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因为腾讯读懂了政策!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巨头,多年来,腾讯在社交和 娱乐 方面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然而坐拥这两把头号宝座的鹅厂,却在电商方面接连受挫,搞拍拍搞微店都以失败告终,眼瞅着敌方阿里的电商帝国日渐庞大,鹅厂老板岂能甘心!抱着打不过
因为腾讯读懂了政策!
作为国内互联网的巨头,多年来,腾讯在社交和 娱乐 方面的地位无人能撼动,然而坐拥这两把头号宝座的鹅厂,却在电商方面接连受挫,搞拍拍搞微店都以失败告终,眼瞅着敌方阿里的电商帝国日渐庞大,鹅厂老板岂能甘心!抱着打不过就加入的思维,鹅厂选择入股京东,拼夕夕,美团等成功包围阿里!
利用自已社交的排它性属性, 鹅厂这些年可谓呼风唤雨,想要谁生谁就能生!在鹅厂光环的加持下,拼多多京东美团都实现了强势掘起!尤其是拼夕夕,它的成功绝对离不开企鹅的恩赐!
可以说,在过去这些年,国内互联网创业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最好的下场不是被阿里收购就是企鹅控股!几乎无一幸免!
然而,这两年市场却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今年,反垄断大刀阔斧的味道是越来越重了!鹅厂这次减持京东股,无疑是求生欲极强的表现!除了京东,还有个小的事件,鹅厂退了另一个平台的大股东行列,知乎!
其实早在7月份,QQ音乐就因独家版权模式被敲了一响。持股的美团也是因逼迫商家二选一遭到外罚。还有中止虎牙斗鱼合并等等。
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中央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态度已经摆上台面。阿里已经在往高 科技 转型了,腾讯自然清楚自已这么多年是怎样扩张成长的,所以,这波减持一方面符合反垄断政策要求,另一方面,采用中期派息方式套利减持,财务操作满分!不愧“中国伯克希尔”称号!
2个原因:涉嫌垄断和京东发现遇到瓶颈。
1涉嫌垄断,所以腾讯及时退出京东,是明智之举。你可以看一下腾讯的版图:投资美团、入股京东、参与教育行业的千聊和小鹅通……今后除了京东外,腾讯会逐步退出其他一些行业。
2京东最近发展也遇到瓶颈:电商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一直不高……所以腾讯尽早退出,也是明智之举。
先说重点:本质上来讲,腾讯还是为了规避触发反垄断的风险,宣布散股这一天,腾讯股价大涨424%。
腾讯减持京东,相信但凡对国内商界有所关注的人,都应该看到了这个消息。
这可是一件大事,代表了两大巨头不再高度捆绑到一起。
当然,腾讯虽然已经减持,但战略合作协议的截止日期是2022年5月27日,所以要说现在就分道扬镳,还为 时尚 早。
但到期后,腾讯不再是京东的第一大股东后,京东能否享有现在的微信、QQ资源,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腾讯这次减持,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淡化自身的影响力。
现在国家正在积极严查巨头垄断,而腾讯这个几乎投资了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大手,肯定需要规避风险。
而最佳的方法,自然是减持手里的投资版图,尤其是美团、拼多多这种平台性质极强的企业,更是重点。
这次减持,腾讯将释放46亿京东股权,持股比例也会从17%降到23%,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卸任了京东董事。
腾讯方面对这次减持给出的解释是:“投资发展期企业一直是腾讯投资的主要方向,而被投企业有持续自筹能力后,则会选择在合适的情况下退出投资。”
话说得很漂亮,但本质上来讲,腾讯还是为了规避触发反垄断的风险。
众所周知,腾讯还投资了美团、拼多多、快手、滴滴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按照此次减持京东的剧本,后续腾讯会减持其他几家企业股票吗
我认为会!今年行业有一个政策背景就是“推进反垄断工作,规范平台经济发展”,这一点腾讯和京东都拎得清,看破不说破。几乎可以断定,后续腾讯将陆续采取减持策略,进一步主动适配互联网反垄断大背景下的发展要求。
如今腾讯的一系列举措,都是有意迎合遵守监管政策的正面举措。当然,这样也意味着腾讯可以获得更为稳定和利好的长期发展环境。
互联网发展的成果应该让14亿国民普惠享受,而不是掌握在个别人手里。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更为普惠、普适,看清这一点,就能看清近期行业大事的底层逻辑、
有人说腾讯给股东发京东股票是为了迎合“共同富裕”的政策。这当然是误读,腾讯的股东显然不是需要被扶持的那个群体
2021年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大年,在监管层的注视、引导与严管下,互联网行业正在步入到全面合规的时代,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各类监管的核心都旨在市场更加有序、良性、持续地发展,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中反垄断监管是诸多针对互联网监管的重中之重,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挂牌成立,成为我国反垄断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
从各国实践来看,反垄断不是一蹴而就的,监管也不会一次见效。随着执法实践的不断累积,特别是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平台企业、 科技 巨头、跨国公司、国有垄断企业的反复博弈,企业合规意识与水平将逐步增强,反垄断执法水平与体系也将不断迭代。
在这样的态势下,对于阿里、腾讯等巨头甚至任何企业来说,合规都是没有终点的事情,未来所有上规模企业都将设立专门的合规部门,甚至首席合规官,以确保不触碰相关监管红线。
总而言之,对腾讯来说,将京东股份作为股息“派发”给股东,“散股合规”的同时,更是打开了腾讯特别是微信未来的新格局,这对腾讯来说是一个重要而正确的决定,这种“以退为进”展现出的是腾讯管理层的魄力,也体现出腾讯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资本市场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宣布散股这一天,腾讯股价大涨424%。
腾讯减持京东不是不看好电商,是控制自己的扩张脚步。
因为腾讯从发家起就是靠不断的兼并和扩张的,无限增加自己的商业版图,但是,这几年,国家对这种巨无霸公司的近乎垄断的商业行为已经在敲警钟,万达、阿里、腾讯等等这些巨头在本公司经营主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中的疯狂扩张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政策面肯定要给他们降降温,腾讯此举也释放了自己无意与政策相左的态度。
最近国内的互联网和电商公司不管是从资本市场的股价方面还是经营方面都遭遇到了寒冬,双十一、双十二的风头不再不可一世,都是彰显着发展实体经济的主线不可动摇,而互联网公司的无限扩张必须被合理控制,腾讯在这个时候急流勇退,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我们也希望腾讯公司不要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商业巨头,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 社会 责任。
从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2021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和经济等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政策。
不少大型企业,现在其背后的资金链已经开始了“断裂”,导致这些企业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企业效益下滑,开始人员精简等等。
加上疫情期间,很多人们不在进行了网络购物,从而转向了实体店。
因为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停工停产,没有效益收入,其内部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
某电商平台的销量并不是很高,相比于“竞争对手”来看,完全已经不在一个“平台”上了。
某大型企业,实际为投资企业。不可能光投钱,而不要回报。当被投资的企业没有了利益化后,投资其的企业,基本上就会收钱走人。
与其说是不看好或功成身退,更不如直接挑明了就是:没有了利用价值,该“抛弃”时,就要果断进行“放弃”。
“买某企业股票,送某某企业的股票。”
这就是个“信号”。
国内电商死水一片,腾讯有重要责任。减持京东,利好中国电商行业发展。看着耸人听闻,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电商企业们在国内卷得厉害,海外也没冲出去,连东南亚电商市场,也没见到几个电商巨头有什么成功之处。整个行业创新不足,作为行业老大的阿里,本应有全部责任。但阿里有劲使不上。作为行业老大,拿捏老二老三是应有之义,用鞭子抽抽他们去创新,去为整个行业搞出一条条新的增长路径出来。但问题是,阿里想抽抽不动啊。
过半流量掌握在腾讯手中,而腾讯又是老二老三的干爸爸。老二老三活的是轻松爽快。你看看京东,除了创业初期的重资产物流,这些年做了啥?行业老三,搞出了拼购之后整了啥?没有任何有亮点的东西,这群巨头原本应该砸重金去搞新技术,去发展新市场,结果居然一个个无聊到去抢菜农的生意。活得真太容易,太滋润,一个个拿着腾讯的投资,在腾讯的流量体系保护下,悠哉悠哉,创新不足。
不只是老二老三,唯品会,美团这些也活的不错。他们本应在阿里阴影下艰难存活,至少要去搞搞东南亚市场,甚至欧美市场。可现在电商行业真正搞创新的居然是老大,是老大去搞海外市场,老大搞ewtp,搞国际物流体系,甚至搞云计算,芯片和数据库。在腾讯这个武林盟主的带领下,电商玩家们没去创新,反拥有了团结起来干阿里的能力。阿里这个电商的行业领袖,活成了 日月神教,失去了对武林的领导能力。电商这个格局,是腾讯想要的,但不是剁手党想要的,更不是国家想要的。
反垄断大刀砍下,不得不收手! 今年4月10号,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阿里巴巴集团被处以18228亿元罚款。 这已经相当于阿里巴巴集团2019年销售额的4%,净利润的23%!当月,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外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展开调查,并于 10月8日,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对其处以3442亿元的行政罚款。
这两天,还有一条消息震惊了金融圈,之前上市受阻的蚂蚁金服再度完成了增资,正式宣告了国资入场!其注册总资本由60亿增加到300亿,其中, 中国信达出资 60 亿元成为第二大股东,综合占股达24% ;此次增资完成后,蚂蚁集团占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股份维持50%不变,第三股东为持股6%的舜宇光学,剩下的 博冠 科技 、国泰世华银行(中国)、渝富资本、宁德时代、千方 科技 、中国华融等股东占股均不超过5%。
至此,罚也罚了,收编的也收编了,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腾讯再不上道好日子就到头了。
因为腾讯投资了太多的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和垄断问题,再不自我整改,阿里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7月15日早间,腾讯发公告称,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向不少于3300位奖励人士授予合共2403万股奖励股份。发行的目的旨在嘉许奖励人士所作出的贡献并吸引及挽留本集团持续经营及发展所需的人才。
根据股份奖励计划,董事会须安排以本公司资源拨付新股份的认购款项4806港元(代表股份面值乘以将予发行的股份数目)。独立受托人须以现金认购新股份,该等股份干订明的归属条件符合时将无偿转让予奖励人士。
公告显示,董事会可能不时全权酌情甄选参与股份奖励计划的任何合资格人士,其中包括雇员、行政人员或高级职员、董事、专家、顾问或代理。
240万股腾讯股票价值约合人民币1121亿元。以3300名员工来算,平均每人可获得34万元。
这是继京东集团宣布两年时间内,将员工平均14薪逐步涨至16薪后,又一家互联网公司宣布员工收入激励计划。截至发稿前,腾讯股价上涨225%,报569港元/股,总市值达546万亿港元。
腾讯近期向2万多名员工奖励股票,人均获得股票价值约为166万港元,互联网公司突然如此“大方”,其目的就是奖励其所作出的贡献并吸引及挽留集团人才,那其他互联网公司为了吸引人才都做出了哪些奖励计划呢?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腾讯在福利这块,一直都还不错的,距离最近的一次福利政策应该是在2021年的11月4日的员工关怀方案了,在11月5日升级了员工关怀方案,正式推出了员工退休待遇,员工在腾讯就职期间达法定年龄退休时,可同时享受公司为其提供的定制纪念品、长期服务感谢金、退休荣誉金三项福利。其中,长期服务感谢金为 6 个月固定工资;退休荣誉金提供 “服务年限金” 和 “50% 的未解禁股票期权” 两个方案,员工可自由选择其一。
同样是互联网公司的小米集团,则在2021年的7月份发布了新十年创业者计划,即选拔一批核心技术专家和年轻管理干部,给予类似早期创业者的回报,激励大家以创业者心态和投入度开启小米新十年征程。选拔条件,首先要认同小米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有能力、有潜力,并且在核心岗位要有突出战功。该计划基于业绩考核,股票成熟期将长达十年,有效实现个人收益与公司业绩的高度绑定。
然后京东集团则宣布自 2021 年 7 月 1 日开始到 2023 年 7 月 1 日,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 14 薪逐步涨至 16 薪,在 2021 年 7 月 1 日之前的基础上直接涨薪两个月。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激励计划同样带动其他公司的政策,比如快手,字节跳动取消 996 ,到了 11 月份又看到字节跳动开始实行 1075,腾讯据说也要实行 965 工作制,而近期又听说浙江省推出新的产假、育儿假政策后,阿里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的员工一胎产假由原来的 128 天延长到 158 天,二胎、三胎产假延长到 188 天,据说正在休产假还未结束的员工,可按照新政策申请延长产假。
总结,互联网公司突然如此“大方”,其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人才,但是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还有些公司也在裁员,而裁员的目的就是将那些业务不好的部门,不挣钱的部门裁掉,进行结构化调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