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他是一个“喜欢上两个热搜的人”。上个学年,他因为给高三学生送定制机票登上微博热搜。最近,他因制作化学版“羊换羊”登上了Tik Tok热搜。他还是校园宣传大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短视频的形式向外界展示“最美广西”的面貌;他还是一个心态比00后年轻的70后。无数学生渴望成为他的学生,和他一起“玩中学”。
有了这么多标签,南海区桂城中学化学老师廖却说自己只是个普通老师。他对Tik Tok的自我介绍是“一名高中老师,分享是爱和热情”。
热爱和热情是他30年来致力于教育事业,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方式教学生的秘密和初心。
。
廖在化学课上问同学。
我是通过玩游戏学到知识点的
化学老师定制的游戏遍布网络
“这是弱电解质还是强电解质?”10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后,我走进了桂城中学高二12班。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几个学生正在讲台上玩“羊换羊”的游戏。与手机里的游戏不同,他们玩的是化学版的“羊对羊”,将不同类型的物质分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既非电解质也非非电解质”等类别——化学。这个游戏的灵感是他们的化学老师廖。
课间休息时,廖邀请学生们演奏了化学版的《羊换羊》。
国庆期间,廖正在家中休假,接触到了这款最近非常流行的游戏。玩着玩着,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大人玩这个游戏是为了消磨时间,缓解压力。如果转化成学生可以玩的知识型游戏,是不是也能让他们在解压的同时更好的掌握知识?"
假期结束回到学校后,廖把他的两个学生叫到了一起,研究如何制作这款游戏。结合学校正在试行的互动教学平台,他们在系统中搭建模块和音乐,就成了现在的“学”。
目前,《葛花学》已经出版了元素周期表、电解质、化合物等多个版本。“本周二,我们要去电离平衡,这是一个只有弱电解质才有的反应。我让他们先在课间打一局,算是预演。”廖毅说。
廖正在上课。
“从游戏中学习知识,真的和只在书上看书不一样!”桂城中学高二12班的学生梁君明是“变身学校”的主创人员之一。老师邀请他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他很兴奋,提前预习了课本。看到这个游戏从团队中诞生,意外地在网上走红,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教化学的阿辽”喜欢上热搜
成为学生的“偶像化对象”
事实上,这并不是廖第一次走红。在网上,他有一个有名的“马甲”——教化学的阿辽。用来发布自己的教学心得、师生趣事、校园新鲜事,而且往往因为内容轻松搞笑而爆款,温暖感人。
今年6月,廖给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的93名高三学生送去了定制的机票。门票上印有校训、学生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他希望在高考冲刺的最后时刻,给学生一个充分的仪式感。这个不经意的举动登上了微博热搜,感动了一大波网友。
今年6月,廖给学生发定制机票,登上微博热搜。
“作为老师,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这是廖易蓉从教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想给学生的高中生活留下一些特别的回忆。在他的视频里,有桂中美景,有可爱的流浪猫,有学生玩p图恶作剧的表情包,有课后玩魔方的日常。所有同学真诚的笑容,机智的表演,都证明了他们真的把“化学阿廖氏”当朋友。
一个搞笑的视频背后可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廖的办公桌上,有一件与他的年龄和身份不太相符的装饰品——初音未来的纸模型,是他的学生们自己做的。高三的时候,因为课业繁重,这个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正是在廖轻松有趣的化学课上,她的压力得到了缓解,终于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她亲手做了自己喜欢的二次元偶像纸模,送给了老师。廖拍下了这份礼物并发到了视频号上,获得了近万个转发赞。网友留言:“好羡慕啊!能给我吗?”
学生们自己做的纸模还放在廖的办公桌上。
廖因其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不仅在网上走红,也成为很多学生的“偶像崇拜对象”。田家俊是二年级11班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认识很久了。这一年,他的梦想实现了,廖成了他的化学老师。在他看来,廖老师的课“超级梗”,让人不容易走神:“我以前是学化学的,感觉就是做题而已。在廖老师的课堂上,我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原来上课也可以这么好玩!”
70后教师拥抱时代变迁
不做网络名人却想“红”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廖见证了信息技术的强大,社交媒体的盛行,以及受社会环境影响的高中生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放下一个70后老师的“身影”,立志做一根蜡烛,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世界里,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引。
“我们的时代在不断变化。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向身边的年轻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廖对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让他可以“学”。面对学生喜欢社交媒体、喜欢上网的特点,他们没有强行制止,而是选择拥抱,把每一次“玩梗”都变成一次适时育人的机会。
廖展示了“化为一派”的制作过程。
平时这样的活动很多,总有同学在廖的办公室报名:“老师,也拍拍我们班!”同办公室的高二生物老师陈建芬笑着说:“廖老师很有才华。她经常尽力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她也非常热衷于展示归钟的校园风格。我们都被他的热情打动了,也总是乐意帮他找一些视频资料。”
他在网络上成名,媒体记者的采访接踵而至,但廖承认他并不热衷于成为网络名人。“看我的颜值,还能做直播吗?没有这种流量。”他笑了。从头到尾,他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老师,关心的对象只是学生。
很多人想知道,廖走红的“流量密码”是什么?其实他出色的教学水平,敢于拥抱时代,尊重和关爱学生,才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不想当“网络名人”老师的廖,成了学生心中的“长虹”老师。
佛山出版编辑部
来源:佛山教育、珠江时报
编辑:梅玉珊
审查:麦利民,刘彦君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