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孙女道歉”见证文明的力量 近日,郑州一老先生拉着孙女猛拍97路公交门,要在路口上车,上车后便对车长破口大骂。但小孙女说的话让车长直掉泪:“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 小
“孙女道歉”见证文明的力量
近日,郑州一老先生拉着孙女猛拍97路公交门,要在路口上车,上车后便对车长破口大骂。但小孙女说的话让车长直掉泪:“爷爷!是你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
小孩子心地单纯,话语不多但言简意赅,发人深省:首先告知规则,“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让爷爷错在何处;其二,从话语中看出,爷爷是因接孙女而来赶公交的,不因“利己”而回避原则,“ 爷爷!是你不对!”掷地有声,显示了孩子明辨是非的可贵品质;其三,“阿姨对不起”代表爷爷道歉,知错就改,温暖人心。
在道德存在危机的现实境况下,大人屡屡成为失德的靶心,孩子们的真诚、勇敢、无私就显得如此珍贵。网友们不吝赞美,每一句力挺都是对公德的守护,也是对规则和童心的点赞。
然而,我们在痛斥老人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也曾经闯红灯、乱变道,不按交通规则行事?可曾做过许多在孩子眼里不对的事情?当很多人习惯于热衷于潜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箴言,或窃喜于“无伤大雅”的小瑕疵,漠视道德、自私自利也便成为劣币驱除良币的自然结果。
尊重规则、尊重他人,诚信、担当、文明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元素,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大人的无礼与失德,居然需要孩子提醒,应该在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上深深地刺痛一下,激发我们的反思和改变。
我们常说,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从自动留条的“诚信中学生”到8岁孙女的道歉,孩子的一言一行书写着城市文明的细节,孩子们美好品德见证文明的力量。“孙女道歉”当不止于简单地褒此贬彼,社会文明需大家携手创造。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积涓成流,共同构建文明大厦,方是我们围观、点赞“孙女道歉”之余更深远的意义。 从小事做起,孙女替爷爷道歉承载着文明反思
孩子替爷爷道歉是一面镜子
导语:近日,一条微博引发关注。视频上显示:在郑州97路公交车上,一个小姑娘“教育”出言不逊的姥爷: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并替老人向公交车长道歉。网友纷纷为小姑娘点赞,有公益组织也给小姑娘送去了5000元正能量奖金。
是教育的进步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只以分数论高低,不以德育较高下,畸形的教育方式催生出大批考试高手,大学中宽松的教学环境令许多新生手足无措。因为没有爱好、因为缺少必要的德育教育、因为缺少对外界的了解,高学历犯罪逐渐成为社会的难题。 “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小孩子首先做的是讲规矩,讲秩序,然后替爷爷道歉,这样的举动是教育的进步,至少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已经从娃娃开始抓起。笔者的记忆中,体育课与道德课老师总是缺席,英语、数学老师总是特别辛苦的来补课,直到到了高中,在异常紧张的学习中校长也能够挤出时间教做人、树信念。这样的课来的太晚了一些,常言“昆明池水浅,却不知观鱼胜过富春江”。
孩子表现出的沉稳与礼貌,反应出的是良好的教育与修养。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再只以成绩论高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存在,我们的民族就更有希望。
道德激励比简单谴责有时更有力
应该看到,人间自有正气在。几乎在所有的文明事件中,舆论都给予了正义的谴责。道德有时是批出来的,当然离不开批判视角,可是仅有批判也不行。因为批判也存在苍白的一面,很多时候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道德谴责往往只对讲道德的人适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应该换一个思路,建构一种道德激励机制。
激励是存在渗透作用的,经济学在根本上就是对激励措施的研究。当激励成为“现代生活的基石”时,很多问题也就走向了可控状态。激励对于孩子的道德养成,有着更明显的作用。在教育上有一个说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可能有一点夸张,但谁也无法否认,如果一个孩子的文明行为及时得到肯定和激励,显然会加剧文明的固化,且给其他孩子释放出示范效应。
道德激励比简单谴责有时还要有力。有一个流传度很广的小故事,春风和寒风都想吹开人的衣服,最终春风依靠温暖的力量取胜。这里不是否认道德谴责的力量,而是想强调,在道德建设中既要有谴责也要有激励。爱心激励带来的温暖,有时比严苛的谴责还要触及灵魂。
从“好女孩”和“坏爷爷”找寻我们的影子
曾经,我们很多人跟“好女孩”一样,明辨是非美丑,坚守道德规矩,抵制不良行为。随着我们长大,逐渐融入社会,我们渐渐发现,有时不守规矩会有更大收益,而风险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我们逐渐从“好女孩”变成了“坏爷爷”,将利益算计置于道德文明之上,一步步迈向冷漠市侩的利己主义者。
很多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是非分明的“好女孩”,可当方便和利益唾手可得,当身边很多人对此满不在乎甚至争先恐后,我们也就经常像“坏爷爷”一样,把文明抛诸脑后。小女孩教育爷爷是一种逆向教育,透过这一幕,我们有必要反 躬自省:在我们身上,究竟是“坏爷爷”多一点,还是“好女孩”多一点?我们是希望身边“好女孩”更多,还是“坏爷爷”更多?这个问题,值得一问再问。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1鹗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它发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种族分裂内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家族备受战乱之苦,支离破碎,房屋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和一个小孙女了,这个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报到了。再活下去真没意思。但当她得知小孙女还在人间,老祖母便决心要找到她的小孙女,要不然,她睡不着,吃不香。为了找到她的小孙女,她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反侧数万里,找遍了非洲大陆,最后一刻,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孙女,她激动地、紧紧地和小孙女拥抱在一起,这时这个老祖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钱, 不缺财产。在她的心中,她需要爱她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啊!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说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在美国女作家白涅德夫人的作品《小公主》中,对家是这样解释的:
萨拉:“校长,我认为这里并不是我的家,虽然有我的容身之处。家,应该是一个有温暖的地方啊!”
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而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我们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我们常常把这东西叫做“家”,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感到心灵安宁的地方。
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家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范畴,正应了一句禅语: “佛在心中”。家又何尝不是呢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质全部可成为“庭”就这个概念来说,后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补充。正确地认识这个概念,对我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它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只去追求“庭”而不去追求“家”。
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
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就有了灯光,有了薪火,有了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君不见,巴山深处,一家人因为买不起一人一个碗、一双筷,只好你吃完了我再吃,舔犊之情,仍无处不在;陕北窑洞里,一家人只有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谁出门给谁穿,再苦也有亲人维护你的体面。哪怕穷到去要饭,心中因了家人的牵挂,也就有了回家的想头,也就有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信念。
战争中,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父亲的脊梁母亲的背,就是掩体,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八一三”抗战时,我先生年仅四岁,正是坐在父亲肩挑的箩筐里,从日本人占领的上海郊区,逃难到青浦、到苏州、到无锡……。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他们全家居然侥幸逃生。在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了70年的我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路的颠簸,一路的晃悠,一路的亲情和父爱。
动乱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头的唾沫,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一杯热茶、一条毛巾、一枕耳鬓厮磨,足以让你对撼天的喧嚣充耳不闻,对蘸血的皮鞭视而不见。你可以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可以从爱人的唇上,感到人格的尊严;可以从孩子的依偎,体验生命的珍贵。如果你见过丁玲和陈明夫妇在北大荒受苦受难时住过的茅棚,你或许会想到,纵有豪华如五星级的居所,比起那用亲情撑起的飘摇在荒原上的家,也会失色了许多。“文革”中,我在川北一个偏远的山区插队落户,关进“牛棚”的父亲,为了避免我们的牵挂,照常寄来报刊书籍供我们学习,在来信中只字不提自己遭受的凌辱与冤屈,而且还反复嘱咐我:“向贫下中农学习,坚守生产岗位,不到大雪封山,不要请假回家!”常言道:“家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坚韧不破,社会就不至于面临崩溃的绝境!
上山下乡时,家是远离“文攻武卫”的世外桃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进了“知青点”,就是一家人。干活时,挑粪、锄地、砍柴、犁田,有人帮你扛重的;收工后,生火、做饭、推磨、碾米,有人和你抢着干。亲人的家书、朋友的飞鸿,有人与你一起分享
大家都在问
奶奶参加孙女婚礼由谁送到现场?
5个回答1244阅读
手机用户17815005918
2022-07-04
关注
自己的奶奶参加孙女的婚礼,根据自己的做法,一般情况下由奶奶的子女陪同去参加婚礼,但是具体情况根据自身家庭而定,不同家庭有不同做法,没有固定做法,对于特殊家庭只要是家人陪同是可以的,但是做为家中长辈孩子的婚礼是应该参加的,
分享
评论
赞
更多回答
用户3692100335157
2021-05-02
关注
应该儿子送老妈到现场参加 女儿婚礼
分享
评论
赞
一只顽皮的小乐乐
2021-05-02
关注
奶奶去参加孙女婚礼当然是她的子女送她去现场。
分享
评论
赞
用户2274335626120
2021-05-02
关注
由奶奶的儿子送到婚礼现场
分享
评论
赞
用户1037564490921
2021-05-02
关注
奶奶参加孙女的婚礼,其实只要嗯身强力壮的人都可以送啊!
分享
评论
赞
已展示全部回答
相关问题
外孙女结婚姥姥姥爷出席婚礼吗
自己的外孙女结婚,姥姥姥爷当然可以出席婚礼啊,在过去的一些旧社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父母至亲是不参加婚礼的,但是现在都开明化了,外孙女结婚,新娘子
2019-09-09
全部3个回答
孙女结婚爷爷能送亲吗
孙女结婚爷爷可以送亲呀,孙女结婚娘家人都可以去送亲呀,爸爸 妈妈,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大爷,大娘,外婆,外公,舅舅,舅妈,大姨,二姨,大姨夫,二姨夫,,老姨
2021-05-22
全部5个回答
送亲奶奶的讲究
结婚前一日,送亲奶奶到女方家里陪伴姑娘,指导婚期及婚后生活;成婚当日,指导姑娘饿嫁、梳妆、大开门、小开门、哭嫁等,抱轿、上轿、进状元门、拜堂、喝交杯酒、闹洞房等
2021-05-15
全部2个回答
没有更多了
答题赚金币
问问你大哥情人节幽默文案?
15520452人在问
李占稳?
45216人在问
天津腔经典语录?
12599人在问
科学家长评语短语?
1204人在问
申学免费激活码?
50043人在问
教师渡人渡己的精辟句子?
1396人在问
好朋友蛋糕简短搞笑?
306740人在问
天津市2015年退休计发基数是多少?
391人在问
我们游览了美丽富饶的什么大花园三年级上册练习册83页第六大题?
37024人在问
卖房子顺口溜客厅?
4802654人在问
广告人每天一句文案?
295862人在问
天津环湖医院可做心脏溶栓吗?
6135人在问
兔年元宵现代七绝?
111191人在问
开学考考砸反思名句?
8368人在问
苏6经典语录爱情?
207582人在问
精辟短句手写?
12039人在问
天津农综险的缴费比例?
826人在问
帝林的经典语录?
2165人在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的答案?
22826人在问
跟哥处对象顺口溜?
56663人在问
更多问题
去回答
爷爷送给孙女的纪念礼物有很多选择,可以根据孙女的年龄和喜好来选择。以下是一些可能适合的礼物:
1 红包:对于年龄较小的孙女,红包可能是最实用的礼物,可以用来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对于年龄较大的孙女,红包也可以作为一项经济支持。
2 玩具:根据孙女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玩具。如婴儿玩具、儿童益智玩具、毛绒玩具等。
3 书籍:选择适合孙女年龄的图书,包括故事书、教育书籍、漫画书等。这不仅可以给孙女带来快乐,还可以激发她的学习兴趣。
4 手工作品:爷爷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礼物,如小竹篓、小风筝等。这不仅可以展示爷爷的心意,也可以让孙女体验到独特的礼物。
5 床上用品:选择一些床上用品,如喜庆的四件套、高档的蚕丝被等,这些礼物不仅实用,而且也可以让孙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6 结婚礼物:如果孙女结婚了,爷爷可以选择一些结婚礼物,如对杯、梳子、床上用品等,这些礼物有着美好的寓意,可以表达爷爷对新人最好的祝福。
总之,爷爷送给孙女的礼物应该是有意义的、能够表达爷爷对孙女的关爱和祝福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