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员一天工作多少小时?

员工 0 32

送餐员一天工作多少小时?,第1张

送餐员一天工作多少小时?
导读:工资如下:我来北京做配送员两个月了,之前从来没做过,第一个月,我拿了8500,这个月应该1万到一万2不成问题,现在做配送不光只是送外卖,现在还有买菜app公司,主打生鲜配送!我当时也想去送外卖的,但是住宿,电动车,包括工服都得你自己花钱,还

工资如下:

我来北京做配送员两个月了,之前从来没做过,第一个月,我拿了8500,这个月应该1万到一万2不成问题,现在做配送不光只是送外卖,现在还有买菜app公司,主打生鲜配送!

我当时也想去送外卖的,但是住宿,电动车,包括工服都得你自己花钱,还没挣钱的就先花几千块,肯定舍不得,后来我就去了现在这家公司做生鲜配送,他对新入职的员工和没有基础经验的人很有帮助,而且提供住宿,电动车,包括工服都是不用自己花钱的!

前两个月还有6500的无责任底薪!每次可以带5-10单一起送,我们站这几个月送单冠军,一个月送2000单左右,加上补贴,冲单奖,估计他一个月能拿到15000左右!

出门都是为了挣钱,辛苦点也觉得无所谓了,对了,找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跟你要各种费用,千万别给那都是骗人的!我直接找的公司人事部安排的面试!根本没有任何费用!

外卖未来之谜

外卖行业,是一个深藏着大数据算法的灰色游戏,每一个外卖员都是数据的一部分。系统要求外卖员跑得更快,而骑手无法反抗,只得硬着头皮朝骑着小电驴朝配送目的地狂飙。当算法发现大家竟然越来越快,那么它也会缩短相应的时间,再次让外卖小哥直面生死时速。

而在外卖行业的另一面,却是一个值得令人“拍手称快”的数据。在2020年上半年,美团骑手“不顾疫情、空间甚至时间”,将每一份外卖、药品等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到了高达4亿用户的手中。

这对于执掌突破2000亿市值大关的美团王兴而言,更是满足了他对于“速度”的迷恋。在这场有限和无限的速度游戏之中,外卖小哥仍然对这场竞速游戏不求甚解。为了那份有限的配送费,他们依旧在“无限”的目的地和速度中疾驰,以实现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外卖员希望不超时、无差评。不扣钱;点餐的人希望外卖能快点送达;物业希望小区内不要出事故;而外卖平台又需要挣钱。物业无权要求顾客不点外卖,只能禁止外卖员骑车进入小区,才能保障小区的安全,物业的出发点和做法是合理合法的,笔者非常赞成。

外卖员无奈

平台对外卖员的处罚是很严的,罚款很多,很可能让他们几天都白干了,所以,他们不得不用最快的时间去将外卖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如果遇到大型住宅小区不让进,他们只能走着进去,这时就很可能会超时,会让他们受到平台的高额罚款和顾客的投诉,而因此外卖员与小区之间的矛盾也是越来越深了,归根结底,都是“时间”惹的祸。

老人孩子无奈

点外卖的人多数都是年轻人,谁都希望自己点的外卖能早点送来,不希望送来的时候都凉透了,可生活在小区的还有很多老人和小孩,他们希望小区的环境能够更加安全,和谐,不希望有危险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

现在大多的情况都是老人看管小孩,本来上了年纪,眼神就不怎么好,精力不够,当有电动车进入小区以后,他们更是提心吊胆,时刻不能放松,生怕出现危险。不仅孩子会存在安全隐患,老人走在小区内也容易因躲闪不及发生碰撞。

外卖员送餐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尤其是在大型住宅小区,距离大门口很远,他们一方面担心会超时,另一方面随时会有单子要接,在快速骑车的同时,还要随时看手机上的单子,这样极易发生危险撞到小区内的老人和小孩,无论碰到任何一方,都是外卖员承担不起的。

物业无奈

而小区物业,他们更不希望小区内发生任何的事故,因为物业要负责小区的日常维护和安全保障,如果在小区内出现外来车辆,比如外卖员的电动车在小区内发生了事故,那么是物业没有尽到管理责任,他们是要为此事负责的,将会承担高额的赔偿

外卖员骑车进入小区,物业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要随时面临事故的发生,所以,物业做出禁止外卖员骑电动车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与同情心没有关系,外卖员走着进去,一般也都不会进行拦截,只不过,是不希望骑电动车进入,以免发生危险事故而已。

如何平衡小区、顾客、外卖员、平台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外卖员要拼命地想要骑车进入到住宅区,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超时。很多外卖员一看到封闭小区都非常恐惧,不愿意接单,但却没有办法,因为大部分地区的外卖平台是强制性的自动接单,外卖员没有选择的权力,接了单没有及时送到,就会面临罚款,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解决类似的问题,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外卖平台对大型住宅小区相应的增加送达时间,并且增加外卖员的送餐补助。因为外卖员走着进入大型封闭小区的话,要耗费很长时间,会影响外卖员的接单量,就会少赚很多钱。

小区内,物业不希望外卖骑车进入,老人、小孩不希望,开车的人也不希望。只有一部分点外卖的人希望他们进来,但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安全于不顾。相信这些点外卖的人,家里边应该也有老人和孩子,我想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发生危险。自己身处封闭小区,更不要给外卖员差评,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从根源治理

送外卖这一个行业是非常辛苦的,对这一类人群应该给予关爱。

而外卖员与保安或者物业之间发生冲突,本质的原因是某些平台的霸王条款导致的。某些外卖平台存在自动接单,超时罚款,差评罚款的现象,而外卖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将外卖送达,时常发生危险事故。

但有些外卖平台却与外卖员之间的关系属于外包关系,声称并不是直接的管理关系,也就是说即使外卖员与行人或者车辆发生了事故,也跟他们平台没有关系,外卖员也得不到一点的保障。

而解决这一现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由相关部门出台,要求某些外卖平台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以安全出发,适当的增加某些小区的送达时间和相应的补助,这样既能保证外卖员的利益,也能让顾客吃到外卖,更能让小区更加的安全,也让物业更加的省心,以此才能一举多得。

如果外卖平台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出现事故的时候,相信外卖平台早晚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即使现在对外卖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但相信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就像某付宝和某里一样,不是不治理,而是还没到时候。所以外卖平台也应以此为戒,以大众的利益出发,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最近一段时间,美团的热度着实有点高。前段时间,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王林跑了一天的美团外卖,“诉苦”称,“一天工作了12个小时,送了5单,赚了41块钱,这个钱太不好挣了。”近日,王处长又携巡视组与美团公司代表进行了对话。

在对话当中我们注意到,美团代表表示,目前美团平台上的注册外卖员中接近1000万人,与美团之间仅属于外包关系。3元/天的商业险还是从骑手的佣金里扣,后续骑手倘若发生问题,皆由商业保险来承担。不难看出,美团对于这接近1000万骑手,早已撇清了责任。但事实上,美团对于骑手的“压榨”可能并非仅此而已。

前不久,一位北大博士也爆料了自己曾经跑外卖时期的一段经历。这位北大博士足足花了5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刚一开始博士对平台管理几十万骑手的成果由衷赞叹。但随着送外卖的时间逐渐增加,这位博士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不光通过大数据算法来提升效率,同时还在试图“压榨”外卖骑手们的“剩余价值”。

外卖平台居然通过大数据“压榨”骑手?

据这位北大博士透露,外卖平台掌握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再通过数据规划外卖员们取餐、送餐的时间,以及给每个订单定价。如此庞大的数据,自然离不开一套算法精准的系统,这样才能将所有细节都计算在内,进而达到高度控制和精准预测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平台依靠大数据来帮助骑手接单,不过问题来了,平台真的只是这么好心吗?毕竟平台是以盈利为目的,也就说平台不断提升骑手效率的这种行为,并不光是为了让骑手多挣钱,更关键的是让自家腰包也得鼓起来才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平台自然在算法上进行一些所谓的“优化”。根据北大博士的说法,就是“外卖平台在压缩配送时间上永不满足,它们总在不断试探人的极限。”并且还举了一个例子。

之前外卖骑手去人大知行公寓楼送外卖,只能选择从北门进入,所以系统计算送餐时间,会以北门作为测算依据,大概要花4分钟时间。然而随后有一些骑手发了一条捷径,如此一来这单的配送时间就变得宽裕了起来。所以,骑手会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跑下一单。不过在很多骑手这样操作之后,平台居然相应缩短了订单时间,就像“打补丁一样把BUG修复了”。

从这波操作来看,大数据作为方便用户、提高骑手效率初始的产物,最终却变成了平台“压榨”骑手“剩余价值”的工具,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当然,技术本身无罪,关键是看使用这项技术的企业或者平台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是“掉进了钱眼里”,那么受伤害的自然是平台上的骑手跟商户们。

大数据对平台抽成比例也有影响

其实,平台除了通过大数据对骑手进行“压榨”之外,还会通过相关算法对抽成进行不断分析。比如说,前段时间频繁遭到商户抗议的美团外卖。去年,广东餐饮协会曾发文指责美团的“高佣金”行为,对大型连锁餐饮执18%抽佣;对小型餐饮执行23%左右。

在外人看来,可能20%左右的抽佣不算高,但是餐饮本身是一个薄利行业,除非你将客单价定得非常高,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一旦价格太高流量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商户不靠涨价来填补高佣金的空缺,那么只有降低成本这一条路,不然谁会赔本做买卖呢?

而大数据在平台制定抽成比例上,确实也起到了决定性因素。毕竟这个佣金绝不是说靠拍脑门就定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分析之上。据知乎上某位大佬透露,这个抽成其实是根据“美团大脑”的算法测算得出来的。而“美团大脑”是美团构建的餐饮 娱乐 知识图谱,它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的科学计算,实现更智能化的运营。

并且,抽成比例还会随着时间推进、数据的迭代,不断更新。但这里就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虽然大数据可以帮助平台解决抽成制定的问题,但这完全是从平台利益角度进行的,并没有考虑到商家的接受能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美团这样的操作,毕竟在美团去年的财报里面,外卖业务营收仍然占到了总业务营收的50%以上。所以短期内,高佣抽成的状况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当然,美团之所以敢自己决定抽成的高低,除了有大数据优势之外,还有其在外卖市场中的绝对垄断地位。

因涉嫌“二选一”遭调查,股价连降

对于美团在外卖行业中的地位,之前有数据显示,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70%,尤其是美团所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对于商户商家来说,诱惑力非常大。而美团能够拥有这么高的流量,主要也是得益于前期的高投入。

在外卖市场补贴大战期间,美团投入了大量资本用来补贴用户跟商家。比如说,一份30元的便当,美团可能会替用户补贴5元的饭钱,这样用户仅需25元就可以买到这份便当。同时,美团还要补贴商家,扶持商家商户,以此来提升平台上的活跃度。

事实上,由于巨头的优惠确实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美团外卖的会员,而用户带来的高流量也吸引来了更多商家,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美团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但在不断补贴的过程中,美团的亏损也在不断增加。而当美团外卖成为行业的寡头之后,就开始变本加厉开始掠夺市场资源来填补之前的补贴亏空。

与此同时,美团还要面对竞争对手的威胁,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击竞争对手,让其彻底没有反抗能力,美团在此之前也暗地里搞过“二选一”的策略,即是让商家从美团与饿了么平台选择其中之一入驻。这样一来,商家为了拓展线上业务,就不得不向美团屈服。因为如果商户坚持不妥协,那么美团会通过降低搜索排名等手段限制“不听话”商家的推荐量。

不过,前些时候已经有相关部门开始展开对美团“二选一”的调查,对于这次反垄断调查,甚至有媒体爆料罚款最高可达120亿。对于美团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根据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看,截止至5与10日,美团股价已经遭遇了“九连跌”,股价相比今年最高点已经下滑了44%,市值蒸发1万亿元。

写在最后

可以说,这次反垄断调查对美团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尤其在我们看来,外卖业务是美团的核心业务,如果说主营业务遇到挫折,势必会对营收以及利润造成一定影响。这样一来,美团就有可能会陷入到更大的危机当中。毕竟从目前来看,美团在新业务上还处于持续“烧钱”的阶段,如果外卖业务撑不住,那么今年的亏损肯定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是不知道投资人们对美团的耐心还剩下多少了?

外卖小哥送餐超时30分钟,不会投诉他。

其实外卖员确实相当不容易,一方面他们在派送外卖的时候肯定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风险,比如商家出餐时间特别慢,不久前便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因为商家并不愿意给外卖订单做订单,所以外卖小哥和商家大打出手,也是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热议,很显然是如果商家出单太慢,势必会影响外卖员的工作效率。

另外一方面大家在送餐时其实也是看到外卖员无法风吹雨打,尤其是在冬天面对恶劣天气,仍然在派送,其实都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所以也是呼吁大家能够更加理解这些辛苦送餐的外卖员。

外卖小哥送餐流程:

其实现在大多数外卖小哥在接送外卖订单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效率能够更加高一些,所以才会采用类似的手段一次接10单以上,确实让大家会有一定的超市风险,但是也是无可奈何,而那些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员工,派送订单时也会提升自己的效率,一般都会提前给顾客打电话,而且在送餐时绝对不会因为一些特殊因素导致超时。

因此在一天下来能够派送近60单以上,所以每个月才能够达到过万的标准,但是那些普通员工却只能够在行业中获取非常低的收入,一天能够送30单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外卖骑手外包的事情一度抢占过很多热搜,只要有骑手发生事故或者维权,这个事情就会被拿出来说一遍,但骑手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骑手外包对平台来说,有很多明显的“好处”,比如可以甩掉巨大的社会保障包袱,可以减轻海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可以避免无数焦头烂额的劳资纠纷,等等。简单一句话就是平台的用工风险被大大转嫁了。

我们知道外卖骑手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路上接送餐,因为需要赶时间,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骑手跟外卖平台是雇佣关系,那这就算是工伤,就算是全部买有工伤保险,平台也要耗费人力处理这些事。更加不要说平台还要掏钱为骑手买工伤保险的支出了。

而一旦骑手跟外卖平台达成合作的关系之后,上述问题对平台来说就不存在了,骑手要自己负责自己的社保、意外保险等各种支出。对于平台来说,只要尽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义务之后,后续的各种问题就跟自己没关系了。

资本家的套路纷繁复杂,骑手虽然队伍庞大,但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骑手们不接受这样的条款,就不能依靠平台进行接送餐业务,也就失去了赚钱的机会。但这意味着骑手的风险被无限地提高了。

一方面,平台对服务质量的考核越来越高,对配送的时效性越来越讲究,就必然要求骑手更加争分夺秒。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穿街过巷、跑步前进等等,这些行为就会越来越多,风险当然会无限放大。

不提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就说骑手刮花别人车辆这种事也是很常见的,一旦刮到豪车,几个月就白干了!

另一方面,骑手之间的竞争和消费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使得骑手更加讲求自己的配送效率。比如末位淘汰制、差评淘汰制等等,骑手要在尽可能快地送餐同时,尽可能去多接单,否则团队里的奖励拿不到,说不定还要被罚款扣钱。这就使得骑手会更加节省行车途中的时间,除了更换速度更快的车,就只能走更近的路了。

而现在的交通事故更讲究责任划分,已经不存在非机动车免责一说了。如果骑手违反交通规则,可能是得不到事故另一方赔偿的。

这无疑又恶劣了骑手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