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一个网友留言说人家外国妈妈都是自己带孩子,没有哪个是老人帮忙。她觉得可能是风气和习惯的原因,中国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如果老人不帮忙,做父母的心理就不平衡。确实,我们中国人带孩子个个叫苦连天,一个个累死累活,全家老少齐上阵。是我们笨吗?好
一个网友留言说人家外国妈妈都是自己带孩子,没有哪个是老人帮忙。她觉得可能是风气和习惯的原因,中国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如果老人不帮忙,做父母的心理就不平衡。
确实,我们中国人带孩子个个叫苦连天,一个个累死累活,全家老少齐上阵。是我们笨吗?好像中国人各种缺点都有,就是没人敢说中国人笨。是我们懒吗?华人到了海外,都是以吃苦耐劳著称。不过,正好我也有在国外生儿育女的亲戚朋友,我就用我所知道的国外带孩子方法,来研究一下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吧。
老公的表姐在德国生了个孩子,生完孩子之后,医院的护士对新手父母做了一些培训,包括怎么带孩子,怎么洗澡,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国外也不是完全没有坐月子一说,也会告诉一些注意事项)。但在中国呢?妇产医院里人山人海,秧秧出生当晚,因为我没有奶水,护士让我用纸杯和小吸管给秧秧喂奶粉。喂了几下她喂不进去,就不耐烦的说,你自己弄吧。然后丢下毫无经验的我走了。
可想而之,当德国表姐经过培训出院的时候,我在医院什么也没学会,只受了一肚子气。但我请老人帮忙了吗?没有。因为我花了每月4000多元的价格,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月嫂。我这位月嫂非常好,如果把孩子交给她带我是放心的,但一年五万的年薪我真的付不起。所以后来我请的阿姨一个比一个便宜,但能力也一个比一个低了。
我认识的所有在国外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全职,没有一个上班的。在国外福利社保都让人安心,当全职妈妈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有的机构企业会给职员的全职太太补贴。但在中国,如果你辞职回家,从此你就是一个没有组织没有专业没有技能没有饭碗的靠老公生活的人。何况很多妈妈本来工作非常稳定,一旦辞职,就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工作了。
假如不当全职妈妈,继续工作。像那位网友说的,可以让保姆,托管,家庭幼儿园来帮助上班的妈妈。那么咱们就先说保姆。在北京请阿姨真是可怕的噩梦,每一个妈妈几乎都有不堪回首之感。价格高,脾气大,能力差,而且好容易有个用着合适的,没几天不辞而别,去了出钱更高的一家。除月嫂外,我家前后用了大概十几个阿姨,包括一两天就走的。这些阿姨里,打扫卫生和做饭都能搞定的仅有一人,会做饭的有两人,打扫卫生比较干净的有一人,勉强能把饭做出来的有两人,剩下的另一半,我绝不夸张,什么都不会干。任何一个家务都要培训。
这些阿姨里真正带孩子有点经验的仅有两人,但其中有一个人脾气古怪不能胜任带孩子的工作。而且其中一半是我从专业育儿嫂公司聘请来的,都号称带过孩子,但其中几位连尿不湿都没见过。所以最后我家常年用的就是打扫卫生兼为做饭打下手在我工作时陪孩子玩儿一会儿的阿姨,这位阿姨工资1500元。逢年过节我会给鼓励性的红包。秧秧上幼儿园后这位阿姨就离开了我家,我用了几次钟点工做卫生。这才知道原来一半以上的钟点工甚至不会做卫生。还要因为拖工时间之类的问题费尽口舌。社区里一家钟点工收费比较高,做的不错,但常常打电话过去说人都派出去了。现在我们家连钟点工都不用了,老公打扫卫生就是。
国外的保姆水平我不知道,但我想总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我周围的朋友,有幸请到还算合适的阿姨的,几乎没有一个能“善始善终”。那些阿姨基本上都因为家中有事中途回家了,再找就很难找到同样合适的。这也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那些农村的阿姨,一旦家里有老人生病,农忙或者任何一点小小意外,都只能回家。所以不是她们不想稳定,是条件不允许她们稳定。
再说到保姆的来源,我当时找保姆的时候,常常哀叹说,要是能有个什么北京下岗的阿姨,退休的老奶奶之类的可靠人就好了。按说这个可以有,但这个真没有。连家庭幼儿园里的阿姨大多都是外地的。其实我也纳闷,为什么就没有呢?只北京是这样吗?别的城市也是这样吗?
而国外的保姆,有相当多就是在城市里。她们来路明确,是和你生活方式相似的群体。她们守家在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们甚至自己有车也会开车。因此你上班早可以送保姆家让她帮送幼儿园,下班晚可以请保姆去接孩子。
保姆情况如此,那些国外妈妈需要时可以选择的计时托管,家庭幼儿园之类情况如何呢?北京有吗?也有。我们附近一个比较正规的托管中心,一个小时200。办卡啊优惠啊加在一起,好像是100多一个小时。我家附近的奢华室内游乐也有临时托管业务,但对于这家年卡7000元起的地方,单独收费的托管价格我连问都不想问了。每小时起码几百块。而且他们不管给你接送孩子,就管给你看着。他们开门的时候,基本上你已经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了。他们下班的时候,十有八九你还没有下班。他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些有钱的全职妈妈,把孩子放在这里,去跟闺蜜喝个茶,去发廊做个头发。这样的境界,我们很羡慕,但大部分妈妈做不到。
这样看来,产假结束后到2岁半上幼儿园期间,家庭幼儿园其实是上班族妈妈最好的选择。我们社区里曾经有一家,我去考察过,虽然看起来各种不靠谱,卫生条件也很可疑,但还是有几分动心,毕竟就在社区里。而且价格每月1700元对于北京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没几天,这家幼儿园就搬走了。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兴趣班的家长去了一看人走楼空傻在当场,其不靠谱性可见一斑。
而且,家庭幼儿园在国内还是灰色地带,所以没有行业标准,没有执行规范,没有执照,没有监管。一切全凭运气和自觉。而即便如此,家庭幼儿园已经越来越多了,我想终归这是正途,是以后最有前景的方式。
其实,外国人也未必绝对不依靠老人,在我买的国外育儿书指导书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最初的几个月,如果可以请你的父母来帮助你,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社会托管问题至今仍是女权主义组织为妇女争取权利的一大热点,即便是商业如此成熟发达的国外,幼儿照料和家长工作之间的矛盾也都还未能完全解决。
所以那位说国外如何如何的朋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此类商业行为的成熟化和规模化,中国的妈妈也能做到不依靠老人。当然现在也做得到,只是我们所做的牺牲和冒的风险要比国外的妈妈大得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送礼的经历,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我们都少不了和别人打交道,当别人家里办个喜事什么的,我们也免不了送礼。在中国,送礼这种事是非常讲究的,如果送礼送的不好会被别人嫌弃的,甚至还会惹得主人不高兴。
比如如果别人家老人做寿,你就不适合去送钟表,因为送钟的谐音就是“送终”,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人家主人肯定会不高兴的。那么,如果外籍老板在中国生孩子,我们该送什么礼物比较好呢?
其实礼物这种事吧,随意就好,不需要多贵重,只要心意到就好了。外籍老板嘛,来到咱们中国肯定会入乡随俗,我们应该按照中国的礼数去送礼,也让他们感受到咱们中国人的热情和礼貌。如果是外籍老板生孩子,我们肯定是需要去的,东西不管贵重,只要心意到了就好。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一下送给孩子妈妈的礼物,大家都知道生完孩子之后妈妈都是很辛苦的,还要操心孩子,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营养也会跟不上的。所以我们可以送给孩子妈妈一些维生素和钙片,还可以送些补气血的营业品,生完孩子的妈妈身体还是比较虚的,还是需要补充一定的营养的。
许多人送礼一般都会考虑孩子,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妈妈。如果你去了送点营养品给孩子的妈妈,还可以让你的老板觉得你是个比较细心的人,并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更能体现出咱们中国人的的细心。
送礼的时候除了考虑孩子的妈妈以外,肯定还是要考虑孩子的,毕竟孩子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嘛!一般在咱们中国,朋友家的孩子满月或者周岁的时候,许多人都会送给孩子玉坠或者长命锁作为礼物。玉这种东西是非常吉利的象征,有保平安和吉祥安康的寓意,而且长命锁则是象征着孩子会健健康康的成长,会长命百岁。
所以,我觉得外籍老板在咱们中国生下了宝宝,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咱们可以都可以送玉坠和长命锁作为礼物的。只要你的外籍老板了解一点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看到你送的礼物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从此在工作上一定也有对你有所关照的。
总而言之,送礼物这种事还是非常讲究的,礼物送的好的话主人会非常高兴,但是若礼物送的不恰当肯定也会招主人不高兴的。如果外籍老板在中国生了孩子,我们可以送给孩子的妈妈一些营养品,因为孩子的妈妈刚生完孩子最缺乏营养。除此之外,还可以送给孩子玉坠和长命锁,因为玉坠和长命锁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祝愿。
过年回家适合送孩子的礼物主要有吃的、玩的这两个类型的礼物。
吃的礼物主要有糖果、蛋糕、水果等。比如一些果冻、巧克力、饼干、帮帮糖等,都是小孩喜欢吃的!还有一些蛋糕甜品美食,也不错,大家一起吃更有气氛。水果也是不错的,比如车厘子、香梨等,都是不错的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水果。要是送某个孩子一个大礼包,里面包含上述的东西,就更完美了,孩子肯定乐的合不拢嘴,脸上洋溢新年快乐和幸福的味道。
玩的礼物就更多了!男孩子比较喜欢“暴~力”一点的,比如陀螺~飞车~玩具枪~水枪~滑板车等,还有喜欢拼搭的乐高积木玩具,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拼出自己的未来。现在有很多智能玩具,比如智能故事机、智能跑步机、智能对讲机等,还有学习机玩益智类游戏也可以!女孩子比如一些角色扮演类的娃娃过家家、炒菜等也不错,孩子会很喜欢!还有一些户外的,比如风筝、泡泡机等。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