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把对袁隆平的祝福写下来?

老人 0 41

请你把对袁隆平的祝福写下来?,第1张

请你把对袁隆平的祝福写下来?
导读:“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从196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住在城市远离农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以外,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的粮食欠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衷心感谢您袁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 四十多年来,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毕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个超级水稻梦,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十万个穗子形成—棵参天大树,你坐在稻穗下乘凉,悠闲地给我们讲述着盘古开天地以来您的“水稻梦想”!我祝愿您“禾下乘凉梦”早日实现!也祝愿您国庆节快乐安康!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2021年5月22日下午,当您去世的噩耗传来时,看着手中捧着的白花花的米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天地同悲,14亿中国人民同泣。袁爷爷,您是永远让后人铭记景仰的灯塔!

 

 初识您时,是在外婆所讲的童年故事里。难以下咽的蒿籽面、硬邦邦的黑面窝头是外婆小时候的主食,遇到逢年过节,兄妹几人才能吃点黄米饭。外婆曾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放学回家,看见黄米饭里有白白的东西,听大人讲那叫大米,兄妹几人围着饭桌欢呼雀跃。后来,黄米饭就变成了白米饭,再后来,白米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当我上学后,才逐渐读懂了您——国之脊梁,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您用毕生精力搞科研,奔走在试验田,忙碌在实验室。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了更多的人吃饱饭,您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自此以后,我的偶像不再是“流量明星”,因为我的心中住进了一位“男神”——袁隆平爷爷。

 

 看着群众为您送行的场面,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袁隆平爷爷,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传承您的精神,踏着您的足迹继续努力前进。

 

 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

 

 此致

 

 敬礼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叫xx。九岁之前,听妈妈提起过您,说您发明过杂交水稻,因为那时小,不明白妈妈讲的是什么意思。后来,当老师今天带领我们观看您的事迹后,我终于明白了您“杂交水稻之父”的由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你们那个年代没有饭吃,只能靠树皮来填饱肚子,看到这里我非常心酸,您解决了我们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您非常伟大,让我们后代人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该不要浪费一粒粮食,要懂得节约粮食。

 

 袁爷爷,我们要向您学习,在学校要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袁隆平爷爷,您好!您为了不再眼睁睁地看着我们一个又一个饿死,又为了不看见我们为了争夺一块树皮而互相厮打,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袁爷爷,您不是一个缺少童心的老爷爷,也不是一个只想着自己、不想着大家的人。

 

 您是一个关心儿童的人,你看见祖国有很多人饿死而放下飞行员、游泳健将这些职业。您为了让我们不会再吃不饱饭,而将国家给您的别墅改造成研究基地,将工资用来研究水稻。袁隆平爷爷,您的海水稻只剩一点就完成了,您却走了,每一滴水滋润每一粒米,您就像成千上万的水滋润着我们。

 

 我像一粒种子,您用您的温暖化为水养育着我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每当我吃到一口米时,就会想起您。您已经上天堂了,祝您在天堂也能幸福地研究水稻!

 

 此致

 

 敬礼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您是我最敬佩的人。建国70周年来,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运动会金牌总数从五枚到现在的51枚,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中国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强,造成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物有很多,但我最敬佩的是您,您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更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您的才智不得不让我佩服,您兢兢业业的科研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我们,整个世界的人们都要感谢您,是您解决了全世界饥饿的问题。

 

 最近两年,我听爸爸讲了许多您小时候的艰苦生活,明白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也见证了我们祖国多么强大和繁荣,我真想您来指导我们种水稻,我们一定会牢牢地抓住这个机会,让稻花的香味飘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飘进每个孩子的心里。

 

 此致

 

 敬礼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400字左右

 亲爱的、伟大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谢谢您的伟大贡献!我们中国之前的人民很穷,每天和树皮打交道,因为之前没有食物,就是棵草,都是宝。他们都为了抢树皮而吵架,他们啃树皮的啃树皮,饿死的饿死,那时你也是其中一员,您为了改善这样的生活。您放弃了当飞行员、游泳员,一心想着让人民变得富裕。发明了杂交水稻,让所有人都吃上口饱饭,喝上口清凉的水。不顾一切地发明,我好感动啊。真为袁隆平爷爷自豪!

 

 而我知道了,这一刻起,我从不浪费一口水,一粒饭,吃饭喝水的时候都想着您。可是不幸的是您,在2021年5月23日不幸去世,我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我心中有说不出的伤心,许多人都因为袁爷爷的过世而悲伤地哭了。袁隆平爷爷,您是我们中国的榜样。但是听到您去天堂,我很忧伤,谢谢您。亲爱的袁隆平爷爷,您一路走好,我向您致敬。

 

 此致

 

 敬礼

 

  写信是一种享受,有些话,是要写在纸上,才能够更完美地表达。那么,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要怎么写呢下面我整理了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供您参阅!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一

 亲爱的袁爷爷:

 您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听上一辈人说:“孩子啊!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人啊!”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对您的敬意越来越浓。

 还记得您在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吗这一次突破,为我们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莫大的幸福。您真不愧为“杂交水稻之父”。

 您的爱国心令我钦佩。国际上,多少家大型的企业向您伸出橄榄枝啊!但您都婉言谢绝了。您说:“我是为了全中国人都吃饱饭而且吃好饭而工作的。”这样的行为,让我不得不佩服啊!

 您的顽强毅力也让我为之震撼。您和您的团队经常在盛夏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进行研究。您说:“成功=智慧+汗水。”我一定要学习您的精神,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爷爷,为了弘扬您对科技的执着精神,我们学校还建设了一个“勤园”,专门给我们同学用来种庄稼、种果树的。在这样的推动下,我们的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思考习惯都大大的改善了。为了让这个“勤园”能更好的扮演它的角色,我希望您可以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们这些红领巾秉承您的精神,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最后祝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二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在《感动中国》这部读本中拜读了您的故事。我怀着万般景仰之情写了这封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您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短缺的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这是您创造的奇迹呀!难怪农民伯伯都亲切地称您为“米菩萨”呢!您四十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爷爷,您为全世界人民所做的贡献,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定是无与伦比的。总是看见您的身影在电视里穿梭:74岁的您,依然要经常穿上水田靴,骑上摩托车到水稻田里看一看,您是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的科学家,像农民一样朴实。

 袁爷爷,您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及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是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农民种地甭交钱,政府还有补贴。可是条件好了,有的人就不爱惜粮食了。在餐厅及在其它地方吃饭,有些人往往是吃一点点,把剩下的饭全都倒掉,一点儿也不心疼。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我看到真是着急。虽然粮食丰收,但是我们每个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啊!

 袁爷爷您用智慧育种,用汗水浇灌,用良知守望,为农民的增产增收默默奉献。沉甸甸的谷粒压弯了大江南北的棵棵稻杆,提起了国人的脊梁,您的精神在亿万农民心间拔节、高扬。为全人类贡献了亿万财富。您是我心中——最了不起的中国人!

 袁爷爷,您年纪大了,又患有肩周炎,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祝您

 健康长寿!

 XXX

 20XX年XX月XX日

给袁隆平的一封信范文三

 尊敬的袁老师:

 您好!

 我是一位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学生,也是您忠实的粉丝。

 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稻之父,13亿中国人能够吃饱饭的第一功臣。

 您80高龄了,还在继续攀登杂交稻的新高峰,我相信您一定会研究出更高产的杂交稻新品种。可我却希望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稻新高峰的攀登,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您可能以为我这后生胡言乱语,但请您听我把话说完。

 我之所以劝您老在有生之年放弃继续攀登杂交稻新高峰,转向常规水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基于这样几个理由:

 第一,国家安全需要常规种子,民族安全需要常规种子。现在的种子发展趋势是杂交化、转基因化,种子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育种科学家和种业资本家们为了获得种子垄断收益,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消灭农民的常规种子。中国农民几乎没有任何一粒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种子了。我这段时间在北京市平谷区的一个村子里种3分地,几乎在种子公司买不到一粒常规种子,都是断子绝孙的“种子”。我因此感到很不安。

 农民没有自己的种子了,假如有一天,出现了某种特殊情况,譬如种子基地或种子仓库被“恐怖分子”袭击了,或播种后出现大面积天灾导致必须补种,等等,农民种什么呢中国人吃什么呢这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安危。

 第二,从节约肥料和绿色农业的角度考虑,中国需要常规种子。一般的常规(稻)作物,虽然产量比杂交(稻)作物低15-20%,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我国虽然用全球7%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却使用了全球35%的化肥。我国钾肥自给率15%,磷肥只能用30年了,N肥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您现在培育的超级稻,产量虽然很高,但需要投入的肥料、农药等也是同步上升的。

 第三,常规农作物(稻)也能高产,也可保障粮食安全。我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监利县周沟乡任乡党委书记的时候,当地有个姓胡的农民选育过一个常规中稻品种,人们都叫该品种为“胡选”,产量和杂交中稻“汕优63”差不多,亩产1200斤左右。“胡选”1亩地也只需2-3斤种子,且种子可连续使用多年,因为产量高、用种少,当地农民也把“胡选”叫“稀插”。

 “胡选”深受监利农民欢迎,在监利中部地区占据主流位置10年不衰。只可惜,由于所有的种子研发部门都追求杂交种子垄断利润,都视“胡选”为眼中钉、肉中刺,在我调离周沟乡后,再没有政府投入经费对“胡选”提纯复壮,“胡选”在1999年后被杂交稻消灭了。

 另外,我1993-1996年在周沟任书记的4年里,双季稻面积达到70%,多个常规早稻品种单产也能过千斤/亩,早晚两季过1吨/亩。全国18亿亩耕地,如果有5亿亩吨粮田,就是10000亿斤(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为10900亿斤),足够养活13亿中国人。

 第四,农民自主应对自然灾害需要常规稻种子。我的家乡湖北监利经常受水灾,记得1997和1998连续两年中稻淹水,水退后,灾民们都是用自家的常规早稻“翻秋”(把早稻当晚稻种)自救,1亩翻秋稻也能收500斤左右,解决灾民的口粮没有问题。2010年,我的家乡也有一定面积的中稻淹水了,但由于农民没有了常规稻谷,灾后的稻田最终只能撂荒,等吃政府救济粮。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年都频繁发展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后,农民补种自救是最有效的抗灾,不能消灭农民自己的常规种子啊!

 第五,农民怀念自己的常规稻种子。上个世纪80年代,杂交稻还没有普及,农民家家户户都有常规种子,那个时候3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现在差不多是20斤稻谷换1斤杂交稻种子,且只能种一季,不能留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农民用2斤稻谷可以换得1斤常规稻种子,而常规稻种子可以连续种3-4年。杂交稻种子虽然增长,但随着农民常规种子的消灭,其价格越来越高,导致农民增长很难增收。

 第六,在袁老师您的带领下,中国攀登杂交种子新高峰的后来者趋之若鹜,无穷无尽。现在千千万万的育种专家们又在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的带领下踏上了攀登转基因种子高峰的征程。袁老师,您的粉丝我以为,以您老人家为代表的育种科学家群体,虽然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但也有可能因为追求垄断商业利益而剥夺农民的种子主权,最终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袁老师,您的粉丝我建议您老人家在您的有生之年,带头把种子主权还给农民,为农民多培育一些优良的常规种子。

 袁老师,您为人类的食物安全做出的贡献是彪炳史册的,但您也可能是消灭农民种子主权的第一人,尽管您是无意识的。最近一些年,我国种子战略、特别是转基因种子战略有点乱,13亿人口的中国,需要您老人家回过头去严肃思考国家的种子战略。能不能立法规定:必须保留30%的常规种子;全国确立10个县为常规种子种植区;国家设立种子粮库(可做种子用的商品粮储备库)等等。

 袁老师,我之所以给您写信讨论种子问题,而不是给政府部门写信,是因为我觉得您老是个严肃的科学家,是个可以从商业战车上从容走下来的科学家。很多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做不到这点,我相信您能!

 我是您的粉丝!

 您的粉丝希望您在500年后也依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

 XXX

 20XX年XX月XX日

1 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2 致袁隆平的一封信

袁爷爷,您好,您虽然离开了我们,您的形象却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您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一生的努力,不但当代人享受到了您的成果,后代人都会享受到您伟大的成果。您的两个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你一样有真才实学,做出努力,去实现您那两个伟大的梦想。

袁爷爷是中国人民的′爷爷,有袁爷爷中国人民粮食才吃不完,是最尊敬,最伟大是中国人和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袁隆平爷爷个人介绍:

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岁。

我想对袁隆平爷爷说:

袁爷爷,您是我国研究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杂交水稻之父,您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为了水稻,为了中国人的饭碗,您辛苦了!

>得知您去世的消息时,我完全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但是新闻媒体消息一遍又一遍地报道:“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我们最伟大、最辛苦的袁爷爷走了。

您为了解决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您始终和泥土为伍,和水稻为伴,和农民交谈,把毕生心血都用在杂交水稻上。您不仅解决了14亿人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万众瞩目的贡献,您让中国人端牢了饭碗,自己却默默地走了。

91岁本该是养老生活,享受晚年幸福,您却仍在不断地学习研究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着照片上您那手抱丰收水稻的笑容,我望着长沙方向,深深地为您鞠躬,感谢您用勤劳的双手养活了中国人。

从今天起,我会牢牢记住您的贡献,好好学习,不断进步,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篇二:袁隆平我想对您说作文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我想您了!不知您在天堂那边,一切可还安好?

想您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自动回放关于您的一幕幕场景,忘不了,也不会忘!

还记得,在20世纪的早期,您来了,在那个极度贫困和饥饿的年代,您并没有因为吃不饱饭而随大众抱怨,而是赫然立下“要为人民解决饥饱温存的远大志向”。在繁忙的劳作之余,您还能刻苦学习,为研发杂交水稻构造蓝图,策划方案,呕心沥血直到今日。

您是时代的开拓者、先驱者,更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和楷模。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我尊敬您,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就有了爱国爱民、为民服务的志向,让工程院都为您招手,以您骄傲!您随着太阳去、踏着月光归,身上携着汗珠,不知疲倦!您是国家的骄傲,更是所有华夏同胞的骄傲!您播撒下智慧和勤劳的种子,让荒漠变为绿洲,让人民得以温饱!

您纵使到鲐背之年,也不忘去地里考察情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这一生都在为国效力,为民谋福,敢问还有谁能像您一样把一切都给了人民?

您曾说过,您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爷爷,您放心吧!新时代的我们会茁壮成长,带上您心中的梦想展翅飞翔!

关于袁隆平爷爷我想对您说的文450字如下:

您是一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想向您表达我最深的敬意和感激。您的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的国家,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您的执着和专注,对科研的热爱和敬业,让我们无比敬佩。

您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更体现在您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精神上。我们知道,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您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无法想象。但是,您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您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您的故事、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袁隆平爷爷,您是我们的榜样,您的贡献我们会永远铭记。我想告诉您,您的努力没有白费,您的成就将永载史册。您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真理,去追求进步。

去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我想对你说,袁隆平爷爷,感谢您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世界做出的贡献。您的成就、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我们会以您为榜样,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奋斗。愿您在天堂安息,愿您的精神永存。

扩展资料: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平(今北京市)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中国***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他是时代的伟人,他的事迹将留芳千古。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伟人,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逝世了。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长沙市民自发到医院送别袁隆平灵车,并且齐喊:“袁爷爷,一路走好。”重庆西南大学学子自发在袁隆平雕像前献花,默哀,鞠躬,送别袁爷爷。

        我多么希望这一次都不是真的,我多么希望袁爷爷还活着。

        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新闻说袁隆平逝世,我赶紧点开新闻去看,后来发现有人说这是假的,袁隆平爷爷只是因为健康问题而住院了,并没有逝世。而且袁爷爷的秘书也回应准备辟谣。我紧绷的心松懈下来了,心想:哪个媒体这么大胆,敢这么造谣,这是能开玩笑的事吗?

        过了中午,有朋友给我发消息说,袁爷爷逝世了,我说这个我早上看到了,不是造谣吗?朋友说,这次是真的,袁隆平爷爷真的逝世了。

      我赶紧打开微博去看新闻,发现这次是真的了,我的流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怎么擦都擦不干。我一边流着泪,一边看着袁爷爷的消息,越看越伤心,我看到无数网友都在发文悼念袁爷爷,心里感到一丝宽慰。

        袁爷爷这样的人就该得到全国人民的悼念,而且我们还要把他放在心中,永远的怀念。袁爷爷的故事不仅要出现在课本中,也要留下每个子孙后代的心中,让他们知道粮食来的有多么不容易,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并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有人说袁爷爷去了天堂,封了神,他这样的人是该封神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平凡如尘的人,我们做不出像袁爷爷那样伟大的事迹,但是袁爷爷身上高贵的品质我们却可以学习。

    没有办法为社会做出伟大的贡献,那就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一个国家品德优良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才会更辛福。

    袁爷爷,愿你在天堂,无病无灾,一切安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饱不忘袁隆平!

我最想对驾鹤西去的袁老说:袁爷爷,你没有走!你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以你的人生经历来鼓励自己正确的,积极的面对生活,为我自己的子女竖起榜样,让他们在人生当中早立志向,争取也做一个像你这样的人!

袁老对中国老百姓立下了丰功伟绩不可否认。记得我童年吃不上饭吃不饱,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米饭还要加上包谷籽煮叫色谷籽饭,吃不上白米饭。在我八岁那年,母亲生下四妹,我很高兴添了一个妹妹,可家里一粒米没有,父亲在外,我是家里老大,跑了几里跑外去找不是很亲的舅公借一升米,大概是3一5斤。我快步跑下坡过了一冲一弯,又爬上一个山坡,那时舅公的屋在一个山上,也是单户人家,大门外套着一条大狗,我又小不敢从大门进,于是只能偷偷从侧面爬坡上去到后门敲门。借回几斤米,做月子的妈一天只能吃上一顿白米饭,三天后就只能吃包谷粥和红苕了。

早些天听到袁老去世,我真的泪流满面,心里悲痛和感慨无法表达……

另外对那些诋毁袁老的人表示深度厌恶。袁老的功绩是在那摆着的,不容诋毁。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高了,不但有肉吃了,有一部分人可以随意花钱了,就狂了,不吃这,不吃那,那是你的事。不说非洲,有一个将要饿死的小孩,后边站等着一只秃蹴,就说中国在1980以前,工人的粮食是32斤,其中大米5斤,白面12斤。农民还没有这个待遇,农民想方设法都想变成城里户口,人类以粮为纲。

老百姓说民以食为天,在70年代,还备战备荒,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袁老逐渐的由1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水平,由良田到盐咸,由谈水到海水,由盐咸到沙漠,由杂交到转基因,世界上有谁能与之相比?衰老千辛万苦,到云南找野生稻杂交,其中的苦和累,袁老的发明,创造,前进,创新。袁老为中国的粮食,为中国的幸福指数,乃至世界都倾其无私的奉献,袁老拿世界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