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真正的“第一”丫鬟,你了解多少呢?

老人 0 90

红楼梦中真正的“第一”丫鬟,你了解多少呢?,第1张

红楼梦中真正的“第一”丫鬟,你了解多少呢?
导读:宝玉说过一段鱼眼睛论: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在古代,女孩子一生最美的时光,往往都在前

宝玉说过一段鱼眼睛论: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在古代,女孩子一生最美的时光,往往都在前半生。后半生的明珠光辉被生活一刀一刀磨去灵韵。

即便是福寿平安如贾母,她也不过是锦缎中包裹着的鱼眼睛罢了。她不可能再有少女心了,只有和活泼的湘云黛玉们在一起时,她才想起年少“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还有玩得这样狠的时候。王夫人和李纨,更是木头似的和“槁木死灰”了。

红楼众女儿,也终究是要嫁人的。在古代社会,不嫁人,哪里来的经济来源?根本就活不下去。**们必是会出阁的,没有工作,嫁人就是她们的事业。

丫鬟们则灵活得多,赵姨娘能当上半个主子算是不错的,放出去嫁人如小红龄官,拉去给小厮配了的彩霞,甚至撵出去的还有金钏茜雪。

在古代,正常的女人都逃不过嫁人,于是也就逃不过变成鱼眼睛的悲剧。

鸳鸯是个敢于反抗婚姻命运的女子,让我激赏。

在那个时代,红楼梦敢喊出自己终生不嫁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敢跳出婚姻的枷锁去面对生活的,只有鸳鸯一人。

分析鸳鸯的文章那么多,众人议论的焦点永远围绕着鸳鸯为什么要抗拒这门婚姻。有人认为鸳鸯是出于权力地位的下降,有人认为是鸳鸯心里存了别人,或贾琏或宝玉。

说得都有道理,可是问题是:古代每个女人,真的都想结婚吗?难道鸳鸯就不能是主动拒绝爱情和婚姻的人?

大多数人认为,鸳鸯被贾赦逼得没有爱情和婚姻。

可我觉得,鸳鸯本身就是不婚主义者,贾赦只是一个导火索,鸳鸯这一抹不一样的烟火,需要他去点燃,才能大放异彩。

遭遇从天而降的姨娘令,曹雪芹别有用心安排平儿和袭人这两个“准姨娘”去测试鸳鸯,平儿用贾琏开玩笑,袭人用宝玉开玩笑,用这两个荣国府还算有点盼头的男人,探出鸳鸯的心性。

鸳鸯又是气,又是臊,又是急,因骂道:“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做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

鸳鸯根本就没想过要嫁贾琏和宝玉,才气得抓狂骂两个“蹄子”居然在她心急时开玩笑。不然若是心里有其中的一个,哪怕表面没反应,心里也会刹那一抖吧。

然而她不但不屑,更借这个机会说出了她自己心里一直的想法:纵到了至急为难,我了剪头发作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

注意!这个时候贾赦的狠话“逃不出我的手掌心”还没放出,鸳鸯却连死都想过了,可见鸳鸯早就对自己未来做了打算。当初邢夫人找她的那刻,拉着鸳鸯的手笑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了。”鸳鸯听了,“心中已猜着三分。”她是揣测过有这么一天的。

平儿袭人刚开始听了鸳鸯的不婚论根本都不信,笑道:“真这蹄子没了脸,越发信口儿都说出来了。”

鸳鸯无奈回道:“你们不信,慢慢的看着就是了。”鸳鸯说这话,意思是你们不信我一辈子不嫁人,我只好用一生证明给你们看。

连平儿和袭人都不会相信,贾赦更不会相信,才会张口怒道: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果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心,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此是一件。

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自然往外聘作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他!若不然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

看!贾赦怎么想,鸳鸯其实早都提前一步想到了:要么终身不嫁人当尼姑,要么死。鸳鸯哥哥把贾赦的话直接传给鸳鸯后,鸳鸯虽气,但也无话可说,因为她说什么,贾赦似乎也不信。

所以鸳鸯接下来,闹到大庭广众之下贾母王夫人邢夫人众人面前,还用剪刀铰头发,就是让贾赦相信,也让所有人相信: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

临末了,还怕别人不信,古人重誓言,她发毒誓道:“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化成酱在这里!”

尤其是“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一句,是我确定鸳鸯是本身就是独身主义者的证据。

作为贾母的首席侍婢,她要嫁人必须通过贾母的授意。姨娘她都不肯,唯一有点盼头的就是当外头的正聘夫妻。可如果是盼外聘,但凡鸳鸯有一点想嫁人的心思,她必会求老太太开恩。或者老太太疼惜她,哪怕她不说,早早为她日后定一门满意的亲事。

可鸳鸯不但没有这个意思,还接这个机会把话挑明了:以后只怕有皇帝一样的人物,老太太也不要逼我!我也不嫁!

鸳鸯从小跟随贾母,见惯了多少大场面,贾母进宫觐见,鸳鸯也必跟着吧。她不仅俯瞰贾府的众生,甚至还有许多接触了解宫中朝廷命妇的机会。她会看到,这天底下的女人上至贵妃元春,下至买来的丫头香菱,谁在婚姻中一定活出美满来?

进入了婚姻,被男人蹂躏成鱼眼睛一样的生命,这样的道理她看得透彻。

所以鸳鸯要逃离这样不堪的生命的困局,她不嫁人这个惊世骇俗的想法也就可以解释了。有这样的想法,还要有能把它实现的能力。恰巧,鸳鸯当时也具备。

她虽然也是丫鬟,丫鬟不如**姨娘,可是丫鬟有工作。鸳鸯不需要婚姻的底气,就从她足够出色的工作里冒出来的。

鸳鸯的话曾透露出,她和平儿、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翠缕、可人、金钏、茜雪这十来个人是从小长大的朋友,无话不谈。

如今,唯有她和琥珀仍旧服侍老太太。十来个人,多少年岁的光阴,唯有她是贾府第一丫鬟。其他人死的死,撵走的撵走,平儿才是通房大丫头,袭人也只不过是姨娘的待遇,还不能称为正式的小老婆。

而鸳鸯是从家生子的卑贱出身上来的,却混出了能和珍大奶奶尤氏一桌吃饭、凤姐必须巴结的地位,简直是贾府丫鬟的逆袭神话。

工作足以养活自己,甚至一家子。

哥哥金文翔是老太太那边的买办,嫂子也是老太太那边浆洗的头儿,能得这么肥的差,还不是看在贾母疼爱倚重鸳鸯的份上?

家里人认为的“天大的喜事”,鸳鸯敢直接把嫂子骂回去,而不会像祥林嫂一样被婆婆强扭着上花轿嫁人卖出去,因为鸳鸯的经济实力决定她的话语权。是鸳鸯在养她们一家人,不像祥林嫂是吃婆婆家饭的。

她虽然是丫鬟,可是她有自己挣的工资,有经济实力,她的精神是自由的,她就有敢于拒绝别人给她硬塞婚姻的能力!

不是所有女人到了年纪,都非要用一纸婚书绑定一个人去证明她活得幸福。

鸳鸯,一个本来就是不婚主义者的她,不婚不是她的悲剧,反而是她的荣幸。

高洁如妙玉肯定是一辈子也不会嫁人的。

鸳鸯的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处: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她觉得不嫁人,是干净的乐事。抗婚,是对别人对她清净的女儿生活横插一手的拒绝。

鸳鸯的真正悲剧,从来不是爱情婚姻在生命中缺席的世俗观点,而是在于她的工作毕竟建立在贾母身上,没有稳定性。

一旦贾母逝世,她也就失去这份工作,失去经济独立的能力,必然也保不住精神上的人格独立。

一辈子不嫁人的骄傲,也就消失殆尽。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醉啦

表面上肯定是紫鹃怕林黛玉冷着,故而让小丫头雪雁去给林黛玉送手炉,而紫鹃不亲自来送,也并不是因为紫鹃犯懒,定是有事绊住了。紫鹃是林黛玉来贾府之后,贾母见林黛玉身边没有一个得力的人,故而派给黛玉的首席丫鬟,雪雁是林黛玉从苏家带来的小丫头,年纪还没黛玉大,黛玉当时才十岁。也不难理解贾母为何立刻就给黛玉派了个丫鬟。

紫鹃可是贾母身边做惯了的丫鬟,若不是有特别之处,贾母也不会派她去照顾林黛玉。就比如贾母给贾宝玉的那两个丫头袭人和晴雯,袭人做事老道,又温柔体贴,晴雯针线活儿又做的极好,生的也美。可见紫鹃也是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被贾母派给林黛玉。紫娟也是真心为林黛玉好,林黛玉才会和紫鹃亲近,相反,林黛玉不怎么亲近自己从林家带来的雪雁。

雪雁这个人方方面面都是比不上紫鹃的,且不说紫鹃做事能力比雪雁要强,就说雪雁这个人,林黛玉也是绝不会与其交心的,但也并不是说雪雁对林黛玉就有什么不忠,雪雁对林黛玉那是极老实不过的。雪雁是有圆滑处事的那一套的,就参考赵姨娘的丫鬟管雪雁借衣服这件事。那丫鬟找雪雁借衣服要参加赵家葬礼。

雪雁觉得这人平日里与自己并无交集,因为参加葬礼来借他人衣裳,定是不舍得穿自己衣裳,所以雪雁是一定要拒绝的。雪雁说她的衣裳都是紫鹃保管,而若是问紫鹃要,还得秉明黛玉,这样一来怕要很长一段时日,肯定会耽误。话说的是滴水不漏,可见雪雁也是极聪明的。而当时送手炉给林黛玉,雪雁说明了这是紫鹃姐姐要她送来的。这里又可见雪雁并无在林黛玉面前邀功的想法,否则林黛玉的贴身丫鬟就不会只是紫鹃了。

当贾宝玉来到梨香院探望薛宝钗的时候,林黛玉也不期而至,外面正在下雪,于是丫鬟雪雁给林黛玉送来了手炉。

在送手炉这一段里,主要描写的是林黛玉和雪雁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可巧黛玉的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原著中认为,贾宝玉知道林黛玉在奚落雪雁,也就没说什么,如果仔细分析这段叙述就会发现,林黛玉的话并没有奚落的意思,相反,她对丫鬟的做法充满了感激。虽然她的语言经常使用加重语气的句子,但是,她的动作上都是以“笑”为标签,对于紫鹃派雪雁送手炉一事,她表现出来的是高兴。

林黛玉在说话时喜欢加重语气,这应该是她的语言风格吧。

善恶之眼

作者: 断水残流

简介:

“……啊——呵!”嘴巴大张的我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独坐在电脑前已经持续了有五个小时了,现在大概已经是深夜两点多钟了吧。强打起精神的我使劲地闭了闭眼睛,努力把眼睛周围肿胀的肌肉紧了一紧。再睁开眼时约有一阵子的恍惚。慢慢的眼前的事物重又清晰了起来。

小说书名为《离凰》,其男女主角就是皇后与皇帝。

内容简介:他是冲龄继位的少年天子,文韬武略,傲视苍生天下尊。朝堂纷争,他被迫大婚。她是出身权贵的宰相之女,才貌双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为后,她遭受冷遇。他是温文尔雅的亲贵裕王,品貌非凡,辅佐江山众人知。一日相遇,他对她倾心难抑。

一次迟到的相遇,她成为仙子,与他乾坤和谐;从此,皇帝专情,六宫粉黛无颜色。一段突然的告白,她亮明身份,与他行同陌路;

从此,叔嫂有别,从此萧郎是故人。后宫妃嫔,千姿百态,各个觊觎后位,招数使尽。身边心腹,温柔可心,却爱慕皇帝,要为妃为嫔。而当噩耗传来,她赫然发现,自己已是孑然一身……

扩展资料:

精彩片段:若是可以重来,我一定不会在那天去澄心堂看他,也不会去翻动那铺叠一室的画像。这样,我或许还能活在自欺欺人的谎言中,傻傻得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那日他匆匆入宫,我端了最喜欢的奶茶去澄心堂送给他,不想他匆匆入宫,连个照面都没打上。

澄心堂是他在王府中的书房兼寝殿,我与其他侧妃从未进去过。这次看着无人守卫的大门,终于抐不住心底的好奇,推门走了进去。冥冥中有声音告诉我,我的疑惑在这里可以得到答案。 果然,殿中陈设简单,细节中透出雅致。

而书桌、墙上、画缸里满是画,画的似乎也是同一个女子。我不由就近前去看。 那画中人或在林中漫步,或在溪边浣衣,或在灯下刺绣,或在厨间忙碌。她布履麻衫,荆钗素面,但难掩容貌倾城笑颜纯粹。

我仔细看着,不肯放过一处细节,不敢确认画中人的身份。 其实,从看到画的第一眼,我便认出是她。可是我记忆里的她,贵盛非凡,温柔的眼眸深处却是淡淡哀愁与冷漠。与画中人发自内心的快乐不同。 

于是我遣安雅暗中百般打听,终于知道了一段惊天的皇家秘辛。可我只能沉默,将所有的怨恨封存心底。 从此,我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变成沉默寡言的妇人。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子,变成一个容不得他人得宠的妒妇。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不止是主角,配角人物的命运都给安排得好好的,连明兰身边的丫环们,大多数人的归宿都是介绍得清清楚楚的。盛家虽然是官宦人家,却从不仗势欺人,只要丫环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他们一家,对待下人都是非常的优待的。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在丫环的婚姻大事上,明兰是如何给她们添嫁妆,如何真心对待她们的。

1翠微

翠微是明兰身边年龄最大的大丫环,她是明兰的得力助手,虽然不如小桃和丹橘,从小和明兰一起长大的情分深厚,但是翠微在管理明兰房里的丫环上是最成功的。小丫环们在她的调教下,也都安分守己。原著里,翠微放心不下明兰,生生晚了一年才出嫁。她的老子眼瞅着不行了才来求恩典,指望最小的女儿结婚冲喜,其实是为了女儿有个好归宿。盛老太太给了三十两银子置办嫁妆,明兰先是给了两幅金银头面首饰和五匹缎子,后来又给了二十两银子作为陪嫁。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过普通人家二十两银子相当于一年的花销了,这还不用说那两幅金银头面首饰和五匹缎子,翠微出嫁的时候,明兰还是盛家的庶出女儿,这二十两银子,对明兰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明兰的月例也不过一个月二两银子。

2 燕草

燕草服侍了明兰将近十年,也很有感情。但是燕草当知道明兰有可能要嫁给贺弘文的时候,觉得贺家根基浅薄,不如盛家。所以赶紧让自己的娘给自己张罗婚事,好借口留在盛家。但是后面明兰的议婚对象换成了顾廷烨,燕草便后悔了,想作为陪嫁丫环跟着明兰去顾家。

明兰这次毫不心软,面对来求情的丹橘说:明兰太害怕背叛了,尤其是身边人的背叛。她给燕草准备了嫁妆,具体数目没说,不过应该也不会少于二十两银子。后来明兰每次回娘家,燕草总想寻找机会求见,希望明兰能够念旧。但是明兰再也没有给过她机会,只是赏些银两锦帛。但却坚不肯见她,一面都不见。明兰对这种见风使舵的人心寒至极,所以再也不会顾念什么旧情。

3 九儿

九儿是王大娘子身边刘妈妈的女儿,刘妈妈自然舍不得女儿给明兰当陪嫁丫环,即使是顾府有天大的富贵也不放心。在九儿出嫁的时候,明兰记着九儿当初伺候她几年的情分,送给了刘妈妈一副赤金镯子。那金镯子足有三四两重,上头还各嵌了枚大珠。刘妈妈见了也知道价值不菲大喜过望,一再感谢。与其说这份嫁妆是念着九儿伺候明兰的情分,倒不如说明兰是看在刘妈妈的面子上。刘妈妈作为王大娘子的陪嫁,明兰小时候,没少了在大娘子面前为明兰说好话,让她善待明兰,而且刘妈妈对待下人也十分宽厚。

4 若眉

和电视剧不同,其实在原著里如兰身边还有一个若眉,后来给顾廷烨的师爷公孙白当了妾。明兰是十分不乐意让自己的侍女给人当妾的,但是无奈若眉自己愿意。明兰不好阻拦,只好成全了她。小说里没有介绍明兰给了多少陪嫁,但是因为公孙白是顾廷烨的师爷,再加上顾廷烨权势显赫,也就有很多人过来送礼,据说收到的贺礼足足堆了三个屋子,尺余高的珊瑚树,璀丽夺目的明珠耳珰,成匹成匹的贵重锦缎等等。连公孙白都打趣顾廷烨,自嘲地说:“果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5 丹橘

若眉嫁给的这个公孙白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子,实在是不让明兰喜欢,若眉后来也不得公孙白喜欢,日子过得实在不好,但是是她自己坚持的,别人也没有办法。丹橘的亲事是明兰帮着张罗的,也是丹橘自己愿意的。明兰送给丹橘的嫁妆是:一副赤金头面,数匹上好料子,三十两银子,又叫小桃偷偷在丹橘的箱笼里放了两张各一百两的银票,当然还有明兰嫂子邵氏赏了一对虾须金镯,顾廷烨的小妾秋娘也给了一根小小的偏金簪。

相比明兰给的贵重嫁妆,明兰给丹橘的良民户籍才最为重要的。明兰当着丹橘的面,把她的卖身契烧了,又给她办理好了户籍,府衙里面的事情都办妥了。从此以后,丹橘就再也不是奴籍了。丹橘和小桃是明兰最为看重的丫环,说丫环也可以,说姐妹也可以。明兰对丹橘感情很深,她出嫁之后,明兰还让下人时不时的给丹橘捎东西,十分关心,就怕她在娘家受委屈。这种直白地撑腰,对丹橘来说,比嫁妆还有面子。

原著里没有介绍小桃出嫁时明兰给的陪嫁情况,但是比照丹橘,只会比丹橘更多、更好。小桃的丈夫石头早晚会成为漕帮的当家人,所以小桃应该是丫环们结局最好的一个。她有善解人意,处处为她打理的嫂子,所以小桃的婚姻是最省心的,也是最美满的。当然除了上面这些,明兰身边还有很多丫头。因为电视剧里没有涉及,咱们也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单看上面这些人,就能看出明兰为了身边的丫环们,都是给了她最好的安排。明兰对忠心的丫环,非常大方,尽自己所能地保护她们的周全,是古代难得的一个好主人。

古代的女子,她们的命运往往和自己的丈夫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便是生在帝王之家,女子的命运也不一定是幸运的。在和平年代,生在帝王之家的女子,可能会享受荣华富贵,过着优渥的生活。可是生在战乱年代,帝王之家的女子,她们的命运可能连普通百姓的命运也不如。今天要讲的这位主人公,就是出生在帝王之家。可惜,她从小就生长在战乱的环境中,那么,她的命运又如何呢?

这位主人公的真实姓名不详,但是她的母亲却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她的母亲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名叫羊献容。在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杀掉司马衷的第一任皇后贾南风,立宠臣孙秀家族的女子羊献容为后,羊献容和司马衷育有一个女儿,名叫清河公主。司马衷在八王之乱中都自身难保,更何况是他的皇后和他的女儿。在307年,司马衷被杀,羊献容被五次废立,她的女儿清河公主,因为父母的悲惨命运受到牵连,在清河公主十岁之际,被迫流落民间。

流落民间的清河公主不幸地落到了人贩子手中,经过多次转手,清河公主被卖到吴兴县的地主钱温家中。钱温把清河公主送给自己的女儿做丫鬟。在钱温家中,清河公主并没有得到善待,甚至是过上了她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一段日子。钱温的女儿待人刻薄、狠辣。对待清河公主更是非打即骂。具体原因,我们不清楚,而此时的清河公主也并没有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318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清河公主得知消息后,趁钱温不注意,逃出钱家。在吴兴县太守的帮助下,清河公主回到建康。这件事,在史料中是有记载的。《晋中兴书》是这样记载的:“温以送女,女遇主甚酷,主自告吴兴太守周礼。”最后,清河公主将钱温父女杀死。清河公主最后被司马睿赐名临海公主,并将她嫁给曹统,最后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