂、抬出手术室后下身一直没穿衣服、恶露不停的排、基本上1个小时左右就要换一次性褥垫、婆婆知道我有些洁癖、一天给我下身洗了N多次、怕那样躺着不舒服。在这之前我一直很嫌弃婆婆爱管闲事爱打牌做饭不好吃、孕期还故意不吃饭、其实内心就是对她不满、老公着急了就没上班一直陪着我、专门做好吃的给我吃。但是从那一段时间到后面帮我照顾宝宝、我越来越懂得体谅她…宝宝满百了我就在家附近一家公司上班了、就这样早出晚归直到孩子一周岁了、我与丈夫商量着外出工作、毕竟大城市的机会多些、我们就出来了、刚开始很想家、超级想宝宝、国庆8天假我回老家了、我让婆婆好好打牌我天天在家带娃、讲真的、娃大了确实很需要精力、基本上一整天要跟在后面看着、一点都不敢怠慢、其中有一天宝宝摔了一跤把自己嘴唇咬肿了还出了好多血、真是把我给吓得要哭了、还好婆婆在、她在安慰我没事没事…带到第7天的时候确实不想带了、真是一点自由都没有、人感觉是崩的…后来想想我婆婆这么久以来都是帮我带过来的、内心对她充满愧疚。她也是女人、她不想玩不想轻松么、但是为了帮我带孩子舍弃自己自由、足以伟大到不行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责怪自己的婆婆带娃不好怎么样怎么样?你所有的舒服都是有人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舒服、明白吗?做人要懂感恩、没有人任何欠你的、更没有任何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好、回归正题!
我的现状是每天很挂念娃、正是因为挂念让我更有动力不乱花钱、去好好存钱、去努力的工作、学习让自己更好更稳定、因为我希望给我宝宝一个优秀、努力的榜样。每天会视频、会重复那几句话、内心也会担心公婆做的一些地方不利于孩子(公公会用自己的筷子夹东西给宝宝吃、给茶宝宝喝、奶瓶比较隐秘的地方没有洗好、没有消毒、婆婆没有给宝宝洗手就拿东西吃、公公会给宝宝买各种零食…等等、太多了、多到说不完)但是我只会明白一点、我宝宝是他们的亲孙子、他们会害死我宝宝么、顶多会有些不好的小习惯、宝宝不管谁带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习惯、因为每个宝宝都不完美。既然给他们带了、那就就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做、为什么要对他们指手画脚呢?他们都是过来人需要我们去教导么?适当的建议是可以的、但是得分清状况。
最后送给各位宝妈一段话:
放不下孩子、就全心全意的陪伴、放不下事业、就拼尽全力去奋斗、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比一个患得患失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更优秀!孩子的成长和陪伴固然重要、但榜样也一样重要、愿每个宝妈都坚强!
我就是工作日把娃留给老人带,自己去上班的。晚上下班以及节假日,都是自己带的。
我觉得现状还好。
我大宝出生后90多天产假休完就去上班了,孩子白天交给奶奶,晚上跟自己睡;大宝2周岁就上了托班,老人只要早晚接送,做一下晚饭。
妹妹出生后,哥哥已经在托班了。妹妹五个月左右我去上班,孩子还是交给奶奶。妹妹还小的时候,奶奶不方便接哥哥,我就找了晚托班接哥哥放学,我下班的时候去接哥哥。两个孩子每天都是跟着自己睡。
现在是妹妹2岁半上托班,哥哥5岁上幼儿园,奶奶每天分别接送,有时间的话会做好晚饭。我六点多下班到家,给孩子喂饭、洗漱、看会儿书、陪睡觉。孩子也睡得很晚,两个都睡着起码要11点了。
娃留给老人,自己去上班,也是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我家两孩子现在幼儿园中班,除了1岁前我在家带以外,后来一直是爷爷奶奶带,我们去上班的。
身体发育方面,我家爷爷奶奶在吃东西上很简单,如果不特别提醒的话,早上就白粥,中午基本光面条或者热个包子,晚上素菜。
但是孩子们发育正常,现在两个都四十斤出头,一个125cm,一个120cm。
今年没有回幼儿园上学,平时就在家玩,一天据说要在小区里疯三次,所以晒得比较黑。
学习方面,三岁开始爷爷带着认字,从一开始的黑白卡片开始到现在能自主阅读小学二年级的课外读物,爷爷功不可没。当然我晚上回来后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
平时我准备了一些习题册,汉字英语描红啊算术之类的,白天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完成,到今天他们已经坚持打卡了半年。
我家爷爷很有责任心,除了线上英语和思维课程要用pad,其他时间严格禁止孩子接触电视或者手机的。
平时孩子犯了事,爷爷该惩罚一定会惩罚,不惯着。这点奶奶做不到,所以孩子们不怕奶奶,只有爷爷能压得住场子。
但是奶奶能做到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像个摄像头一样盯着她孙子们半步不离,这点我很佩服。
说实话,我觉得如果我全职在家,大概也不会带得比他们好,所以很感谢有他们的帮忙。
说说我两个孩子留给老人的经历吧。
刚生老大的时候,那是2014年,我和婆婆住在一起,她从我怀孕一直照顾到出月子,满月之后,担心我没经验,那也是她老人家有第一个孙子,真心舍不得,她和我一起带孩子,她帮我带老大一直带到了差不多2岁半。
我家老二是姥姥带的,因为他跟老大只隔了14个月,老公担心我身体没恢复,精力不够,所以让我妈帮我带,但两个孩子都在我身边,随时可以看到。
两个孩子有什么区别?
奶奶每天中午午睡的时候,喜欢用背带背着孩子哄他入睡,孩子本来在床上躺着边喝奶边睡觉,能很快入睡的,但老人就是要背着,没办法,有些事,我们也不能总是去跟老人争辩,那个时候就是孩子入睡比较慢。
而且有时孩子睡着了,老人家睡不着,无聊,时不时拿个播放器在那放广场舞,孩子很容易被吵醒,常常没睡够就爬起来了。
真正的弊端出现是3岁之后,孩子就开始很少能午睡了,每次都要趟床上一两个小时才睡着,常常我一觉醒来,他孩子睁着眼睛的。
孩子睡眠少了,对身体的发育也是有影响的,现在身高明显比同龄人都矮一些。
跟婆婆住一起的时候,有时不小心惹她不高兴了,就找茬跟我发火,一次两次都忍一忍就过了,可她偏偏是个非常暴躁的性子,时间久了,我的耐心和定力也没那么好了,吵架频率逐渐上升,最激烈的时候,她疯狂地踹我房门,我带着孩子把门反锁起来,这样的场面,能不刺激到孩子吗?
从心理学上来说, 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形成了非常 健康 的依恋关系,这会滋养孩子和父母,让双方受益,反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会被受阻, 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跟婆婆住在一块时,婆婆看到我对自己亲妈好,心里不舒服,在我回老家去照顾生重病的父亲和我父亲去世那段时间,婆婆不让孩子接我电话,不让孩子与我联系,我们之间最长的一次断联是有整整15天时间。
15天时间与妈妈没有任何联系,对于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而言,是很严重的亲子分离。
而我家小宝,我妈那个时候因为我父亲去世没多久, 心情是很低落的,与孩子欢乐的互动和交流很少,对外界刺激反应非常敏感,做什么都是无精打采、敷衍了事的状态,没有任何真正的乐趣。
好在,在4年前,我开始全职带他们,后来也因为他们,开始学习 育儿 心理学知识,现在一切都在努力改善中。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老人都不会带不好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毕竟那一代人所受教育程度比我们这一代父母受教育要少一些,能接收到新讯息也更少。养育好一个孩子,真的是需要储备一定的科学 育儿 知识的。
同样,如果我们这一代父母,对待孩子,也不去学习科学的 育儿 知识,仅凭自己的一些本能或过往成长经历,去养育一个孩子,同样还是会问题百出的。
一切,还是要靠学习,学习才能解决所有问题。
国庆七天假,回去时,他正好五个多月,乖得不得了,瞌睡来了,自己嗷嗷,就睡着了。
我每两周回去,他的变化很大,都会get好几个新技能,慢慢地,七个月时,他有情绪了,我回去时,他总是睁大眼睛看着我笑,但当我伸手抱他时,他哭得不得了。
现在八个多月,还是不要我抱。
所有的选择,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我知道,既然做出了决定,这些必然会随之而来。
不过,我也清楚,这个选择是有期限的。再过几个月年,宝宝记事了,对妈妈有了依赖,我必须在他身边陪他。
所以,这一年,我选择了好好工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要好好看书,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为宝宝日后的疑问提供最合适的答案。
所以,不必羡慕谁,也不必评价谁,每种选择都有利有弊。
公公婆婆带孩子不可能完全达到你的要求,你可以先沟通,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那就别抱怨,只能自己全职带了。
近几年来,你身边的的东北人越来越多,他们占领了海南和昌平,还一度试图占领巴黎。这种现象当然和近几年的东北经济下行有关。可早在几十年前,老工业基地尚且领跑全国经济的时候,东北人就已经开始成气候地移民了,他们对这些地方的影响,今天的东北人恐怕做不到。
接下来你将看到:
●有一群四川人说的是东北话
●只有东北话在攀枝花扎下了根
深刻理解mmp正确含义的东北籍值班编辑/张春鳖
有一群四川人说的是东北话
-+-
普通话中的“你要做什么?”,在东北话中是“干啥”,在四川话中是“搞哪样”。而有一个地方的人会结合两种方言,说的是“干哪样”。
这个地方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攀枝花,人们还会用东北口音说“扯火闪”这种地道的成都词汇。
●攀枝花,因为总要比旁边的树长高一截,所以叫攀枝花
这种特有的方言,不管是东北人听还是四川人听,都多少会产生一些微妙的违和感。攀枝花方言是四川方言里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东北-西南混合版方言。
出现如此独特的现象,还得从攀枝花这座移民城市说起。
60年代,一大批东北工人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投身三线建设。光一个25万人的杨家杖子矿务局(现已破产)就去了1300人,而且还是1700人申请要去,只有1300人通过了政审。
在平时,移民来的外省人和四川人交谈时,会尽量地带上一点四川话的色彩,比如模仿对方说“讲啥子”,而四川人和外省人说话的时候,则尽量地避免使用不常见的方音和词汇。
所以,在攀枝花通用的语言是一种融合了普通话、东北官话、西南官话的综合语言。这样的综合语言再流传出去,就会给四川其他地方的人留下奇怪的印象。
●攀枝花市区方言与哈尔滨话、成都话的对照表
虽然后来随着省内移民的增加,东北移民在该市的比例已经被稀释,但由于东北移民的历史地位,东北话还是对这个西南城市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不仅仅是攀枝花,不少有移民历史的地方都有本地人讲外地话的现象。他们在一大片方言区里就像一座孤岛一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方言岛。
攀枝花是哪种方言岛?
-+-
在移民史上,并不常发生这种外地移民影响本地方言的现象,毕竟自发的移民作为游勇散将,来到新城市之后,即使自己不受太大影响,其二代三代也肯定会被同化得渣都不剩。
但当这种移民是出自政治、军事、工业等原因,就会因为成规模、成体系,而很容易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很大的影响。
方言岛最根本的特性是与周边大本营的方言体系分离开来,同时它们多处于其他方言或语言的包围之中,面积一般较小。方言岛有填水成岛、蓄水成岛和隆起成岛三种,其中填水成岛是指移民携带自己的方言到达新住地,在当地其他方言或语言的包围之中形成方言岛。攀枝花的东北话方言岛,就是这种情况。
●成都的洛带古镇就是一个四川官话区内的方言岛
60年代,出于三线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原因,攀枝花市陆陆续续接收了十二万二千六百多的外省移民。其中最多的是辽宁人,近三万,加上吉林省的五千九百多人、黑龙江省的二千九百多人,东北籍的移民共有三万七千多人。
这些东北人虽然在数量上并没有占到大多数,但是高度集中。因为移民是按照行业来迁徙的,矿物局的过来了还是挖矿,冶金的还是来冶金。所以,攀枝花钢铁公司和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就成为了东北驻攀枝花办事处。
只有东北话在攀枝花扎下了根
-+-
●建设攀枝花
攀枝花的东北工人都生活在高度自给自足的大院式厂区里,单位不仅具有生产、管理、经营等专门职能,对工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医疗、养老等社会职能也全部包办。上班后门上一把锁,安全由单位保卫部门负责 ,子女送往单位办的幼儿园或学校,老人多为单位离退休职工。
由于这些工厂还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并且有着较好的教育资源,本地人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这些学校学习,东北话就进一步影响到了本地人。在东北籍教师比较多的学校里,父母都不是东北人的少年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也会说东北话。
当然,除了东北人,也有其他地区的人也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攀枝花。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有很多湖北人、天津人,他们大多在公交系统;上海人主要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几百个北京人被派往此处当干部;还有两千多个成都人来到这片处女地经商。
所以如果你能在六七十年代去一趟攀枝花,就会得到这样神奇的体验:坐公交时乘务员用天津口音喊站;去政府部门办事听到一口京片子;在路边吃碗面,老板娘热情地给你浇上一勺巨辣无比的臊子;傍晚六点下班,成群的东北人从工厂里涌出来。
●上世纪80年代的攀枝花工人
不过,由于其他地区来到攀枝花的人远远没有东北人多,所以他们的口音已经慢慢地被同化,只有东北话还在攀枝花隐隐地出现。
当然,援建的也不仅只有攀枝花这一座城市。在三线建设中,东北人还去了贵州、湖南、甘肃。这些操着东北口音的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们,走到哪就在哪平地起高楼。很多要建设的地方都是荒郊野岭,当时在那种地方建起工厂,相当于现在去城乡结合部造个高档写字楼。在这片高档区域里,除了工厂,还有学校、医院、食堂,比客家人的土楼更坚固。
而在这里的东北人们,也经历着和家乡的人们相似的命运。80年代,三线建设渐渐停止,“该关停的就不要搬迁,能迁并的就不要迁建”。到了90年代,远在三线的大院也迎来了汹涌的下岗潮。
参考资料:
1《攀枝花市城市社区结构和移民文化研究》,李立功 李惊雷,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3
2《攀枝花市城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研究》,邹吉辉 彭德惠 何永斌,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4
3《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梁德曼,方言,1985
4《攀枝花:一座只有7户本地人的移民城市》,新华网
5《地缘、利益、关系网络与三线工厂搬迁》胡悦晗,社会学研究,20131120
6《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以吴徽语区为例》曹志耘,语言研究,20051230
1微商。时间很自由,收入无上限。微商做的好的家长,可以工作和孩子两不误。略略身边就有家长,微商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宝宝一生最重要的幼儿园时光也能陪伴着一起成长。
2店主。需要宝妈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和人际圈,在幼儿园附近开一个小店。略略认识的家长就有小区商铺开了一个小的儿童服装店,孩子的同学又成为了很好的客源。开店下班时间固定而且自由,所以店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3朝九晚五的双休工作。早上八点送了孩子刚好去上班,给孩子报托管五点下班去接也刚好合适,周末还可以陪伴孩子。比如公务员、部分公司职员、教育机构兼职。
4应聘幼儿园保育员,幼儿园很多教职工是为了孩子才去幼儿园上班的。但是这个略略不是太推荐,因为保育员跟幼师一样,需要很好的责任心和耐心。决定了去当保育员的话,最好不要中途放弃,对孩子对自己都不好。前期也要做好调查幼儿园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而且一般只有新开的幼儿园愿意接收这种应聘。
5充实自己,做最棒的全职妈妈。世上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全职妈妈,每一个丈夫都该珍惜有这么贤惠善良的妻子,每一个孩子都该感谢有这么疼她爱她呵护她的母亲,每一个婆婆都该庆幸有这么孝顺懂事的儿媳。那么妈妈们,既然你们这么优秀,何不妨让自己更优秀。丢失的理想和追求,趁着青春和年华再把它们找回来。看书、练字、学烘焙,跑步、健身、学跳舞。带孩子时不敢想的,不敢做的,都大胆去想去做,丰富自己眼界,充实自己大脑,打造自己身材。他们若珍惜不离不弃,你便是他们的救世主;他们若嫌弃不以为然,你仍是最美的天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