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胖点好还是瘦一点好呢?

孩子 0 53

宝宝胖点好还是瘦一点好呢?,第1张

宝宝胖点好还是瘦一点好呢?
导读:宝宝胖好还是瘦好?这是父母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凭我自己的感觉,我是很喜欢胖嘟嘟的宝宝,也觉得胖的宝宝一定很健康,但是殊不知这样短暂的几年“人见人爱”,付出的可能是宝宝一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

宝宝胖好还是瘦好?这是父母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凭我自己的感觉,我是很喜欢胖嘟嘟的宝宝,也觉得胖的宝宝一定很健康,但是殊不知这样短暂的几年“人见人爱”,付出的可能是宝宝一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儿童肥胖定为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短暂的“青春饭”结束后,胖宝宝已经是胖儿童或胖少年了,此时他不得不面对许多问题,其中也包括了周围人的嘲讽。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影响心理健康。“抽条了就会瘦了”、“青春期过了就会瘦了”,被这样的话安慰(忽悠)着,等啊等,25%左右的小胖子瘦了。75%的小胖子还是没瘦。发育也靠不上了,就只能靠意志力与坚持减肥成功,让当年瞧不起他的人都大跌眼镜,比如彭于晏。为什么那么辛苦呢?因为儿童少年时期,脂肪细胞也在高速生长,胖小孩的脂肪细胞都比别人多,成年以后,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脂肪细胞的体积而非数量,那脂肪细胞多的人就需要格外努力去维持才能不复胖。除了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几率大增,肥胖儿童还会经历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及心理影响。甚至早在婴儿时期,威胁生命的原发性肠叠套就几乎是胖宝宝的专有名词。

瘦宝宝就一劳永逸了吗?

错!体重对于低体重早产儿及足月小样儿的父母来说一直是块心病,而恰恰是这样好小好瘦的宝宝却是肥胖;以及成年后各种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过度喂养,一心追求体重、追赶速度过快都会给宝宝的肥胖及健康问题打下伏笔。套用小D住院的NICU主任的话,“宁可宝宝健康的瘦,也不要病态的胖。”现在仍有一部分儿保医生对早产儿不使用纠正月龄评估或是评估孩子生长发育只看单个绝对值不考虑生长曲线,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改变不了他的观念至少可以选择换一个理念先进的医生。换不了医生也没关系,你说就说吧,科学育儿的父母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至于那些奇奇怪怪的保健品、补品,咱们不约。一岁内的胖宝宝不需减肥,母乳妈妈可以少摄入肥肥的肉汤等高脂肪食物。无论胖瘦,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荤素搭配,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拒绝各类果汁。一岁后的孩子运动能力增加,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均衡饮食不偏食。

始终不要给孩子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瘦宝宝也不要随便进补。不要小看了甜食,孩子比大人更能吃糖,很甜都不会齁,所以因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儿童2型糖尿病已从罕见病变得越来越常见,美国新确诊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仅3岁,而我国有近五分之一的学龄前儿童超重,远比美国多得多,每年儿童2型糖尿病的增长速度是10%。我们这一代父母,从小自己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而为什么现在又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影响我们的宝宝呢?比体重、比身高、比大运动、比说话,在父母们攀比的时候,孩子被无奈地牵扯了进来,就像当年的我们一样。

当家里的长辈来挑剔体重的时候,耐心跟他们讲道理或者给他们看这篇文章,科普肥胖的危害。当小区阿姨们叽叽歪歪时,勇敢地告诉她们:“我们健康着呢”。再也不要用“我的宝宝才X斤”这样的句子来说一个健康、正常、有良好生长曲线的瘦宝宝了。做了父母更需要用理性思考问题,用科学武装自己,宝宝一生的健康取决于你现在的行为与决定。

我们现在都随着生活的改变,现在生宝宝都会捧在手里的。所以现在很多宝宝都会出现了肥胖的症状,那么我们要如何预防的?我们来看看日常生活的习惯吧。

现在儿童的肥胖越来越多肥胖症的发生,那么宝宝的减肥也成了我们的心病,但是又舍不得控制宝宝的饮食喜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宝宝的体重吧。

首先,我们做父母要统一意见,一定要争取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成功。尤其是要爷爷和奶奶的帮助和支持,要不然他们到时候心一软就前功尽弃了,所以父母一边督促孩子减肥,爷爷奶奶在背后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多,甚至直接对父母的做法直接予以否定,才能让孩子在减肥之路必定阻力重重。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肥胖的孩子大多酷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所以要控制住。

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才是帮助宝宝减肥的重要途径。平时,我们做妈妈的应该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所以在吃饭前,妈妈让孩子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那么,现在大多数肥胖的孩子都喜好吃肉,而且不喜欢吃蔬菜,这样使得肥胖宝宝的有某些营养缺乏很严重。所以,我们应该逐渐培养孩子什么都吃的好习惯。

我们的孩子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大多数都取决于后天父母的榜样。如果我们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有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此引起宝宝的偏食。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所以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吃饭有时有点,而且妈妈反复向老师交待,孩子吃得差不多了就不用给了。在家里,妈妈也应该注意,我们不要看到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无限量地让孩子吃,以免把孩子的胃撑大了,这样会使孩子吃得更多。我们一般两顿饭的间隔可以让孩子吃些水果,免得到了吃饭时,孩子由于饥饿吃得过多。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电视里放的大多是动画片,因此,妈妈为了让孩子安静、顺利地吃饭,妈妈就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喂饭,其实这样做并不好,这样很容易导致喂饭过多。另外,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爱看电视,少运动的孩子大多数都比较胖。

在婴幼儿肥胖发生的原因,喝奶量过多许多,我们不管宝宝是否吃饱,一哭就给奶吃;奶粉喂养婴儿的父母一定要将瓶中的奶喂完。

加糖过多不少婴儿吃的奶中加糖过多,超过正常比例,甚至饮水中加糖也过多。

所以我们有些父母在宝宝2-3个月时就开始喂米粉、面条或稀饭。

所以我们要加强主、被动运动。婴儿可以进行被动操的训练,3月龄以后的婴儿进行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等主动运动,增加消耗,一般一日累积活动时间要求不少于30分钟。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所以婴幼儿稍微有点肥胖不要太急,尤其是 1-2岁 的时候一定要 提供充足的脂肪供能 , 不要喝脱脂奶粉 !我们长沙话常说“两三岁的孩子会抽条”,小时候的胖子到两三岁时一下子就长变样了! 婴儿时期喂养致的肥胖延续到成人概率不大,关键是学龄期后开始的体重控制 !

儿童肥胖大多数其实就是个单纯型肥胖,是 遗传 和 外界 因素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虽然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可控制,但是 外界因素如环境及生活行为的影响更大 !所以预防肥胖:

儿童肥胖是影响终生 健康 的慢性疾病。 可能引起儿童发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谢异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风险,对 健康 造成威胁。

儿童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遗传、膳食营养与饮食行为、身体活动与睡眠行为、环境风险等因素有关。预防儿童肥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减少肥胖危险因素。

母亲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巨大儿、低出生体重等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育龄妇女要重视孕前、孕期体重变化,做好体重监测,预防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重不足。

2选择 健康 养育方式。

家长应选择 健康 方式抚 育儿 童,避免将儿童暴露于易肥胖的膳食、行为和环境等危险因素中,指导儿童从小养成 健康 生活方式和行为。

3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6个月龄内 健康 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龄要及时添加辅食,坚持由少量到多量、由一种到多种,引导儿童逐步适应。幼儿期养成 健康 饮食行为,自主进食,规律进餐,减少高油、高糖、高盐食物摄入,及时纠正偏食挑食。

4合理进行身体活动。

孩子要保持足量活动,保证儿童在适宜气候条件下,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5保证儿童充足睡眠。

建议儿童晚上9点前入睡,儿童每天推荐睡眠时间,0-3个月13-18小时,4-11个月12-16小时,1-2岁11-14小时,3-5岁10-13小时。

6做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

儿童应定期接受 健康 检查,一旦发现超重,应在医生指导下尽快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如果评估为肥胖,应及时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

7及时治疗儿童肥胖及合并疾病。

8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长要树立 健康 生活方式典范,引导、支持和鼓励儿童养成 健康 生活方式。提倡家长与儿童共同运动,营造良好家庭 体育 运动氛围。

婴幼儿肥胖首先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

肥胖宝宝的免疫力一般是比较低的,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且过分的肥胖还会增加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心肺功能。长大很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糖尿病等。肥胖还会引发孩子性早熟,尤其是女宝宝,性早熟会提前停止生长发育,影响孩子成年的身高,影响成年后的月经周期不规律,甚至影响生育。

其次肥胖还会危害孩子的心理

肥胖儿童的心理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生活学习中,肥胖常常会被嘲笑,使孩子缺乏自信,引起焦虑、抑郁等问题。

预防肥胖的方法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也要注意饮食合理运动;新生宝宝尽量母乳喂养;不要逼宝宝多吃;平衡宝宝的饮食;进食规律;适当锻炼身体;控制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婴幼儿肥胖的危害。

肥胖儿童面临着一系列心理和 社会 挑战,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歧视,使他们缺乏自信,而幼儿自信心缺乏将影响宝宝一生的发展。

另一方面肥胖人还面临着儿童成人病的侵扰,二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儿高血压的发生率是正常儿童的9倍。更可怕的是,肥胖儿通常导致未来的成人肥胖,终生饱受肥胖带来的痛苦。

如何预防肥胖儿

不要无休止的让宝宝多吃多喝,使宝宝肥胖。

有的妈妈说他们一家每天吃很多蔬菜,吃很少的蛋肉和谷物,为什么全家人都很胖?原因是错误的吃了太多的奶油制品、高油脂食物、甜食以及精致的碳水化合物,如冰激凌、雪糕、奶油蛋糕、布丁、糕点油饼、糖酥饼、夹心饼干、起酥、甜炸糕、香酥豆、油炸蔬果片、蜜饯果脯、薯片、甜果汁、蔬菜常吃油炸茄盒、拔丝苹果、香酥土豆丝,油炸素丸子、烤麸等等。另外炒菜、凉拌菜多放油,多放调料。

厂家为了使食物易于保存和味道诱人,大多数都过量放油、糖和添加剂。现在流行的素食餐厅,素食多是用大量的油和调料烹调的,这些食品热量远远超出需要量,幼儿根本没有鉴别食品是否 健康 的能力,吃了许多垃圾食品。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但会引起肥胖,还会出现营养不均衡,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尽管婴幼儿期无需减肥,也无需限制宝宝的食量,但如果宝宝体重超标,就应该合理的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等低热量食物,减少谷物和蛋肉的摄入量,少吃高糖、高脂等高热量食物。不仅如此,还要在谷物中增加全麦粉和粗粮的比例,在蛋肉中减少肉增加鱼虾。在蔬菜中减少含热量和淀粉高的蔬菜,在水果中减少含糖高的水果。

不要出门坐电梯、 汽车 ,饭后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电视玩 游戏 。大家忙碌了一天,下班后不想再去锻炼身体了,父母不锻炼宝宝就不会去锻炼。热量摄入多,活动量少是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

健康 的生活方式比家族遗传因素更重要,家族遗传是很多肥胖儿父母的借口“我们家人都胖”。可是退回10年20年,怎么没有这么多人肥胖,难道那时的家族就不遗传了吗?与遗传因素相比, 健康 的生活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前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家长说谁谁谁家孩子营养不良,谁谁谁家孩子太瘦啦等话题,但是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发达、交通的便利等,孩子们可以吃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看到的营养不良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随着而来的是另一部分人群的增多,就是营养过剩,肥胖的小朋友们。中国人一直觉得孩子白白胖胖才是好,殊不知肥胖对孩子造成的危害却是很多。

幼儿肥胖会导致哪些危害的发生

1、身体疾病危害

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仅仅会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成人以后肥胖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会给 健康 带来许多潜在危害。

研究发现,已有40%的肥胖儿并发了脂代谢异常,这些又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的诱因。还有将近一半的肥胖儿已出现了脂肪肝。这些本应该在中老年出现的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和幼儿期间的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心理危害

从心理学角度对肥胖儿和正常儿进行对照研究发现,肥胖儿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比正常体重儿有更多的焦虑,幸福指数和满足感都会相对来说比较差。这种自我意识受损程度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加重。

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幼儿肥胖

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家长人为因素。很多妈妈在对待孩子的饮食问题上,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缺乏营养,于是千方百计的让宝宝多吃点,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最终导致了宝宝营养过剩,导致了肥胖。

宝宝在进入幼儿期以后,体重增长速度会减慢,1岁以后全年体重增加25-3kg。2岁以后每年体重增长2kg左右。如果孩子体重增长过快,妈妈就要小心孩子是否营养过剩。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不仅会让宝宝行动迟缓,还会让宝宝的智力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要做好预防宝宝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那么家长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现肥胖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定期做好宝宝身高、体重等的监测。一般来说,根据宝宝的年龄、性别、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为了防止宝宝营养过剩,家长应当注意膳食中脂肪的摄入,包括烹饪的时候食用油和各种食物本身含有的油脂。尽量减少煎、炸这种大油的烹饪方法,选择蒸、煮、炖等方法。对于食用油的选择也尽量做到选择一些植物油,避免动物油,植物油也可以换着来吃。幼儿在1-3岁期间还是会摄入配方奶粉,配方奶粉中的脂肪成分营养价值较高,比例也相对合理,是很适合幼儿消化吸收的,但是也是要注意量的,一天400-600ml就可以了,不要再摄入过多,摄入过多也是会增加能量摄入导致肥胖的。作为家长可以选择给宝宝吃一些能量低但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比如都是主食的话可以选择一些粗粮,减少精米精面的摄入,增加一些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能量零食的摄入,并且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宝宝体内能量的消耗。

所以家长朋友们,想要宝宝 健康 成长的话做到 健康 饮食, 健康 运动,让宝宝可以 健康 快乐成长。

孩子肥胖的危害

1皮肤易发生感染

肥胖的孩子皮下脂肪过多,皮肤皱褶增多加之容易出汗,护理上稍有不周便可能发生皮肤糜烂,甚至局部感染的情况。

2心肺功能变得低下

肥胖表现为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心跳加快、身体耐受力差、容易劳累。B超检查可见血液粘度增加,血管的管壁增厚,容易导致冠心病发生,且易诱发糖尿病。

3引发多种疾病

肥胖使身体内脏脂肪过度堆积,加重孩子各脏器的负担,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过多的脂肪会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出现脂肪肝,严重的发展为肝硬化,会影响孩子身体 健康 发育。

如何预防孩子肥胖?

1调整饮食结构

为了避免孩子过度肥胖,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提倡低脂、低糖和高蛋白饮食,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和甜食。 减少食物摄入量,先吃青菜和汤,后吃主食。多吃鱼肉、鸡肉、牛羊肉,少摄入猪肉。

2增加运动量

增加孩子运动量,消耗多余热量。 运动可采用散步、慢跑、爬山、打羽毛球、做操等低强度、低冲击性、持续时间长的户外有氧运动,每天最好运动半个小时左右。

3注意科学减肥

给“小胖墩”减肥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乱来。 严禁喝减肥茶、吃减肥药等短期速效减肥,严禁使用饥饿疗法,严禁实施手术减肥。这些减肥方法会严重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婴幼儿过度肥胖影响身形,身体 健康 ,各方面发育指标,宝宝过度肥胖还会使身体反应迟钝,肥胖病是种慢性病,婴幼儿得了肥胖症会影响智力的发育,导致痴呆,因为脂肪在脑组织中堆积过多,会影响脑部发育,形成肥胖脑,预防宝宝肥胖,主要依靠控制饮食。要合理搭配,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素,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可多吃含水分多、能量低的蔬菜,增加饱腹感;烹调以凉拌、清蒸、水煮、炖为主,减少油脂摄入量,多锻炼身体,少吃多餐,多喝水。

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学常识,父母在喂养过程中肓目补进、加餐,使婴幼儿经常处于超营养状态。而超营养状态会严重干扰机体的代谢秩序,导致宝宝的体重不断增加。母亲们大多弄不清婴幼儿的标准体重范围,单纯地认为胖比瘦好。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血脂高 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3、易诱发脂肪肝 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4、易患呼吸道疾病 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5、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6、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7、性早熟 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8、智商低 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 健康 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 社会 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 健康 。

 五大对策,防止儿童肥胖

 1、父母、祖辈的意见要统一

 首先,要争取所有家庭成员的支持,尤其是要“搞定”爷爷和奶奶。不然他们一心软,父母一边督促孩子减肥,爷爷奶奶在背后给孩子补充营养多多,甚至直接对父母的做法直接予以否定,那么,减肥之路必定阻力重重。

 2、多喝果汁和水,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孩子大多酷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宝宝不发胖才怪。

 因此,控制宝宝喝碳酸饮料是帮助宝宝减肥的重要途径。平时,妈妈应尽量用不含糖的果汁和清水来代替。在吃饭前,妈妈让孩子喝点果汁,一杯果汁进肚,小小的胃容量也就不多了。

 3、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

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少是天生的,多半取决于后天父母的榜样。如果你告诉孩子某样食物既营养又美味,而自己每回都躲得远远的,反而会让孩子对它更加反感,从而引起宝宝的偏食。因此,父母在设法让孩子多吃蔬菜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4、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在幼儿园,孩子们吃饭有时有点,而且妈妈反复向老师交待,孩子吃得差不多了就不用给了。

 在家里,妈妈也应该注意,不要看到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无限量地让孩子吃,以免把孩子的胃撑大了,这样会使孩子吃得更多。一般两顿饭的间隔可以让孩子吃些水果,免得到了吃饭时,孩子由于饥饿吃得过多。

 5、少看电视,多运动

 吃饭的时候,电视里放的大多是卡通片,因此,为了让孩子安静、顺利地吃饭,父母就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喂饭,但是这样做并不好,这样很容易导致喂饭过多。另外,父母可以发现生活中,爱看电视,少运动的孩子大多比较胖。

 为了防止继续胖下去,全家人都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陪他在小区里散步或做其他运动。专家认为,要克服孩子的惰性,应该是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进行 体育 锻炼。如果孩子不喜欢跑步,那么就教他打球或做 游戏 。如果孩子不喜欢一次做40分钟的运动,那么一天四五次,每次10分钟,也能达到健身的效果。

 专家提示:儿童减肥三不宜

 1、不宜学成人节食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必须有足够的糖、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帮助孩子减肥绝对不能过分限制孩子的饮食。另外,成人可以采用的手术去脂、药物减肥等,孩子都不宜使用,因为这些方法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不宜快速减肥

 孩子从正常体重长成肥胖,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譬如心、肺、肾脏等,都逐渐适应了体重比较高的状况。如果短期快速减肥,减去的只是身体的水分,同时却会产生两方面的不良后果:

 身体水分的快速丢失,会使心、肺、肾脏等器官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问题以及肾功能损害,甚至会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这种减肥方式难以持久,一旦稍有松懈,体重会迅速反弹,不但对 健康 不利,还会使孩子丧失信心。

 因此,父母要做好打“减肥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另外,孩子的身高在不断增长,只要能保持体重不增或缓慢增加,便达到了减肥的效果。

 3、不宜忽视孩子的感受

 专家认为,孩子 情感 方面的问题会影响体重。就像很多成年人在感觉苦闷、压抑时会依靠食物来减轻压力一样,来自学业的压力、家庭关系紧张、觉得被父母忽视、感到孤独、与同学们关系不融洽等,都会使孩子倾向于贪食。

胖孩子能跳拉丁舞吗舞蹈和音乐一样,没有国籍之分。同样,舞蹈对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敞开着大门。只要不是想在舞蹈上有很深的造诣,那么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拉丁舞。有的家长认为,舞蹈只属于那些身材、容貌、天赋等先天条件好的孩子。对此,吴老师说,学习舞蹈并不都是为了将来走上从艺之路,至少90%以上的孩子不是。舞蹈有两项很重要的功能强身健体,培养整体素质。吴老师还说,舞蹈可以帮助胖的孩子减肥,瘦的孩子健身,不管孩子自身条件怎样,高矮胖瘦都没有关系。一位刘女士说她以前虽然想送孩子学拉丁舞,但孩子挺胖,怕别的孩子嘲笑,就不敢送了。后来听从老师的建议,给孩子报了名。结果,半个月后,孩子比以前快乐多了,表现更加自信,体形也瘦了许多。一些孩子刚开始时是被父母要求着学拉丁舞,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爱上跳舞。有了兴趣,孩子进步就很快。学习拉丁舞,对于孩子身体成长有很大帮助,可以避免和纠正孩子弯腰驼背及喜欢抓耳挠腮、咬指甲等一些不良习惯。拉丁舞音乐一般比较欢快激昂,孩子学习之后,除了形体上会有较大改变外,精神面貌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大方。舞蹈还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可培养孩子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动手能力差,比较娇气,依赖性强,学习拉丁舞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舞蹈也促进孩子对文化课的学习。课业和舞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的学习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加强其模仿、理解、思考的能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将这种习惯运用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孩子就会在音乐舞蹈的陪伴下茁壮而快乐地成长。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碌,都会把孩子寄养在奶奶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家人的心头肉,长辈们自然都希望把最好的都留给他。

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只要能孩子能够吃的下去就继续给他喂,于是孩子的胃口都被“撑大了”。

但是现如今的孩子运动量都过少,身体又没有办法消耗过多的能量,这就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导致过度肥胖。

一、面对造成孩子过度肥胖的原因,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1、营养过剩

孩子从小被家长喂食过多的食物,又不懂得拒绝,这就会使孩子的体内存在太多的热量,热量转换成脂肪,导致体重上升,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过度肥胖的问题。

这时候家长需要控制孩子体内不要摄入过多的高热量的食物,同时也要营养均衡,少盐少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家长也需要观察孩子已经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饱了就不要再给他加。

2、过多的零食

有些家长总是给孩子很多的零食,尤其是一些高热量高糖分的零食,然后等到了饭点,孩子反而没了食欲。

零食并不能补充孩子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反而含有过多的热量,这会使孩子发胖。

家长在保证孩子一日三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给孩子零食。

3、不爱运动

很多孩子相比出门更愿意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相对于身体需要燃烧的脂肪量标准,运动量真的太少,而有过度肥胖问题的孩子更懒得出门活动。

大家都知道运动是燃烧脂肪的最好办法,家长需要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出门运动,引导孩子运动的兴趣,这样他就会慢慢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二、过度肥胖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1)影响身体健康

过度肥胖的孩子体重自然超标,过重的体格不仅会给骨骼造成压力,还有可能会导致高血脂。

不光如此,这类孩子因为身体已经习惯这种“暴饮暴食”的生活方式,在将来如果想要瘦下来,肯定会经历难以忍受的辛苦。

所以大部分的孩子依旧继续“暴饮暴食”,这为以后患有心脑血管类的疾病埋下了伏笔。

2)影响心理健康

这个社会对“胖子”的包容度很低。如果孩子从小就过度肥胖,不仅会影响外观,更有可能被起类似“肥仔”这种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严重时还会发生欺凌事件。这种打击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更是严重地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3)影响发育

过度肥胖的孩子还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雌性激素分泌过多,致使发育异于常人,等到成年之后,还会影响生育功能。

因此,家长不光需要监督孩子,更要自我管理,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给孩子当一个好榜样。

这样,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行为时,也会更愿意改掉坏习惯,最后全家人共同进步,一起有一个好的身体。

很多家长如果关注中考资讯就会发现近年来,体育成绩在中考总分的占比越来越高,考试成绩影响学生的高中录取。甚至今后,体育成绩有可能还会影响高考。可见,国家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对比以往只关注文化课学习成绩,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近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向我们老师反映,孩子体能测试老是不达标,原因是因为孩子超重。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控制体重成为了我们体能中心新的课题。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减肥已经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了,对自律性不够好的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减肥吗,说起来很简单,无非管住嘴迈开腿!但到了实践当中,却非常的艰难,我们总希冀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帮我们事半功倍。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减肥这件事情很多借用外力的方法似乎不太合适,那么如何科学健康的帮助孩子减肥呢!

今天,我们就来跟家长们分享一部BBC的经典纪录片《减肥十律》,希望家长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帮助孩子科学健康的减肥!

纪录片的名称简单明了——《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又名《瘦身十律》),BBC出品,豆瓣评分80,IMDB74,娱乐性与实用性并存。

本片将找出10种最简单的方法,既能减重,又不必忍饥挨饿。如果您没有时间去将**完整看一遍,那么今天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挨饿是不会瘦的,不要盲目控制正餐

影片中,专业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在饱腹与饥饿两种状态下,大脑在看到高热量食物与低卡食物时的反应明显表示出:饥饿的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会对那些高热量的食物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相比较将三餐减掉一餐,一日三餐更有利于我们减肥。

更小的餐具,能让我们更健康的摄入食物

研究人员在**院进行了一项实验,为观众免费提供了两种尺寸的爆米花捅,结果表明,拿到大桶的观众比拿到小桶的多吃了22%的食物。

尝试记录一下你每天摄入的卡路里,很多热量往往会被忽视

摄入差不多量的食物,但是因为品类的不同,热量差距也是很大的,尝试记录一点每天摄入的卡路里。选择卡路里更低的食物,这样时间久了,你自然而然的会用“平价”卡路里食物”替代“高价”卡路里食物。

多摄入优质蛋白,能帮你排除更多的脂肪

任何食物经过肠胃时会刺激,我们人体会分泌一种叫酪酪肽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抑制大脑发出的饥饿感,而同样重量的蛋白质相比于其他食物能使身体多分泌很多酪酪肽。瘦肉、蛋、豆类以及鱼类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让人的饱腹感更持久。

如果坚持使用大量乳制品,只需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食物中的脂肪排出160克,一年内将会排出多达两公斤的脂肪。

羹汤更容易增加饱腹感,不会快速流失

减肥期间,频繁产生的饥饿感是大家的一大难题,由于胃部排空和缩小,这会促使脑肠肽向大脑发送信息,说你需要更多食物。

**中研究人员再次通过实验对比,表明了食用汤羹的人饱腹感更强,胃部摄入的食物流失的更慢。同样的食物被制作成浓稠的羹汤后,不会立马被排出胃部,相当于你摄入了更多食物,也就更不容易饿了。

远离自助餐是你走向减肥成功迈进的一大步

研究人员的实验表明:人类基因里携带着选择食物多样性的记忆,身体知道要摄入不同的食材才会对身体好。我们要尽可能地寻找多样化的食物,这也会影响我们的食量。每当你面临更丰富的选择时,你会难以控制的摄入超出原本量的食物,更容易发胖。

多使用乳制品,不仅补钙还排脂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表明奶制品中的钙能和食物中的脂肪形成皂质,让脂肪直接排出体外,不被吸收囤积。如果坚持使用大量乳制品,只需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食物中的脂肪排出160克,一年内将会排出多达两公斤的脂肪。多喝奶,真的会对身体好,不仅补钙还能促进脂肪的排出。

运动可能很难坚持,但是真的有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表明,虽然实验者用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快走半小时,结果只消耗了19克的脂肪。但是运动后,身体还在持续燃烧脂肪,第二天,实验者身上的脂肪含量又减少了49克,比运动过程中消耗的还要多!这种效果叫做后续燃烧,脂肪中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在运动中燃烧的,而是在运动之后。脂肪持续燃烧24小时,即使睡觉也不会停下。

可能坚持运动比较难,但是真的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