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2018年1月29日上午合肥市教育局最终还是发布了全面开始放寒假的通知,只留下高三还在坚守。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叫好有人吵。 “天都晴了,放的什么假?”也有人说:“天都冷成这样了,怎么不放假?” “
2018年1月29日上午合肥市教育局最终还是发布了全面开始放寒假的通知,只留下高三还在坚守。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叫好有人吵。
“天都晴了,放的什么假?”也有人说:“天都冷成这样了,怎么不放假?”
“考试考着考着就停了,这算怎么回事?就不能再坚持两天?”也有人说:“天气预报早就告诉我们有很多天的恶劣天气,为什么不早点下寒假通知?”
“天天都在复习,现在白复习了。教育局的领导懂不懂教育,期末考试不考怎么办?”也有人说:“这让我们寒假到底是温习旧的还是去预习新的?”
、、、、、、
放也是怨声载道,不放也是怨声载道。但是当我们仔细回想时,这场争论不就是教育里两个根本问题的争论吗?一是教育应该承担什么,二是该用什么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教育应该承担什么?
犹记2年前一场将下未下的大雪吓跑了我们学生的上学期期末考试,1年多前一场大雨又吓跑了下学期的期末考试。2018年合肥第一场雪来得很猛烈,大雪从1月3日开始狂下,1月4日天地一片白茫茫,挨到下午中小学全部放假直至1月10日。2018年第二场雪从1月22日开始悠悠袭来,及至23日狂漂猛下,积雪又深了,24日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和农村高中开始放假,原定29日开始复课复考,28日下午又下发通知29日继续放假,29日下午再次下发通知除高三外,中小学其他年级寒假正式开始。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经历了这曲折的放假过程;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我感受到了这曲折放假给我的孩子带来的影响。但是,正因为曲折才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教育的困境。教育者自认为我们不仅仅是要传承人类知识和文明,我们更应该培养人。梁启超说:“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斯宾塞说:“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我们自始至终认为“传道”“受业””解惑”缺一不可,但是我们的教育也只能到此为止,不能有太多的附加品。可是,现实呢?
镜头一:青岛某校某老师见学生未到,多次电话联系家长不成功,几经周折后老师们找到孩子家,砸门救出煤气中毒的一家三口。这是好事,这么负责任且机敏的老师应该点赞无数次,但是就有人拿出来比较,说他们的老师仅仅只是电话联系家长,联系不通也就不管不问了,他们的老师太不负责了。这里,要求教育者机敏迅捷如警察。
镜头二:某市面临文明城市评选,要求学校教育孩子,要求孩子回家再引导爸妈遵守交通规则,说话文明。让孩子学会讲文明,这是教育的职责。但是教育孩子回家去教育家长,让家长也能讲文明,这难道不是笑话?但是确实有太多的家长有不文明行为,还真的需要我们的孩子回家教育。这里,要求教育能管孩子也能管家长。
镜头三:某市一到夏天就要求老师要天天跟学生讲妨溺水。甚至学校要打出“珍爱生命,远离池塘”的标语,然后在讲台上要求张贴“每天放学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妨溺水(勿撕,全年有效)”且不说远离自然的水源有多么的荒诞,只看那“全年有效”就知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多么紧张。每个孩子既是家庭的珍宝,也是学校和社会的珍宝,我们理应时时照顾考虑。但是,我们没提醒过孩子一天要吃三顿饭,会不会有的孩子只吃两顿饭呢?会不会有孩子会饿死呢?我们没提醒孩子吃饭时要注意不要噎着了,那么孩子噎着会不会找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呢?我们没告诉孩子穿衣服要一件一件的穿,那么孩子受凉了,我们教育者是不是有责任?或者上下衣反穿来学校,这是不是我们的失误?我们的责任有没有底线?这里,要求教育是随身的保姆。
镜头四:某市某学生上学路上遭遇意外,学校必须负责,因为那是学校要上课,所以孩子才会出门来上学的。这里,要求教育是贴身的保镖。
镜头五:湖南省某市高三学生带着弹簧刀进学校只因心情不好就杀死为自己争取奖学金的班主任老师。有人说为什么孩子带刀进校园你们学校都不知道?有人说这孩子有心理问题你们老师为什么不提早处理?教育只能一边摸着自己被砍掉的手脚一边点头。这里,要求教育是先知。
镜头六:某重点高中,一生在学校跳楼。有人说,那个学校管得太死了,太紧了。你们学校怎么就没提前发现一点情况?没提前去了解那孩子的困难?这里,要求教育是上帝。 ……
哦,下雪而已,干嘛扯那么多?是哦,下雪而已,放假而已,干嘛想那么多?可是啊,我们的教育敢不想吗?上学路上孩子出现交通意外,肯定跟学校脱不了关系;孩子受冻感冒生病了,肯定跟学校脱不了关系;低温引发特殊体质的孩子的某些毛病,肯定跟学校脱不了关系;甚至家长在送孩子上学时出的问题,估计学校也要受牵连。放假前有人说“今天肯定很多人要摔倒了,到时教育局敢不放假?”是哦,谁敢不放啊?如果不放假,孩子损失的一根汗毛都得找你们教育领导理论。教育要讲究担当,但是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教育,教育担当得起吗?教育要培养坚韧的品格,可是这坚韧没有人支持如何培养得了?
放假真的是教育系统的领导不懂期末考试的重要性,还是我们逼得教育系统的领导不能懂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不能早早做决断是教育系统领导做事优柔寡断还是我们逼得教育系统领导不能果断行事?
一个孩子出门在外,我们担心他磕着碰着伤着了,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只要一出事就全部找学校,找教育主管部门,这却不是常理。据说,某国学校组织孩子上山野营,出意外或危险是不用学校担当的,因为有家长担当,有健全的保险担当,所以学校放心组织,孩子们该亲近自然就亲近自然,该冒险就冒险。我们呢,春游,秋游学校几乎不敢组织,最多敢找个平坦的无明显危险的地点在老师的圈护之下走一走。我们的教育害怕呀!我们的学校害怕呀!我们的老师害怕呀!多一事,出事后责任在你,所以不如少一事。学生学习习惯差,批评还是不批评这是个问题,孩子如果心理有问题被批评后引起危险怎么办?学生上课玩手机,这手机收还是不收也是个问题,如果收了手机路上出事或者是跳楼了怎么办?孩子上课睡觉,是喊醒还是不喊醒,如果因为影响他睡觉的心情,从此记恨,某时报复,又该如何是好?学生不做作业或作业不认真,是留还是不留,如果耽误了孩子吃饭,饿着了他,家长会不会不高兴?一个学校出了安全事故,整个教育的功劳就几乎都抹煞了;一个学校出了一个不文明的老师,整个教育的脸面似乎都丢光了;一个学校出了一个触犯法律的人,整个教育就都变成了社会的反面人物。教育承受了不该承受之重!
我们已经看不清教育的本来面目了。 但是我想教育至少应该要承袭要给予要引导要创新吧?要承袭人类的文明和文化,要给予孩子希望和梦想;要引导孩子向上且向善,要创新生命和生活的新形式。可是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教育是否做了警察,是否做了保姆,是否做了保镖,是否做了先知或上帝。其他的东西人们却看不到。
多么想说,让我们的教育单纯一点吧,让他有勇气带领你的孩子前进,即使这前进里有孩子落伍了,受伤了,甚至是消失在时代的潮流里。但是这声音一放出去估计就会被臭鸡蛋给砸回来:你们为什么没有一点担当的精神?呵呵
放假了,终于放假了,我为这一纸通知而叹息,我为这一波三折的过程而叹息。叹息,为合肥的教育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更为这如履薄冰的教育环境和毫无尊严的教育地位。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二、用什么来衡量学生的学习
学习,无论什么学习应该都不外乎三个步骤吧,学——练——测。即使测的方式不同,但是应该都要有检测来判断是否学会了。骑自行车,要先学习,看别人的是学;自己推上自行车尝试上车,蹬车,停车,下车,这是练;最后自己可以在正常情况下轻松骑车,这也可算是一种测。学校学习也一样,先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然后练习,最后用各类文字或非文字的考试来检测。在中国,中考、高考更是对一个学生上学情况的权威检测,甚至关涉前途。所以检测或者说考试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教育如此,外国教育也不免俗。即使是英国BBC拍的纪录片,记录英国学生在中英两国教育方式下一个月的学习状况,想要比较其效果时最终也是运用了检测这一步。这次比赛教学结束后是由独立调研机构出的综合考试作为检测方式的。可见,外国教育也是依靠考试来检测的。
这就能理解家长对于一场该到却未到的期末考试的失望情绪了。我们的孩子在考试前复习又复习,我们的老师在考试前强调又强调,我们的家长在考试前督促又督促。突然,这事情因为下雪因为低温就没了,我们大家傻眼了。之前的努力白费了,恨!气!懊恼!可是,真的是没了吗?
有或者是没有效果,首先得从学习目的角度观察。学习目的是标准,达到或没达到都得跟它比较才明白。那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呢?
《论语宪问》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厚古薄今(他们当时的社会),认为当时的求学者只是为了别人的眼光去学习,根本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学习,是不可取的。换句话说,孔子觉得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经济学家厉以宁1985年写作《鹧鸪天》云:“溪水清清下石沟,千弯百折不回头,兼容并蓄终宽阔,若谷虚怀鱼自游。心寂寂,念休休,沉沙无意却成洲,一生治学当如此,只计耕耘莫问收。”治学只问耕耘莫问收的态度也让今人很有启发。一个孩子在学校学习了一学期,平时学习态度如何,学习用功与否,方法得当与否,这既可凭自己的眼耳来观察,又可凭阶段性考试做依据。何必要用一场考试来定结果?朋友圈里有一张,大意是家长恳求学校单独为其孩子设考试,据说孩子起早贪黑复习得特辛苦,想给孩子一个交代。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多么可悲!他的学习不是为了自我成长,不是为了自我丰富,甚至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一点积淀,只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只是如孔子在2000多年前所云“为人”而已。学习目的已经扭曲到了什么地步?如果学习是自己的事,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经过平时的学习和阶段性考试他基本已经完成了自我学习?如果能够有“只用耕耘不问收”的真实学习态度,我是否可以认为在学校没有考试检测时,自我也可用相关资料进行检测?那么一场学校考试如果不能到位是不是就没有那么闹心了?
其实真正应该闹心的不应是一场延迟的考试,而应该是无法实现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树人。 现在的孩子时时在分数的竞赛场中,事事都离不开几门必考科目的学习,除了书本,其他一切教育都成了奢谈,学习家务劳动吗?没空;接触实践活动吗?没空;与父母经常畅谈沟通吗?没空;组织社团活动吗?没空。怕他热着,怕他凉着,怕他饿着,怕他受伤,恨不能给一个无菌恒温的环境养着。我们需要的勇气、创新、冒险、好奇、探索的精神如何培养?大雪之下正是磨练毅力,铸造品行的好时机,可是我们往往不敢把握,而我们对孩子的养护方式将会对我们的未来形成巨大的影响,这在杨明生校长的《责任与担当》里已经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我们的先辈从茹毛饮血走到现在经历了多少苦难和艰辛?得要多少勇气和创新才创造出了今天的生活?如果我们丧失了好奇心、探索意,扔了冒险精神做中国人,似乎暂时也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将来呢?将来我们的子孙又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宋濂从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有如此之精神才可成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杨时与友争论,需得老师程颐评点,遇老师睡觉,竟在大雪中立门外等候,雪在脚下积累起一尺多厚。有“程门立雪”之精神,杨时才成“程学正宗”。我们的孩子呢?他们被夺走了太多锻炼的机会。大雪中求学的机会在爱的名义下当然不能有,自己上学的机会因为担心也不能有,就连洗碗刷鞋端茶倒水的机会都没有,一切时间都要节约出来学习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学习和品行修炼哪个更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说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放整齐,吃饭前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是他成功的要诀。这些难道是我们考试的分数可以考察到的吗?难道这不是一个人品行的修炼吗?衡量学习的标准本就不应该是文字考试。
下雪了,放假了,意见大了,但是为不考试埋怨多,为未树人的声音倒不大。为何?学习的目的模糊了,学习的方向不明确了。自媒体时代,各种关于教育的舆论都来了,对于教育似乎谁都可以说几句,谁都可以踢几脚,谁都可以唾几口,教育是教育社会还是被社会洪流所教育?谁能给困境中的教育一点点支持和帮助?
呜呼哀哉!“四顾心茫然”,除了叹息,我们还能做什么?
后记:写完上面的文字看了一下数据统计,吓死我了将近5000字!咋这么啰嗦呢?难怪说“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何况是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的琐碎,估计更要让人笑话了。
这种情况可以用以下文案感慨:
1、雨中送孩子上学,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尽管天气不好,但家长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将孩子送到学校,这种坚定的决心和无私的付出值得我们深深地感慨和敬佩。
2、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家长们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仍然选择冒雨送孩子上学,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3、雨中送孩子上学,是一种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尽管天气不好,但家长们仍然坚持将孩子送到学校,这种无私的关爱和呵护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深深爱意。
如何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
第一,建议通过游戏的形式与孩子认识“分离”,如捉迷藏游戏,可以是自己藏,也可以是孩子藏,可以藏人,也可藏物。藏的时长可以控制。游戏过后可与孩子讨论“藏起来的东西到底去哪儿了”、“为何看不见的东西还在那里”等有意义的问题。
第二,制造分离机会,如告诉孩子自己出去办事,要五分钟之后才能回来;或者有意识引导孩子做一件什么事,主动与自已分离几分钟。之后可以与孩子聊聊有时“我们都干什么去了”,“分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趣的经历”等。
第三,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分离内容的故事,绘本或自编都可,主要是要生动。比如鹰妈妈为什么要把小鹰赶出悬崖上的小窝等等。之后可与孩子进行讨论,如鹰妈妈为何要把小鹰赶出去?还可以问你如果是鹰妈妈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小鹰又会怎样想。
第四,可以让孩子多参与接送哥哥姐姐或好朋友去幼儿园或上学。可以问孩子哥哥姐姐为何要去学校?和爸爸妈妈分开自已都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等问题。
第五,就是父母首先不要将与孩子分离当作一件大事,在做好分离前的准备工作后,该分离时就分离,分离回来要守信。需要肯定的是分离焦虑是小孩子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意识活动,但它是一个过程,并非通过某一点和某一事一蹴而就。与此同时,分离焦虑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也会因为孩子先天气质类型和教养环境各有不同。但不论怎样,起初的分离焦虑与孩子认知能力与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如果孩子小,建议采取以下方式促进孩子认知,为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做准备。
1、送孩子上学,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2、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舍不得妈妈。上课时间到了,我离开了教室,喵见孩子又哭了,走出园外,问其他家长孩子的情况,竟然也有些心疼。
3、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4、女儿终于离开我要去上学了,时间过得真快,仿佛出生时的情景还在昨天,转眼之间,女儿已经长大一个3岁的小姑娘了。
5、送她到学校那天,面对新的环境,女儿一脸的惊奇,兴奋的跑来跑去,一会就和同寝室的人混的烂熟。在走廊看见几个家长和孩子在抹眼泪,我心里也酸酸的。
6、匆匆流年,看着你离去上学的背影,只是短短的几年而已,岁月沧桑,等待你的满满爱意,等待你的幸福回家。
1、送孩子上学,大人心里也是一大。只是舍不得,不习惯没有孩子在旁边闹腾的生活。
2、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是舍不得妈妈。上课时间到了,我离开了教室,喵见孩子又哭了,走出园外,问其他家长孩子的情况,竟然也有些心疼。
3、往往因为种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孩子,有哪个做母亲的又不何尝想与孩子长相守,不管怎样妈妈爱你们,我们只是短暂四个月。
4、天下的妈妈都一样,都不舍得跟孩子分开,恨不得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他成长的任何瞬间。
5、放不下,又舍不得,总之很纠结,但没办法,现在不去拼一把,以后孩子跟自己都没有物质保证。
6、看着女儿兴奋地看着学校,开心地跟我说着,才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