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害,看来你老丈人也是个好面子的,不过捷豹车型外观确实帅,买一辆开开还是很能提升驾驶体验的。我是婚后买的捷豹XFL,买到现在感觉很不错,平时上下班开很方便,周末带老婆孩子回娘家的时候,宽绰的后排空间能禁得住我家两只小皮猴使劲折腾,还能放下给我
害,看来你老丈人也是个好面子的,不过捷豹车型外观确实帅,买一辆开开还是很能提升驾驶体验的。我是婚后买的捷豹XFL,买到现在感觉很不错,平时上下班开很方便,周末带老婆孩子回娘家的时候,宽绰的后排空间能禁得住我家两只小皮猴使劲折腾,还能放下给我老丈人买的烟酒,给丈母娘买的保健品什么的。你要是结婚有孩子了就会发现买车一定要买足够宽敞的,我在这里强烈推荐一下捷豹XFL哈,全路况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应对各种地形挑战,卓越的过弯性能开起来感觉格外得心应手,捷豹自研的INGENIUM系列发动机耗油也比较少,每个月可以省一笔私房钱嘿嘿。剩下的老哥就不说了,建议你去附近门店约个试驾体验,看看实际感受怎么样,最后,提前恭喜你步入我们已婚男士行列~
小豹子提回来有一个月,思前想后,发个提车作业。一是回馈论坛里各位车友的热心帮助,二是当作一个纪念。因此这篇提车作业更像是心情日记,重点讲讲自己买车的心路历程,请各位豹友且看且担待。
2011年,我还在读大一。一天在校门口的大马路边看见一辆跑车,双门的车身,优雅的线条,流畅垂坠而有富有力量的背影,跃起的豹子LOGO,那时才惊叹,原来车子可以设计得这么好看。后来回家查了一下,原来那辆车是捷豹的一款跑车,叫F-TYPE。
直到后来,我见过了很多华美绝伦的车子,了解了很多各具美感的汽车设计和新潮元素,认识了更多高不可攀的品牌,却再也没有当初如见惊鸿一般的悸动。在这一点上,车子和人倒是相似的。
当然我也查了价格,果然不是我能买得起的车子,默默关上了浏览器。心想毕竟有谁可以所求皆得呢,人生总会有遗憾。但自此,拥有一辆捷豹,便成为了一个年轻男孩子心里的一个梦,虽然从未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它,却单单想着都觉得美好。乃至以后去键盘评论一辆,都以捷豹车的设计语言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
惠州4s店里蓝外红内的现车,当时一鸡动差点就下定了
自那之后,我在手机上下载了汽车之家,汽车之家成为了我大学时光里除微博、微信、虎扑之外最常点进去的一个应用软件,汽车也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和我所热爱的一部分,即便我是12年才拿到的驾照,偶尔开的是家里留给我的手动挡丰田花冠。 数年的时光,我了解了车子的一些入门知识,在成为一个键盘车神的路上越走越远。在我认识车的路上,有几款车是值得一提的。 一是2014款三箱昂克赛拉,初见觉得比例略显奇怪,长长的车头,车尾却很短。在路上见多了之后,竟然越看越顺眼,像极了一款纵置后驱的跑车,一度成为我认为最美车身侧面的紧凑级车。 二是上一代3系,骑着小电驴的我骑在淅淅沥沥下着雨的校园道路,看着车里的漂亮师姐坐在副驾驶上和主驾谈笑风生。果然女孩子都爱宝马。 三是这一代的奔驰A级。足够大的车身、漂亮的双联屏,期待20万出头的价格,一辆我可能承受得起的奔驰。直到后来上市了,低配那内饰、高配那价格、全系那13t的发动机,真让人头大。 就像复仇者联盟3里灭霸对托尼说的,我们都是被知识诅咒的人。人一旦深刻了解了某种知识,便再也甩不开,乃至奉为真理,成为指导自己人生的一套标准范式。汽车大概也是如此,对于汽车的众多参数了解的越多,越是把理想用车的标准定得越高,想要的就越多。 但是渐渐地,我也明白了一个众所皆知的道理,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即便有,我也无法拥有。
去年12月,我跟我太太去了一趟本地的车展,车展上的车很少,但我们却意外收到了一份2020款捷豹xel的宣传册。对于这款车子,我一直没有放弃关注,对于一度跌到20+的价格,有种不真实感,没想到曾经高不可攀的捷豹突然有一天我也可能拥有,就像做了一个很久的美梦,醒来后发现梦里美好的事物在现实中也触手可及一般。改款之后的xel颜值更对我胃口,内饰也全改在我的审美点上,方向盘更精致了,我愿称之为同级最美的盘;大灯更美了,比3系多了分灵气,比c级多了分凶狠,比A4多了分优雅;运动版的前包围也比前代提升了很多。关键是浏览了配置表,发现最低配的青春版已经基本够用,led大灯、电动座椅,前后雷达、倒车影像、自动空调和雨刷、定速巡航……加上几年前的捷豹情怀,我对太太说,如果是选轿车,那这款小豹子就是我的唯一选择了。
还是4s店的展车,个人觉得最美的角度
今年2月,我和我太太迎来了上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一个可爱的女儿。我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变得简单了。就像论坛里其他人一样,给自己换车提供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于是乎,选车走起。 备选一,凯迪拉克XT4。我去店里试驾了一次,感觉只是车子看起来大,但是车里后排比较小,开起来比较晃。再加上销售的态度不太好,遂pass。在店里也体验了一次CT5,算是xel的一个直接竞争对手。但我坐进前排、后排各体验了一番,实在无感。 备选二,宝马X1。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X1的展车,进入感受了一下,空间是真的大,得到我和我太太的一致好评,内饰也远没有网上显示的那样简陋,本人表示可以接受。后来因为改款后20t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不了了之。 备选三,林肯冒险家。一个字,大!至少外观看起来是超越同级别的大,黑白配色颜值较高,其他配色就显得老气。 说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感到奇怪,为何备选全是SUV车型?因为太太从很久以前就跟我说了,以后如果要换车,就换suv吧。理由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她觉得SUV是“大车”,里面空间大,小孩用的东西好放。我说,SUV也有分等级的,紧凑级的空间也不一定就大。太太表示很明白地点了点头,然后说,还是SUV好!妻命难违,那就看呗。 后来回到老家和父母商量了一番,他们却坚持要选轿车,理由是轿车显得高档,跑高速稳当,油耗也比SUV低。我不是一个能自己打定主意绝不悔改的人,当父母和太太的意见不一的时候我便很为难。幸运的是,我拥有一个尊重我、尊重父母的妻子,她对我说,其实她都好。
蓝色青春也是帅的
得到了太太的支持,我便不再纠结是选suv还是轿车,一切以试驾感受为准。我们抱着刚满4个月的女儿,开始跑4s店选车、试驾。 第一个试驾的是林肯冒险家。说说我的感受。动力充沛,但是涡轮迟滞比较明显,深踩油门2秒后会有明显被踹出去的感觉,开久了有点晕眩感。内饰是看得出比较有档次的,做工用料上乘,但是整体设计不太对我胃口,略显老气。太太坐在后排,感觉凳子很软,乘坐舒适感较高,和后面试驾的奔驰GLB形成鲜明对比。简单谈了一下价格,尊享版报价28万落地,我感觉优惠还不到位,现在入手不划算,遂放弃。 去捷豹4s店路上,顺路去了高大上的奔驰试驾GLB。去之前还担心我太太会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被奔驰夜店般的内饰所迷惑,结果表明她果然不同于一般女子,非但对这一套内饰不感冒,还一眼看出满满廉价感,说摸着把手哪里都是硬的,座椅也不舒服,空调也不给力,按照她的原话,“感觉跟卡罗拉差不多”。我试驾了一段路,13t的动力说实话还是可以的,我没感觉不够用,或许因为我没开过好车吧。
说实话实车外形还是比较硬朗大气的,超出同一级别车很多
下午4点,顶着大热天我们终于到了本地的捷豹4s店。这是我第二次试驾了,感觉动力够用,运动模式油门踩深后会有声浪。太太在后座,表示比奔驰好太多了,但是座椅还是冒险家软一点。之前我自己便来试驾过一次,问到一个我很不满意的价格。这次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已经表明了诚意,说如果价格适合马上下定。然而惠州只有这一家4s店,可能不愁卖车吧,相隔数月,这家店依旧不能给到我一个很好的价格,跟我的预想价格相去甚远,遂作罢。端午过后,我查了一下东莞的几家4s店,电话里简单聊了聊大概价格,问了能不能上异地牌照,答曰可以上潮州牌照(楼主是胶己人),便请了假拉着我妈和太太女儿便赶到东莞去了。
路遇马丁
我选了一家声音比较甜的网络专员的4s店,一早赶了过去。所谓好事多磨吧,惠州到东莞的高速一路堵车,原本一个多小时车程开了将近3小时,到了虎门的这家店里已经快中午。 接待我们的销售很直率,谈吐也好,是这家店近几个月的销售冠军。一到便领着我们去看了现车,把青春版和进取版都看了,得知都是5月份生产的现车,都比较新,也有我们心仪的白色车,于是开门见山坐下来谈价格。 我们开始报了个预算落地的价格,销售表示这个价格没做到过(跑的4s店多了,知道了这大概是4s店一贯的话术吧),但是可以试着争取。我们听到“但是”就觉得有戏。我们表明当天约了东莞的几家店,如果价格合适其他店也不去了就在他这里订车。销售来来回回申请了2、3次,太太在旁边也帮忙磨价,最终以比较满意的价格下定,赠送了脚垫、贴膜这些杂七杂八的精品,没要到保养是比较遗憾的。这个价格不能说很美丽,但是到了心理价位便接受了。毕竟在网上你永远都能找到比你价格更低的提车贴,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其中真真假假,佛系一些,心情也好些。 中午在4s店蹭了顿午饭,当天下午便付了定金,办了贷款,约好几天后提车。
4s店的饭菜,只能说尚可吧,心情好吃啥都是香的
主角登场,就是你了[勾引]
去到店里,车子已经洗好晾干,销售已经把尊贵的“奇瑞捷豹”扣掉了
交车仪式
正面照
啰啰嗦嗦太多话,也照例从几方面简单谈谈用车感受。 一是动力。200p的马力拉动17吨的车身,确实不能算很充沛,但是是完全够用的。市区低速行走有点难受,总感觉小豹子的性能被压抑了。跑了几趟高速,才体会到它的后劲。舒适模式120的时速大概2000的转速,感觉毫不费力。 二是行驶感受。市区低速状态下确实有顿挫感,但是能接受。像群里车友说的,这辆车时速上了40才行云流水。底盘很有韧劲,过减速带很干脆。 三是油耗。当前均速35,平均油耗96,一直是舒适模式开,算是不高不低吧。 四是空间。综合舒适度和纵向空间而言,同级别不输什么车吧,当然本人坐过的车不多,平时也少坐后排。老婆孩子表示很够用。 五是缺点。一是空调需要吐槽,24度以上是出热风的,而且即使调到20度,后排出风口有时候也出热风。二是异响问题。车子停一段时间,启动后行驶大概几百米,左前轮会有一次轻微的异响。 六是总体评价。如果说满分是10分的话,我愿给它95分。人们常说,看你喜不喜欢一辆车,就看当你下了车,会不会回头再看一眼。我想确实是这样,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承担风险,愿意接纳缺点。世上多的是能够四平八稳把你从a点载到b点的车,却像一杯白开水般寡味。眼前这头小豹子,虽称不上烈酒,也算是我的一杯清茶吧。
上牌中
拓车头码。此处吐槽潮州车管所一千遍,连个升降台都没有
停在车库的样子
装了etc
前面一辆老大哥
魅影夜行
谨以此文作念。
人在北京,老婆没有驾照,我家里/单位停车极贵(一月停车费小2000),且路程短又赌(途径长安街,6KM路开车可能40分钟),故一直没有买车,需要用车时就管父母借,倒是乐得方便省钱。去年9月老婆怀孕,买车的事才真正提上日程,而这次疫情体会到了关键时刻私家车的安全和便利,加速了购车流程。
LZ预算落地30-50万均可,如果特别中意可以上至落地60万封顶,使用需求包括:1,未来主要三口之家使用,偶父母同乘,无商务需求,除lz身高190家人身高都不超过178(不太理解一些人对空间无止境的追求……),因此5座后排不挤即可,考虑带娃后备箱最好稍大;2,LZ喜欢个性且有设计感的车,可以接受为此付溢价,眼缘非常重要;3,LZ喜欢开紧致一点的轿车,不喜欢SUV和太晃悠的车;4,因为是代步工具,估计开的公里数不多,可接受保养油耗贵,但希望可靠性靠谱,后续使用别太操心。 在此基础上,LZ初步考虑过下列车辆: 油车:1,奥迪A6L 30T,喜欢这代奥迪有科技感的外观内饰,圆最后一次追求V6大排量的梦,估计以后越来越难,缺点是过于街车,而且LZ不喜欢开太大的车;2,A6 Allroad,较A6L更加小众B格,满足旅行车情怀,而且大屁股更实用,但需要等比较久才能提车且顶着预算上限;3,路虎星脉,号称最美路虎,实用性一般可接受,但可靠性是个问题,30T也是在预算上限;4,奔驰E coupe,上市就一直关注这车,无法抑制对其美貌的向往,可以说是够得着的dream car,但考虑带娃和实用性需求,以及15T的坑爹性价比,忍痛放弃。 混动:1,理想ONE,奶爸车的最佳选择,但是看完众多评测感觉过于实用主义,缺少乐趣和性格,将来如果二胎再考虑;2,腾势X 混动顶配,这个其实更倾向买纯电动,喜欢奔驰的外观内饰设计,也信任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可靠性,而且空间大实用性好。 纯电:1,特斯拉Model 3,吸引人的是科技感+自动驾驶;2,腾势X 纯电,这个蛮符合LZ需求,唯一的顾虑就是比亚迪的底子担心操控高级感不够,但看评测评价整体不错;3,蔚来ES6,重点考虑对象,用料扎实空间也很实用,而且LZ家门口就是换电站,可以经常享受蔚来的海底捞跪式服务;4,广汽新能源LX,虽然自主品牌但做的有豪华感,标称/实际续航都比较高,性价比高;5,宝马i3,虽然是6年的老车型但设计理念依然超前,代表宝马对新能源的思考,百公里能耗极低;6,半路杀出的I-PACE,之前看过评测,北京路上只见过一次真车,极有设计感,本来因为超预算没在清单中,但19年底论坛闲逛发现可能有55折,开始认真研究。
这次换车是用家里的老油车的指标,其实可以买油车或混动,但最终确定了买纯电车:1,LZ喜欢尝试新鲜事物;2,,和物业沟通后了解地下停车场可以装充电桩,使用方便且充电成本极低;3,了解自身需求,基本纯市内代步,估计最远也就开到市郊100KM,且万一出远门父母都有油车可以交换使用,实际续航能到300即可;4,同样价格电车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和加速,提速直接无变速箱,NVH好等。5、phev混动看似兼得两着优点,但实际也兼得两着很多缺点,在我的场景下不如纯电。 选择电车时,LZ第一个否掉的是特斯拉 model 3,这车更像是个科技玩具,对于LZ 190身高车实在太小,特别后排像坐板凳;而且特斯拉国产后在北京也越来越常见,有街车化的倾向。这里想说特斯拉 model 3有非常牛X的长板,但其实短板也非常明显。看到论坛里好多人说30多W为什么不买特斯拉觉得很搞笑,人各有所需。 蔚来春节期间就试驾过,个人很喜欢,做工用料扎实,开着也感觉很不错,但家人对这么一个新品牌有所顾虑,外观也褒贬不一。此外很多服务虽然很好,但实际上对我的用车需求意义也不大。 试驾蔚来时正好在东方广场看了i3实车,够个性,但只有4座且空间小,实用性确实没法作为我家唯一用车,更合适做家庭第二辆车。 腾势X和广汽LX除了品牌各方面都还行,但相中I-Pace后就放弃了没去试驾,这俩可能是不错的选择,机缘巧合错过。
看完特斯拉和蔚来,想起I-Pace 55折的传闻,LZ在捷豹4S店刚复工时就带着大肚子的老婆赶紧去了一趟。捷豹只有少量4s店销售I-Pace,且有专门的销售,去的那天销售不在,别说试驾就连车钥匙都没有。但我和老婆一看见这车外观就走不动道了,造型很有激情,隔着玻璃看了眼内饰,很有科技感,方向盘的设计一看就有炸屎的冲动。可以说相比上面所有的车,捷豹I-Pace确实是个老牌豪华品牌造出来的电车,有豪车底蕴,细节很到位。 没法试驾,简单看完留了电话就走了。第二天销售打来电话,表示北京年前有一批大概到了6折,但现在已经卖完了,目前只能优惠15万左右,可以从外地4S店调货大概6折。 回来赶快研究55折渠道,机缘巧合认识了个专业做捷豹的车商钟同学,聊了后表示江浙4S店有车,S/SE 55折,HSE和首发限量56折。首发限量配置无比齐全,较HSE多了空气悬挂/HUD/翻毛+木纹内饰/后排独立空调等众多实用/舒适配置,算了下HSE全部单独选配总共要4W,可以说很超值。正好老婆也一直想要辆骚红的车,虽然骚红对我稍微有点过但也能接受。聊了后觉得靠谱果断下定金,同时看了汽车之家/XX帝基本所有I-Pace海内外评测,越看越喜欢。 结果没过两天,小钟就跟我说江浙4S店也调了政策,所有车型全部回到6折往上了。好在南京有批150辆汽贸手续的I-PACE,颜色非常齐全,价格也能再小幅优惠一点,最终53折预订硅谷银SE。 中间又接到4s店销售电话,北京这边,最近最低也能6折了,有兴趣又怕麻烦的朋友可以考虑走4s渠道购车。
车子昨天终于到北京,开了两天充了电,去了4S店检修升级。另外我可能是看I-Pace测评最多的人之一了,所有国内测评和部分海外英语测评都看了,尽量客观的说说这车的特点和优缺点。 外观:绝对的亮点,捷豹本身外观就很拉轰,这辆电豹由于不用考虑燃油车的布局,外观设计更是捷豹中的战斗豹,线条非常有设计感和科技感。车灯作为外观的一个小项也觉得是加分项,非常有神,而且晚上真的很亮,低配的S没有日间行车灯会差点意思。外观我给5分满分。 鸡蛋中挑骨头的话就是风阻在同类车中还是有点高,尾翼等一些设计感觉明显为了造型而不是风阻,一定程度影响续航。顺便说下看了车主手册,车宽实际是1895mm,汽车之家参数的2011mm是含折叠后后视镜的宽度,实际没那么宽,不用担心太宽容易剐蹭。 内饰:整体设计风格偏向奥迪的科技风而非奔驰的奢华风,三屏的中控设计有质感和科技感,方向盘和座椅设计的有运动感,但车门等材质用料感觉不够奢不够猛,算是合格的豪华品牌内饰,可以给4分。 车机:玩了两天,研究下来感觉能用但谈不上好用,基本就是传统豪华车企中等水平,被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未来的升级性跟新势力也完全没法比。电动车的相关功能基本都有,但菜单逻辑不是很清晰,有些重要功能藏得很深(如动能回收力度),看了说明书才把所有功能全整明白。好在支持Carplay和Carlife,这部分给25分。 空间实用性:乘坐空间还好,我190身高前后排都能找到比较舒服的坐姿,比保时捷macan稍好,和GLC差不多,对得住快4m7的车长,对不住快3m的轴距。后备箱空间跟macan也差不多,溜背造型对空间有一定影响,另外这个大备胎的设计实在无语,还得找个储藏室放起来空间实用性整体可以给35分,属于够用但不富裕那种。 坐姿:这里特意说下很多新能源轿车因为电池太厚,座椅坐高不够,容易有坐小板凳的感觉,我190坐过model s/3/比亚迪秦都有这个问题。而I-Pace车高1565mm介于SUV和轿跑中间,车内垂直空间/坐姿更接近轿车,坐高够高不会坐小板凳,非常符合我喜欢开轿车的坐姿偏好。不过座椅偏硬,坐久了比如近期一直开的老款奔驰e沙发坐舒服。这部分客观评分可以给4分,考虑电车可以给更高分。 车辆架构:这部分单独说说,捷豹算是传统品牌的第一辆豪华电动SUV,看了评测最大的优势就是整车是完完全全的全新电动平台设计,电池都是嵌在专门设计的铝制框架里,让人对碰撞安全和可靠性。从这点来说I-PACE设计理念很超前,追上了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可能也是这车在欧洲获奖无数的原因,可以给5分。 相比之下奔驰EQC基本是GLC魔改,据说电池原因底盘很厚空间比GLC小,腾势也要兼顾双擎版和唐汽油版,多少也会有妥协。 驾驶:这两天市区开了小100公里,包括昨晚带老婆出去兜了一圈风,驾驶实在是爽。加速不用多说,400马力,德国媒体实测0-100大概46s略超官方的48s,老婆怀孕都不敢全电门踩下去。拐弯基本没啥侧倾,而且电动四驱使得转弯时的车身姿态非常稳,出弯时给脚油立马就像炮弹似的打了出去。底盘稍硬但很有韧性,过坎后很快会弹。驾驶也可以给5分,绝对是最有乐趣的电动车之一(可能仅次于保时捷taycan)。 续航:看英国小马哥评测,这车实际续航略好于EQC和Etron,标称还算比较守在。昨天路况很好,北京10几度气温,晚上兜了一圈将差不多40km减了10%的电,整体驾驶风格平顺,低动能回收,中间踩过几脚加速。估计正常开实际电能在300-400之间,看气温/车况/驾驶风格等。另外这车低电能回收时感受和油车基本差不多,高回收松油门就减速,还得适应。整体续航属于够用级别,给3分。 充电体验:这个特别说一下,早就看到大家说而I-Pace有充电兼容性问题,比较老的充电桩很多不兼容,昨天在小区地下的特来电果然充不进去,只好跑到了隔壁写字楼下的星星充电,60kw快充桩只能到40kw出头的功率,最后充了近2小时,不知道更大功率的充电桩能不能更快。 很难想象这样的兼容性敢开远程高速,还是老老实实的室内代步吧,另外也希望疫情过后早日装充电桩,在我的使用场景下就很舒服了。这部分只能给15分,可能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会越来越方便。但再怎么说捷豹在电车上的基础设施和特斯拉自建快充站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没有没有蔚来换电来的灵活,更不用说蔚来一键充电等跪式服务,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还是点个赞。 可靠性和售后:捷豹路虎的可靠性一直是个大问题,我也特意在买车前付费问了YYP/袁老师等人这个问题,整体反馈是网上的负面评价有点过了,很多人人云亦云,正如雷克萨斯可能也没有那么神;另外电动车不用操心最容易出Bug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电机的可靠性可以比较放心,相较同品牌汽油车可以少操心很多。电池管8年15万公里不用担心。 当然车型过于小众,4s店都说如果出了事故,维修时间和费用都是很大问题,还是老老实实上全险的好。 售后服务方面,今天去捷豹路虎4S店升了下级,可以说服务无可挑剔,升级后帮忙做了全面检查,还给免费洗了车外边,所有服务一分钱没收,走的时候还送了消毒纸巾。 最后说说性价比和购买推荐:今天和4S店的售后聊,说I-Pace销量极为惨淡,导致很多车最后成了4S店的公司用车,可见一斑。我想这主要是由于I-Pace上市定价太高(虽然对比海外定价的加价倍数远低于捷豹其他进口车,更远低于路虎);另外大家对电动车可能还要接受过程,很多不具备充电条件;很多还有捷豹对电动车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周围朋友基本没人听说过捷豹有电动车,完全比不了奔驰奥迪。 然而这一切问题,我想对应目前实际55折不到的价格都真香了。我最后裸车35w出一点头提车,预计购置税3w保险1w+,加上运费等杂七杂八费用最后39万出头全部落地,可能真的是史无前例的同一款车中国买到全球最低价了(海外价格接近揽胜运动),成功割了英国资本主义和印度阿三的羊毛。 当然也不是说同价位电动车这车最值得买,如果追求科技感/自动驾驶/续航可以等等model 3国产长续航版,或再等等实用性更好的model y;如果追求空间/便利性/服务可能还是蔚来最到位;追求实用可能低一个级别的广汽lx甚至威马小鹏就够用了。关键还是想清楚自己要啥。 最后总结,I-Pace给我的是实实在在的传统车企的豪华精致感+优秀甚至顶级的家用车操控加速体验+足够强的设计感+小众B格+还不错的实用性,我认为目前的价格非常超值。但考虑充电体验的弊端,我只推荐给家里有安装充电桩条件的朋友,且最好别指望开这车出远门,可能作为条件比较好家庭的第二辆车会更合适。 最后的最后,上图时间[得意]
3月14日从物流收车,来个大鹏展翅
背面,白色的是轮毂保护罩
车门可惜不是无框的,要不外观就骚无敌了
拉到隔壁万达楼下,星星充电冲满了,显示续航400+
中午阳光好,拉出来照了两张,颜色银中带点黄绿,很有金属质感,硅谷银在英国要加1500英镑还是有原因的,国内同价果断选
屁股一张,洗车店没开门,车脏经不住细看
奇葩的备胎设计,占了后备箱好大体积,赶紧找地方堆起来腾空间
4S店洗车后闪亮亮,各个角度都照照[嘻嘻]
尾部设计绝对是亮点,车身线条犀利,尾灯有神
侧前看有运动激情
前车灯很有神,车身姿态战斗
侧面看其实比例有点怪,轮毂大小还可以,但顶配明显款式更好看,可惜了
内饰有科技感,可惜这批车基本全是黑色,少量选择红色,没勇气买红内饰车最喜欢的浅牡蛎色SE没有选装的,好像也容易脏,最后还是接受黑色了
后排空调在车门边上,中间看着比较挫,HSE有后排座椅加热,首发限量才有独立空调控制
后排扶手略挫
方向盘驾驶激情,喜欢
中控有科技感和豪华感
中网是假的
大弧面玻璃天窗,很爽有开杨感,防光做的还可以,希望夏天不热
停车时,对比隔壁才发现后悬有多短
内饰灯光,就一种颜色,玩不过奔驰,首发限量貌似有多种颜色可控
非常喜欢的尾部的线条设计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