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送赠给父母的礼物

孩子 0 18

孩子,是上天送赠给父母的礼物,第1张

孩子,是上天送赠给父母的礼物
导读:没有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想像有自己的小孩会是怎么样的感受。虽然我们从自己是小孩子,到长大后看到周围的朋友成了父母,一路走来也“累积”不少育儿经,以为对为人父母这件事已经入门了。可是,真正等你成为父母一段时间后,你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无知

没有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想像有自己的小孩会是怎么样的感受。虽然我们从自己是小孩子,到长大后看到周围的朋友成了父母,一路走来也“累积”不少育儿经,以为对为人父母这件事已经入门了。可是,真正等你成为父母一段时间后,你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无知得可怕。

对于几岁大的孩子,我现在的体会是又好气,又好笑。每一天,我的宝贝给我的感受是,她就像四时变化的天气,阴晴不定。如果我迎合她的想法,陪她玩,陪她疯的时候,她对我好得不得了,就跟铁哥们一样,有什么东西和想法都主动和我分享。但是,如果我不按她的想法去做,她立刻就翻脸了,先是生气,再是哀求,最后是纠缠与拍打。有时候,我下班回家累了,只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宝宝又喜欢玩耍,总想让我陪着她玩游戏,或者是摆设“舞台”一起表演。我坚拒不去时,她就急得满脸通红,伸手抢我的手机,拉我起来。我生气了,用力打了她,她也生气了,拿上她的玩具剑就过来打我。好吧,这样的战争每天在家里都会上演。

而当我们陪着她玩,按她的套路来配合演出时,她就会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买了大富翁游戏,教会她玩后,她每天都想拿出来玩。玩游戏的时候,她会很投入,买地、建房子、收过路费,游戏规则清楚得很。边玩的时候,会像赌徒一样大声地说话。总之,那个兴奋劲真的会把你逗笑。

陪着小孩成长,每天有欢笑与哭泣声相伴。虽然,我们要分配很多时间去陪伴小孩,自己的可支配时间大大减少了。但是,我感觉这样的家的生活更充实了。毕竟,在过去的空闲时间里,自己除了打游戏、看电视剧看**外,也没有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做出什么成就来。有了小孩,自己的责任重大了,感觉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了不小的转变。以前,我们只顾着自己方便,及时行乐,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切都是随遇而安,不需要考虑太多。有了小孩后,我们每个周末都要好好计划一下该怎么度过才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也就周末的时候有较长的时间陪伴小孩,要出去玩也需要考虑小孩的需求,比如多带点吃的、喝的,要考虑交通方便的,环境不能太乱的,还要提前查好吃饭的地方有哪些适合小孩吃的

是的,有了孩子后,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孩子,是上天送赠给父母的礼物,给我们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难忘的回忆。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个很美妙的感觉,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婴儿,长大成人,到将来的自主独立,真的是很神奇的经历!

人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无论自家孩子什么样,但在父母眼里,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家的好,而且,越看越顺眼,越看越满意。

当然了,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血缘关系嘛!所以,这是一种被亲情冲昏头脑的主观认知。

而且,绝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那么,爱屋及乌,对于流淌着自己血液的“作品”,人们自然也同样满意了。

所以,我也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我对女儿的满意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是我的孩子,而是客观来讲,我真的觉得我的女儿特别好。不信?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说实话,对我而言,和女儿真正相识,应该是在她会说话以后。

在那之前,我对她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尤其是在她还不到一岁大的时候,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虽然表情也很丰富,而且,特别喜欢看着你笑,有时在睡梦中也会笑。

但是,即便如此,因为没法和她交流互动,所以,我还是没有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概念意义上的人,角色意义上的人,一个婴儿,女儿,仅此而已。

生命中有些东西居然如此有意思。按理说,长大是一个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过程,但对我而言,感觉到孩子长大,居然是因为一个很具体的事情。那就是:当她开始趴在地上耍赖皮。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她趴在地上耍赖时,我是很惊讶的。

因为,这是如此公式化的一个动作,而且,恐怕也是全世界通用的。

但是,这一招对抗战术又是谁教给我女儿的呢?

应该是没有人,这可能是人类基因本能里都存在的东西。

当然了,同样是趴在地上或在地上打滚儿,每个人具体的动作和样子应该还是有所不一样的,正如走路的动作,说话的嗓音那样,大家还是大同小异的。

我女儿趴地上的流程是这样的:

当她提出某个要求或条件,比如说吃某个零食或出去玩,如果被拒绝,她就直勾勾地看着你,然后身体一点一点地倾斜,逐步趴倒在地上。

然后,她趴在地上,两手摁着地,翘着头,会说话的眼睛闪着光,机灵地看着你。

很明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安静而激烈的博弈,这是一种明确的“要挟”。

这时,你越是厉声命令她站起来,她就越是趴在地上打转。如果你过去强制把她拎起来,那么,她就一定会号啕大哭,而且是真掉眼泪的那种。

所以,这孩子是个“顺毛捋”,你越是对她强硬,她就越是不服气地激烈反抗,和你拧着来。

嗯!不错!这脾气——我喜欢。

因为,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这孩子有脾气,有性格,有骨头。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叛逆。殊不知,他们烦恼的根源正在于:他们仅仅把孩子当成了孩子,而不是一个独立平等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控制欲太强,家长式作风太强。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意见,照顾过孩子的感受。

什么固执倔强,不听话?不过就是扣的帽子罢了!

恐怕在一些大人的眼里,有独立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叛逆”“不听话”的孩子。

而且,话又说回来,在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在一些事情上不退步,不屈服,坚持自己的立场,倔强,固执,这反而是一种好的现象。

毕竟,老话儿讲:太“老实”的孩子没出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所以,我喜欢女儿的固执,倔强,固执己见,我喜欢她那副不怕大人的“小大人儿”样。

真的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小孩儿当小孩儿。

小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不懂事,好糊弄,进而,他们的观点也可以不被重视和采纳。

而且,直到现在,我还总持这种错误观点,幸好妻子总是及时提醒我。

比如说,当看到孩子的手脏了时,我会想当然地拉过来给她洗。而她有时则会极力抗拒,并说道“qiqi自己洗”,如果我执意不松手,她就会极力抗拒挣脱,委屈到号啕大哭。

类似的情形还有:如果留给她看动画片的时间用尽了,我拿着遥控器去关电视,她会说“qiqi自己关”;

出门换鞋换衣服,她会说“qiqi自己穿”;

吃完饭收拾碗勺,她会说“qiqi自己端”……

这些事情让我意识到:千万不能想当然地把她当成一个“小孩儿”,而是,一定要把她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对待,许多事情一定要尊重她的意见,考虑她的感受。

我们大人不喜欢被人约束和管制,其实,孩子们也同样。

所以,我们应当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无意中伤害到孩子。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己之如欲,更要勿施于人。

是的,我们大人喜欢的东西,往往也喜欢强加给孩子,而且,还总是加上一句“为你好”的道德绑架。其实,正如那句话说的那样“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有人说: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TA就已经不属于父母了,而是属于TA自己。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一切都得听从父母摆布支配的木偶。

好了,说完女儿性格中倔强的一面,我再说说她活泼的一面。当然了,在我看来,她的倔强和叛逆,也是活泼有趣的一部分。

女儿从小就爱笑,甚至在睡梦中也总是笑。现在会走路说话后,她的这种活泼开朗的性格就更加明显了。

她的领悟能力特别强,很善于察言观色,气氛嗅觉特别灵敏,心思特别敏感和缜密,能很自然地判断出你是在和她闹着玩还是说正事儿。

有时,当你用逗她玩儿的眼神去注视着她时,她会直勾勾地看着你,然后渐渐溜到凳子后面或桌子下面去。

然后,过段时间再探出来小脑袋瞅瞅你,如果你假装看不见她,悄悄地弯身去桌子底下找她时,她就会继续躲藏。

而如果你走到她身边说“抓住你了”,她则会咯咯大笑,还会发出小孩子们做 游戏 ,相互追逐打闹时的大声尖叫。

有时,她还会拽着落地窗的窗帘把自己裹在里面,或者把褥子或衣服蒙在头上,然后说“爸爸看不到qiqi了”。

这就是她玩得津津有味的捉迷藏 游戏 ,或许在有些大人们看来,这很幼稚和无聊,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这里面却有着无穷的乐趣。

是的,不要用大人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而是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们感同身受,平等相处,去尊重他们。我想,这也许就是子女教育这项事业的精髓吧!

我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每个孩子,都将成为大人。

是的,大人们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人们,也不过是一个个放大版的孩子。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只不过是活在童年那个自己的影子里。

所以,大人们不应当以“家长式”的管理来带孩子,大人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甚至在许多地方,大人的勇气,锐气和创意,还远不如孩子。

好的,讲完带娃过程中感悟出来的“大道理”,再继续讲我的宝贝女儿。

我的宝贝女儿,她还是一个特别高冷的人。

出去玩的时候,到了景点,为了让她看风景,我会特别烦人地拉拉她,一惊一乍,特别夸张地高声说:qiqi快看,哇!大高楼;哇!好高的山。

如果我絮叨地太多了,她有时会非常不屑甚至厌恶地装作听不见,不搭理我。任凭我一再给她说:qiqi你快看这里,快看那里。她会转动着小眼珠无动于衷,故意装作听不见,也不看我。

最后,如果实在被我唠叨烦了,就会对旁边的爷爷奶奶说:爸爸不说话!

哈哈,真是太可爱了。

她情商特别高,特别聪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耐心,做一些事情有一定的逻辑和技巧。

比如说,有时,当看到我在吃零食时,她不会直接管我要,而是若无其事地走到我跟前,在一旁悄悄观察一阵儿。如果我不搭理她,她就会天真无邪地问道:爸爸,你吃的什么呀?

然后,我自然就会分给她一点儿。

有时,如果我吃的东西添加剂比较多或比较辣,我则会告诉她:这东西辣,是大人才能吃的,然后,再拿到她鼻子前让她闻一闻。

也不知她有没有闻到味道,反正她会懂事地说:介(这)东西太辣了,小孩儿不能吃。

有时,她在床上蹦或者玩玩具时离妹妹太近,我怕她碰到妹妹,就会说她,让她注意点,然后,她就会抗拒地说“爸爸不说,爸爸不说我”。

还有时,她和妈妈、妹妹在床上时,我走进房间,什么都没说,但是如果我表情是严肃的,她就会说“爸爸出去”。

毫无疑问,情商甚高的她,是会察言观色,能嗅到气氛的。而且,她是一个有态度,有自尊心的人。

说实话,我的大女儿,她本身就还是个很小的孩子,但我们又要了二胎,所以,倾注在她身上的关怀和精力,自然就有所减少,我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尤其是当她把自己小时候盖过,如今被妹妹盖的被子拿过来,嘴里说着“那是我的被被,妹妹不盖我被被”,以及哭喊着说“那是我的妈妈,妈妈不抱妹妹”时,我并不认为她这是什么自私或不懂事,而是觉得很惭愧,很愧对她,让她受委屈了。

毕竟,对于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姐姐来说,你还能苛求她“懂什么事”呢?

她本身就还是个小孩儿,你凭什么让她享受不到这个年龄应有的关爱和聚焦呢?而且,还不切实际地去要求她“懂事”呢?

没有照顾好她的感受,给她应有的关爱,恐怕不懂事的应该是我这个大人。

而且,后来,她却真的渐渐“懂事”了。妈妈做饭或洗衣服时,她就会听从安排,尽职尽责地看着妹妹,双手很认真地扶着沙发边,防止妹妹掉地上。

由于怕她的手没轻没重,伤着妹妹,我们平时要求她不要碰妹妹。于是,当她和妹妹在一起时,我走到跟前,她总会睁着澄澈的眼睛,一脸无辜地摊开双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看!我没碰妹妹”。

这让我想起了在某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孩子,你懂事的样子,让人心疼。

前几天,妻子给我发了一个视频,在视频里,qiqi对妈妈说:妹妹不笑了。

妻子说:那你逗逗她。

然后,只见她小心翼翼地走到妹妹跟前,轻轻拽了两下妹妹的衣服。

那副懂事的样子,那种姐姐范儿,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那场景,真的是太甜蜜温馨了。

哦!对了,她还会对奶奶说:奶奶,你多喝水!

对我说:爸爸,吃饭时不能看手机!

有时,还会特别“坏”地装糊涂,和你闹着玩。比如说:她有时会“打破沙锅纹到底”地一直追问“这是什么呀”。

有时还会站在妈妈跟前问道:“妈妈呢”。

这就是我的宝贝女儿,一个如此善良可爱,固执倔强,活泼有趣的“小大人儿”。

当然了,这篇文章并不能展现出她性格的全貌,现实生活中的她,远比我描述的要更加阳光可爱。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是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寄托着父母满满爱意的载体。

爱这种东西真的挺奇妙的,它不像别的东西那样——得到或占有之后,才会满足。

爱这种东西,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只有奉献出去,自己才会得到满足,才能真正地拥有。

比如说,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好吃的东西,吃进孩子嘴里比吃进自己嘴里要更幸福。

有人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是的,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其实,对于妈妈们而言,同样也是:世上只有孩子好。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就是——爱。

后记:如果将来某一天,我的二女儿读到这篇文章,我想对她说: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你姐姐,但是,爸爸也同样爱你,你们姐妹俩都是我的心头肉,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有些是罪恶的产物。圣经说,耶和华击打乌利亚妻给大卫所生的孩子,使他得重病而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有些是天使,有些是恶魔。中国有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说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一般到了七岁就可以看出本质了。

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使,尽管作为旁观者他们也能够清楚看到别人的孩子的本性。

作为当事者必然主观,作为旁观者就可以客观。对待孩子的事情极其明显。

大卫的三个儿子暗嫩、押沙龙、亚多尼雅都是很邪恶的。我个人认为大卫犯罪前他们还是天使,大卫犯罪后他们就变成了恶魔了,是大卫犯罪所付出的代价。

(随书人生记录营挑战第二十一天――关于孩子)

女儿,我的宝贝,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你就婷婷玉立在我面前,不再是那个到哪里都要跟着我,在屁股后面追问为什么的天真可爱小姑娘  ,而是已经长大可依旧可爱乖巧懂事的成人了。

如今,你已经是大专院校的一位老师,在工作中为人师表,干练稳重又不失年青人的活泼开朗,深受同事、学生喜爱。可你一回到家还是像小时候一样,要撒娇,偶尔还要懒惰依懒妈妈。

老妈悄悄告诉你,我很享受你这样子。我怕有一天,你嫌我老了,该你照顾我,我不再是你的依赖,我心里将会非常失落,尽管我晓得你非常孝顺。

还记得在你两岁时那年的五月,感冒生病,不下地走,不吃饭,不说话,只是一个劲要水喝。那天正是中午,我上完课,背着在办公室长凳上睡觉的你回家煮饭,我边走边和你说话,可你一句话也没有回应妈妈,只是说喝水,我感觉不对劲,马上把你从背上放到怀里,一摸额头,妈呀,好烫。回家立刻边用冷毛巾敷额头边熬稀饭,我怕你饿了,可是一口饭你都没有吃。

我慌了,连忙称起伞顶着大太阳,抱着你疾走到三四里地的街道乡镇医院。原来你感冒开的针药,粗心大意的村卫生站的医生把针药的量弄大了(三针当成两针打),导致你昏睡无力口渴,幸好镇上的医生说我及时送到抢救。打了一针解毒针以后,你又喝了点水,安静地睡了,医生吩咐观察一个小时。妈妈在忐忑不安和自责中度过漫长的六十分钟。所幸在妈妈边摇扇子边祈祷中,“妈妈,我饿了。”你终于有了说话的精神,醒了。那一刻,我喜极而泣,你的小手还帮我拭去脸上的了泪花,我爱怜心疼地忙问你想吃什么,马上去给你买来你喜欢吃的零食先垫垫肚子。

一路上,你都在给妈妈讲着话,说妈妈辛苦了,长大也要给妈妈买好吃的孝敬妈妈。妈妈倍感欣慰,并不是妈妈真要得到你的回报,而是妈妈觉得上天好眷顾我,给了我一个这么小就这么懂得体恤懂得感恩懂得安慰妈妈的乖女儿!

你知道吗,我也是因为有了你我才安心在家,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你爸爸在你出生二十七天时就外出打工了,每年过年才回来。刚出生时,你很乖,不哭不闹,以至于疲惫不堪的我把你放在旁边,直到你爸给我端饭来,说宝宝呢,才想起把肉嘟嘟的你揽在我温热的手臂上……

初为人母,看到你边用两个小手抚摸着你的“面包”边嘟嘴用力吮吸奶水,细细的露珠般的汗水密密在你白嫩的额头上涔出的样子好可爱。吃饱了,咿咿呀呀,手足舞蹈地朝着妈妈笑。我的所有不快不满,所有的缺失就在那一刻烟消云散。

一天天的,你长大了,你三岁上了幼儿园。有一天你放学回家,看到我劳动回家疲惫地坐在椅子上,心痛地给妈妈扇风递茶水,说妈妈辛苦了。然后没等妈妈吩咐就乖乖的拿出来本子认认真真写老师布置的作业:“1”和“a”,一样各写一篇才和来叫你的小朋友出去玩。

你五岁半把你送去读了一年纪。老师说你太小,可我和你爸爸要去新疆挣钱,心想交给老师读书了我放心。可是,从来没有丢过你的妈妈,在千里之外好想好想你,经常看着你的照片哭。走的时候,你哭了,拉着妈妈的手和奶奶送到车站,你问妈妈好久回家,我说你把挂历上从一月数到十二月,乖乖的好好读书妈妈就回来,你就很听话地点头答应妈妈,也就没哭了。后来听说你天天拿着铅笔在挂历上画。

那一年底,在接到老师说你成绩排名最后几名,你奶奶又说照顾不到你的信件后,还没有到过年,我和你爸爸马上买了高价火车票回来了。我记得那天晚上到家的,你刚从外面耍了回来,很陌生地看了我们一眼,就自顾自地在一边玩,我满怀着期待想念已久的女儿定会像蝴蝶一样飞奔到我怀里来,可你像看陌生人一样的眼神,我崩溃了。我知道,我不该把你丢下,不该不在你身边,不该在你需要妈妈陪伴教育的时候离开了你!

女儿,妈妈错了!妈妈再也不会离开你了!

好一段时间,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爱的滋润下,你才像小时候一样随时随地粘着我,问这问那,又恢复了你的天真可爱和聪明。

为了打好基础,我把刚满六岁半的你又从一年级读起走。慢慢地在妈妈的鼓励、教育、辅导、监督下,你的成绩也好起来。记得期末你第一次考了第一名,评上了三好学生,你拿到奖状和奖品像一只花蝴蝶般飞奔回家告诉正在洗衣服的妈妈。

妈妈,你看,这是本子,这是铅笔盒,这是奖状……,你兴奋地给妈妈讲着,妈妈的手都没有来得及擦干,一样一样地分享着你的成就,那一刻,我们多么幸福!

这种幸福一直伴随着你和妈妈到小学初中高中直到你顺利考上你心仪的大学。妈妈再也没有也不敢离开你,再也没有让你成为孤独无助的留守儿童。我让你身心徳智俱健康成长。

我很庆幸,我没有为了挣钱放弃自己的女儿,及时回家,尽了当母亲的责任。要不然,你也许像那些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一样,无父母管教,读书不成早早去打工或早早结婚生子,恶性循环。

今天,你有了工作 ,有了不错的收入,也自己买了车,买了房(虽然房子爸妈帮你首付),现在也有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妈妈很欣慰,愿我的爱女一切安好,便是晴天!

女儿――你就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礼物!_end_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TA们看的想的,行的念的,都是一次经历。

我们或许无法时时刻刻守护孩子,却可以告诉孩子做

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