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员工激励10条黄金法则 什么样的激励方案才是有效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员工激励10条黄金法则,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有效的激励方案可以在创业公司成长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但问题在于,什
员工激励10条黄金法则
什么样的激励方案才是有效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员工激励10条黄金法则,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有效的激励方案可以在创业公司成长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但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激励方案才是有效的。在 Carmen Sample 看来,有效的激励方案必须包含以下两点:
确定人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才能获得奖金;
确定达到指标后的金额。
那么,创业公司如何确定指标?首先,找出最需要关注的部分,然后围绕这个部分创建数据驱动指标:
纠结于过高的劳动成本?那就创建人工成本百分比指标。
销售有困难?那就创建月度增加的月收入指标。
营业额不够让人满意?那就创建留存指标。
以下,是 Carmen Sample 的 10 条有效激励方案设计的黄金法则,仅供参考。
1、给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职位设置激励方案:
A)他们给公司带来(销售或)利益;
B)他们(HR、财务人员)积极保证公司资金安全。
2、不设被动激励
如果设定的指标人人都能完成,且不用面临很大的挑战,说明这套激励方案是有问题的。激励不应该给予被动完成工作、不思进取的员工。
3、不针对具体的职位设定激励方案
Carmen Sample 的经验是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设定激励方案,有时候只进行微调,有时候会给出一套全新的方案,目的是不针对某个职位设定长期的激励方案,把奖励给予真正做出成绩的人。
4、设立的激励方案要值得员工付出努力去争取
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有奖励方案,但很可能员工并不需要(比如格力给员工的格力手机优惠),甚是鸡肋。
5、激励不是工资,最好要超出员工的预期
只需记住一点:薪资是员工职位范围和责任的体现,员工激励则反应了战略性增长。
6、激励方案的指标必须用数字和数据衡量
如果设定一条指标「保持高度参与」,员工只会把它当成一句口号;但如果是「团队营业额增长必须超过 10%」,就很清晰的说明了目标。
7、激励必须完全在某个人的控制当中
在单一问责制的情况下,人们的表现通常会更好。考虑到团队协作的存在和必要性,创业者要找出每个人负责的独特的部分,并设置激励指标。
8、激励方案必须清晰易懂
设定的激励方案和指标应该更清晰,让每个员工都能理解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得到激励。同时,如果有问题,员工还要有及时反馈和修改指标的渠道。
9、激励不是摆设,而是真实可得的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考虑到每个项目的难易程度,表现最优者的标准并不容易判定。但最高的奖励必须落到实处,激励每个员工一直努力达到顶峰。
10、激励应该公开进行
这一行为会带来员工之间的竞争,但竞争是必须的——它能激起其他符合资格人的斗志,知道努力后能得到的奖励。如果员工之间没有竞争的话,他们就不适合待在有激励的岗位上。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王自如入职格力几个月后,格力手机业务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格力有一款新产品已经入网。从外观来看,格力新机将采用前置挖孔屏+直角边框设计,并且机身颜色为工艺难度更高的白色。配置上,知名数码博主@熊猫很秃然表示,格力新机将会搭载骁龙870处理器,搭载4200mAh电池,最高支持30W快充。
虽然这一配置放在整个手机市场并不十分亮眼,但是考虑到此前格力手机高价低配的产品特点,我们不得不感慨,王自如真的帮助格力手机开窍了?
屡败屡战的格力手机
事实上,比大部分人所以为的时间都要早很久,格力就入局了智能手机市场——2015年6月,董明珠高调宣布,格力首款手机开卖,售价仅为1600元,并表示“格力手机,可以秒杀小米”。
尽管格力入局智能手机行业比小米晚了几年,但是考虑到一加也是在2014年4月才推出首款产品,因此,格力手机推出的时间,其实还算是在手机行业红利期闭合的前夜。
然而现实却让格力猝不及防,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首款格力手机的出货量大约只有五六万台。
不服输的“董**”并没有就此放弃,随后格力又推出了格力手机色界。对此,微博大V@摩卡曾透露,格力手机色界共生产了30万台,但只卖出了1万台,剩下的全部被迫内部消化。
之所以格力手机在市场上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但另一方面,也与格力手机的忽视产品只谈情怀有关。
以2019年格力推出的格力手机三代为例,其在售价3600元的基础上,仅仅搭载了2016年流行的骁龙821处理器。作为对比,当年的热门旗舰小米9不光是手机市场第一批搭载高通骁龙855的旗舰产品,并且起售价也仅为2999元。
配置差距如此悬殊,消费者当然会用脚投票——官方数据显示,发布半年后,小米9系列全球总出货量达到了470万台。
更重要的是,由于一直以来的家电销售惯性,格力手机也没能根据手机销售的线上化大趋势,即使的调整自身的产品出货策略。华夏时报报道,在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格力初代手机大举向经销商渠道压货,价格最低能给到1200元。
诚然,对于广袤的中国市场来说,线下是各产品不能忽视的重要渠道,但是结合OPPO、vivo的产品策略来看,格力手机并没有找到“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之类的消费者痛点大肆宣传,而仅仅是在开机界面放上董明珠的头像和一封“诚挚”的感谢信。
考虑到智能手机是高频日用品,相信没人谁希望每次开机时,都看到一个与己不相干的人的头像。
王自如难当关键先生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王自如加入了格力。
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王自如加入格力,说明格力有找专业人士操盘的意愿。”
小米官方传记《一往无前》曾写道,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初的时候,找到第一批员工,不是Google工程师,就是手机上游产业链的专家,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媒体人。
这主要是因为,手机是传统制造业的高规格产品,涉及十分复杂的供应链、产业链基础,在行业外观察的媒体人,不光很难触及到这些技术,并且也很难在人脉上也很难给手机产品带来帮助。
以锤子为例,掌门人罗永浩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半个媒体人,其高度理想主义的产品观,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这一点,我们在历代锤子手机上,早已看得十分透彻。
而随着原华为荣耀产品线负责人吴德周入职锤子 科技 ,其操刀的坚果Pro 2终于帮助锤子在手机市场找到立足之地。官方数据显示,仅开卖一周,坚果Pro 2的销量就突破22万,成为一匹黑马。对此,罗永浩聊到吴德周时曾表示“远超过我的心理预期”。
如果锤子沿着吴德周的路线继续前进,那么其或许也不会落得个惨淡卖身的下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回望王自如与格力手机,前者能给后者带来的,无非是新潮的产品观和年轻化的宣发策略。而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21年的10月份,格力新机依然仅搭载骁龙870处理器。
为什么还不放弃?
既然手机业务屡战屡败,那么格力为什么不收缩战线,保证核心资源在核心业务上呢?事实上,格力也想这样做,但现实并不允许。
首先,格力最核心的空调业务正在逐步萎缩。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格力营收920亿元,同比下跌64%;母净利润为9457亿元,同比下跌3122%。同期,美的、海尔的营收则达到了1738亿元、11162亿元,显然,格力已经掉队一大截。
另一方面,未来的大趋势已经不允许家电厂商空守单一终端。Valuates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全球IoT市场规模将为319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IoT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642%。
对此,董明珠也表示:“格力手机一定要做,而且必须做。在未来智能家的时候,如果没有手机来控制它,是不行的”
以小米为例,得益于仅4亿月活的小米手机的带动,截止2020年末,小米IoT平台平台连接设备数量已达2348亿。
股票市场从来都是企业的风向标。2020年9月,格力市值突破达到了4200亿,“董**”成为了当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一年之后,格力市值仅为2300亿,蒸发1900亿。
董**想仅仅靠一个媒体人挽回万亿市值的损失,比蜀道还难呀。
自从那位
重新定义了业界手机评测
的Awesome前辈入职格力以来,格力手机的新消息就成了所有数码爱好者万众瞩目的焦点。
没人在意他的职位,其实是和手机毫不相关的
市场营销主管
,人们总愿意去相信,一个数码评测博主的跳去到某某大厂,多半是去做手机的。
就比如那位现已离开锤科入职OPPO的前科技美学主持人。_
但入了就是入了,前阵子格力发布了大松G7这款新手机之后,网上讨论的热点,也都成了
“自如入职之后格力发布的第一款手机
云云。
管他和手机有没有关系,就硬蹭。
嘿嘿嘿,托尼做评测也不嫌事儿大,买了一台回来想测给大家看看,格力的这台新手机到底是个啥水平。
可在上手之后,托尼是一点都WOW不出来。
不知道差友们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评测魅族18X的文章里,托尼有提到说:
“魅族18和董**家的新手机,用的是同一套闻泰公模。
原本我以为这是个传闻,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但仔细想想,同为珠海大湾区的生力军,格力在早手机这块,咨询一下小老弟魅族,也没啥奇怪的。
不夸张的说,这两台手机除了系统和外观上一些细微的差异,根本就是如假包换的一台手机,连手感都不带变的。。。
大松G7和魅族18X就是同父异母的孪生俩兄弟。_
手机不管是在按键开口位置、Logo位置还是摄像头的排布上,托尼几乎找不出有什么差别。
底部电源接口位置_
摄像头的闪光灯、排布位置完全一样。_
这两天机器外观上为数不多的区别在于,同样是白色,魅族18X在正面安排上了一体性极强的白色边框,而大松G7则还是传统的黑色边框。
从正面看给人感觉是两款手机。_
而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大松手机因为系统适配的原因,没能像魅族一样打磨的那么精致,甚至给了人一种很强的粗糙感。
比如在屏幕圆角的处理上,会有明显可见的锯齿切割问题。
左边是大松G7,右边是魅族18X_
当然了,硬件用的一模一样,软件上格力大松是不是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emmm,大松的“HALO系统,和Flyme对比的唯二优势,可能是它系统比较干净。
干净到啥都没有的那种干净。
首先在系统的选择上,不得不说格力在UI的挑选、商店的纯净度上,做的还不错。
负一屏也有基本的本地化功能以及格力自家智能家居的控制。
可除此之外,托尼没有看到HALO这个系统独有的功能特性或是优点,
它有的功能别人全有,别人有的功能它不一定提供。
甚至是浏览器这个国产系统都会定制的App,HALO系统给出的答案竟然是UC。。。
即便是这样,托尼还抱着希望,打算看一看最新的董**开机画面是什么样的。
没有董**的开机画面,还能叫格力手机?_
结果我开关机了好几次,在洞黑的画面过后,都没有跳出董**美丽的面庞。
两个字,失望。。。
有意思的是,大松G7的另外一个优势,竟然是安兔兔,它的跑分要比魅族18X来的要高。
这部分的差别,托尼觉得可能是魅族的调教问题了。
至于其他的使用体验,排除拍照的水印和滤镜之外,大松G7和魅族18X几乎没有区别,想了解的差友直接看之前托尼写的魅族18X评测。
总的来说,这台公模手机,并没能达到托尼心目中
“格力造,好手机
的及格线,更多的是失望和无奈。
其实对于格力的空调,托尼一直是有好感的。
记得大二的暑假,我跑去了一家日企空调做售后实习,去的第一天就听见主管在那边训导员工说。
“我们的空调现在已经卖不过格力美的这样的国产牌子了,人家卖的比我们便宜还不容易坏,你们要拎拎清楚,买我们空调都是什么样层次的人。。。
果不其然在托尼之后实习的几天中,我接起的售后电话,十个里面有四五个都在抱怨说,为什么日本品牌空调卖这么贵,还没隔壁XX家新买的格力空调凉这样的问题。
在那会儿,大家对格力空调以及它包装上印着的成龙大哥,印象还没这么Duang。
董**在广告里说一句: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那应该是真有核心科技握在手里。
可似乎在那场十亿赌约之后,格力就开始在
转型、跨界
两件事儿上放飞自我了起来。
除了传统的三大件冰箱、空调洗衣机之外,格力也开始尝试
电饭煲、手机、智能门锁、网关
等新产品。
但不知道是步子迈的不够大,还是没掌握手机行业的
“核心技术
,在托尼看来,格力跨界做出来的手机,就是企业内需的定制机。
而小米跨界做的空调,已经搞的有声有色了。
撰文
:jihao
编辑
:面线
美编
:焕妍
这个是假的!之前我也有过这些信息,去了后可定会有点免费的茶水。如果说有礼品给的也就价值几块钱而已。然后就是使劲推销东西。抵抗力差的人很快就被忽悠得团团转。所以最好不要去。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格力电器)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成立于1991年。
该公司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于1996年1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21年8月22日,格力电器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9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64%;基本每股收益162元。
个人觉得董明珠的胜算会更大一些,因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格力一直都是以空调的优势赢了小米,所以小米要是想要赢的话,那么还是很有难度的。
2013 年,董明珠和雷军以 5 年后营业额谁高而打赌 10 个亿。 今年3月19日,小米公布了 2018 年财报,全年营收 1749 亿元人民币。 4 月 29 日,格力公司公布的 2018 年1- 12 月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2000 24 亿元。从结果上看,雷军却是输了跟董明珠的赌局。
董明珠和雷军的第一个10亿赌约,雷军完败。再次开启新的10赌约。雷军能扳回一局吗?有笑话说,小米也生产空调,但是没有逼员工必须买小米空调;而格力生产手机,却逼供应商和员工买格力手机,但是,格力手机依旧扶不起的阿斗!尽管如此,格力依旧以空调市场的绝对优势完胜小米的赌约!
格力赢面在于家电市场的稳定增长,而小米要在赌约中胜出,则完全需要依赖手机增速。从手机行业角度来看,4g向5g的过度空窗期,也必然影响了多数人换机的决策,这两个方面在今后一两年内,还会成为小米败落的主要原因。
因此说,再赌五年,从手机到lot角度来看,小米要出现超越格力的难度依旧不会输给五年前,所以我觉得董明珠的胜算会更大一些。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