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随着一年一度的“考试季”接近尾声,孩子们的成绩也新鲜出炉。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其他年级的期末考试,无数家长都会许下“我给你”的承诺...“考试前要激励孩子。
给的奖励可能是现金,也可能是孩子一直惦记的礼物。虽然我不提倡这种物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很享受这种做法,孩子似乎也因此受到了激励。
但是,既然你要做好兑现承诺的准备,如果事后父母不承认或者食言,对孩子的打击会很大。
父子约定中考超650分奖励1000,成绩出来后父亲却反悔
这几天,全国各省中考成绩也新鲜出炉。一般情况下,中考要想考上好高中,600分以上是必须的,有的甚至需要650分以上。
于是广东一位父亲为了鞭策儿子,考前和儿子约定:如果儿子的分数能超过650分,就从1000元开始奖励。自然,他儿子也很高兴。毕竟他可以拿到1000块钱,买他想要的东西。
估计他是被1000元的赏金蛊惑了。他儿子考前很努力,最后以681分的高分顺利毕业。对于这样的成绩,家里人自然很高兴,儿子在高兴的同时,也打算找父亲兑现之前的1000元奖励协议。
拒绝儿子用奖励买游戏机,之前的承诺也连着否定
儿子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父亲很惊讶。毕竟比理想分数高了好几分,所以1000块钱,我之前说的谁,确实需要给孩子奖励。
然而,当得知儿子要用1000元买游戏机时,父亲犹豫了。在父亲看来,1000元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买游戏机真的不值得。再说了,有了游戏机,孩子势必每天都要打游戏,对近期的高中生活影响很大。
于是父亲拒绝了儿子买游戏机的想法,甚至连之前父子之间的约定也否定了。儿子看到父亲的回应,也很生气,尤其是对父亲出尔反尔的态度,甚至有了要钱的冲动。
一边是不肯信守承诺的父亲,一边是坚持自己喜欢的孩子。两人都各持己见,双方交谈的气氛开始变得不那么愉快。
看了视频中的内容后,小岛康誉也对男孩的遭遇感到很不公平。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约定好的事情,并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更愿意反悔。毕竟他们对孩子食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为了履行承诺而做出的努力和期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约定就变成了和父母“随便说说”。难怪最后,男孩失望地对爸爸说:给还是不给。虽然看起来很潇洒,但从那以后,估计这个男孩不会再相信父亲的任何承诺了。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自己交流,他们宁愿和同学、朋友甚至陌生网友分享自己的想法,也不愿在最亲近的父母面前流露出丝毫的情绪。
父母不禁怅然若失。毕竟他们是孩子最亲的人。但是,家长们也有反思吗?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曾经一次次食言,让孩子不再信任自己。
很多时候,父母为了鞭策孩子,总会抛出一个诱人的条件,而当孩子达到目标时,父母又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有时甚至干脆装聋作哑,保持沉默。
不可否认,父母的承诺大多是为了孩子好,比如不希望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或吃那些垃圾食品等。但是无论多么善意的谎言,无论背后的理由多么有爱,父母的信任在孩子眼里只会一落千丈。
事前约定事后反悔,孩子要如何和父母沟通?
首先,我声明一下,无论父母以什么理由不遵守之前的承诺,反悔都是不对的,不仅会影响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面对父母对约定的事情食言,孩子也一定很生气。但此时与父母的争执显然不能解决问题,有效的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像上面那篇文章里的男孩,相比于他激动的情绪和言语,他和父亲的交流是平静的。分析一下为什么他爸爸不同意自己买游戏机。如果担心沉迷网络,可以和爸爸定三个规矩,比如能保证多少成绩,每天能玩多久。
当然也不排除是财务问题。在我父亲眼里,1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孩子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买游戏机这种鸡肋。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就得体谅父母。毕竟赚钱不容易,读书也是为了自己。毕竟,只有互相理解对方的家庭,才会有和谐。
今日话题:你认为是谁造成了这对父子的矛盾?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