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的作文400字

老人 0 87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的作文400字,第1张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的作文400字
导读:18岁小战士:肠穿孔仍坚持营救3天3夜 “小肠及大网膜都进入阴囊,明显充血水肿,囊内积液超过200毫升,再晚一刻就没救了!我从医30多年,我真的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可以忍受3天3夜……”绵阳安县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长征医院医疗队普外科陈学云

18岁小战士:肠穿孔仍坚持营救3天3夜

“小肠及大网膜都进入阴囊,明显充血水肿,囊内积液超过200毫升,再晚一刻就没救了!我从医30多年,我真的不知道这孩子怎么就可以忍受3天3夜……”绵阳安县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长征医院医疗队普外科陈学云教授走出手术帐篷,眼角泛着泪光说。

5月19日上午9时28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设在绵阳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进行了一台紧急手术。在安县高川镇抢险的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因为嵌顿性腹股沟疝,被部队首长严令送治。

扎紧腰带继续奋战

这位年仅18岁、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叫严情勇,贵州毕节人,5月15日晨抵达高川镇抢险。“我们连队的任务是上山时搬运药品和食物,下山时背负伤员。”从高川镇所在的山脚下,爬到村民所聚居的山顶处,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

为了尽快抢运重伤员,严情勇所在部队的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一站接一站的上下传递。严情勇说,他负责的这一段山路,背着食品爬上山需要2个多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多趟,中间没有休息过。数十个小时里,只用压缩饼干之类的干粮充饥。

5月16日晚11时左右,严情勇的下腹部开始剧烈疼痛。“疼得厉害,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但是看到那么多伤员需要抢运,我没办法说服自己停下来。”没有吃药,没有告诉任何人,严情勇扎紧腰带压住痛处,继续奋战。直到19日凌晨6时,严情勇正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外行进,突然身子一歪,他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后来,在连队领导的追问下,他才说出实情。

医生连称“难以想象”

19日10时30分,长征医院普外科陈学云教授成功为严情勇实施了手术。小严的肠复位了,可是由于时间太久,大网膜已经坏死部分,只能切除,进行高位结扎。据医生介绍,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长时间、高强度负重运动,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而致,如果不能及时手术,这一段小肠就会坏死,进而危及生命。“肠子穿孔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何况小严肠子穿孔3天来还在负重奔波,何等痛苦难以想象。”

“这个年轻人竟然忍住剧痛,坚持营救数十小时,这是不能想象的!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向你致敬!”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总指挥黄伟灿副校长郑重地为这个18岁的小战士敬了一个军礼。

有点长,你自己缩写点吧

  一、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

  “宝贝,我很想你,我们结婚吧。”

  在北京的女网友“细猴”5月12日收到了男友的最后一条短信,发送时间是15:07。是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39分钟,男友就在汶川。

  此后,男友音信杳无。

  2008年5月12日14:29,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分钟,“细猴”收到了男友的电话:“宝贝,这边……边……震了……”她一时没反应过来,大叫他的名字,虽然手机里震耳欲聋的响声让她听不见他的答话,但她不敢挂断。她当时有一种预感,怕挂掉了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

  终于,男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他也没有挂电话:“有人受伤了,你照顾好自己!”“细猴”鼻子一酸喊道:“出什么事了呀?喂……你别吓我呀。”

  然后就是忙音。她发了疯一样打过去,忙音,无人接听,对方不在服务区内。

  她浑身发抖,打电话给他当地的朋友,还是无人接听。

  很快,她知道了,那里地震了,是大震。

  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一步不离地在屏幕前关注着四川传来的每个信息。12万,19万,5万……这些恐怖的黑色数字里面有他的影子吗?

  她坚信他一定是最勇敢的那一个,“在最后的一刻一直在想着我,向我求婚……”

  “亲爱的,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还是你的女人。”

  二、请你坚持下去,做我美丽的新娘

  “亲爱的,没有我在身边,你一定很害怕吧。别担心,我会找到你的!请你一定一定要坚持下去,做我最美丽的新娘……”

  5月14日,在腾讯大渝网“许愿墙”上,一位男网友留下这样的话。

  他说,女友是四川汶川人,二人一起在重庆一家餐馆工作。4年前,他们成为恋人,准备在今年6月牵手走上红地毯。

  “地震发生前,我女友正在汶川老家筹备我们的婚礼。我因为工作忙提前一天回了重庆,没想到刚离家就地震了……什么方法都用过了,还是联系不上女友。我该怎么办……”

  他已经请假,准备回汶川去,走前在“许愿墙”上表明心迹。

  三、归途还无期,我们还要继续前行

  来自上海的一对记者恋人,因为共同来到地震灾区采访,而有了以下的记述。

  “5月13日,作为上海《新闻晚报》记者,我被派往四川灾区采访。

  “14日,男友作为上海晨报记者,也被派往四川灾区采访。

  “两个相爱一年的恋人,短暂的分别后,在这个特殊时期,来到了同一个地方。

  “说是同一个地方,其实还相差近100公里路程。原本是我每天发短信给他报平安,现在变成了互报平安。‘我们这里终于通水了’,‘中午吃的饼干’,‘一个当地居民冒险回家烧了饭,今天还吃到米饭啦’,‘刚听说又发生了较强余震,一定要当心啊”……

  “我所跟部队的医疗救援队,食宿可保证。他跟的是地震救援队,信息多较为安全。我最关心的是他的食宿,他最关心我的安全。

  “每天他都会将我们的情况告知他的父母,而我至今还告诉父亲:‘我们在上海很安全,请放心’。

  “归途还无期,我们还要继续前行。虽然我们的介入暂时不能给灾区人民带来直接帮助,但我们仍然相信:当我们打下这行字时,这个世界就在改变。”

  四、地震后,觉得彼此很重要

  “劫后余生,我们决定结婚,珍惜彼此。”

  5月13日上午,一对情侣手拉手走进沙坪坝区婚姻登记处。

  来自城区5个婚姻登记处的数据显示,地震不仅没有影响婚姻登记,前来登记结婚的人反而增多了。仅沙坪坝区就达到了120对,较平时增加30对。

  在沙坪坝区工作的吴钦拉着男友的手走进婚姻登记处。日前,地震发生时从高楼逃生后,吴钦首先想起的就是给男友打电话。几小时后,两人终于见面。

  吴钦抱着自己心爱的人流下了眼泪。当晚,两人约定结婚:“什么都不重要了,珍惜彼此最重要。”

  有个统计,5月13日渝中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江北区、九龙坡区等城五区有51对夫妇离婚,但有190对情侣喜结连理。

  新人表示:“地震后,觉得彼此很重要……”

  四个故事,四个爱情故事,四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快餐文化时代,“爱得死去活来”已经成为矫情的代名词,成为经典的奢侈品。

  但今天我们发现,当真正的生死关头到来,曾经柔软的情感瞬间坚强,曾经多变的情绪瞬间执着,曾经迷惘的未来瞬间清晰。

  还有什么,能比生死之约更令人神往。有多少机会,能够体会海誓山盟的力量。这惟一一次决心,请让我在这个时刻擦亮:

  对面,就是我的梦想。身旁,就是我的归宿。她(他),就是我的新娘(郎)!

  22、9名老师的带领78名学生安全脱险

  位于北川县城15里路的刘汉希望小学的78名学生在9名老师的带领下奇迹般安全撤离的事迹经由媒体报道感动了许多人。18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前往绵阳中学英才学校,找到了这9名老师,听他们亲口叙说了这一感人的事迹。

  说起当天带领学生撤离灾区的情景,在场的每名老师至今仍历历在目。校长史少先对记者说,12日大地震发生时,9名老师带领483名学生先撤离到半山腰在简易帐篷中不吃不喝地住了一晚。13日一早,一些家长签字接走学生后,当时还有78名学生没有亲人认领。从13日下午1时,冒着大雨,9名老师带领着学生们翻山越岭。经过6、7个小时的跋涉,学生们全部转移到任家坪抗震指挥部。学生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

  看着学生们最终被安顿在绵阳中学英才学校,9名老师终于安下了心。在大地震中,这9名老师有的失去了父母,有的失去了儿女。史少先校长的父母就在此次地震中遇难。三十多岁的赵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就带领学生向山上跑,就在撤离过程中,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所在的另一所学校被被瞬间夷为平地。“他们再也没有与我联系过。”赵老师哭了。

  “同学们,再坚持一下!”“快到了!马上就到了!”在撤离过程中,9名老师用这样的话语时时刻刻鼓励着学生们。一位老师说,我知道我的家离这座山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但我必须先把娃娃们送到安全的地方。老师们流着泪说,他们没有一个人回去打听自己亲人的情况,他们不能丢下孩子们。

  请记住老师们的名字,记住他们感人的事迹。

  9名老师:肖晓川 罗中会 陈世荣 吴广南 赵异辉 吴明艳 母贺银 沈长树

  23、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师李开胜

  地震后,东汽中学的1-3号教学楼8个班级中,仅有3个班级的师生安全撤离,其中,高二年级教师李开胜所在的班级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他将班上近40名学生安全撤离,但他刚满17岁的儿子却留在了那片废墟中。

  他告诉记者,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他和他的学生正在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上课。突然,整幢教学楼剧烈地晃动起来,当他刚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坐在前排的3名学生已率先冲了出去。但这3名学生却在教学楼的露台边因房屋垮塌而掉了下去,从此再也没有走出来。

  镇定下来的李开胜迅速将学生安顿在教室内,当他走出教室时,发现两边的教室均已大面积垮塌。为避免危险再度降临,他将班上近40名学生带到楼梯间,由其中一名最大的孩子带队,安全转移到学校外面的空地上。与此同时,另外两个班级也安全转移。

  “大家都没事吧?全体同学报数!”除了那3名学生外,全班同学都已全部安全撤出。几分钟后,惊魂未定的李开胜突然“啊”地叫了一声,然后迅速朝着倒塌的教学楼方向冲去。原来,他的儿子还在三楼的一间教室里上课,生死未卜。

  然而,教学楼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残垣断壁。看着眼前的一幕,李开胜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悲伤,失声痛哭。闻讯赶来的李开胜妻子,在听到儿子被掩埋的噩耗后,也一下子瘫坐在地上。随后,李开胜和妻子强忍悲痛,将安全转移出来的学生护送到了绵竹市政府临时成立的救护中心。

  “我的儿子两个月前才满17岁,一下子就这样没了,我不甘心啊!”这是李开胜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不过,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李开胜已哭干了眼泪的双眼,透出一种坚持。

  据记者后来了解,李开胜已加入到绵竹市抗震救灾自愿者队伍中。“我失去了孩子,但我不希望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再失去孩子,他们都有生存的权利。”他对记者说。

  24、何智霞:她护住7名学生  

  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五班班主任何智霞的遗体被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时,两个手臂都是张开着的,趴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双臂张开,身下环抱着七名学生。一直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老师们回忆说,有学生被救起时说,还听到过何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别着急,有人来救我们了。”

  25、蒲彬、刘林秀:坚守在讲台

  聚源中学28岁的地理老师蒲彬,刚刚和女友结婚才半年。地震发生时他在一楼教室上课,在离门最近的讲台上,跨一步就可以逃生。然而,他坚守在讲台上,催促学生们快跑后。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逃了出去,他却被深埋在瓦砾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5岁的化学老师刘林秀是聚源中学新分来的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也是先喊学生逃生,自己却再也没有活着走出这所教学楼。

  26、李佳萍:用身体挡住门框

  地震发生时,绵阳市北川中学初二四班正在上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学生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政治老师李佳萍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学生打开门。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变形的门框。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却倒在了垮塌的房屋下。

  27、无名特岗教师:为救学生不幸遇难

  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绵阳市平武县平通中学教师们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的希望。平通中学初三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当时正准备上课,地震发生时,他马上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在最后。广安来的“特岗”老师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为了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不幸遇难。

  28、余琴:我是老师,不能跑在前面

  地震发生时,汶川县映秀镇小学余琴老师正在一年级上课,课室就在一楼。地震发生后,她立即让学生往外面跑,自己则最后离开。她说:“我是老师,不能跑在前面。”

  29、刘怀德:张开双臂护学生

  5月12日,正在德阳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三楼六年级教室上课的刘怀德老师与学生们一样,被突然的震动震住了,但是刘怀德立即意识到这是地震!他迅速将三名已经冲到教室墙边的学生抱住蹲下。蹲下的一瞬间,“轰”的一声巨响,砖块石板一股脑地砸在刘老师和三位孩子上面,孩子获救了,而刘老师的头却被砸伤。

  30、周汝兰:连续跑了4趟,抱出最后一名学生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彭州市红岩小学四年级二班的老师正在为学校的52名幼儿园大班同学上课,房屋剧烈摇晃,年仅五六岁的孩子吓得不知所措。正在上课的周汝兰老师往返四趟,最终将最后一名孩子从教室内抱出。令人恐惧的几分钟终于过去了,全校820余名学生都被紧急转移到教学楼后面的大操场上,没有一名学生、老师受伤。

  31、千名师生徒步穿越“死亡山谷”

  在此次“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少正在上课的师生永远掩埋在了废墟下。然而,陈家坝初中、陈家坝小学和陈家坝幼儿园的教师,全然不顾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冒着山崩地裂、余震不断的危险,结伴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带着近千名幸存下来的学生,最终不仅奇迹般地实现了一百公里的安全大撤离,而且将失去两天联系的陈家坝乡灾情及时带出了大山。

  12日晚上,为了让被转移出来的学生晚上不受冻挨饿,陈家坝所有教师都将乡政府分发给师生的饼干和矿泉水,集中起来,分发给学生,学生每人三块饼干、老师一块都不吃! 半夜时分,天下起了小雨,气温急剧下降。惊魂未定的师生们紧紧地偎依在一起,相互取暖。暂时避难的空地下方,水坝里的水位在不断上涨。被转移出来的1000多名师生,就这样在惶恐中度过了这个漫长的雨夜。因为交通和通讯中断,陈家坝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乡政府要求学校自救,组织学生徒步转移。13日早上7点,这支师生大部队开始徒步转移。但是,地震后气候恶劣,雨越下越大。没有雨具的师生们只好冒雨继续前行。左躲右闪的老师们背上背1个,怀里抱1个3至4岁的幼儿艰难地跋涉在湿滑的山路上。师生们被雨水淋透,冻得瑟瑟发抖,不时路旁还有山石滑落下来,许多老师和学生的脚已经被磨得不成样子。为了鼓励大家走出这段“死亡山谷”,一路上,各班带队老师不断地给学生们打气:“政府的直升机正在全力救助灾区,只要我们大家坚持,就能活下去!”凭着这种活下去的信念,大部队走了3个多小时,将近千名孩子带出死亡地带,顺利转移到江油和绵阳,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 学生安全转出,当时这些老师大多数人仍然没有亲人的音信,但为了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下。

  32、红岩镇中心小学老师周汝兰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距彭州市区10多公里的红岩镇,大面积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

  第一次冲进教室 抓出两娃娃就跑

  12日,13∶50—14∶30是红岩镇小学下午第一节课。在幼儿园大班,来带课的34岁女教师周汝兰吩咐学生们在教室里睡觉或写字画画。14时28分,房屋开始强烈颤抖。“快往门外跑,快!”意识到地震来了的周汝兰惊慌得大吼。班上学生都是4-6岁的幼儿,吓得大哭起来,教室里一片混乱。“快跑啊!”周汝兰抓起两个学生就往小操场上跑,一些年龄稍微大点的学生也跟着她跑。

  剧烈的震动,使灰尘变成浓烟笼罩着整个学校。周汝兰叫已经跑出来的10多个学生蹲在小操场上,就又跑进教室。她见孩子们在教室门口形成拥堵,赶紧理顺他们出门顺序,又一脚踹开后门,看见吓得直哭的小娃娃,左手提一个,右手抓一个,跑到小操场。

  第二次冲进教室 摇醒睡觉的娃娃

  短短十几秒里,地震越来越厉害。街上的房子开始倒塌,教室屋顶的瓦片在周汝兰头上哗哗作响。她又冲进教室,看见三个学生居然还在睡觉。急红眼的她奋力摇醒睡觉的学生,又抓了两个学生朝外跑。

  第三次冲进教室 抢救三个哭娃娃

  当大多数孩子已经成功转移到操场上时,整个红岩镇已是地动山摇!房屋坍塌声不绝于耳。“不好,教室里还有学生!”周汝兰隐隐看见教室里还有三个小孩子趴在课桌上哭泣,又迅速冲进教室。当她第三次冲出教室时,已经疲惫不堪。

  第四次冲进教室 还差两人在哪?

  最后,周汝兰双脚发软地站在操场清理人数。“52人?不是54个人吗?”周汝兰第四次冲进教室。此时教室里能见度相当低,周汝兰只得在教室大喊:“还有人吗?”“周老师快出来,今天有两个学生请假了!”直到该班班主任杨老师赶来,周汝兰才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地震过去了,看着整整齐齐蹲在地上的孩子们,周汝兰的泪水不禁涌了出来。

  周老师的女儿 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们

  周汝兰是小学4年级2班的班主任,当时是临时抽调到幼儿园上课,地震时,她没呆在自己班上孩子们的身边,心里很愧疚,幸好大家都平安无事。周汝兰告诉记者,在抢救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她连女儿也顾不上多想。当晚7时多,周汝兰才见到女儿何玲宇。“妈妈回家张口就问学校有没有学生出事,后来才问我的安全。”何玲宇略显委屈,却懂事地表示,“但我不怨妈妈,我支持妈妈抢救弟弟妹妹们!”

  “灾难发生后,周汝兰老师一直在学校坚守岗位。我们学校接收了300多名灾民在学校操场搭建帐篷临时居住,周老师每天都到现场帮忙。”学校校长陈显斌介绍说。记者想让周汝兰老师谈谈她当时的感受。“没什么,比起抗灾一线的同志们,我差远了!我还要去看看另外几个孩子。”周汝兰微笑着离开了。

大地还在痉挛,灾难还在延续,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同胞牺牲。生命在危机中,祖国在危机中。

但是,我们已经走出恐惧,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希望。救人高于一切,救灾高于一切,已经成为整个国家的最强音。必须以举国之力拯救一切可以拯救的生命,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于是,十万救灾大军雷霆出击;于是,国家***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相继奔赴救灾第一线;于是,公共娱乐暂停,奥运火炬暂停,一切为救灾让路,一切为救人让路。

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礼遇。这种对生命的礼遇,在国家哀悼日达到了最高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所有的人都同时向逝者的亡灵默哀,所有的人都同时向生命的尊严低头。那一声声警报,是呜咽,是抽泣,但更是呼唤,呼唤我们重新体认人的尊严,呼唤我们重新体认生命的价值。

从雪灾到胶济惨案,从胶济惨案到四川大地震,灾难不但突如其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暴虐,一次比一次惨烈。我们原本以为物质上的金汤之城,足以让我们长治久安。但大自然的灾害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山川可以瞬间崩裂,既然道路可以瞬间扭断,既然城镇可以瞬间毁灭,在大自然无边的力量面前,既然一切物质的力量都现出了原形,都那么脆弱,都那么不堪——我们过去对于物质力量的迷信,就不免显得幼稚可笑。

这是新的抗战,这是全民族抗战。它要保卫的主要不是土地,而是无数无辜的生命。面对大自然强加的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不可能是胜利者。已经逝去的生命不可能重来,尤其是天使般的孩子们的夭折,应该让我们每念及此,都有锥心之痛。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将来都没有资格去庆功。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灾难中学习。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悲壮的牺牲应该让我们清醒,单纯的物质上的强大并不足恃。如果连生命都无法保障,一切就都没有意义,物质上的强大就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而已。

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我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我们日常的面具。不能等到埋到瓦砾下才去爱,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大地震让我们重新发现人本身,重新回到人本身。所有的冷漠,所有的骄矜,所有的轻狂,这时都不再时尚。我们彼此珍惜,我们携手同心。原来中国人并不丑陋,原来中国人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脉脉温情。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是执政党和政府身体力行并积极倡导的结果。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拐点,执政理念全面刷新的拐点,中国全面融入现代文明的拐点。多难兴邦,拐点出现之迅速超出期待,于是,如一些网友所说,这次灾难中政府的表现没有让人民失望,人民的表现更是让政府动容。为了调动尽可能多的力量拯救生命,政府敞开了救灾的大门,民间力量争相进入,国际援助争相进入,媒体争相进入。一个开放的、透明的、全民参与的现代救援体制正在拔地而起。但它并没有给政府添乱,反而跟政府力量配合,形成了最大限度的合力。这个崭新的救灾体制,或将是未来中国公民社会的模本。

固然,从技术着眼,此次救灾亦非尽善尽美,但即便不乏瑕疵,亦无损此次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地位。它是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执政理念发展的顶点,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崭新起点。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新的抗战正铸就我们新的民族气质,仁爱、包容、坚忍的民族气质。以这种新的民族气质做支撑,属于每个中国人,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方舟的新中国,将不难从灾难中崛起,有如浴血的太阳。这种软力量的崛起是体面的崛起,有尊严的崛起。只要国家以苍生为念,以国民的生命权利为本,只要有这样的底线共识,就会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国与全世界和解的伦理基础。整个世界就都会向我们伸出援手,整个人类就都会跟我们休戚与共。我们就会与世界一起走向人权、法治、民主的康庄大道。

这是多好的转型契机。中国现代化这锅百年老汤,是到煮开的时候了。一个民族的百年悲情,是到升华的时候了。人们原本以为,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正在抵达历史三峡的出口;谁知,大自然提前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而正如境外媒体评论的,中国人以高分通过了考试。汶川大地震与北京奥运会,一悲一喜,悲欣交集,中国能不能闯过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能不能凤凰涅盘,否极泰来,关键就取决于我们当下的选择。而在这点上,此次抗震救灾无疑是成功的操练,应该可以奠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