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孩子意见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老人 0 36

老人和孩子意见冲突,你会怎么处理?,第1张

老人孩子意见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导读: 文丨游迪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爷爷奶奶来广州后,游游(大宝昵称)放学都是爷爷接的。这天中午,这家伙一回家就绷着脸,也没叫我,自己哼、哼的满脸不开心。 爷爷奶奶不知道说了什么(潮汕话,我只能听懂大概30%-

文丨游迪妈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爷爷奶奶来广州后,游游(大宝昵称)放学都是爷爷接的。这天中午,这家伙一回家就绷着脸,也没叫我,自己哼、哼的满脸不开心。

爷爷奶奶不知道说了什么(潮汕话,我只能听懂大概30%-40%),让他更不开心了,哇哇大叫起来,像极了平时心里有诸多不满和抗议但不会表达只会怒吼的样子……

不论如何,这孩子肯定是有问题没想通,觉得自己委屈了但不会说,只会用愤怒的样子表达出来……

一开始,他完全拒绝沟通,油盐不进,一来二去,我内心一点不恼火是假的,我已经几天都在忙工作,从早到晚,甚至这几天因为迪迪的异常睡眠导致我也睡不好觉……但我知道 如果我的情绪也上来,或者说的话带了情绪不够平和,这小子肯定越想越歪,一发不可收拾 ……

于是,我反复做着这三件事:

终于,他脸上的表情松动了,还是一脸不高兴,但嘟嘟囔囔开始表达,一表达,内心就绷不住了, 开始带着哭腔,我知道他愿意打开心房向我求助了

原来,先是放学的时候被同学踩了鞋子……

然后爷爷拿着的校服不小心掉地上了( 这时大人的共情很重要,承认掉落、表达抱歉并快速给出或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这是共情,反之,怕孩子不开心从而否认的表达掉衣服不是什么大事或者没有脏没关系之类的,反而是大人自以为是的想要控制孩子的想法,没有共情和平等的对话 ,我不知道爷爷当时怎么表达,但根据以往相处经验,应该是后者,不小心踩雷了,但此时的游游应该只是有点不开心,甚至没放在心上,这家伙肚量还是可以的,可惜的是爷爷后面还是一脚脚踩雷了哈哈);

接着,在路上遇到自己回家的同学,爷爷象征式夸奖了几句(我们夸奖别人时,游游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夸奖别人的同时故意把他拿来对比甚至故意反着说他不够好/没别人好之类的,他受不了,其实换位思考,谁也不喜欢这样,只是我们大人想当然了 ,我认为在这点上爷爷也踩雷了,他特别喜欢把话反着说逗孩子);

最后,致命一脚来了,爷爷看到路上没车就没走人行道,走了单车道(估计还拉着游游走了),还闯红灯(这其实是个大型社死现场,等红灯的估都是附近邻居和同校同学家长),游游反复劝说无效,规则感极强的他(特别他还是第一批入少先队的,戴着红领巾,戴着中队长袖章,我能想象他反抗但被爷爷无视的愤怒、违反规则的羞耻),面对爷爷的固执,崩溃了……

他一直都很生气爷爷奶奶不够尊重他的感受,比如明明抗议开水太烫爷爷奶奶还逼他喝;有时也不够信任他能把事情办好,总是抢在他前面把他会做的事情做了;每天吃饭时催促得太频繁,他估计还没来得及表现好好吃饭,一声声催促就来了…… 有一种爱叫“为了你好,所以我……”,老人家的这种爱尤其根深蒂固,他还不能理解老人家这种偏执,用他的话来说,“爷爷奶奶实在太固执了”,实际上是表达“爷爷奶奶不够信任和尊重我”……

终于找到了原因,这就好办了!

首先,我向爷爷“翻译”了孩子情绪的来源,解释孩子究竟在气什么 ,注意,此时爷爷是否能够理解,不是解决这次问题的重点,因为老人家日积月累的固执真不是几次沟通能解决的问题,相处十年,我对爷爷奶奶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不 管老人是否能共情孩子的情绪,也必须要做“替孩子向老人沟通交涉”这个动作,这在向孩子表达,我理解了他的情绪 。好在爷爷为了劝服孙子吃饭,口气也松了下来,跟孩子道歉把衣服弄掉是他不对(爷爷有长辈的尊严,能向孙子道歉非常难得,点赞)、肯定的表扬了他之前自己上学放学也很棒(其实,违反交通规则且不听劝才是让孩子最委屈的,类似的情节在以前也已经重复上演,是个顽固的老问题,顽固到已导致孩子内心有了阴影,稍微一触碰就崩溃)……

游游其实是容易把情绪放下的孩子,甚至有时有些心大,但前提是一定要找到他纠结的根源,帮他松绑……得到了爷爷的歉意和爱的表达,游游也找到了和自己和解的方式,来到了饭桌吃饭。

我知道他内心还是有些过不去的坎,于是下午上学我跟奶奶说我来送他——这是爷爷奶奶来了之后我第二次送他上学, 在没有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我不需要在意老人家感受的情况下,平和的把事情拆开来和孩子沟通,有这么一个时间和机会,能让孩子把问题想得透彻一些,或者简单来说,能进一步安抚他的情绪 。

在上学路上这10分钟里,我和孩子沟通了这些内容——

第一,我会帮他和爷爷奶奶沟通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他可以放下一些心理负担;

第二,就像我们以前沟通过的,爷爷奶奶是年近70的老人,有些习惯和观念是不容易改变的,游游可以自己回忆一下,自己的一些习惯是不是也很难养成或者改掉,何况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如果在一些问题上不能达成共识,那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做法,爷爷怎么做就不要管他。在遵守交通规则这件事上,游游你的想法做法是正确的,所以你可以要求爷爷遵守,但如果他不遵守你作为一个孩子也没法劝服他,那就算了,爷爷现在身体还算不错,相信他应该能照顾自己的交通安全。

第三,我们通过这次的事情,延展一下,如果某件事本身不存在对错,只是各人喜好想法不同,比如爷爷觉得红色最好看,过年穿红色才对,但游游喜欢蓝色、绿色,觉得过年就应该穿自己喜欢的颜色……这种情况下,谁说的才是对的呢?其实大家都没错,如果爷爷说的红色是当地的风俗,那么我们最好尊重风俗和信仰,可以让步到最重要的日子或者仪式上穿红色,但这不代表游游说的是错的,在不是法律规定的事情上,立场不同时,可以不用说服对方,因为每个人想的不一样,但需要尊重对方,尊重他人有自己的想法,谁也别干涉谁,就好了。

做完以上沟通,也把孩子送到了校门口,他此时已经可以完全放下情绪,平和地顺着我引导的话题和我发散思维, 我很开心且欣慰,我们在面对彼此情绪时,都进步了

隔代 育儿 问题真的不少,希望我们都能智慧地解决好每一次 育儿 难题~加油!

你们家存在隔代 育儿 的问题么,都是怎么解决的呢?评论区见~

-----------------------------------------------------------

我是游迪妈,游游和迪迪这两个男孩的妈妈,乐于和大家分享 育儿 路上的点点滴滴,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对我来说很重要,先谢过,我会努力哒!

老人将会负全责或者主要责任,而司机并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但是因为把老人给撞死了,所以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上很有可能就是这样对双方进行判处的,但是具体判出结果我们尚不知晓,还需要等待后续的通知。

有关视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过,视频中的爷爷强拉着自己的孙女闯红灯过马路,尽管孙女两次强势拖拽爷爷,但是爷爷根本不理睬孙女的举动,一个劲的拉着小女孩往前走。

在行走的过程中,一辆黑色轿车已经从他们的面前转弯通过,可当他们刚刚走到斑马线的1/3处时,一辆转弯的轿车却突然将他们撞倒。

车祸就这样发生了,孙女倒地后因为被车子撞到了一边,很快就安然无恙的爬了起来。但是爷爷却被撞到了最前面,过了很久仍旧一动不动,被送往医院之后,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因为恶意闯红灯,爷爷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间。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最终没有任何事情。

此事一出,网友们就纷纷参与讨论。老人带着孙女不听劝阻,恶意闯红灯的行为也预示着老人将对这起车祸以及造成的最终死亡的结果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而司机方并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这是无可非议的

视频中孙女拽住自己的爷爷,但老人还是固执的要趁着红灯亮的时候走在斑马线上,两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过马路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采取无视红绿灯直接过马路的行为,在老年人的群体中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行为。

孙女能够做到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在很大程度上与孙女接触的教育有关。学校中的老师经常会宣传这类知识,在书本上也有类似的卡通,孩子们听到后都能够认真的遵守。

但是老人们就不一样了,因为缺乏教育,所以他们没有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看不懂红灯绿灯的行为,在当今社会上其实并不容易发生,大部分老人在过马路的时候不愿意等待,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原因

这种心理与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心理如出一辙,但也略有不同。老人总是认为只要自己走得小心一点,司机就会避让着自己,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大人一直要叮嘱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但是往往最不究遵守交通规则的,反而是大人。在福建有祖孙两个人过人行横道,四岁的孙女看到对面是红灯,一直阻止爷爷闯红灯,但是爷爷执意不听孙女的劝告,在通过人行道的时候被撞身亡,让人觉得这起事故出现的十分惨痛,如果当时爷爷能顾听取孙女的劝告,一定不会让这样的惨剧发生。

为什么成年人往往在管制孩子的同时,而自己达不到要求呢?

很多成年人在管理孩子的时候说的头头是道,但是真正到了事情上之后,自己往往又不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孩子不知道究竟该遵守谁的要求,是按照传统的红灯停绿灯行,还是应该看大人的行为去办事。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家长平时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会慢慢的被影响。

可能在学校或幼儿园,老师一直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家长也会告诉孩子,注意躲避车辆,但是家长却做的远远不如孩子。孩子从小在儿歌里就开始学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在等待,知道不违反交通规则,遇到车辆要及时躲避,不闯红灯,这些连幼儿园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大人肯定会明白,但是他们却不遵守交通规则,这种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孩子觉得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会让他们形成不良的习惯。

所以不仅仅是这遵守交通规则这一件事情上,在很多生活当中的习惯上,大人一定要做到榜样的力量。

很多时候大人的样子就是孩子模仿的样子,所以不仅仅是遵守交通规则这件事要给孩子做榜样,在平时很多生活当中的事情都应该说到做到,让孩子看到一个父母的榜样力量,而不是跟着父母有样学样养成不良的作风。

老人带娃的现象究竟如何取缔?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在在三四线城市,很多年轻人都开始外出选择到大城市去闯荡,发展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的存在,那就是现在在很多地方都是由老人来带孩子,原因就是年轻人忙于工作,没有办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在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门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来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都是老年人,也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至于父母为什么不来带孩子,要不就是在外地回不来,要不就是工作太忙,抽不开身。其实老年人带娃也有老年人的好处,但是因为老年人身份特殊的原因。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网上经常可以刷到一些新闻,新闻中就是老年人带孩子闯红灯,出意外,找孩子的新闻等等,当然不是其实老年人群体,但是老年人因为岁数大了,不管是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是反应力等等,都没有办法跟年轻人相匹配,所以带孩子回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了不靠谱。

其实这种现象是时候要进行改变了。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爸爸妈妈都在外面工作的话,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不仅给孩子造成了一个不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是对自己孩子的极大不负责任。希望现在的父母可以有一个争取的价值观念,如果可以陪伴孩子的话,那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是在没有办法陪伴自己孩子的话,交给老年人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对老年人进行一些教育,告知他们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这样才可以解决这个困境。

如果老人的思想很封建,或者本身带有严重的疾病,而又不讲究卫生时,根本不适合带小孩。

老人带孩子都会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农村老人,他们的文化普遍偏低,而且思想落后封建,无法与时俱进,只会带坏孩子。我奶奶带孙子时,总是教给他一些很土的家乡话,而且过分宠溺孩子,比同龄人蛮横叛逆。当老人有以下几种不良习惯时,宝妈千万不要让她带孩子。

第一,当老人患有低血压时,很容易晕倒,千万不能带小孩。

老人的年纪大了,本身就带有很多疾病,比如患有低血糖,万一带孩子是晕倒了,只会酿成悲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当孩子会跑时,爷爷奶奶根本就跟不上,万一孩子跑丢了,会成为一家人的悲剧。爸妈可以偶尔让老人看一下孩子,但是千万不要直接放手不管,最好自己放在身边,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

第二,当老人没有安全感时,乱闯红灯,无视交通规则,也不适合带小孩。

很多老人在带孩子时都会乱过马路,万一遭遇车祸,只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如今的城市交通规则都很复杂,老人根本就看不懂,因此宝妈最好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

再加上孩子顽皮淘气,老人根本没有力气和孩子玩,老人应该安享晚年,作为晚辈,要多去体谅老人的不易。

第三,老人只会溺爱孩子,会让孩子变得娇纵而蛮横,因此爸妈最好自己带孩子。

很多人都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只会过分溺爱自己的孙子,会纵容孩子的错误,导致他们形成残缺不全的人格。老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也不会教育孩子,只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爸妈想让孩子与时俱进,最好自己带在身边,多去关心孩子的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