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的发展战略

领导 0 32

西南交大的发展战略,第1张

西南交大的发展战略
导读:由于西南交大没有在前过去五年成功进入985工程,所以过去的几年,从学科建设上来看,是“失去的五年”。估计是由于资金的匮乏,学科建设上基本处于守势,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在主力学科譬如 机械 电气 土木 交运等,其他的譬如管理学科和文科、理科

由于西南交大没有在前过去五年成功进入985工程,所以过去的几年,从学科建设上来看,是“失去的五年”。估计是由于资金的匮乏,学科建设上基本处于守势,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在主力学科譬如 机械 电气 土木 交运等,其他的譬如管理学科和文科、理科的学科基本上停滞不前,维持在较低水平。这种舍车保帅的做法应该说是在低潮时期比较成熟的一种做法,避免了全盘崩溃。但是学科发展确实比那些进985的院校慢多了,实际上就是在退步。其实交大的工科底子很好,没有合并任何院校,工学6个国家重点学科排在全国第十三名,算是工科强校之一,现在民间的排名看的是博士点数量,硕士点数量,那些都是低端指标,根本就没有含金量,也没有说服力。但是,如果现在来重新评估工学国家重点学科的话,交大肯定会跌出前十五名。从科研成果上来看,表现居然异常出色,连年国家大奖数量居全国前列,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交大科研基础较好,而且交大的几位年轻学者正处在黄金时期。如果没有大量高水平的学者进行研究,那么这种得奖的势头不可能长久维持,交大这几年由于资金匮乏,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陷于停滞。总而言之,交大的处境非常不妙,已经不能再往后退了。交大历史上是“绝对豪门”,交大现在算是“没落豪门”,如果再往后退只怕连“没落豪门”也不是了。实在已经是最危险的时刻。幸运的是,交大迎来了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百年交大终于看到了复兴的曙光。我认为国家实验室对学校和学生有以下影响。

先说积极影响

对学校的积极影响:

毫无疑问,国家实验室对学校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

第一 对西南交大长期一流学术科研水平的一种认可。虽然这种认可迟了点,并且延误了交大几年宝贵的发展时间,但毕竟认可了,那就是西南交大的学术水平是极少数的中国一流的水平。这对一个研究型大学来说,是最大的认可了。

第二 国家实验室能带来985。985工程是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一个工程,而国家实验室就是985发展到了极致的一个标志。简言之,国家实验室是985的终极目标,现阶段来看,只有最强的几个985大学能够建设国家实验室,西南交大是直接超越了985的初级阶段而直接拥有国家实验室,中国的社会讲究一个匹配,譬如什么级别的领导开什么车,都是一个匹配。拥有国家实验室的大学,如果迟迟不是985大学,就是极大的一种不匹配。一般情况下来说,只要学校正常的走完申请程序,不出现重大事故,那么985是意料之中的。

第三 国家实验室将极大的改善交大窘迫的财政。交大本来是非常有钱的一个学校,几年以前呆在铁道部的时候,有个顺口溜叫“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即是形容铁路运输特别赚钱,也是折射交大从婆家----铁道部那里拿钱容易,拿钱多,毕竟“大河有水小河满嘛”,划归教育部之后,情况彻底改变了,兄弟太多,分钱太少,再加上教育部的错误决策,交大没有进入985工程,资金匮乏。没钱,你就不能买先进的仪器设备,也不能吸引高水平的人才,也不能团聚学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没钱,一切英名的决策可操作性就难以保证。哪个当校长,没钱那也做不出什么事情。国家实验室将直接带来数亿甚至接近十亿的建设资金,而且由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具备承担国家大型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既然是国家大型科研项目,那么科研经费自然也是“大型”的。国家实验的建设经费、大型科研项目经费和985的资金,将极大的改善交大的资金状况,为交大进行学科建设或者其他的决策提供支持。

第四 国家实验室将继续巩固西南交大在大交通学科群的领导地位。大家都知道,我校老一辈的权威是沈先生和钱院士,年轻一代的是翟婉明教授,张卫华教授,那么中年一代的****呢?在全国都具有领导地位的中年一代的专家暂时还没有。其实交大本来是有的,那就是孙翔先生,孙先生离去的那一年,院士名单其实已经有他了,只是还没有公布,每忆及此,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沈先生是我国交通运输学科的掌门人(注意 不仅仅是铁路交通),威望自不待言,翟教授和张卫华教授为中国轨道交通年轻一代之****,但都暂时还不是院士,这样的话,交大看起来在交通领域如日中天的气势后边实际上暗藏有隐患。那就是出现了人才的断层。(下边的话太过敏感和有点不敬,所以我就删除了),交大申请到了国家实验室这个王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持续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导甚至垄断地位,交大的国家实验室从他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消灭了出现第二个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可能----因为国家实验室的投资实在是太大了,这也算是自己消灭了自己吧。

第五 国家实验室将能培养和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国家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实验装置和设备,这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来说太重要了。对吸引人才同样有极大的帮助,我觉得,对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来说,最能打动他的东西有两样,一样是给他钱,一样是给他事业。国家实验室这种平台对于一个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才来说,其起吸引力是致命的。所以,即使不少优秀人才并非交大培养,凭借国家实验室的优势地位,也能吸引到交大来为交大效力。

第六 国家实验室将使“西南交大的声音”更顺畅的传达到国家领导那里。原因何在?不知道大家注意观察没有,国家***到各地视察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其实是这样的。不外乎这样几条,(1)深入农村,看望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然后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鼓励加大农业产业化进程。(2)走访下岗职工家庭,给予慰问,鼓励他们摆脱困境;参观高新技术企业,指示当地领导要多给予支持。(3)视察军队,指示各级官兵,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做到两个务必,打的赢,不变质。(4)视察军工企业和重要科研单位。西南交大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我国在西南六省最高级别也是最重要的实验室(军工企业的秘密实验室除外),有这个科研的超级巨星在西南交大,国家***视察西南交大会来这个实验室,视察科研单位也可能会参观交大的国家实验室。领导来的多了,西南交大的声音自然就能比较多的传达到领导那里。不要小看着一条,交大没有进985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朝中无人,在教育部根基太浅,有了国家实验室,这种情况会有很大改善!

第七 国家实验室将使交大的主力学科得到质的提升。国家实验室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其中一个区别就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是建立在二级学科之上,国家实验室是建立在一级学科,而且是多个一级学科的基础上的。交大的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建设在六大一级学科基础上的,他们是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六大一级学科。这六个学科中的五个都是工学少数核心学科之一。下边是教育部长周济关于国家实验室的讲话原文“国家实验室不可能很多,目前正在筹建之中。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必须坚持,因为原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二级学科上这种模式,肯定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现在全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就是走综合化、集成化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实验室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个一级学科,而是多个一级学科,甚至于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综合。这样的基地和平台,才有可能创新。综合性的趋势势不可挡,至于叫什么名称不是最重要的”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9341&page=2,交大只要把这个国家实验室发展好了,进则可思开拓新学科,成为全能强校;退也可保住几大主力学科,成为工科强校。当然前提是国家实验室发展好了。

第八 国家实验室争取到也为交大争取国家投资100亿人民币的高速铁路实验线建设在成都增加了砝码,这又是一个大项目。这里我就不具体介绍了。

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 学校的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心态,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至少让沮丧的部分同学稍微能够有所安慰。这是“面子”问题。

第二 拥有国家实验室,进而进入985,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帮助,至少从外界条件来说,应该是有所提高的。这是“里子”问题

国家实验事不是万能的 他有自己的局限性

第一 关于学校的发展,只能说,国家实验室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能不能

把握住,怎么把握,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有了国家实验室,学校各方面应该有所提升和发展,但是怎么提升?如何发展?提升多少?发展多快?这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 对学生来说,对就业的帮助其实是很有限的。因为就业从学校来看与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很有关系,并非一个简单的985就能解决问题的。短时间内极大的提升交大的知名度明显是不现实的。985学校,只要不是985工科强校,好工作一样难找和头痛,这是我的判断。就业和学生本人的学业那是更有密切的联系,我觉得即使交大进了985,能找到好工作,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

总的来说国家实验室是大好事,学校和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受益,但不是万能的。

2022年西安交大12月份毕业的博士还没有举行毕业典礼,一般每年是7月2日或3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西安交大12月份毕业的博士因为疫情原因,还没有举行毕业典礼,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学生毕业典礼(6月3日)在西安交大体育场举行,8492名毕业生从这里踏上人生新征途,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家长代表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见证毕业典礼。

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

校门口有人脸识别系统,外来人员无法直接进入校园,门外放置的展示牌上说明了校外人员入校来访临时报备流程。保安称,目前学校也未对外开放,来访办事人员需提前登记报备,校园开放日具体时间可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情况。

随后,记者通过扫描“报备流程”上的二维码进入外来人员、车辆来校访问申请界面,填写表单中的必填项有访客姓名电话、访客邮箱、来访单位、来访原因、到访校内单位、对接人工号、对接人手机号等信息。西安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上也没有参观校园预约渠道。

根据学校暑假放假安排,为方便学生自习,现决定暑假期间即2023年7月25日至9月2日,兴庆校区集中开放主楼A、C座教室,雁塔校区集中开放财经教学楼二层和四层东侧教室,作为学生自习教室。自习教室开放时间为每天8:00至21:00。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迁以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铸就了第一批纳入中国***人精神谱系的西迁精神。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现在还在为争夺正统而辩论,应该是同宗同源的竞争关系。

西安交大和上海交通同属于交通大学的分支,交通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名为交通大学后,在上海办学。1952年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后,成为理工科大学。195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沿海城市,今后一般不应该再新建和大规模扩建高等学校。

在此指导精神下,国务院考虑到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工业基础薄弱。为了为振兴经济提供人才,教育部按照新工业基地的分布,决定将交通大学主体迁往西安,其电讯系迁往程度,建立成都电讯工程学校,而 汽车 专业调往长春,建立长春 汽车 拖拉机学院。规定要求较大在1956年到1957年两年内,分批完成全部迁校工作。

交通大学校方与陕西省西安市等相关人员研究决定,交大定址在西安皇甫庄兴庆宫遗址之上,占地1260多亩。1956年7,8两月,学生3906人,教师243人,职工572人,家属1200人登上上海铁路局开出的交大支援大西北的特殊专列,分趟离开上海,奔赴西安。当时的交大师生和家属,都持有一张粉色乘车证,正面印有火车图案以及“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字样。

1956年9月10日,交通大学在西安人民大厦礼堂举行开学典礼。至此交通大学在西安已有师生员工及家属共计六千多人。此后,迁校活动继续进行,然而此时一些交大教师向交大校友写信,动员他们为迁校问题出面说话,否则将来会有人搞护校运动。部分人认为,在迁校宣传工作中,只讲迁校的好处,而对坏处支字不提。

((第一批西迁交大学生抵达西安)

交大师生开始对迁校问题的看法出现分化。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彭康考虑到这种情况,请示了当时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决定在全校师生和员工之中展开讨论,广泛听取意见。一部分人认为应该继续实施迁校工作,但多数人并不赞成继续迁校。最后统一共识,如果现在撤回已经迁移的师生,不仅浪费资源,还不好达成西部开发的国家战略,也不好向西北人民交待。

教育部在听取各方意见后,认为交通大学不必全部搬迁,也可以搬迁一部分。但是由于已经搬迁了大部分物资,交大仍按原计划迁校。此时交大内部已经就迁校时宜发生分歧,副校长程孝刚提出,交大有安土重迁的传统。1957年7月29日,交大将新方案呈交高教部,希望两地对办学资源,设备,图书等做重新安排。西安部分设置21个专业,上海部分设置14个专业。

正式分校后,两地学校又对一些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两地交大又分别合并了一些学校。西安部分并校工作完成后形成11个系23个专业,上海部分并校工作完成后形成6个系19个专业。1959年6月2日,教育部向国务院发出报告,认为交通大学上海和西安两个分部都有较大规模,但是距离较远,不便统一管理,而且两校都已经确立为全国重点学校,因此将交大上海和西安两个部分独立成为两个学校。上海部分改称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改称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则另觅人选。后来原交通大学副校长朱物华和程孝刚留任上海。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同属211工程与985工程院校,同在C9联盟之中。但是交大西迁过程中,由于西安交大继承了当时大部分交大的师资和设备等教育资源,以正统自居。并且两校都把西迁这段 历史 作为校史的重要部分,西安交大更是修建了纪念馆。

但是随着上海交大重新崛起后,两校部分人员对于两所交大谁才是老交大的继承,争论不休。两校校徽非常相似,且校门挂牌均为交通大学”,并没用上海和西安以区分,双方都在争夺交通大学的老字号。

支持西安大学为正统的人认为,西迁时交大的大部分教学设施器材与60%的师生迁到了西安,西安部分的专业和教授数量多于上海部分,甚至在师资和高年级学生等方面给予上海交大部分适当支援,而且原交大校长彭康成为西安交大校长,有一脉相承的涵义。

而支持上海交大的人认为,交大西迁前办学地一直在上海,上海交大继承了原交大的校舍,图书馆等场所,包括全部四名中科院学部委员在内的大部分老教授也留在上海,故上海交大应为正统。

但是大部分交大校友还是能秉持客观的态度,认为两所交大同源于老交大,并无正统支庶之别。在一致对外上,两所大学都能达成共识。两所交大校友都认为,对于某些大学,与 历史 上的老交大并无关系,但是也假冒交大的品牌,滥用其名号,应该制止这类现象。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两校应摒弃瑜亮情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援,共同进步,共同建设祖国的交大西迁初心。

两个互不相属的大学。正宗的“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现在只有三所: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台湾新竹)。1949年以后,老交大一部分师生去了台湾成立(“复校“)了“交通大学”(类似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等)。后来,留在大陆“交通大学”主体部分西迁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留在上海只有船舶工程系,叫“南洋工学院”后来更名“上海交通大学”。中央最终决定交通大学在上海和西安分两地独立招生。但后来上海经济远远好于西安,上海交通大学是三者中最强的,后来华东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都是冒“交大”之名,引起老交大校友强烈反感,校友会发函给教育部反映过这个事情。

如果不是体制因素 怎么会有所谓西安交大 北方人吃完了上海全数送过去的教授的老本 就每况愈下 现在的西安交大已经被上海交大远远的甩在后面 上海交大从一张白纸做起 重新恢复了原来交大的光彩 所以说 任何事情只要放在了外地 尤其是北方 那么就会退步 直到崩溃 你们这些外地人只会说大话 离开了上海人 真的就是一事无成 你们可以下课了 你们不配拥有交大 交大只能回到上海母亲的怀抱 才有希望和前途

全国的几个交大。都是同宗同源。你们仔细看他们的校徽就发现。基本上大同小异了。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缘自于几十年前国家支援西部。想将上海交大迁到西部。于是迁了一部份。

迁移这种东西。你知道的。总有人愿意。总有人反对。何况当时西安的生活条件和上海相比中间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和平年代。没有多少人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所以导致搬迁没有搬完。而后来就形成了。东上交,西西交。两足鼎力的情况。

但是一个高校的发展也受益于城市的发展。另外,还受益于你这个学校出了多少名人。而上交大。因为地处上海这个全中最牛的金融中心。得以依托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另外还出了一个巨牛逼的人物。长者。

而西交大,二三十年前的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并没有腾飞起来。西安的经济发展落后上海远远一大截。所以导致交大这样的巨头。在现在这个新世纪有点沿落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学术环境和 社会 氛围下面。我认为交大的学生和老师还是相对比较朴素的。交大也至今有很多王牌专业。像能动、机械这些。都是在第一梯队里面的。

好的是。王永康来的两年。交大在咸阳搞了一个新校区。学校的发展也如虎添翼。相信随着西安城市近一步发展。交大终究会牛逼起来。

西交在国内的C9里面。已经在各方面都垫底了。交大加油。

《西安交通大学》是唯一佣有《南洋工学院》当家户口的缔长子!没有户口本的都是黑人、黑户!

当时全部的档案资料和图书文献都迁往了西安,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师以及彭康校长都去了西安,上海交大只是剩余的一小撮和南洋工学院、上海造船学院在原交通大学校址上合并成立的新学校,现在上海交大的王牌也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而不是原交大的王牌专业。而且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交大别说和西交大比老,上交大连西工大都赶不上,上交大的自身优势是钱和地理位置,再加上两次机遇,一次是改开初期中央重视上海并重视上交大然后重点建设,二次是江某当政期间的大力扶持(江真的是对上交大情有独钟)。西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也是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校友本人同意的,校友江某为之题写了馆名。上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是他们自己在2011年成立的。所以于情于理,我都觉得应当西交大是正统。我是陕西人,如果当时交大迁过来就直接叫交通大学,上交大那边本身就是三个学校合并的,如果他们叫上海工业大学或者华东工业大学就好了,这样肯定对西交大的发展有巨大优势,假如上交大不叫上交大,肯定就斩断了江某的情怀,也许他会转而扶持西安这边的交通大学。如果是那样的话,今天西交大和上交大的实力应该是互换了

我感觉在这儿讨论哪个交大正宗的人,绝大多数嗯和交通大学没啥关系。

和尚和庙的关系。

原交通大学80-90%的师生迁到了现西安交大,相当于和尚。而把学校(相当于庙)留给了现上海交大。

到底谁才是交通大学的正宗嫡传很有争议。

刚开始交大下设分校西交,现在没什么关系吧,各为其主,论实力西交赶上交差的远。

西交1956年建校,与上交建校差了近一样世纪,当时上海由于怕战乱,沿海城市不稳定,是准备西迁,一年多过后,局势缓和,又搬回去了,西安才改名西交大,西交合并西安大学和 财经 大学。

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应该加大对上海交通大学投资,西安交大已受到区域限制

西安交通大学是985吗

 是985。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