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中秋节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能给孩子讲清楚吗?大概率我们会说中秋节要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等,可是孩子们还是不理解到底什么是中秋节。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那就随我陪孩子一起读《中秋节》这本绘本吧,它不仅仅是绘本,更是科普书
当孩子问我们什么是中秋节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能给孩子讲清楚吗?大概率我们会说中秋节要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等,可是孩子们还是不理解到底什么是中秋节。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那就随我陪孩子一起读《中秋节》这本绘本吧,它不仅仅是绘本,更是科普书、游戏书和亲子互动书。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是华贵,不管是从书的材质、图画、配色,还是从内容方面来说,这本书都毫无疑问地担得起“华贵”二字,绘本里作者笔下所有的人和物都镶有一圈儿闪闪发光的金边儿,将“华贵”渲染得淋漓尽致。其次是浓浓的中国风,让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华贵”遇上“中国风”,我想作者是想借此书告诉我们和孩子璨若星河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何其的宝贵和值得学习啊!
用手轻轻地抚摸封面和封底,能感受到桂花纹路的凸起。一个有着圆圆的脸蛋儿和圆圆的眼睛的小女孩儿手里夹着一本书一边跑一边向嫦娥挥手,而嫦娥也向小女孩儿伸出了一只手。小女孩儿和嫦娥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封底用文字搭配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这本书的主题以及机关、翻翻、香味等的巧妙设计。读之前扫一下封底,有利于在书里跟孩子进行更好的互动。
这本绘本没有环衬和扉页,翻开书便是黑色梦幻的夜空,零星分布着几颗亮晶晶的星星,一排排房屋若隐若现。作者将版权页和正文通过夜空浑然一体地连接在一起,分布在边缘的一朵朵看似被切割的白云,随着夜空无限延伸,创造了广袤无垠的视觉感。
绘本很巧妙地通过圆圆给嫦娥仙子选礼物这个故事线将中秋节前后月亮的变化、嫦娥奔月的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如放河灯、挂灯笼、猜灯谜、吃月饼等)逐一串联起来,使这些独立的、干巴巴的科普知识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力。
这个坐在板凳上仰望月亮的小女孩儿叫圆圆(名字暗含着团圆之意),她在想念她的爷爷。院子里飘来了桂花的香气(用手指本页左下角和右下角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这个别有心机的设计一定会让孩子对桂花充满了好奇和疑问,那么关于桂花的科普知识就来了。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古人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物”,同时它也是吉祥、崇高、美好的象征,如人们用“桂子兰孙”来称赞子孙,称月宫为“桂宫”等。
月亮处设计了一个互动小机关,用手指转一转,静止的月亮马上动起来了,一边转动,一边自然而然地给孩子科普月相的变化。
到了这一页,古代南方的建筑风格分外夺目,可以跟孩子一起欣赏和讨论。
圆圆有一个愿望,她与嫦娥达成一个协议:她送嫦娥一个礼物,嫦娥便帮她实现愿望。可以问问孩子:
埋在桂花树下的桂花酒散发着香气,引来了很多美丽的蝴蝶,酒香一直弥漫到了空中的月亮上。
在这里可以问问孩子:
桂花酒很香很甜,但嫦娥对这个礼物不是很满意。
放河灯、挂灯笼、猜灯谜,热闹极了。
可以问问孩子:
嫦娥对这个礼物还是不够满意。
提到月饼,我们会想到月饼上各种各样的图案,科普知识又来了,可以问问孩子:
窗外,月光下的桂花正盛开着,三只燕子结伴而飞,还有三个孔明灯冉冉升起。
窗内的圆圆正在向嫦娥展示着全家福照片,我们可以看到照片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圆圆,可以问问孩子:
嫦娥对这个礼物依旧不够满意,因为月亮上只有她一个人。
爸爸执笔写着花好月圆,妈妈忙着端菜,奶奶在厨房揉面(这里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互动机关,可以帮奶奶一起揉面哦~),桌子上的饭菜冒着热气,一对儿燕子擦着桌子飞过。
奶奶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爸爸正在夹菜给妈妈,圆圆和嫦娥各自拿了一块儿月饼送到嘴前。嫦娥把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儿,可圆圆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问孩子:
桌上的菜可是大有来头儿的,这里也做了一个互动的设计,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上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菜吧!
(这些内容都是书上的哦)
问问孩子:
圆圆带嫦娥仙子一起吃团圆饭、拍全家福,这个礼物嫦娥很满意,她再也不是孤零零地一个人了。
可以问问孩子:
圆圆说出了自己的愿望:请帮我把爷爷最爱吃的月饼带给他。
嫦娥带着圆圆送给爷爷的月饼、和圆圆一家拍的全家福以及祝福奔向月亮。
问问孩子:
这是个美好的结局,就像中秋的月亮,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一、封面和正文多出出现成群结队的燕子,这本绘本描写的是南方的中秋节,我们都知道燕子在秋天是要飞回南方的,这里也可以跟孩子科普一下燕子的迁徙。
二、嫦娥的耳环是圆形的,圆圆有着一张圆圆的脸和一双圆圆的眼睛,这些都暗示着“团圆”、“圆满”之意。
灯笼&月饼 (绘本配套的手工)
选择一个月份,跟孩子一起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亲朋好友之间都会进行相互的庆贺送礼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团圆圆的饭。我们中国座椅作为礼仪之邦,送礼的讲究也是流传已久的,尤其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晚辈都会为长辈送去月饼,月饼代表着团团圆圆,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一个习俗。
但现在的送礼变得更加的有意思了,9月7日广东汕头一女子表示她前几天买了一盒月饼,于是他妈妈就把这笔月饼拿去送给了舅舅,舅舅又把这个月饼送给了大姨,大姨又把这个月饼送给小姨,最后小姨又将月饼送回到自己家庭手中。其实在现在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我想很多人都有亲身的体会,因为现在逢年过节的礼物,很多家庭他都是不吃的,都是会选择留留着送给其他的亲人,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虽然可能看到这个事情的结果会觉得有一点尴尬,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通过月饼也可以看得出来,圆满了一家人的人情世故,这一盒月饼代表着亲情,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圆的过程,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这样的亲情是最让人羡慕的。其中也有网友调侃,说这米这盒月饼和柑橘子很有缘分,虽然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最终还是走进了你的嘴里,人情到了,月饼也回来了,月饼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于中国这个传统节日依然在保持。
中秋节的临近,基本上都会买月饼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礼尚往来的习惯,只要一盒月饼就能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维持下去,也是一件长久值得推崇的传统美德。
你女朋友生气的原因是你很不懂得送礼的礼节。不知道尊敬老人,实际上是不懂得尊敬自己。你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会让你的女朋友对你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有所降低。
▶ 这件事情看似很小,实际上这是一个人缺少礼仪方面知识的表现。
补救的办法是尽快出去买一盒新的月饼,把这一盒月饼替换下来。
因为你在叙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依然是“我觉得没什么”。
认真严肃地向女朋友道歉。求得她对你的原谅。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这盒月饼,当初如果你没有拆封,到女朋友家里以后,老人打开盒子,让你们共同品尝之时,你吃多少块都没事,因为是老人打开的。
看着年轻人吃,他们才高兴。
其实老人家能吃多少?他们把你们当成孩子,看着孩子们买来的礼品心里面感到很欢喜。
看着你们吃,他们心里是愉快的。
如果老人打开盒子一看,发现有空盒,老人会犯疑惑,第一个感觉,是觉得卖糕点的少装了一块月饼。会埋怨生产月饼的很不负责任。月饼“齁(hōu方言,很,非常的意思)贵的”,咋就不好好包装?不认真检查?
其次才会发现已经起了封,还有可能是孩子们打开包装,先品尝了。
想到这一层面的话,会很不高兴。觉得自己会被轻慢,缺少了对老人的尊重。
老人会认为这是别人尝尝不爱吃的或别人吃剩下的才给老人拿过来。
这是很不礼貌举动。
家庭中最基本的礼仪是吃饭之时老人没有动筷子,年轻人都不应该先动。这是一般的家庭礼仪和尊老的美德;给老人送礼更应该让老人感到被尊重才是正理。
▶ 过年过节给老人送礼品,就是为了让老人喜欢。如果送完礼,让老人觉得心里很堵得慌,这就失去了给老人送礼的意义。
把这份少了一块月饼的礼盒,如果送到你家里,你家的老人同样会有如上的那些心理活动;
即便你说出来是你吃了一块月饼,老人备不住会想:这是我儿子“代人受过”,谁吃的还不一定呐!
你看看,一块月饼会闹出这些不愉快!我想,这是你没有想到的吧?
▶ 我们年轻人办事情要周到细致,不办“美中不足”的事。
我当年在剧团工作,剧团里年轻人很多,恶作剧式的玩笑也很多。
记得有一年一位W姓年轻演员,准备去刚刚搞的对象家,去街上买来了两包糕点,一包是桃酥、另一包是蛋糕,放在了大宿舍自己的床铺下洗脸盆里,自己就赶忙去排练场排戏去了。
这些被他的朋友看到了,他前面走进排练场,后面这位朋友就溜进了宿舍,打开点心包,每包里偷吃了两块,然后又认真的把点心包上,放回了原处。
W演员并没有发现这件事,下午拍完戏下班后,拿着点心就去对象家了。
进门把点心放在桌子上,他对象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吃完饭W演员就回宿舍了。
到宿舍他碰见了他的朋友,朋友问他点心藏什么地方了?咋找不着了?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W演员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抓住他询问怎么回事?他朋友告诉了他每包里偷吃了两块点心。
W演员一听,马上就急眼了!
“我那可是孝敬我未来的岳父岳母老大人的!你这个恶作剧可让我丢人丢大了!我说你啥好哇!”
“我哪知道哇?!我还以为你买了点心,想当早点呐,不能让你独吞啊!”
“点心我都送去啦!人家打开包一看,点心不够分量?!咋想我呀?!你啥也别说了,跟我走,马上去我丈母娘家,你给老人家赔礼道歉!要不以后我咋进我丈母娘的门啊?!”
结果,两个人手拉手,一同去W演员丈母娘家,说了事情的经过,把老两口子说的这个乐呀!老两口子一边乐一边说:
“没事的、没事的,都是小孩子,吃就吃呗。两包点心,心意我们领啦!点心你们就拿回去吃吧!”老人家的这一番话,把W演员朋友说的脸这个红啊!急急忙忙就跑回剧团了。
后来大家知道了这件事,都埋怨W演员的这位朋友,说他这个恶作剧也搞得太让W演员脸上无光了。幸亏马上就赶回去说清楚了。要不,今后真没办法再进老丈人家门了!
事情做错了,就要补偿。挽回影响才对。
一、两块点心事情不大,但这里面反映了对老人的尊重。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