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哥哥骑车带4岁弟弟放学:我看到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这一点

老人 0 33

6岁哥哥骑车带4岁弟弟放学:我看到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这一点,第1张

6岁哥哥骑车带4岁弟弟放学:我看到比安全教育更重要的这一点
导读: 相互有竞争又相互有依存的手足亲情,是独生子女感受不到的,也是二胎家庭出来的孩子,更能懂得的你好我好大家才会更好的道理。 作者: 心海一隅(爸妈精读专栏作者) 前几日,在上海浦东一所幼儿园放学路上,一个6岁

相互有竞争又相互有依存的手足亲情,是独生子女感受不到的,也是二胎家庭出来的孩子,更能懂得的你好我好大家才会更好的道理。

作者: 心海一隅(爸妈精读专栏作者)

前几日,在上海浦东一所幼儿园放学路上,一个6岁上大班的男孩,骑着三轮童车载着4岁上小班的弟弟,一路骑得欢脱又飞快。

有路人看到后,问兄弟俩父母在哪里?哥哥说爸爸在工作。

这则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很多人批评兄弟俩的父母,怎么能让两个这么小的孩子单独在路上骑车呢?

后来经过民警核实,当时兄弟俩的爷爷一直步行跟在他们身后的,同时民警也对兄弟俩的爷爷和爸爸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明确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上路骑车。

但其实从这个小视频中,身为老母亲的我,看到的更多是兄弟俩的友爱,明明只相差2岁,但是哥哥却愿意在下雨的天气里卖力骑车带着弟弟。

而弟弟则乖巧地坐在哥哥的身后,不调皮捣蛋的样子真的很可爱,这才是二胎家庭里应该有的兄友弟恭的和谐画面。

前一段时间,“专家建议放开三胎”的话题度很高,因为出生人口数量的连年下降,专家们建议全面放开三胎政策,期待提高人口出生率。

然而,很多生了二胎的父母却大喊,两个孩子已经闹得家里鸡飞狗跳了,谁还想生三胎呀?莫非真的是脑袋被门夹了吧?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二胎家庭已经是现在的流行趋势,而且更有利于家庭结构稳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如何教育好两个孩子相亲相爱?

毕竟比起一个孩子的孤单,两个孩子的手足相伴,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懂得自己不是父母的唯一,兄弟姐妹彼此协助会让家里更和谐。

孩子更懂得自己不是父母的唯一

春节假期里,我带着儿子去外婆家玩,我弟弟家的儿子跟女儿,也就是我侄儿和侄女都比我儿子小,三个孩子刚开始玩得很融洽。

一会儿,我弟弟拿来小零食分给三个孩子,我儿子眼疾手快拿了一根棒棒糖,侄儿跟着拿了另一根棒棒糖,侄女看到当然也想要,但是棒棒糖只有两根。

我儿子得意地站在一旁笑,他一点没有礼让妹妹的意思,而我弟弟则对侄儿说:“妹妹也想要棒棒糖,你能分一半给妹妹吗?”

侄儿虽然有点儿不情愿,但还是把棒棒糖递过来,等我弟弟把棒棒糖一分为二后,兄妹俩默默地吃起来,只有我儿子没心没肺地炫耀自己有一整颗棒棒糖。

二胎家庭的孩子,都懂得自己不是父母的唯一,所以他们比一胎家庭的孩子,更能理智地认清现实,有助于更懂得为他人着想。

就如我跟我老公,比如同样想做一件事情,我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有没有妨碍到别人的利益,而我老公考虑的则是这件事怎么做才能一定成功。

这两种思维模式无所谓对错,但是如我这样的二胎家庭出来的孩子,会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处境,并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而一胎家庭的孩子,他们会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肯定能做到,因为父母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但有时候也会是最大的阻力。

很多父母会对两个孩子之间的打闹争抢很是烦恼,但其实正是这样的博弈过程,让两个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宇宙中心,退让和妥协才是人生真相。

当然父母们需要把握一点,就是尽量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只有不偏不倚的处理矛盾,才会让孩子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可期的。

孩子更明白你好我好大家才会好

两个月前,“现实版樊胜美”的新闻疯传网络,24岁的女孩洛洛意外身亡后,她的父母却向洛洛工作的公司索赔40万,说要给洛洛的弟弟买房。

当时很多人指责洛洛的父母重男轻女,不管女儿的死活只为儿子考虑,但其实在大部分父母的意识里,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过得好的。

有位妈妈曾倾诉说,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文静内向成绩好,小儿子活泼外向成绩差,她就让大儿子在课余时间给小儿子补补课。

奈何小儿子根本不听大儿子的话,兄弟俩经常发生争执,妈妈也会指责大儿子没有耐心,导致大儿子现在脾气也暴躁起来。

妈妈说她知道不应该强求大儿子给小儿子补课,但是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上不起培训班,就想着让大儿子帮帮小儿子,毕竟是亲兄弟呀!

后来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跟小儿子说:“妈妈希望你们兄弟俩将来都好好的,你现在成绩比不上哥哥,妈妈让哥哥帮你,你是不是应该感谢哥哥呢?”

随着小儿子渐渐长大,也能明白父母的苦心,开始认真学习了,有了哥哥的帮助,兄弟俩后来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我们都听说过“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句话,父母必然会偏向过得不好的孩子,这种态度会让孩子明白,只有大家都过得好,父母才会更安心。

这种相互有竞争又相互有依存的手足亲情,是独生子女感受不到的,也是二胎家庭出来的孩子,更能懂得的你好我好大家才会更好的道理。

但是父母们需要注意的是,引导两个孩子互相帮助,应该明确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应该帮助,而不是剥削一个孩子宠溺另一个孩子。

孩子更知道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

“妈妈妈妈,你快来帮我搭积木吧!”这是一个小孩子对妈妈的呼唤,似乎没有妈妈 的帮忙,这积木肯定搭不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去问问我妈!”这是一个成年人对妈妈的依赖,仿佛妈妈不拿主意,这件事肯定办不了了。

独生子女习惯于父母的大包大揽,所以他们更依赖父母,期望能够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下,享受父母温暖的怀抱。

今年单位刚来了两个大学毕业生,都是23岁,独生子的小刘做事慢慢吞吞,凡事不会多操心一步,只会按部就班完成领导交办的事情。

身为家中长子的小王则手脚勤快,说话办事都干脆利落,并且经常积极主动跟领导汇报工作,成长速度特别快。

因为有了兄弟姐妹的追赶,二胎家庭的孩子知道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人生,而不是指望父母的给予。

这种无形之中的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每一个二胎家庭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的,所以他们会更早地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即使是父母给孩子提供同样的条件,独生子女跟非独生子女的心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毕竟不争不抢和明争暗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

最期待的当然是所有的父母都能一视同仁地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一胎家庭还是二胎家庭,给孩子足够的爱,才会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作者简介:心海一隅爸妈精读专栏作者,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怀揣热爱生活的心,手写洞察人性文章

• 源于网络,版权归所有者。

我们没有三头六臂,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情,因此一些父母就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父母直接把孩子送去了乡下,自己跟老公过起了清闲的二人世界。

做一个甩手掌柜固然清闲,但是著名的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在3~6岁的时候缺乏安全感,只有父母能让他们感到温暖。而且这段时间也是孩子知识启蒙的阶段,如果我们把孩子送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能起到帮助孩子学习的作用。

爷爷奶奶是怎么带孩子的呢?除了宠溺还是宠溺,早上醒了叫孩子起床吃饭,不想学习了就带着孩子放松放松。有的时候孩子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爷爷奶奶就过去打断了孩子,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水饺让他吃。

专注力对一个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经常被打断,会让孩子以后也很难进入专注的状态。这样当他们考试的时候,心思说不定已经跑到九霄云外了。

老人带孩子有哪些坏处呢?

①健康问题

老年人的年龄毕竟摆在那里,他们不如年轻人勤快了,有的时候洗碗刷锅也只是走走样子,连洗洁精都不用。而且老年人的身体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些人做着做着饭,哈喇子就流下来了。这其中存在着多少的细菌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一定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②思想落后,不知道怎样教育现在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他们过着非常优渥的生活,从小心里就有许多心思,把大人都耍得团团转。

爷爷奶奶的思想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采取的还是老一套。加上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非常宠溺,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让孩子钻到了空子,每天过得自由自在,完全不怕大人。

③性格变得内向

很多由爷爷奶奶照看大的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因为爷爷奶奶喜欢把孩子锁在家里照看,不希望他们出去胡乱玩耍。在老一辈看来,孩子就应该乖乖待在家里,不能到处乱跑。外面多危险呀,在家里有爷爷奶奶做好的饭菜,比什么都强。

当孩子长期不跟同龄人玩的时候,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内向,有的孩子甚至失去了主动社交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工作很忙,父母应该怎样照看孩子呢?

①让孩子变得独立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父母每天都非常忙碌,孩子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独立,让他们能够自己在家中生存下去。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做饭,怎样洗衣服。

当孩子拥有了这些能力的时候,哪怕父母不在家,他们也可以好好照顾自己。而且独立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教会孩子基本的防范意识

家长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防范意识,比如说有陌生人敲门的时候孩子不能开门。在马路上遇到有人给他糖果吃,孩子也要拒绝。当孩子拥有了基本的防范意识,家长也就不用过多担心孩子的安全了。

美芽知心话:现在的年轻人照看孩子并不容易,因为他们还有繁忙的工作需要处理。但是我们工作再忙,如果孩子处于3~6岁的年龄段,还是不要把他们送给爷爷奶奶照看。很有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需要的正是父母的陪伴,我们又怎么能把他们甩给爷爷奶奶呢?

天哪!千万不要给爷爷奶奶带。

你可以仔细看看一些教育专家的书,可以说出色的孩子都是父母带大的!象你们这样送回老家是极为不妥的!

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往往没有规矩,自己带孩子可以进行系统的教育。孩子0-6岁的教育极为重要,如果实在忙不过来,可以请保姆,那样你可以对保姆提一些具体的要求,而对爷爷奶奶却不可以,他们会认为你们瞧不起他们。这样晚上父母还有很多时间跟宝宝做亲子游戏。

爷爷奶奶不可能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因此不会有诗一般的语言,语言在人的一生中极为重要,爷爷奶奶不会让孩子有好的语言能力;不会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运动很重要,运动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不会进行思维、想像力的启发,你的孩子在思想上将不会有创新与深度;不会有很好交际训练,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意识,可是我想你该明白交际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的谦虚美德使爷爷奶奶往往容易用别人的长处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恰恰是最不妥当的,孩子需要在赞美中成长;爷爷奶奶不知道什么阶段应该给孩子补充什么营养;不会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总之很多很多

送平衡车

孙子满4周岁爷爷可以送平衡车作为生日礼物赠送。对于4岁宝宝来讲,完全有驾驭平衡车的能力了。

推荐平衡车儿童代步电动酷炫双轮越野车,车轮能发光发亮,价格1980元,适合4-6岁儿童。

送益智积木玩具

您可以买益智玩具,不但锻炼身心,对孩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推荐这款儿童积木拼装益智玩具,价格168元,积木颜色搭配漂亮非常的好看,在淘宝就可以买到,适合2~6岁的男孩。

智能定位手表

四岁的小朋友可以学很多东西啦,例如:学习认识钟表。

推荐小米mi米兔儿童电话手表5,c4g全网通防水定位手表,价格399元,颜色是蓝色,大气时尚,在京东就可以买到。主要是,这款手表能定位孩子的位置。

对于现代 社会 的很多父母来说,他们身上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因此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在这个时候,家中的老人们,就会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重任。

虽然说这样的家庭分工,看起来是非常合适的,但是有一些老人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却并没有什么好处。

最近,一位老人的行为就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在画面中,老人把孩子放在了自己自行车的单杠上,骑车带着孩子出门兜风,引来了非常多人的注视。

很多人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都表示非常爷爷很不靠谱,怕小孩子在爷爷骑车的时候摔了下来。也有网友表示:是在表演杂技吗?

从这一个例子中,就能够看出,有一部分老年人的安全意识是非常薄弱的,他们并不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会为孩子带来伤害。

除了这个例子之外,还有这样一位老人,在带着孩子过马路的时候,没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准则,而是带着孩子闯红灯,就在这个时候,一辆公交车的出现,让祖孙两人都受了重伤。

那么,在老人们帮忙带孩子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对老人多多叮嘱,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下几个方面,就是重中之重了。

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由于在老人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中,交通状况并不是非常复杂,甚至车辆的出现都是很少的,因此他们的交通规则意识,也相对薄弱。

在一些老人眼里,自行车甚至电动车,都不会给行人造成什么伤害,因此也没必要遵守交通规则。

还有些老人认为,由于自己年龄较大,因此司机都会让着自己。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从上面的例子中,就能看出,有些事故的发生,其实就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

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带孩子的时候,如果长期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话,也会给孩子一个负面的影响,在孩子长大以后,他也会变成一个没有规则意识的人。

骑自行车带孩子的时候,不能够把孩子放在单杠上

如果说老人们有骑车带孩子的打算的话,那么一定要在车上安装相应的安全装置,如此一来,就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宝宝的安全。

如果说在带孩子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将孩子放在自行车前方的单杠上的话,那么在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的时候,老人们也没办法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不能让孩子随意在马路上玩耍

在很多老人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往往一不注意,就让孩子跑到了马路上去,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比较好动,如果说到处乱跑的话,很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

在老人们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刻刻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去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的时候,更是要抓住孩子的手,不要让孩子乱跑。

除此之外,当孩子想要进行一些具有危险性活动的时候,老人们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

其实,老人们帮忙带孩子,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行为,但是由于老人们,存在一些比较落后的思想观念,很有可能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

因此,家长们不能因为老人帮忙带孩子,而彻底放任不管了,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对孩子,家长们都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那么,各位家长有没有经历过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情况呢?在与老人沟通的过程中,又有着怎样值得分享的经验呢?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长也越来越重视“仪式感”了。逢年过节(比如:春节、儿童节)或者一些特别的日子(比如:孩子的生日),都会给孩子准备礼物。对于小朋友来讲,每年最高兴的日子莫过于六一儿童节了,因为在这天,孩子们通常都会收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礼物。

也许您认为,给孩子送礼物很容易:小女孩,就送她一个最新流行的芭比娃娃;小男孩,随便买个变形金刚就打发了。 然而,当接过礼物的时候,他们却没有那种欢呼雀跃的惊喜。这让父母非常疑惑,难道现在的孩子已经对礼物失去兴致了吗?当然不是!只是父母没有选“对”礼物罢了。

给孩子选礼物的5大要点

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对于礼物并不陌生。所以,经常会出现家长煞费苦心选择的礼物,孩子的反应却不温不火。其实,礼物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礼物选的“好”,孩子满意,家长也觉得钱花的“值”。其实,只要掌握了给孩子选礼物的5大要点,就一定能选到孩子、家长都称心的“好”礼物!

1、趣味性:给孩子的礼物,一定要够“有趣”。

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有一个片段:猪爸爸和猪妈妈准备了一个玻璃花瓶,作为送给猪爷爷和猪奶奶的结婚纪念日礼物。正在包装礼物的时候,佩奇和乔治进来了,佩奇就说了一句“这个礼物也太没意思了”。猪妈妈说“这是送给大人的礼物,所以看起来可能不是很有趣”。

然后,佩奇和乔治表示,他们也想送一件礼物给猪爷爷和猪奶奶。于是,他们一起去了狐狸先生的商店,在挑选了各种各样的礼物之后,最终选定了一只玩具熊,作为送给猪爷爷和猪奶奶的礼物。

并非所有礼物都能引起儿童足够的兴趣(比如,猪爸爸猪妈妈选的那只玻璃花瓶)。所以,送孩子礼物时要投其所好,不要按照成年人的习惯挑选礼物。对于孩子来说,礼物是不是足够“有趣”,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教育性:好的礼物,要有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礼物不只是物品,它能表达父母的一片爱心,是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一种辅助手段。给孩子送一份好的礼物,有时能给他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比如,一些益智玩具,儿童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锻炼了智力发展所必需的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再比如:学习机、复读机、书籍以及知识的音像制品,它们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让他们从小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事物产生好奇心,都是送给孩子不错的礼物。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孩子而言,最好的礼物是能够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但千万别用“教育”这一框框来限制他们。父母尽量避免直接送孩子一套辅导班的课程或者教材,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

3、耐玩性:好的礼物,不会轻易坏掉,孩子对它有长久的“热情”。

小孩子“破坏力”强且大多是“三分钟热度”,给孩子的礼物一定要“耐玩”。这里的“耐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结实、耐用,不容易破坏。二是这个礼物可以让孩子玩(用)很久,都不会感到厌倦。

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乔治出生的时候,猪爷爷和猪奶奶送给他一只塑料的恐龙玩具。这只恐龙玩偶是乔治最喜欢的玩具,到哪里都有带着它。有一天(那时候乔治已经2岁多了),乔治不小心把那个恐龙玩具的尾巴弄断了。于是,猪爸爸和猪妈妈又给他买了另外一只恐龙玩具,叫“轰鸣龙”。这只新的恐龙玩具,可以走动(带电池的),可以唱歌,还有灯光闪烁,看起来比原来的那只塑料恐龙要“高级”多了。当然,价格也要高多了。

但是,不到一天,乔治就对这只新的恐龙玩具失去了兴致。而且,电池用完之后,它就不能走,不能唱,灯也不闪了,更郁闷的是它还坏掉了。于是,只能被扔掉,乔治又抱着被猪爸爸粘好了尾巴的塑料恐龙玩的不亦乐乎。

对孩子来说,好的礼物,首先要“结实”,不能像那只“轰鸣龙”一样,稍不留神它就坏掉了。其次是要让孩子对它有长久的“热情”,而不是刚拿到的时候很惊喜,转过身就没了兴趣。

4、适合性:好的礼物,应该与孩子的成长阶段、个性、喜好相匹配。

家长在给孩子挑礼物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个性、喜好等因素综合选择。比如:3岁前的孩子,认知能力还比较有限,你送他一台“黑科技”精密仪器,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若换成一套造型可爱的、颜色鲜艳的、趣味性、互动性高的玩具,保证孩子会爱不释手。

所以,送给孩子的礼物,首先要与他的年龄相符。比如:5、6岁的孩子,正是大肢体运动发育的关键期,选用儿童自行车、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做礼物,既有趣味性又能促使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一举两得。

其次,送给孩子的礼物,要与他的个性相符。比如: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自然更喜欢一些可以让他“动起来”的礼物,你若送他一只“乌龟”玩具,他恐怕没耐心看着那只“乌龟”在地上爬。相反,你若送他一辆玩具大卡车或者遥控直升机之类的,他十之八九立刻会高兴地跳起来。

最后,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把礼物送到他的心坎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送去礼物,将会受到欢迎。比如:喜欢绘画的孩子,一套颜色种类齐全的绘画文具套装,会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

5、性价比:好的礼物,不在于价格贵,而在于性价比高。

有些家长喜欢用金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认为心意重必须要用贵的礼物来表达。其实,好的礼物,不在于价格贵,而在于性价比高。有些礼物可能价值不大,但是当孩子长大后, 这些礼物却能成为珍贵的回忆。

另外,还有一句话叫“有钱难买我喜欢”。礼物最大的一个用途,不就是让接受礼物的人开心和满足的吗?既然是送给孩子的礼物,那么,给孩子选择的权利,满足一下孩子的“心愿”,把孩子心仪许久的礼物买回来送给他。这样,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礼物,更是自己的选择得到肯定的满足感。

六一儿童节礼物推荐

给孩子送礼物,看似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父母在选择的时候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因为礼物不仅仅是一个物品,它更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马上就到“儿童节”了,给孩子准备一款心怡的礼物是必不可少的。是不是有许多父母还在苦恼,送什么礼物给宝贝,既不俗套,又有意义,还能让孩子爱不释手呢?若兰妈咪贴心整理了这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清单,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送孩子一份称心如意的礼物,让您家的宝贝过一个开心的儿童节!

1、书籍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诗人高尔基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睿智,读书可以怡情,读书可以享受和丰富人类文化的成果。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是为了更好地获取更多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帮助自己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以书籍作为送孩子的礼物,鼓励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建立充满知识与学习的生活方式,是很多家长的首选。

要让孩子喜欢看书爱上阅读,首先要学会给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下面,若兰妈咪为大家推荐3本很适合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优质好书:

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

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书,是人类的益友;书,是人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伙伴。读书能为我们开启知识的大门,读书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早在50多年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串联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基础。

许多家长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又苦恼于孩子不喜欢看书。其实,没有哪个孩子天生爱读书、会读书,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对阅读力的培养还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为什么孩子读完书就忘?为什么孩子看了那么多书,却讲不出来?还有,孩子反复读一本书怎么办?孩子读书不专注,总是听不完一本书怎么办……

很多时候,孩子不爱阅读,是因为他没有获得科学的阅读工具和环境支持。只要你知道了孩子的阅读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进阶的,就不会有这么多不明白,也不会焦虑了。

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 大J小D新书 精装书+豪华手账珍藏套装

¥68

淘宝

月销12

购买

这本《爱上阅读的秘密:儿童分级阅读启蒙》就像一个工具箱,为你准备了28个阅读启蒙工具,对应着不同的阅读问题,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就找相对应的阅读工具去解决。

原价136元,六一活动期间68元包邮,还赠送精装手账。让孩子都爱上阅读,这份无价的礼物会伴随孩子终生。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学习了。近年来,高考改革中最明显的一项就是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显著增加。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对古诗文背诵的篇目由过去的64篇,增加到74篇。

随着高考改革,教育部统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篇幅,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初中也不例外,更是达到了一半左右。

我们发现:孩子再不学好古诗词就真的落后了!可是怎样带孩子学好古诗词呢?真正有效的诗词教育,不是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而是让孩子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到诗词背后的画面,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历史典故乃至文化风俗等,并通过联想,发现和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