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把“饿了么”卖给马云,套现665亿的张旭豪,现今怎样了?

员工 0 59

3年前,把“饿了么”卖给马云,套现665亿的张旭豪,现今怎样了?,第1张

3年前,把“饿了么”卖给马云,套现665亿的张旭豪,现今怎样了?
导读: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快捷了,双休天不想人挤人地逛街,可以上淘宝和京东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想出门买菜,也不想做饭,可以随时随地地叫外卖。外卖的诞生,可以说改变了年轻人的用餐习惯。因为外卖的诞生,还发生了这样一件让很多人唏嘘的事件。有一个

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快捷了,双休天不想人挤人地逛街,可以上淘宝和京东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想出门买菜,也不想做饭,可以随时随地地叫外卖。外卖的诞生,可以说改变了年轻人的用餐习惯。

因为外卖的诞生,还发生了这样一件让很多人唏嘘的事件。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以前没有外卖的时候,两个儿子会轮换着过来,给老人做饭和打扫卫生。后来有外卖了,儿子不来了,每天就给老人点外卖,徒留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一屋子的外卖垃圾为伴。外卖可真“方便”,对这两个儿子而言!

现在我国有两大外卖巨头,分别是王兴创立的美团,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么了。很多人以为饿了么是马云创立的,其实不是,它只是阿里旗下的平台,它的创始人是一位叫做张旭豪的年轻人。

2008年,张旭豪还是一个名牌大学的在校研究生。有一天,他学习到深夜,肚子饿了想订餐,他给周围的所有饭馆打电话,没有一家能够送餐。于是,他想如果有一个平台,能让大家随时随地就能用餐,该有多好!

后来,他拉着几个同学,研发了网上订餐系统,并且取名为“饿了么”。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是同学之间想要一起吃饭的口头禅,显得格外亲切。张旭豪的创业启动金,都是他们借来的,为了创业这几个年轻人也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比如,有人是可以入职微软的,有人是能去香港理工大深造的。

创业虽说是辛苦的,但几个年轻人共同追求梦想的的旅途是幸福的。在前期的创业过程中,总会发生骑手出车祸,或是送餐车被偷,还有送餐过慢等等问题。那个时候的他们,忙到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张旭豪不得不亲自上阵送外卖,或是去街上发传单,并且还因此遭到了城管的驱赶。

不过,努力没有白费,结果给了他们莫大的支持。2009年,他们赚到了钱,虽说不多,但足以让他们从毛坯房搬到了别墅。张旭豪接受采访的时候称,自己创业的初心,不是为了赚钱,是想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事。

短短几年,饿了么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京东、腾讯、大众点评等等众多资本非常看好饿了么,一起豪掷35亿美元跟投,刷新了全球外卖平台的最高融资金额。

但是,创业的路上,不会一直顺风顺水。大资本美团推出了美团外卖,给饿了么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压力。那个时候的美团靠团购起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彼时的饿了么还是一家背景单一的外卖平台,受众的接受度存在一定的门槛。

在美团的强势进攻之下,饿了么的业绩出现了滑铁卢。如何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张旭豪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找一棵大树。

2018年,张旭豪和马云商谈的最终结果是,阿里巴巴用665亿的现金收购饿了么,而这也成为中国互联网并购案中,最大的一笔现金交易。

阿里巴巴收购了饿了么后,马上进行策略调整,各方面资源倾斜饿了么,饿了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注册用户也大量增加。

那么,3年前,把“饿了么”卖给马云,套现665亿的张旭豪,现今怎样了?张旭豪把饿了么卖给阿里巴巴后,并没有离开自己一手创立的饿了么,他带着原来的团队投奔了饿了么,而阿里也获得了一名有才能的合伙人。

2020年11月,张旭豪身家高达55亿元,入榜了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可谓是年少有为。有网友戏谑:我饿肚子就会想吃泡面,而别人饿肚子想的是发现了一个商机,可以创业!最后,你平时爱点外卖吗?

  他拥有上亿的资产,排名2005年胡布斯“中国能源富豪榜”21位,是重庆一位充满传奇的财富人物。在人们的想象中,亿万富豪的生活应该充满了奢侈和豪华,而让人吃惊的是他能干所有的农活,却不会贵族运动打高尔夫,甚至承诺要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给社会……

  他就是重庆能源大亨薛方全。2005年12月末的一个下午,薛方全接受了笔者的专访,道出了他对财富和人生的独到见解,一个亿万富豪的平民生活渐渐浮出水面。

  上篇:退伍兵二万元起家成就亿万财富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薛方全出生在璧山县正兴镇农村,父亲是一个乡镇领导,母亲是农村家庭主妇。薛方全出生不久,就遇到了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肚子都填不饱。那时,全家人只能吃树皮、草根、观音泥、过米糠。那时,他就想自己长大了,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

  1976年,薛方全穿上军装,到河北当铁道兵。他在连队当材料员,文化教员,没直接上工地。后来辗转到天津、吉林、内蒙古等地,条件相当艰苦。他的体魄、毅力都受到极大锻炼。

  1980年,薛方全从铁道兵转业。转业后,他代过一学期课,之后进入璧山瓷厂。在该厂期间,他先后当过会计、财务科长、工会主席、厂长。在国营企业他受到全方位的锻炼,有机会跑沿海,见的世面多了,思维发生了变化。他想学习沿海的经验,对瓷厂进行大胆改革,但人们思想比较保守,没有人支持他。

  1989年,薛方全自己创业当老板,家人、亲戚都表示反对。但是他性格比较刚强,借了两万五千元,独自创立璧山液化气供应站,开始石油液化气经营,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薛方全之前全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也没有资本去调查。他介入这个行业,主要通过自学,读报纸、看电视,直观判断能赚钱。薛方全想就算不能赚大钱,养活自己和家人是没有问题的。但第一周就赚了60多万,让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然而,当时不准搞私营企业,要搞就必须挂靠到政府部门下属的企业。这样,企业缺乏自主性,几年后液化气站没多大发展,办到后来几乎接近亏损,想退也退不脱,只能让它自生自灭。最后,薛方全决心取消“红帽子”,另外注册公司。

  1996年6月18日,薛方全投资300万元,在璧山注册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从事液化石油气的运输、储存、分装和批发零售服务。他为公司取名为民生燃气,意在 “与民共生存”。

  民生先后从新疆、甘肃、陕西、内蒙、河南等省、自治区的国有大型油田,千里迢迢将液化气运抵重庆,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从此才彻底甩掉“红帽子”,走上纯民营发展道路。

  在璧山建气站时,只有几个人。当时周围是一片荒山,薛方全在那里租了几间房子,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光着上半身,就穿一个短裤,光着脚板,冒着42度的高温搞基本建设。三九寒天,他带着人到水田里弄稀泥巴。此外,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机械,所以吊装液化气罐只有用人工加吊车,光吊装就是整个晚上。当时璧山周边不能满足发展,因白天不准运输液化气,只有晚上运到重庆主城区去卖。即使这样,最多一天仍可以卖出3000瓶。

  到1996年,重庆民生燃气有限公司成立后,公司有了20余人,有3部农用车和一个长安双排座,后来有了一辆东风货车。办公室由一楼一底的民房,发展到后来的4栋楼,含厂房。

  1997年11月,薛方全抓住机遇,和石柱县官谈妥,顺利签订了“独资开发石柱县民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合同,该工程长输管线70多公里,总投资达4200万元。一举打破国企垄断格局,首开我国民营企业涉足天然气行业的先河。

  随后,薛方全投资石柱天然气工程、利川县天然气工程、黔江县城天然气输供气工程……

  2003年9月,薛方全和垫江县政府签订协议,投资近3亿元,建设垫江县朝阳工业园区,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同年11月,民生再与垫江县澄溪镇政府签订合同,依托当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投资77亿元,开发23万吨甲醇和15万吨二甲醚项目。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民生已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正在向燃气航母的目标迈进。2004年3月18日,薛方全组建重庆民生燃气集团。民生燃气集团迅速成长为拥有全国最大、功能最全的工民用供燃气输配网络,总资产达5亿元,拥有1200余名员工,年利润6千万元的跨区域民营燃气集团。薛方全也成了令人羡慕的亿万富豪。

  中篇:能干所有的农活就是不会高尔夫

  生意上的成功让薛方全成了全市闻名的财富人物,但他的生活却远没有生意那风生水起。

  “我所有的农活都会做,我不会打高尔夫。” 薛方全的这句话立即终止了笔者关于他是否会有超豪华富豪式生活方式的想象。他说这让他在“同层次”的人里面显得很“特别”,原因是他的生活太平淡了。

  每天早晨七点起床,七点半到办公室,半小时看五份报纸,八点钟上网半小时,八点半准时上班,中午下班“只要没应酬,就和员工一起吃饭。”吃完饭再看两份报纸,晚上陪客户吃完饭后,找几个公司的骨干回办公室聊一下工作的进程,晚上十来点钟回到住处,然后给在全国各地的业务部门打一通电话,十二点左右开始睡觉。

  薛方全的这种生活方式让他每天只有7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并周而复始。按照这样的规律,他将一半的时间安排在重庆,一些时间放在重庆郊县和项目考察上。

  一般人认为一个一年可以赚上亿元人民币的人没有必要过这样紧凑的生活,但薛方全却认为这种生活比起自己曾经的境遇来说已经好多了,没必要把生活搞得奢华。

  虽然日程表上找不到打高尔夫的时间,但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休闲仍是不能从生活里抹掉的。于是,薛方全星期一到星期六满负荷的上班,周六、周日抽少许时间回老家看望年势已高父母,顺便享用一下田园间的清新空气,成了薛方全所向往的生活。

  他的老家是重庆市璧山县正兴镇卫寺村,薛方全在村里修了一幢房子,年迈的父母可以住在那里安渡晚年。这是一处有花有鱼,种草种菜的房子,一处普通的乡村小楼。

  但据薛方全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房子,遗憾的是由于事情太多他在那里很呆一个晚上的时间。

  薛方全说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是一个故土情节很重的人。“平时很少有时间回家陪父母。但我有个几十年都没有变的习惯,大年三十中午会回家去吃团年饭,初一早上去老家上坟。”

  他认为事情做得再大都不能忘掉根。“小时候想进城,现在想回去过一点乡村生活,那里空气很好,家乡人好。”前几年成渝高速到正兴的乡村公路硬化成水泥路,从重庆到卫寺村的车程变成了四十分钟。

  那所“田园小舍”的生活在时间距离上离他越来越近。但是开不完的会和处理不完的事情,让他几乎没有时间光顾这个寓所。后来薛方全认为应当物尽其用,所以每到周末,他安排公司的外地员工到那里度假。薛方全认这样的好地方应当与人分享。

  “田园小舍”这种“农家乐”式的愉乐方式与他数亿万资产似乎不太匹配,但这种不并光鲜的生活习惯让他区别于重庆财富金字塔尖的其它人,这同样影响到了他的消费习惯。

  薛方全的衣着在富豪行列里绝是“便宜货”,正因为如此,圈子里“有很多人看不起我,穿得差,吃得差。也从来没有戴过好手表。”他听说有人在娱乐场所一次就花上十万、戴的手表是几十万后感慨“不知他们捐钱时是否会这样慷慨?”

  在薛方全看来,财富只是一个符号,不是应该拿来炫耀的,当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人的快乐也不会因财富的无限增长而翻倍,“一个人有三千万一辈子就用不完,我的利润超出了这个水平。”

  所以对于钱他采取一种“和气生财“的态度,劳累而有规律的生活让薛方全的燃气管道铺出了重庆,同时他的时间也随着燃气管道的延升被更多的输送到工作上:每个月数不完的商业活动和会议让人头痛。为了尽量节约时间,一些稍不重要的商业活动他都会推掉,但“老家正兴镇邀请我参加的会我不能推。”

  “这是我的家乡,需要我帮忙能做到的我都一定做。”薛方全是个恋旧的情节很重的人,虽然家住重庆,仍心系故土。

  下篇:一天打着麻将的人没有资格谈“仇富”

  除了平淡的生活,平淡的赚钱外,薛方全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捐钱。

  薛方全振兴家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捐钱,几年时间里,他先后为家乡的小镇捐款达到四百多万元,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小镇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经过笔者核实的数字是:正兴小学捐赠了一百多万元、为农村修路、修建农民新村估计一百多万、向正兴镇政府捐赠数十万、向正兴镇派出所捐赠一台车。

  薛方全捐赠的动机也许是基于对财富的理解,在他看来,企业的利润来自于社会,就要回报社会。“你这个公司赚到了很多钱,不应该全部让职工或自己享受了。”他在一个演讲中提到,消灭贫困、消灭饥饿才是企业存在的更高层次的价值。

  薛方全认为自已年少时吃“观音土”(黄泥巴)的经历让他悟到了企业这样的道理,“我的职工并不是社会上最需要支持的人,所以捐赠一直是民生燃气的习惯。”

  据笔者查证,在2001年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民生燃气一共向社会捐赠了一千四百万元。但由于其捐赠都是通过直接途径送到受资助人的手中,所以慈善机构无法薛方全其纳入慈善榜。

  然而薛方全认为,“捐钱应当是不图名利的,做了这些事情觉得心里比较踏实就行了。” 事实上,就在捐出人民币让他觉得“心里踏实”的这段时间,一些事情正在悄然变化。

  正兴镇是个不起眼的小镇,但在十年间,却颇出了些“人才”,称得上富豪的也大有人在,只是没有几个像薛方全那样慷慨。在他捐了几百万后,现在镇上几个有头有脸的人都纷纷的出钱出力,修公路、建村小学、敬老院什么的。

  薛方全认为“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也首次向媒体透露了一个大惊人的决定,“我们会把我的钱都捐给社会,仅给我的子女留下一点可以预防意外的钱。”

  他的慷慨在在近几年的经营中也得到了社会的回馈,慈善事业对民生燃气的经营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凡是我有投资的地方,我的口碑都很好的,我要竞选什么政府方面的职位,都是高票当选。”

  这让“成功之后”的薛方全拥有了从重庆到湖北等地在政府、机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很多头衔。这些头衔或轻或重,它们都被都被薛方全统称为“光环”。

  他对于“光环”的态度应当是一种典型的“红顶商人”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和生意是有机的结合,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赚钱。我们拥护党的领导,因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生燃气。我没有把赚到的钱拿来高消费的习惯。”

  当然,薛方全也同样意识到这些光环是易碎的,“拥有这些光环你需要更小心,一旦哪一天企业不行了,就会‘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薛方全说,主城区老国有企业的一部份人心态是最不平衡的。当年他们在农村打光脚板挑柴、挑煤的时候讥笑他们是“傻农民”,打着光脚板。当然不是针对他一个人,而是对整个农村贫困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开始朝市场化发展,分配更加公平。这部份人当中没有进取心的,他们并不去自己如何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把心思花在如向国家索要更多上。直到下岗了,也不愿意去奋斗。

  薛方权在创业的初期相当的艰苦。他们在崇山峻岭中架设管道,风餐露宿,一般人看来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今天的壮大肯定是来之不易的。他相信每个做大的企业可能都不容易。

  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企业有钱了,有人开始“仇富”。事实上,他们过得比那些“仇富”的人辛苦,现在他一天工作十五、六小时。每天当薛方全走回家的时候都听得到这里有麻将声、那里有卡拉OK的吆喝声。

  薛方全认为,这当中有一批人是吃着低保,打着麻将、早晨睡到很晚起床,这些人没有资格来“仇富”:“他们自己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有必要来“仇富”,你自己有没有努力,你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薛方全并不否认企业创造了财富,但他认为他们每年纳税一两千万,然后捐赠和做民心工程,而且所有的项目都没让政府投资,也给当地人带去了便利的生活。

  薛方全认为,社会“仇富”心理是我们国家吃大锅饭的历史害了这些人。另外是媒体引导的问题。为什么每个贪官落马后都牵出一个民营企业老板,这样把民营企业的形象弄得很糟糕。好像我们民营企业侵占了国家的资产,这让大部份全法经营的企业蒙羞,也让老百姓产生了误解。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仇富”的人越少,因为大家都明白也许几个项目操作不当,有钱人也会变得一贫如洗,机会是均等的。政府“放水养鱼”,先让老百姓富起来,老百姓口袋有钱了,税收的事情应该不是难事。“仇富”的现象也会缓解。

餐饮业8大传奇女富豪的创业故事

 女人创业最重要的是智慧,自身的素质高,不然即使成功了也只是一时的。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餐饮业8大传奇女富豪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NO1 严琦:从“田螺姑娘”到“餐饮女王”

 个人简介:

 严琦,女,1967 年11月25日出生。1984年高中毕业。1985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巴县支行任会计,1987年进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庆市巴县分公司任会计。1995年辞职下海创办“陶然居”,任法人代表,并担任董事长职务至今,负责陶然居的全面经营管理。

 创业故事:

 1995年,严琦辞去银行会计工作下海,在白市驿镇开了家只有5张桌子的小饭馆。她给小店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陶然居,期待给顾客以“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享受。随着“辣子田螺”的面世,小店迅速扩张,严琦也赢得了“田螺姑娘”的美名。1997年,严琦进军成都,2003年,严琦进军京城,2007年元旦,北部新区“重庆会馆”登场

 经过十余年发展,陶然居已在全国26个省市拥有91家全国大型中餐连锁店,年营业额达2203亿元,为社会提供7万余个就业岗位,营业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陶然居以其雄厚的实力成为中国川菜第一品牌。

 社会贡献:

 从2002年开始,“陶然居”每年向重庆市妇联捐助20万元修建一所“陶然居春蕾小学”,现在已经捐建4所小学。在开县人民遭受洪灾时,“陶然居”为开县受灾的人民群众送去价值数万元的财物。为孤儿周敬谯捐款4万元,直到其完成四年大学学业。“陶然居”在开县和谦镇捐款修建“陶然居敬老院”,还参加了市委、工商联组织的“光彩事业库区行”等活动,并以勤工俭学、在陶然居实习、捐资助学等方式扶助贫困大学生。

 旗下产业:

 陶然居、陶然居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重庆会馆、两江会馆、陶然大观园、陶然古镇、巾帼陶然酒店、陶然居嘿锅、陶滋陶味、陶然渔家傲生态鱼馆、陶然素食阁、陶然半山桂花森林酒店、陶然居新农村金色阳光生态酒店

 名人语录:

 我的前脚跨出这道起跑线,后脚就不会再收回来。我会一直不停地跑下去,朝着我向往的人生目标,追逐我美好的人生梦想。

 最新动态:

 目前,陶然居旗下品牌陶然居嘿锅、陶滋陶味等已经进驻购物中心,陶然居嘿锅第一家店位于龙湖时代天街,以家庭消费为主,主打锅仔系列产品。陶滋陶味计划3年内开300家店,5年内大力发展陶然渔家傲生态鱼馆300家;两江水火锅、旺铺土火锅30家,除此之外,还将在未来3到5年内开出1000家社区便利店。

  NO2 何永智:从“阿庆嫂”到“火锅皇后

 个人简介:

 何永智,女,1953年11月1日出生,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妇女代会代表,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饭店业国家级评委、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永智是重庆火锅“鸳鸯锅”、“子母锅”、“回转火锅”专利发明人,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中国火锅皇后”。

 创业故事:

 1982年,何永智和丈夫廖长光用卖房子的3000元钱在解放碑八一路上购买了一间16平方米临街的商铺,办起了只有三张桌子、三口锅和三个打工仔的“小天鹅”火锅店。1990年夫妻俩在成都投资180万元开设了重庆以外首家分店,并将其命名为“重庆小天鹅火锅大酒店”。同时推出了“歌舞伴餐”的新招,这一招迅速在成都掀起波澜,“小天鹅”顿时红遍成都。

 现在,小天鹅火锅连锁店已超过了300家,资产数亿元,产业涉足火锅餐饮、宾馆旅游、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装设计等。何永智志向远大,要打造中国民族餐饮第一品牌,实现“千秋巴国,百年火锅”之梦。

 社会贡献:

 何永智夫妇在万州为移民工程首期投资一亿多元,建成了被誉为“三峡第一市”的“天鹅综合批发市场”。多年来,“小天鹅”全国各分支机构向社会福利事业及教育事业捐款累计达500万元以上,相继修建了小天鹅育才学校、彭咏梧烈士陈列馆,帮助解决了7000多名下岗及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安置了1万多名三峡移民就业,收养了20多个贫困学生……

 旗下产业:

 小天鹅火锅、重庆小天鹅花园、小天鹅宾馆、洪崖洞大酒店 、天鹅之星商务酒店、小天鹅巴渝食府、小天鹅南方花园食府、小天鹅天星食府、小天鹅南滨食府、小天鹅双重喜庆食府

 名人语录:

 生命在于运动,感情在于走动,人才在于流动。

 最新动态:

 小天鹅火锅没有最终成功出嫁,但是控股权最终回到自己的手上也未免不是件好事。对于小天鹅的未来发展方向,创始人何永智表示,将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所创新。何永智表示,未来,将要实现自己的第三大梦想,联手多位大佬转型做养老地产。据了解,小天鹅集团计划与周大福合作,在全国投资建设50个高端养老机构,打造高端的养老产业。

  NO3 戴华露:从“卖夜宵起家”到“顺风123掌门人”

 个人简介:

 戴华露,女,汉族,致公党党员,研究生学历,1973年2月9日生,现任重庆市顺风123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5月8日创建顺风123大排档,在“2009重庆首届品牌文化节”上,获得“重庆城市推动力人物30强”荣誉称号。

 创业故事:

 1999年5月8日,顺风123开张迎宾。第一天营业额580元,第二天营业额2000元……三个月过后,店里的餐桌由最初的30张变为了80张。2000年9月8日,投资18万的顺风123李子坝店开张了。2002年3月,顺风123率先抢滩南滨路。随后,顺风123临江店、顺风123江北店相继开张,2002年6月,重庆市政府钦点顺风123等3家企业赴港参展“重庆——香港周”。历经15年,截止到今年11月,顺风123这个品牌已在重庆片区达到约13家店。

 社会贡献:

 在四川“5、12”抗震救灾中,戴华露参与抗震救灾行动,获致公党中央、重庆市市委统战部“51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旗下产业:

 顺风123、湖景三号、顺风123COCO、砂砂砂锅主义

 名人语录:

 每个人都有机会。但创业时,摆正心态是最主要的,吃苦是福,积累好经验肯定能厚积薄发。

 最新动态:

 目前顺风123旗下品牌顺风123COCO已在重庆南坪协信星光时代、渝北财富购物中心、华润万象城、北城天街拥有4家店面。顺风123万州万达店11月也顺利开业,未来5年内,将拓展到50家门店。

  NO4 李红:从“土鸡”变“凤凰”

 个人简介:

 李红,女,乡村基创始人,现任乡村基总经理,是一个地道的重庆妹子,父母是汽车运输公司的职工,她也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当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择业面临种种选择。经过一番了解和学习,1996年11月23日,李红引进美国CSC(country style chicken)国际公司管理模式和技术,第一家乡村鸡(后改名为乡村基)快餐厅在重庆群鹰广场开始营业。李红说,她的未来目标就是做好“中国快餐第一股”。

 创业故事:

 1997年,李红、张兴强夫妇在重庆解放碑开出了首家店,店面积是一家足足有400多平方米的铺面,员工20来人,李红以承包经营的方式从二房东手里接过门店,更名乡村鸡。 2010年1月,经过两年多的'培育,乡村基启动上市计划。2010年9月27日,乡村基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重庆企业。从第1家店到第10家店,乡村基用了整整十年;但从第50家店到第100家店,乡村基却只用了两年。

 社会贡献:

 2013年5月6日,乡村基前往雅安芦山地灾区进行爱心慰问,用募集的乡村基爱心捐款和李红的个人捐款,为学校师生送去了笔记本电脑、电子琴、竖笛、复读机、床单等学习生活用品,向受灾的员工家属送去慰问金。

 旗下产业:

 乡村基、大米先生、雅迷涮涮锅

 名人语录:

 财富是个深潭,一个人一辈子拥有几千万远远足够,但要是能让几千名员工都拥有足够财富,这样的公司才能体现真正价值。

 最新动态:

 12月9日,乡村基正式牵手一亩田集团,在重庆举行“创新采购模式共建食材绿色通道”为主题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以“新思维、新流通、新起点”为宗旨,加强供应管理,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民。

  NO5 刘英:一朵盛开在重庆餐饮界的奇葩

 个人简介:

 刘英,女,汉族,1963年9月生,重庆南川人,研究生学历,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现任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非公企业)董事长、党总支书记,重庆市工商联常委,渝北区工商联副主席(兼),市饮食行业协会会长。

 创业故事:

 1991年,刘英在涪陵文化馆花了200元租下一间小门面,摆下三张桌子,开起了火锅店后来,她把火锅店搬到了新车站,花了30万元装修,更名为"巴人火锅城",实现了第一次跨越性的发展她开过火锅馆、川菜馆,后来,创立了阿兴记,阿兴记发展至今已经成为集餐饮连锁、农业产业开发与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拥有5家子公司、7家直营店,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营业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建有占地800余亩的农产品养殖、屠宰和精深加工基地,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社会贡献:

 1996年企业艰苦创业初期她就积极向残疾人捐款;2001年向23名贫困大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还与贫困女大学生张婷婷结成一帮一对子,帮助其完成了复旦大学学业;2004年为见义勇为受伤的贵州打工妹送去慰问金;2007年、2008年又资助渝北区高嘴镇11名贫困生,帮他们圆了求学梦。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刘英多次亲赴地震灾区,送去灾民急需的物资,并开展“粥棚行动”,公司先后捐资29万余元,组织员工捐资3万余元,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2008年6月,她在涪陵区大木乡、焦石镇捐建了两个“留守儿童工作站”,让“留守儿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10多年来,刘英向社会共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

 旗下产业:

 阿兴记大饭店、小爱家、阿兴家便利餐厅、阿兴记食品有限公

 名人语录:

 企业要发展壮大,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一个人灵魂的力量,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新动态:

 目前,阿兴记已经正式于10月推出副线品牌小爱家,该品牌位于观音桥盈嘉中心,是西部首家中餐推出O2O点餐、支付、管理一体化爆款的时尚潮牌餐厅。

  NO6 王和声:精明的管理者

 个人简介:

 王和声,女,党员,现任重庆和之吉饮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渝中区工商联执行副主席、渝中区政协委员、台湾中华同心会重庆分会会长、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荣登“重庆城市推动力人物30强”,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女企业家。

 创业故事:

 重庆和之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是王和声董事长一手创办的。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实干创新,近年来飞速壮大,由开业时仅一家不足1500m2营业面积的直营店,发展为集中餐、火锅为一体,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国著名餐饮品牌企业。从2003年初和之吉成立连锁加盟中心以来,短短几年,和之吉已经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加盟店,在重庆餐饮加盟疲软的现状下,一枝独秀,名播四方。

 社会贡献:

 和之吉属下直营店特别为贫困大学生设立了勤工俭学职位。和之吉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2千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512抗震救灾活动中,她亲自奔赴受灾第一线,为受灾亲属抗震自救,减少国家负担而努力工作。带头并积极组织区餐饮协会30余家企业多次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其中,和之吉公司重庆直营企业捐款捐物达30余万元。

 旗下产业:

 和之吉、和之吉·川菜天宫、和之吉·川菜天府、和之吉·私家菜食坊

 名人语录:

 善待头回客,厚待回头客。

 最新动态:

 目前,和之吉解放碑店已经完成改造升级,还特别引入麻辣鲜香的渔火锅,为传统中餐增添新亮点。

  NO7 黄灿:从“靓丽空姐”到“餐饮老板”

 个人简介:

 黄灿,女,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灿生自一个书香门庭,91年初中毕业时,她选择了一所重点旅游学校,1995年,她出任乘务长。1999年,她开始和朋友合作创办了精品新派川菜馆“菜香源川菜馆”,2006年6月,她投资成立了重庆黄金假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2008年6月创办重庆天星壹号酒店

 创业故事:

 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2月,1999年第一家“菜香源新派川菜馆”诞生,经过15年的沉淀和发展,如今已拥有5家直营店,员工1000多人。从创业之初的单店发展成为如今拥有七个餐饮品牌,集高中端及时尚、养生和社区餐饮为一体的知名餐饮企业,多次入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重庆商贸流通50强企业,是重庆餐饮商会和重庆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九龙坡区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

 社会贡献:

 2011年,四川连体婴儿事件,因菜香源人的爱心行动而备受关注,处于困难之中的连体婴儿父亲陈思利顺利进入菜香源工作,并受到菜香源领导和员工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黄灿发起爱心捐款大行动,以帮助陈思利度过难关。

 旗下产业:

 菜香源、首坐公馆、醉湖美宴、郝记鼎汤坊、舌尖记忆、十八梯·小菜馆、寻香源、天星壹号酒店

 名人语录:

 我从来不觉得什么是苦。

 最新动态:

 目前,菜香源旗下快时尚品牌“舌尖记忆”已在重庆拥有多家门店,未来3年内,将要开出40家门店,且每一家装修风格都会有所差异。未来将重点拓展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线城市。

  NO8 苏兴蓉:火锅加盟之母

 个人简介:

 苏兴蓉,女,1943年出生,重庆沙坪坝人,是苏氏火锅创办人苏维章的长女,苏氏火锅传人。现任重庆苏大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餐饮商会副会长,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 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商会会长等职务。1958年,15岁的苏兴蓉,进入重庆一家军工企业工作。1987年,创办了“苏大姐老火锅”店。从一名普通下岗女工一跃而成品牌火锅企业的老总。

 创业故事:

 80年代末期,苏兴荣在重庆一郊区离公路100多米的小山坡上,用4张石桌子、16条石板凳就开了家取名为“苏大姐火锅店”的重庆火锅。97年,她又分别在沙坪坝、南坪开了分店。1999年6月,山东东营苏大姐重庆火锅店正式开业,2002年,在苏大姐火锅、重庆小天鹅的推动下,重庆火锅协会正式成立。历经20余年苦心经营,苏大姐老火锅已成为“中国名火锅”,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已经拥有几百家加盟店。

 社会贡献:

 2004年公司董事长苏兴蓉女士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激情创业》栏目作为创业指导专家,无偿帮助重庆两位下岗职工从创业的困境中走了出来,这不但让很多下岗创业者学到了方法看到了希望,也体现出了苏大姐回馈社会的真诚之心。

 旗下产业:

 苏大姐老火锅、苏大姐生态园、苏大姐碓窝鸡、妙滋妙味冒菜

 名人语录:

 生意人一定要信“善”。当你心里总想着别人,别人也会想着你。

 最新动态:

 9月,苏大姐餐饮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推出重庆苏大姐老火锅招商加盟项目,其推出后,备受欢迎,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顺利获得了重庆苏大姐老火锅品牌加盟权。

 结束语 看完她们的创业故事,我不不禁感叹:女人当家时代来临,女性创业蔚为风潮!让我们向这些餐饮界女强人致敬,也让我们学习她们创业同时不忘奉献社会的高贵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