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萌娃给爷爷盖被子

老人 0 75

暖心萌娃给爷爷盖被子,第1张

暖心萌娃给爷爷盖被子
导读: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看到一位爷爷假装睡着了,在旁边的小孙女发现爷爷睡着了没有盖被子,就自己起来把被子帮爷爷盖好,还细心的把被子的每个边角都整理好了,然后自己又的躺着并盖好被子,非常乖的宝宝,最后还挽着爷爷的手接着睡觉,看到这一幕真的非常的温

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看到一位爷爷假装睡着了,在旁边的小孙女发现爷爷睡着了没有盖被子,就自己起来把被子帮爷爷盖好,还细心的把被子的每个边角都整理好了,然后自己又的躺着并盖好被子,非常乖的宝宝,最后还挽着爷爷的手接着睡觉,看到这一幕真的非常的温馨,家有一老一小如有两宝。

看着视频中那些画面,真的感觉非常的暖心,小女孩虽然很小但真的很贴心,我相信和这一定和家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尊老爱幼需要从娃娃做起呢。

其实孩子的行为是长辈的映射,小孩子多半是在横仿大人们的行为,父母长辈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的教育是对孩子极好的手段,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我们就得先成为那个样子的人呢,以身作则的教育是很有效的。

前几天也看了一个新闻,是一位80岁奶奶被亲孙女用脚踢,重点是孙女已是成年人,所以还是从小就没有引导好孩子,然后就有很多网友认为老人的家庭肯定不温暖,她的子女在家估计也对老人不太好,所以孩子才有样学样,一个不顺眼,就打骂老人,所以一定要做好言传

身教。

大连的一个萌娃火了,他同时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视频,两个手机摆放在自己面前,四个老人争先恐后的和小萌娃聊天,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那么老年人为什么都喜欢抱孙子啊?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而且活泼好动,特别惹人喜欢,老年人年龄大了,其实内心也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少,他们看到自己的孙子能够茁壮成长其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再加上他们已经退休了,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就想着逗孙子开心,大家都知道隔辈疼,其实是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真正的意识到后代有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年轻的时候,要努力工作,要养家糊口,一直忙碌着,根本就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儿女。

人年龄大了,基本上都退休在家养老了,他们的快乐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儿女还有孙子孙女能够拥有幸福的家,一般老年人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儿子或者是女儿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年轻人就可以去上班了,其实这样的老人是最懂得替儿女分担责任的,毕竟如果他们不帮忙照顾孩子,那家里就必须要有一个人不能上班,这样一来家里的重任就会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另一方想帮忙分担任务也是有心无力啊。

所以说像老年人不要总是把疼爱孙子挂在嘴边,应该实事求是的去做,毕竟自己年龄也不算大,照顾孩子还是挺好的,当然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这样容易把孩子宠坏了,到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变得蛮不讲理,到时候并不是再帮助儿子和女儿了,而是给他们添加更多的负担啊,照顾孩子要用合理的方法去照顾,不要一味的顺从孩子啊。

#家庭教育加油站# 您发现没?走路的时候脑子转得快!《七步诗》是曹植走着写出来的,古人学习都是拿着书蹓跶,很多人都是踱着步思考……

最近因为家里情况变化,让爷爷来接送娃去幼儿园。没想到时间过了一个月,刚满四岁的娃说话的语气都变了!句子明显见长,不时蹦出来一句古诗,不时蹦出来一句外语,真是奇了怪了……

原来,刚满四岁的萌娃王鹤然,认识那么多个字,背诵那么多首诗,记住那么多单词,会唱那么多支歌……大都是在接送幼儿园的路上学会的。

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娃爸小时候爷爷就是这样教的,现在又用在孙子身上了。接送幼儿园的路上,虽然时间不长,但却是教娃学习的绝佳时机,不好好利用,真是可惜了。

接送幼儿园是每天必做的事,一般都是牵着手或骑自行车带着,这时孩子和大人的距离基本保持固定,适合语言沟通。而且这个时候,外面空气新鲜,氧含量高,除了说话没有别的事可干,眼睛耳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正是学习的好时候!

爷爷一般都是这样做的:

出门识字:出去玩时,遇到各种标识牌上的字就进行指认。电梯上的“注意安全”,垃圾箱上的“可回收物”,小区门口的“一路平安”,街两边的“水果超市”,公园里的“水深危险”……以至于路边的广告,公园里的地图,停车场里的车牌……都是学习识字的“免费工具”,这样识字,形式生动,情景交融,重复率高,让娃在不知不觉中识了字。

路上背诗:疫情过后,娃就去幼儿园了。除了去幼儿园,其实娃没有太多的自由时间了,如果再把娃强行地按在屋里学习(当然养成学习习惯还是应该的),好像有点不忍,如果什么都不学,心又有点儿不甘,所以好好利用接送幼儿园的时间,就成了重中之重。

我家距离幼儿园直线距离一公里左右,步行过地下通道需要20分钟,骑车稍绕一点大概也就10多分钟。

爷爷一般都是骑自行车接送。送去的时候,会根据路上遇到的事物,复习或学习一些英语单词,比如:自行车、公交车、树、花、幼儿园、老师、早上好、天气冷…等,也会提问一下以前学过的诗。遇到新鲜事物,如果会的话,就教一下,做个预习,如果不会,回家后就手机百度。为了调节心情,还会让娃练习曾经学唱或会唱的歌曲,如粉刷匠、谢谢你、哆来咪等。

接的时候爷爷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掌握一些其他孩子的家教情况和其他孩子的日常表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教娃一些东西。

接到孩子的第一时间,爷爷会和娃来一个拥抱或爱抚,至少有意识地有个身体接触,解决娃的“皮肤饥饿”问题,然后询问娃在幼儿园的表现,吃的啥,玩的啥,被表扬了没,哪个小朋友被表扬了,等等,练习娃的复述表达能力。

然后就是骑自行车回家,路上遇到新奇的东西或娃感兴趣的东西,就趁机“科普”。比如树叶黄了掉了,就讲秋天是啥样,春夏秋冬各是啥样,什么时候掉树叶,什么时候长树叶,什么时候热,什么时候冷,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下雪,学习或复习相关的古诗,写秋天的有什么诗,写春天的有什么诗…遇到不懂或难讲清楚的,就手机百度。用简单的英语对话,Are you hungry(你饿了吗)?Go home (回家),遇到好吃的,就说 lovely!(好吃),等等。养成学习习惯,一上自行车,就自动进入学习模式。

从国庆节过后10月8日到立冬11月7日,一个月的时间,爷爷共教会孙子100多个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一首英文歌曲《哆来咪》,开启了英语学习的“大门”。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学会背诵5首古诗词(有关秋天的),新认识的汉字没有统计,这其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在接送幼儿园的“自行车上”学会的。此举不仅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提高了娃的学习兴趣。

孩子是自己独自离家的,因此,孩子的父母在家中。

事情发生的经过

这件事情发生在重庆,一位年仅三岁的孩子一个人从家里跑了出来,并且手脚并用的爬上了公交车。

公交车司机看到小孩子独立一人,就问小朋友要去干嘛,小朋友说自己要坐车。

然后,公交车司机以为孩子是找不到自己的家长了,因此,公交车司机报了警,还让车里的乘客去乘坐另外一辆公交车。

公交车司机则陪着孩子在车里等着孩子的父母来寻找孩子,果然,没多久,孩子的父母找了过来,孩子的父母非常的感谢公交车司机。

这次的案例提醒着各位家长要看顾好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看不见孩子的时候,要试着喊一下孩子的名字。

万一孩子跟这次案例中的孩子一样,独自出门了呢?这次的孩子是幸运了,遇到了好心的公交车司机,那万一遇到人贩子了呢?

如果孩子真的被人贩子拐走了,那家长真的是要后悔莫及了,还好这次是公交车司机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并询问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一个人在这。

公交车司机也当机立断的报了警,通过警方的调查,帮助孩子找到了家长,不过这个孩子的家长心也是大的,孩子不见了,如果不是警方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可能父母还不知道呢?

孩子毕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次看到电视里寻亲的环节,都会令人动容,孩子的丢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毁天灭地的,是无法言喻的伤痛。

所以,各位家长们还是严以为戒,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的时候,都要看顾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远离自己的视线之外,一旦发现孩子不见了,一定要尽快去寻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很小的年龄阶段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们都在模仿大人的动作与行为,而这种模仿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会根据父母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行为,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与认知能力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就在近几日,有一个1岁半的萌娃在饭桌上向爷爷敬酒,直接说了一句“我干了”,这位小孩子的举杯致意的动作也是非常到位了,所以这个萌娃额一句“爷爷,我干喽!”也让众人哈哈大笑,放这个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意外走红,网友纷纷表示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这么老成了吗?这动作表情和遗传有关系吗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其实根据这位萌宝的妈妈说,因为当时都是亲戚朋友经常一起聚会,所以这个萌娃也是在其中,他也想融入集体中,所以这个萌娃就跟大人一起学。由此可见,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强大。所以作为家长也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在成长的期间,是和父母最为亲密所以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同时孩子也会刻意模仿父母的行为,这也提醒各位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而模仿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学习技能,这也是孩子在自我意识和探索世界的最有效一种方式。所以孩子能够模仿家长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且孩子模仿大人的行为举止本身是没错的,但是这就是考验家长的一件事情了,因为大人的行为举止的对与错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长,这也是给各位家长带来了一定的警醒:在孩子生长阶段,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好对待孩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榜样作用。萌娃其实本身也没有错,因为经常与亲戚朋友聚会,在而聚上也少不了酒水,尤其是在我国,关于酒文化也是一件非常兴盛的事情,所以宝宝也会进行模仿,更正常,但是也需要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作用。

而作为宝爸宝妈们也应该抓住孩子模仿的这一关键期。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可以学习走路、说话、穿衣等。而在平时也需要让孩子训练讲故事的能力,丰富孩子内心的情感生活。家长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注意自身行为举止。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会模仿父母、爷爷奶奶等亲近之人的行为,所以一定不要有不好的习惯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否则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我家小糖果的生日在正月里,在上幼儿园之前每当过生日她是很开心的,因为正赶上过年期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能看得到,一家人为小寿星庆生,别提多热闹了。

可是自从入了幼儿园,她却有些愁眉不展了,不为别的,就因为其他小朋友都能在班级过生日,而她却轮不上。舅舅悄悄和她说, “你就说某天是你生日,不就成了吗?” 我女儿坚决反对,“那不是撒谎吗?”

过生日是一件非常有仪式感的事情,尤其是看着小宝宝一天天地成长,老母亲都会深感欣慰。现在每家的孩子数量也少了,不像以前一家七八个,很多孩子都是“独享恩宠”呢。

66小朋友过生日了,家人为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生宴。宴席摆在了大酒店里,因为叔叔伯伯众多,亲戚朋友都来捧个场,这场面就有些壮观了。

一众帅哥围坐在大红餐桌旁,服务员还没上菜呢,先来个“娃娃菜”吧。小家伙被放在了转桌上,穿着红色小裙子,十分具有节日气氛呢。软萌的外表看着就让人喜爱。

气氛都已经烘到这了,再不表示也说不过去啊,于是乎大家纷纷掏出了准备好的红包,给小萌娃庆祝生日。 小宝宝转到哪里,马上有亲戚朋友送上红包一份 ,给钱的开心,收钱的却有些发蒙。

孩子还小,尚且不知这些红包意味着什么,但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小小年纪就懂得。66小朋友照单全收,转得很是开心。这边叔叔、舅舅们也开心地录像,记录下娃成长的一刻。

还没转到的,早早把要给孩子的红包放在桌子下方,眼睛盯着旋转的小寿星,就等着孩子转过来后“闪亮登场”了。

这一幕被宝妈上传到网上,引来了一片羡慕之情。这孩子真有福气,这么多人宠着呢!还有不少表示眼馋的, “坐等收钱就是这么来的吧”“放我上去转一圈!”

小孩子过生日,差不多是“礼物满满和快乐加倍”的代名词,他还那么小,你跟他讲“母难日”恐怕还接受不了那么多。

过生日是一种仪式感, 仪式就是这一天和其他的那些天都不同 ,儿时的娃还在 美食 和玩具中沉迷。再大一点,他会懂得感恩,知晓母亲的不易。

等到孩子 14岁生日 ,这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他要郑重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法律义务,也是成长的第一步。

刚刚毕业进入职场的小李却说,他是一个内向的人,表面说着 “这些小儿科,实在无所谓” ,内心却盼着有人能记住他的生日,能在那天和他说一句“生日快乐”。

关心你的人,总会记得你的所有,会默默守在时钟旁等到12点的钟声刚过,迅速地给你庆生,成为你新一岁的“敲钟人”,她别提有多开心了。

“看,闺蜜,我今年又是第一名”“他是我暗恋着的人,不知道第一个在他朋友圈留下生日快乐的痕迹,能否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呢?”

还有人说,生日的意义,在于有人记得。 于你而言,那只是似水流年里的一天,成年人却很怕喧闹过后的孤独;而对于爱你的人来说,是给他们以及向你表达善意的人,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

惟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自己的生日都有人记得,而你若能记住自己所爱之人的生日,也是另一种幸福了。

      为什么要特意写这篇关于外婆来上海了?因为外婆在因你第1次来上海之前,从来没有走出过江西省。上海应该是你外婆这50几年来,从她出生到现在,到过最远的地方。

      你外婆是麻麻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我的学业,我的婚姻都是在你外婆的促成下完成的。虽然曾经怨恨过你外婆,但是现在麻麻渐渐明白,外婆都是为了麻麻好,因为你外婆的这一生过得太辛苦了,所以她希望麻麻嫁得好,过得幸福,不要再像她那样辛苦。我想全天下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一生影响都会很大。

        外婆第1次来上海,是2011年5月份。她不放心粑粑麻麻对你的照顾,拉着爷爷一起来上海看你。她是第一次坐动车,带着外婆的爸爸(你的曾祖父)从山里采摘晒干的中药草就来了,为了你的湿疹。他们只在上海住了一天,第二天就匆匆忙忙地赶回去了,哪都没去逛。

        送你外婆和爷爷回去的那天,麻麻犯了健忘症。让粑粑抱着你,麻麻买好地铁票,直接进了地铁。粑粑事后说他在后面拼命叫我,我都听不见,急匆匆的就走了。其实麻麻进了地铁,找不到你和粑粑,手机又欠费停机了。心想难道你粑粑带着你坐地铁先回去啦?所以又急匆匆的上了地铁,往家的方向赶,下了地铁,麻麻找了个报刊亭充了话费,手机复机了。给你粑粑打电话,把你粑粑气得对麻麻破口大骂,你和粑粑还在虹桥火车站,没上地铁,钱都在麻麻这,粑粑打麻麻电话又打不通,身上钱又没有,你又哭闹,把粑粑气坏了。我又赶紧折回去接你和粑粑。为这事,你粑粑几天都不跟麻麻说话。都太年轻了,你粑粑也不是体谅人的人,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健忘症。后来麻麻跟麻麻的一个客户提起来,才知道这是产后健忘症,因为太辛苦,压力大的缘故,所以麻麻有点间歇性健忘症。不过这次以后,这么严重的事情再也没发生了。

        这次外婆来上海的照片麻麻没保存到,被那次电脑格盘格掉了。

        那就说说外婆第2次来上海吧,是2012年5月,已经是1年后的事情了。这次和外婆一起来上海的还有你和舅舅一家三口。舅舅带你们来上海旅游来了。这时候麻麻正好从德佑地产离职,当时是裸辞,又刚搬了另外一个房子。

        这是麻麻带你们去城隍庙,老庙黄金银楼前合影。

        那个时侯的你特别喜欢吃手指,动不动就把手指放嘴里啃。

        外婆带你都瘦了20多斤,外婆年轻的时侯是有点胖的,这时候已经明显瘦下来了。

        瞧,你外婆笑得多开心!外婆说她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生养了麻麻和舅舅,麻麻和舅舅再各自成家有了你和姐姐。外婆很满足,总是说我们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姐姐都要麻麻抱了,但宝贝你却不让麻麻抱你,不管麻麻怎么引诱你,你就是不要。这时候的你对麻麻的总是一副拒麻麻于千里之外的表情,你是在怨麻麻吗?

        那时候,你最爱这个安抚奶嘴,没有它,你晚上怎么都不睡。也许从麻麻把你留给外婆回上海的那一刻,就给你埋下不安的种子。

      宝贝表情好严肃啊。

      舅舅和外婆长得很像有米有?

        麻麻和外婆也很像有米有?其实麻麻像外婆也像外公,但是麻麻和舅舅长得却不像。看来外婆的基因很强大啊!

        外婆第3次来上海的时间与第2次很近,是2012年7月份。

        粑粑那次休年假,回江西看你。粑粑带着激动的心情回去,你却不认识粑粑,不要粑粑,摸都不让粑粑摸一下。这次事件给你粑粑的打击很大,他决定把你和外婆都带回上海,让你跟我们培养感情,这样你跟外婆又来了上海。

        到上海的那天晚上,你下了出租车,看了看周边,不肯进家门,外婆把你放在地上,你拉着外婆的手,要往出租车送你们来的反方向走,不停的哭着说:“走,走,回家,我要回家。”无论粑粑麻麻,外婆怎么跟你说,你就是不肯进家门。你还自己往回跑,跑了一段路,看到外婆没跟你走,你又跑回来,哭着拉着外婆说:“外婆,回家。”指着来的反方向。我现在忘记最后是怎么把你哄进家门的了,但从这以后,你坐出租车就会哭,不肯坐。

        这是一个1楼半的小阁楼,没有窗,这是粑粑麻麻在上海住过最差的出租房,没有卫生间,还要自己倒痰盂。吃喝拉撒都在这间房子里面,外婆不能理解粑粑麻麻,这样的住宿环境为什么不回江西?

        住在那样的环境里面,感觉你外婆每天都不太开心,这也许是所有为了孙辈漂泊在外的老人的真实写照。麻麻看了外婆所有的照片,笑容都很勉强。

      你外婆特别喜欢吃辣椒,没有辣椒她就吃不下饭。外婆每次做菜的时候,听到整栋楼的人在咳嗽,你外婆就觉得特别不意思。在那狭窄的楼梯间烧菜,外婆还把门关起来,想想那滋味,得多难受!这种滋味只有住过上海石库门老房子的人才深有体会。

      你现在愿意配合妈妈照相了,还会摆pos了。

        麻麻现在看这张照片,你外婆看着也不太开心。

        外婆穿的这件衣服是麻麻5月份带外婆去七浦路买给她的。麻麻带你外婆去商场买衣服,你外婆一看吊牌,把她吓跑了,怎么说都不肯再进去试衣服。麻麻只好带她去七浦路逛,一到七浦路,你外婆就开心了,逛得不舍得回来,她说好像逛县城农贸市场,真有味道,你外婆勤俭节约了一辈子。

        为什么放宝贝这张照片?因为麻麻觉得宝贝这张照片的表情特别像你爷爷,你长得跟粑粑很像,跟你姑姑也很像,跟爷爷也像,你爷爷的基因有真强大。呵呵^_^

      虹桥火车站候车室,玩得停不下来的你。你像个男孩子,一点也不怕生,到处乱跑,好不开心。

      不知不觉你和外婆来了有1个多月了,这期间粑粑麻麻都在上班。每次外婆一个人带你在家里,麻麻都会交代外婆很多,你外婆是一个很少出远门的人,每次麻麻出门都会跟外婆交代:“你不要乱走,不要跟陌生人搭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你外婆听到了总是有点不开心,说:“我又不是傻瓜,你把你妈我当傻瓜吗?”,但麻麻还是不放心你外婆出去。事实上你外婆远比麻麻想像的要独立,她每天都带你去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玩,她跟别人聊天,还跟老外聊天。老外给你拍照片,你外婆很开心,回来跟麻麻分享。旁边邻居还给你买吃的,出门买菜邻居也会跟你外婆打招呼,你外婆特别得意的跟麻麻说:“看到了吧?你妈我还是很有交际能力的。”

      虹桥火车站候车室。

        看麻麻这张照片肚子好大,像又怀孕了,其实没有。不过毕竟麻麻还很年轻,满脸的胶原蛋白,哈哈哈~~~

        送你回江西的那天,你粑粑特别舍不得你,一直抱着你不撒手。

        你看外婆这张照片,她是在生妈妈的气。

        在你们回去的前两天的晚上,你半夜哭着吵着要出去玩,你外婆一直在哄你,你还是一直吵,一直哭。你外婆就叫我开灯,我睡的迷迷糊糊爬到床头给你开灯,忽然从床上摔下去了,把你外婆吓一大跳。我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就带点怨气地说:“妈妈,她要出去走你就抱她出去走走她不就不哭了吗?”我当时真的是无心的一句话,你外婆却生气了,抱着你就出去了。我又继续睡我的觉。现在想想,你外婆当时肯定很伤心,第二天早上起床,你外婆不理我,叫她吃饭也不吃,好像还哭了。我当时真是后悔说了那句话,伤了你外婆的心。

        回去前一天,你外婆带你去公园,你在那走边边,差点摔跤,你外婆拉了一下你的手,手就脱臼了,你一直在那哭。麻麻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刚做好饭,等你们回来吃饭,你外婆带着哭的你回来了。麻麻问怎么回事,你外婆把事情说了一遍,我就说了句:“她这么小,走都不是很稳,你怎么能让她走边边了?”麻麻这真的是自然反应,你外婆又往心里去了,觉得我在责怪她,她又不开心了。打车带你去医院看完手,外婆就一直吵着要我给她买票回江西,本来当天就要走的,没票,就买了第二天回南昌的票。

        就这样,你们匆匆结束了这次上海之行。

      现在想想麻麻真是个很粗心的人。你和外婆回去以后,麻麻整理照片时,看到你外婆的表情才知道你外婆当时走的时候还在生麻麻的气,她是带着气走的。而麻麻却全然不知,想想她在上海的这一个多月,麻麻所有的关注点都在你的身上,很少关注你外婆。平常买菜,都是买你爱吃的,从没问过你外婆想吃点什么?也没有专门给她买点她爱吃的东西。想想她这么辛苦的帮麻麻照顾你,麻麻却没有尽到作为一个女儿应尽的孝心。

      是不是所有的母女都像麻麻和外婆这样“相爱相杀”?

        外婆为麻麻付出很多,麻麻也很感激外婆的帮助,但是真正生活相处,却总会吵架。麻麻讲话总是会伤到外婆,外婆也总是会生麻麻的气。我常常会想起外婆对麻麻说的话:“谁都有资格说我,唯独你没有,这辈子,我最对得起的人就你。”

        其实你外婆付出最多的人是你舅舅。全家都知道你外婆重男轻女,她一直偏袒你舅舅,从不说你舅舅,这也一直是麻麻心里的一根刺。就是因为麻麻是女儿,她帮麻麻带你就是对得起麻麻,帮舅舅带孩子就是天经地义。不过麻麻不生外婆的气,做了麻麻以后,才发现为人母太不容易了,外婆愿意帮麻麻带你就是麻麻最大的福气。

      麻麻常常在心里想:将来麻麻和宝贝会不会也这样了?

      这次之后,你外婆就再也没来过上海了。一方面是她确实忙,没时间,尤其你表弟出生以后,她是寸步不离。另一方面不知道你外婆是否还对这第3次上海之行耿耿于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