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开学家长送 的现象 怎么看

孩子 0 28

大学生开学家长送 的现象 怎么看,第1张

大学生开学家长送 的现象 怎么看
导读:对于已经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家长在对待他们的入学准备上,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袁先生认为,“要改变家长的‘包办’作风,承认孩子的成长”。袁先生认为,很多家长都习惯将孩子当成“小孩子”,事事包办,过分的溺爱使得孩

对于已经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家长在对待他们的入学准备上,广州晴朗天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袁先生认为,“要改变家长的‘包办’作风,承认孩子的成长”。袁先生认为,很多家长都习惯将孩子当成“小孩子”,事事包办,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无法正常成长。他说,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成长空间,关心的形式以指导、支持为主”。他介绍,每年在开学前,总有一些孩子上大学的家长忧心立与控制之间的冲突”始终是亲子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对于已经上大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任务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奋斗目标进行定位,他们需要空间,需要轻装前进,家长那种神经质的焦虑、紧张通常会增加他们的压力,所以,聪明的家长要学会掩饰自己的焦虑,将精力转移到指导孩子实现自我价值方面的工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这首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就像是孩子行到千里之外,母亲也会记挂在心担心儿童,吃不饱,穿不暖,照顾不好自己。河南商丘就有一位母亲,在那女儿走进校门后,她突突的在校园外的草坪上哭了将近4个小时,真得是一万个舍不得,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每当开学的时候,新生踏上求学之旅,父母也跟着忙忙碌碌,每个孩子都有父母陪伴着进校门,有时候父母甚至帮儿女提着行李,让孩子能轻松一点吃一点,虽然在假期里家长总是嫌孩子闹腾,觉得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但是当孩子到学校里去上学以后,家长总是充满了担心和忧伤。这位河南商丘的母亲先是有说有笑的将女儿送进了学校大门。短暂的分别仪式后。母亲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坐在校外的草坪上伤心落泪。

也许是这位母亲担心孩子在学校里照顾不好自己。怕孩子在学校里面受委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时刻惦记着自己孩子的爱。他们还生怕孩子看到自己担心的样子给孩子带来影响,所以他们总是把不好的情绪留给自己,把坏心情留给自己。他们把阳光把微笑留给孩子,把生活中所有的温暖都在自己肩上。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们省吃俭用供孩子读大学。为了孩子能够安心学习,他们尽量把忧伤掩盖起来。为了孩子,他们想到是那么细心周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再也找不到像父母的爱这么求回报,真心付出的感情了。父母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守护神。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守护我们一生的平安。有了父母的呵护,所有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让我们祝天下的父母平安,健康,长寿。

现在很多父母都很娇惯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后也陪着孩子,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待呢?以家长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我觉得,此种情况可以理解,但是不足取。

首先,陪读是一种流行的父母之爱。

现在的社会流行陪读,特别是初中高中,为了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和好的大学,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整天陪在孩子身边,直到孩子考上大学。具体的情况如下。

一种情况是:这家的孩子,父母陪读了,另一家父母知道后,也会照做。并且认为:他家孩子陪读,我家还是独生子女呢,更应该陪读了。

另一种情况是:一家的孩子因为父母陪读,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或者大学,亲戚邻居的也纷纷效仿,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落后。

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因为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是家长帮助料理的,离开了父母,孩子都不知道怎样生活了。这样,父母只好陪在孩子身边,做孩子的“保姆”。

因为孩子习惯了父母的照顾,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即使是考上大学后,因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太差,所以父母舍不得孩子,孩子也离不开父母。于是,还要继续陪读。

其次,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

对于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父母不陪读,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做父母的要从小开始慢慢培养,让他一样一样去学习,去适应。如果从小学起,长大后,就不存在没有独立能力这种问题。

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了,还没有学会自立。就要好好利用暑假,去全盘学习,父母全程陪着他学、教会他。

这样,即使进入大学不太适应,也还有慢慢适应的时间,也有这个能力了。相信进入大学后,孩子在经历过一定时间的磨炼后,会适应独立面对一切的。

所以,父母跟着孩子上大学的现象,是不足取的。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趁着这个暑假,好好教会孩子学会独立吧!是让开始独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