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饺子难,有人来给包,怎么说

老人 0 71

想吃饺子难,有人来给包,怎么说,第1张

想吃饺子难,有人来给包,怎么说
导读:想吃饺子难,有人来给包,我应该说我早就想吃饺子了,很高兴你过来给我包饺子。突然想吃饺子的说说(老公想吃饺子,就包给他吃的说说)1元旦假期已过,2018已成为过往,2019已来,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否都乘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来欢庆呢?除

想吃饺子难,有人来给包,我应该说我早就想吃饺子了,很高兴你过来给我包饺子。突然想吃饺子的说说(老公想吃饺子,就包给他吃的说说)1

元旦假期已过,2018已成为过往,2019已来,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否都乘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来欢庆呢?

除夕、正月初五、入伏、立秋、立冬、冬至……

作为中国饮食代表,还有什么节日是饺子不能胜任的?

史炎也在微博上吐槽:“饺子是中国节日餐饮体系里最大的渣男,目前除了圣诞节这种洋妞还没撩到,其他全沦陷了。”

有网友回击道:“独立日里不吃饺,来年春天被狗咬。感恩节,好小子,感恩爹娘包饺子。万圣不把饺子包,掉进油锅没人捞。圣诞不端饺子碗,圣诞老人没人管!”

这打油诗虽然是编的,但中国人的饺子情结还真的不得不服。

在中国人眼里,饺子是节日气氛担当,是节日的必备佳肴。

老话说得好:“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虽然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饺子有着如此执着的热爱,但是饺子在中国人这个群体中被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已经成为中国人集体认同的符号。

逢年过节,妈妈就会早早地买好饺子的材料回来,洗菜、剁馅儿、调味、和面、擀皮儿、包饺子、下锅……做饺子可真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

一家人自然也过来帮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坐一桌,或拿着擀面杖或举着筷子,边聊天边默契地包着饺子。可以说吃饺子三十分钟,包饺子两小时,这是最好不过的“家庭团建”活动了。

在我们关于节日的记忆里,大多有着这样的情景: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团聚在一起,放下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聊家常谈家事,热热闹闹地等饺子下锅,然后一同分享这温暖的美味。

我们也许吃的不只是饺子,而是家庭的其乐融融的气氛。

在有些西方节日的时候,我们也要吃饺子显得有点夸张了,但民以食为天,听到“过节”就想要吃点好的,我们的脑海里给出的答案往往还是:饺子。

韭菜、茴香、香菇、胡萝卜、白菜、牛肉、虾仁……饺子能包万物可不是说说而已的。这么多种饺子馅,最合我们口味的,可能还是自己家里的饺子。饺子的做法多种多样,家家户户的习惯不同,从个头、调馅到捏法都有差异,虽说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饺子馆,但离家的孩子尝过大江南北,大概没有一种和自己家饺子味道一样的。我们在想念一顿好吃的饺子的时候,大概也是想起了妈妈的厨艺,想起一家人团圆在一起的感觉了吧。

饺子往往不仅只是一顿美食这么简单。

在冬至,人们吃饺子是为了御寒防冻,比如吃羊肉饺子是为了取暖。

在春节,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上饭桌,寓意着一年的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出行送别时一顿饺子,则包含了满满的思念和祝福

饺子被中国人赋予极为包容的内涵,成为在特殊的日子里必端上桌的一道仪式。我们以饺子表达着对生活的美好期望,用饺子诉说着羞于开口讲出的爱意。

或许有人不爱吃饺子,但不管走到哪里,饺子都是中国人一种关于家、关于节日的情愫。

突然想吃饺子的说说(老公想吃饺子,就包给他吃的说说)2

大年三十,头条号实用心理学向大家:拜年了

趁着新年的钟声还未响

你的手机还未被祝福挤爆

今天就是除夕了

我的拜年祝福先送到

祝愿你新的一年快乐、幸福、健康

打开的是好运,收到的是福运

看到的是鸿运,收藏的是财运

这么好福气的祝福送给最有福的人!

今天年三十,我们聊聊饺子。

传说饺子的发明者是东汉名医张仲景,这样算来到现在应该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当时张仲景辞官回家,正赶上寒冬腊月,很多穷人耳朵被冻伤。

张仲景就叫徒弟在当时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冻伤的穷人煮祛寒娇耳汤治病。

据说就是用面皮包上药材和肉,折成娇耳状后放到开水里煮熟,每个病人盛一碗汤,加两个娇耳,人们吃后不但治好了冻耳,还抵御了风寒。

到了清朝,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前(现23点)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

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

由此,“饺子”这个名字便正式定了下来。

面对饺子,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

网上一些有趣的段子,不妨一起来看看!

冯特:我就想研究一下,它都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构造主义)

华生:我就想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行为主义)

弗洛依德:我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馅儿的(潜意识理论)

巴甫洛夫:一见到饺子,我就不由自主地流口水(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谁想吃这块饺子,必须先帮我完成一件事(操作性条件反射)

詹姆斯:饺子的最大功能是能够让人解馋(机能主义)

罗杰斯:在吃饺子之前,我必须考虑到各位的感受,所以,我决定将它分开,一人一块(人本主义)

马斯洛:吃了这块饺子就可以满足我品尝美味的需求(需要层次理论)

皮亚杰:我得研究研究,那些原料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结构主义)

米德:这些饺子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它视为一种食物,它在互动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符号互动论)

格根:无论它包含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建构论)

格尔茨:只有在中国才能吃到饺子这种食品,它代表了中国的一种文化(文化心理学)

塞利格曼:透过“饺子”这种特殊的食品,我们可以看得出中国人美好的、积极的情感(积极心理学)

萨宾:来来来,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说说自己跟饺子有关的故事(叙事心理学)

荣格:一个饺子蕴含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共同过年的心情(集体潜意识)

后现代:饺子本身不是问题,你如何对待饺子才是问题

正念减压: 来,吃一口饺子,细细觉察你吃这口饺子时的身体反应

正念认知治疗: 来,吃一口饺子,细细觉察你吃这口饺子时的内心变化

海灵格:吃饺子时要把家族中的每个成员都放在心里,如果有人被排除或遗忘,你这饺子怎么吃都不是滋味……(家族排列)

一句话心理流派

(1)精神分析:你今天的一切,都源自过去。

——所以,治疗必须彻底分析与问题相关的所有早年经历,以期实现“顿悟”。

(2)阿德勒:你今天的一切,源自你对过去的感知。

——所以,治疗需要修正你对过去经历的一些不合理认知。

(3)人本主义:你才是专家!

——所以,咨询师的功能就是能够营造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氛围。

(4)格式塔:保持悬浮注意,才能看到问题的全貌。

——所以,治疗像破案一样,让你看清问题的全貌,看清真实的自己。

(5)存在主义:重要的不是选择,而是为选择承担责任。

——所以,治疗就是让你在自由中发现责任,在责任中寻找新的自由。

(6)现实主义:一切不能用科学解释的问题,都是因为关系不好。

——所以,治疗会从你和“重要他人”的关系入手。

(7)女权主义:心理问题的成因源自社会文化对性别期待的差异。

——所以,要从性别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去入手,争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8)认知学派:影响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所以,治疗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看问题。

(9)行为主义:一切都是训练的结果。

——所以,你可以通过咨询学会很多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的东西。

(10)后现代:只要不危害他人,你怎么活着都可以。

——所以,有目标,那就勇敢地去行动吧。

(11)家庭系统: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所以,我们要把你放在一个又一个互动的系统中去分析你的问题。

(12)客体关系: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所以,治疗就是让你知道,怎么做,别人会更好的“迎合”你。

去年春节我没回家过年,房东阿姨给我送来一盘水饺,那个瞬间房东让我感到了暖心。对于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基本上都有在外租房和房东打交道的经历,我也是如此,在我租房子和房东打交道的过程中,最让我感觉到暖心的并不是房东在房租上对我进行的减免,我也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但是真正让我感觉到暖心的应该还是下面这件事了,通过这件事,让我能够感受到的那种幸福和快乐,远远要比房东减免我的房租钱要更有意义。

那是在一个春节假期因为在春节前我不得不在单位加班,没有来得及提前买回家的火车票,等到我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想要去订车票的时候,根本也没有票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留在异地过年了,虽然说我和自己的父母也经常有电话方面的联系,但是这种独自在异地过年,让我的心里面还是难免有一种忧伤和孤独的感受,到了年30这天,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所幸一个人就躺在床上冥想起来。

这个时候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我立马起床去开门,当我打开房门一看,竟然是房东阿姨端着一盆热乎乎的饺子在门口等着我,房东阿姨说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年,确实是比较冷清和孤独的,所以她给我包了一盘饺子,让我也感受一下过年的喜庆氛围,这一刻,让我的内心特别的温暖和感动,我没有想到,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房东竟然能够想到我,我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房东阿姨说我和她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我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不容易,所以她才会这样做的,而且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的,因为房东阿姨的这一行为让我真正的感觉到了暖心,让我的内心不再孤独和忧伤。

  1、我结婚那天晚上,闹新房的亲朋好友一个接着一个的,给我出难题,考验我的智商。好不容易客人都走了,屋里就剩下几个妯娌嫂子婶婆婆在为我们说吉祥话,表示祝福!

 2、婶婆婆接过话茬说:看看你婆婆那个美样,如今她是:黄鼠狼坐风车,抖起来了!

 3、我也松了一口气,都是一家人,她们肯定也不会难为我。正在我那根紧绷的神经线缓冲时,小姑子端来了一碗饺子和一碗面,我很高兴,还是小姑子知道心疼人,知道我晚饭没吃好,还送来了夜宵!

 4、别看地放不大,什么祖传的家规习俗还不少,这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娘家在县城附近住,都没这么多老规矩!

 5、婆婆笑着说:都怪你,招引话茬:看看我这话匣子,一开开,就拉不上了,在新媳妇面前班门弄斧啦!

 6、我婆家在一个小山脚下,巴掌大滴小地方,稀奇古怪的大事还挺多!

 7、子孙饺子的做法也很简单,具体做法:活一碗面,面里不加鸡蛋,温水活面,把面团分成三种面剂子,大中小三号,饺子馅要葱花和瘦肉的,包饺子时最小的包带边的饺子,小号饺子放在大号饺子里,包好,最大滴包花饺子,中号的三个饺子包边的。饺子包好后,等锅里煮饺子水开锅了,把长寿面一起和饺子煮熟。等面和饺子都熟了,面条捞出来放在碗里让新郎吃,饺子捞出来放到另一个碗里给新娘吃,要把大饺子放在中号饺子下面,怕新媳妇看见不吃,为啥要包三个中号饺子呢就是这个道理!

 8、哈哈!不说了,大伙儿都休息吧!再不走哇!子孙饺子该从肚子里化汤啦!每个人在给一把喜糖,再甜甜嘴儿,希望小两口闺女儿子啥都有,丫头小子凑一桌,姑嫂妯娌无话不说,和和美美,相夫教子,一辈子孝敬公婆!

 9、大伙儿听好了啊!婆家老规矩可多啦!有机会我再讲给朋友们听!

 10、我给大伙儿讲讲长寿面的做法:往盆里倒一碗面,打上一个生鸡蛋,到上温水,面要活硬点儿,把面团揉成圆形,擀成薄薄的圆形面片,用菜刀贴着面片一边儿,转着圈滴,一圈一圈往里割开,一直转到面片中间,这根儿长寿面就切完了,变成了一根面条儿,不能让中间断开,必须是整个的,断了就不吉利了。面条要和子孙饺子一起下锅!

今天是除夕,我和爸爸妈妈到奶奶家过年我看到家人都在忙为节日而忙在奶奶家我也跟着忙起来奶奶在包饺子,我也要块面玩起来,弄的满身是面粉吃过晚饭,天已经黑了我来到奶奶身边说:奶奶,给我送姥姥家吧奶奶笑着说:今天过年,这是你的家,爸爸妈妈都在,你应该在奶奶家这时爸爸妈妈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我说,爷爷奶奶过年好奶奶高兴的给我压岁钱,还拿出新衣服让我穿,可是我就是不穿家人对我真没有办法晚上爷爷抱着我站在窗台上,看着外面人在放礼花和鞭炮过了一会,我就睡着了到了半夜,鞭炮声越来越大,奶奶怕我被鞭炮声惊醒,把我抱在怀里,还用手捂着我耳朵,就这样,我睡的可香了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老一辈人说的“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就是老一辈人招待客人的习俗,为什么会是这样两种食物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送客的饺子

在北方每当有家人出门远行或者是送客践行的时候,总是用饺子来表达送别之情。为什么要用饺子呢?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来源于网络

首先是饺子的美好寓意,饺子自古就有着团圆、包容、团聚的美好寓意,在我国的北方习俗中,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招待亲友,都要包顿饺子吃,送上了最真诚的祝福。所以,送客或出门吃饺子,就是把盼望下一次团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了,也就是希望远行之人早日归来,离别的客人能够再一次相聚之意。

其次,操作性的考虑。因为包饺子比较麻烦,割肉买菜剁馅擀皮,再一只一只包起来,需要充分的时间,所以如果一个人打算出门或者一位客人准备辞行,一般都是能够预知的,也就能够早做准备。

再者,送行吃饺子还有讨吉利的意思。饺子有馅,在古人看来吃了有馅饺子就会“有肚囊”,一个人出门在外需要应对很多的事情,所以“有肚囊”就是有心眼、有智慧,能保佑家人出行顺利。最后,在不少地方还把饺子形象地称作“弯弯顺”,那么,送客吃饺子,就是希望客人能够一帆顺风,平安顺心。不仅如此,饺子还有“囫囵完整”的含义,暗隐着亲人的殷殷期盼与美好祝福,所以送行饺子意义深远。

除此之外,饺子也是北方人招待贵宾的最常见的食物,当你在北方生活过之后就会发现,北方人食用面食的概率是比米饭大的,并且北方人真的很爱饺子,重大节日都要吃饺子度过,所以饺子也是北方人认为最好的食物。

迎客的面

在送客的时候吃饺子是“短送”,那么在家人回家或者是客人远道而来的时候吃面条,就是“长接”。在北方的传统文化中,面条代表着长远和长久,就比如民间在过生日的时候,父母都有给孩子准备上一顿顿“长寿面“的习惯,就是希望孩子能够长寿健康。所以在有家人回来的时候,做上一碗面条,就是希望家人这次回家团聚的时间可以更加的长久,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碗面条就会希望彼此之间的友谊能够绵长持久。

与这句话类似的俗语还有“上车饺子下车面”,同样指的是给客人送行上车前吃饺子,迎接下车来的客人请他吃面条。所以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美好的祝福,充分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说起面条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的五大面食,山西刀削面,河南烩面,四川担担面,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中国北方人爱吃面食,其中尤其是以山西的面食为最,正所谓“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有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擀面、抿面、剔尖儿、焖面、揪片、猫耳朵、饸烙面、拨烂子、面鱼鱼……面的食材的种类多,制作的手法也多种多样,难怪有着“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说法。

小编有话说:而山西面食的真正魅力其实并不在高档的酒店,而在每个平凡的家庭中,地道的山西本土家庭,哪一个家里的媳妇不会做十几样的面食就不能算是山西媳妇,而这种做面食的手艺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一种封闭的家庭内部的传承,从姥姥传到母亲,又从母亲传给孩子,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递着手艺,也传递着家庭的温情。一碗面条,对于山西来说不仅仅是饥饿时候的食物,更是对家得全部的美好的记忆,永远都是记忆中那样温热而又质朴的味道,所以面食对于山西人,就是一种生活,在山西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面条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这是指送行的时候给被送的人吃饺子,接风的时候给被接的人吃面条还有一个说法叫做: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另外一个更直接的说法叫做:滚蛋饺子接风面

百姓非常重视迎送礼仪。如果提前知道某天客人到来,则清晨起来清扫庭院。院里有猪圈的,一般填层黄土,炕上铺好马褥子,放好炕桌,并将茶具洗刷干净。然后差人到村头探望,看到客人身影后立即传报给家中长者,家中长者急忙到村头恭候。如果是单身客人,见面后作揖让客,请客人先行,客人则谦让。主人三让后,前行带路,至屋门停住,伸右手请客先行,推让再三,客人先行,直至炕桌前,分主客位落座。如果多位客人,则让至客屋家,在八仙桌子两旁分宾主坐下。客人落座后,过去没有暖瓶,都是现烧开水沏茶。沏茶后,用锅里的水打六个荷包鸡蛋,一碗盛四个,一碗盛两个,客人一碗四个,陪客一碗两个,俗称垫补垫补。多位客人则鸡蛋全免,直接饮茶。倒茶称掌茶。掌茶右手提壶,左手遮掩杯沿,以示尊敬。“浅茶满酒”,茶不可满,六七分杯即可,满则不恭。斟好茶,应双手端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过。壶嘴应朝外,或斜向上人处,万万不能朝着客人。否则,水泄客人,极不恭敬,客亦会着恼。

客人做客时,必须衣帽整齐,收拾干净,否则,也对主人不恭。过去的衣帽多指长袍、礼帽,自己没有,可以跟别人借用。这种情况乡间民家习以为常,谁也不怪,即使主家知道也心照不宣。而且要谨慎、规矩,和蔼有加,谦让再三。走时,应向主家道谢辞行。主人送至村头,再三挥手,而客人亦频频回首,似不忍别离之意。三次回首之后不可再回首,使主 家及早回去。如果客人再回首,主人必须前行几步以示送别。这样,主人便不能回家了。过去送客所谓送到看不见了,是指双方均不再看为止,并非说走得太远看不见。迎送之礼,虽然民国期间兴鞠躬,但民间仍以拱手(作揖)为礼。至于亲人远行或回归,迎送之礼异于宾客。—般情况下,接风吃面条,送行吃饺子,即俗称:“送行饺子接风面。”对于亲人,荣成通常的做法是只送不迎。送亲人远行,要烙小饼、大饼亦即媳妇饼,煮鸡蛋等充做干粮,钱则称盘川或称盘缠。送时要送到码头——如石岛、俚岛、崖头等。早年称内陆集镇如崖头、桥头等地为旱码头。所以,送亲人要远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