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公公带娃被儿媳妇嫌弃,孩子上学后,智商超过同龄人

孩子 0 45

幼儿园园长公公带娃被儿媳妇嫌弃,孩子上学后,智商超过同龄人,第1张

幼儿园园长公公带娃被儿媳妇嫌弃,孩子上学后,智商超过同龄人
导读:同事的公公是退休的幼儿园园长,之前部门聚餐送同事回家时有幸见过一面,老人家形象气质和谈吐都不凡,跟他相处感到很舒服。 后来才知道同事公公是专程从小县城过来,帮助同事带孩子的,因为一辈子跟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交道,所以他喜欢孩子,再加上同事和她老

同事的公公是退休的幼儿园园长,之前部门聚餐送同事回家时有幸见过一面,老人家形象气质和谈吐都不凡,跟他相处感到很舒服。

后来才知道同事公公是专程从小县城过来,帮助同事带孩子的,因为一辈子跟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交道,所以他喜欢孩子,再加上同事和她老公的工作都忙,根本照顾不过来。

可即便是公公这样付出,同事还是因为跟公公的教育观念不一致而跟他闹了不少矛盾。

同事是90后,典型的“鸡娃”型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她恨不得让娃一天24小时学习,无奈娃不争气,小时候早教班没少上,但是却一点看不出娃有学霸的潜质。

公公开始带娃之后,把同事给娃制定的学习时间表完全作废了,在同事公公看来,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开发孩子的智力,而不是同事这种“填鸭式教育”。

所以同事公公给孩子买了很多贴纸绘本,每天带孩子去公园玩,公公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同事很嫌弃,但是由于自己时间和精力有限,她也只是在嘴上抱怨几句。

本来已经做好了孩子上有幼儿园之后落后其他孩子的准备,可是没想到竟然有惊喜,孩子上学没几天,老师就夸奖孩子乖巧聪明,专注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

得到老师的反馈之后,同事很是开心,原来幼儿园园长公公教育孩子真的很厉害,后来她虚心请教,公公也大方分享了教育孩子的3点心得。

1 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

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感兴趣,孩子才心甘情愿去学,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喜欢玩,那就给孩子准备贴纸绘本,通过绘本中的各种场景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 不要“填鸭式教育”

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都恨不得让孩子一夜成才,他们为了能够培养出一个全能的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课外班都给孩子报上,殊不知这样做孩子的专注力得不到提升,什么都做不好。

建议家长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一件东西或者是一件事情上出发,让孩子做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做起事情来就更简单。

3 利用好贴纸绘本这个小工具

同事的公公说,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所以做事情很难集中注意力,这时候要想帮他们开发智力,提升专注力,就要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比如利用好贴纸绘本这个小工具。

贴纸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很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贴纸中的主题却能让孩子很好地思考,让他们愿意去 探索 ,这样自然而然大脑就得到了开发,专注力也培养起来了。

想要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培养专注力的家长,给大家分享这套《全脑训练贴纸书》,这套贴纸书包括3Q左右脑训练,专注力训练,阶梯思维训练三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6册,全套一共有18册。

《全脑训练贴纸书》中还设置了很多适合孩子玩的小 游戏 ,其中包括了180个场景,1000多枚贴纸,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认知各种各样的事物,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开发智力。

而且这套贴纸书中富含的内容很丰富,最常见的判断,语言,观察,想象等等都涵盖其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语言组织,认知能力等等,全方位开发孩子的智力,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全脑训练贴纸书》中的场景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贴纸孩子还能学习到一些生活常识,让孩子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心中有数,让自己自信心更强。

家中有1-6岁小宝宝的家长,给孩子买一套开发智力,提升专注力的书籍才几十块钱,这跟动辄上万的早教课比起来哪个更划算,不用多说了吧,赶紧行动起来吧!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开发孩子智力是家长要从小就开始做的事情,这是比你教会孩子会背诵多少首古诗和背诵多少单词更重要的事情!

    能让大家学习榜样的儿媳,肯定是好儿媳,而且能恰当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经营好家庭,照顾好老公,教育好小孩。那么何为好儿媳,怎么向她看齐呢?

    1勤劳朴素,贤惠淑德,善解人意

    能被专称为一个好儿媳,肯定不会懒惰,她勤劳持家,顾家爱家,无怨无悔。

    每天,她鸡啼响就起床,为一家人准备了营养早餐;每天,她送完孩子上学,还要去上班;每天,她下班后还要去接小孩,然后去菜市场,为家人准备丰富晚餐;每天,她吃完饭还要洗碗,洗衣,给小孩洗澡,讲故事哄小孩睡觉;每天,她冲凉后还要为一家人洗衣服晾晒。

    她,总有忙不完的活;她,总有操不完的心;她,只是默默地爱着家人,从来不为自己着想;她,舍不得给自己买昂贵的化妆品,每天素颜出门,她,就是那么贤惠能干,无怨无悔,善解人意。

    2忠于家庭忠于儿

    能被专称为一个好儿媳,肯定进到一个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责任,她约束自己的行为,除了这个家,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她,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家庭赚,愁这愁那;她,每天的中心都是小孩丈夫,除了他们,没有心思想别人;她,是丈夫的一把手,忠贞爱情;她,是这个家庭的主妇,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她,长得很漂亮,即使有人追,也不会背叛这个家;她,即使心里有多大的委屈,她都不会放弃这个家;她,可以为了孩子,奔波劳累在所不辞,他的一生,都会守护着这个家。

    3婆婆就是妈,少抱怨多孝顺

    能被专称为一个好儿媳,肯定把婆婆哄得哈哈笑,在她心里,婆婆就是她另一个妈,从小把丈夫养大实则不易,她要感恩报答她。

    她,懂得为人母的辛苦,即使婆婆再怎么说她,都不会顶一句嘴;她,知道为人母的心理,在她面前啰嗦,都不会说一句不是;她,多做事少说话,避免与婆婆起冲突,让丈夫左右为难。

    她心里虽苦,婆婆再怎么恶劣,都不会在外人面前说她的不是;她,即使再有理,也不会与婆婆据理力争;她很孝顺,把婆婆当亲妈对待,即使婆婆犯了多大的错,她都不会去责怪她。她与婆婆相处真的狠让人羡慕。

    4生儿育女教之责

    能被专称为一个好儿媳,肯定尽到了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责任,她为这个家忍受剧烈的痛苦,怀胎十月,生下孩子,为这个家传宗接代。

    她是一个好妈妈,不分昼夜抚育这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们养大,然后教他们做人,供他们读书。

    这样的儿媳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向她们敬礼!

不但你家孩子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更惨的是你家亲戚有压力和心理阴影。他家不但要付出伺候你家孩子,他家还得承受各种压力,生活过得不爽。你想,别人家的孩子到自家来,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还得小心翼翼的伺候他,对他好他也不会感恩,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要是哪天不小心对他说话大声了点,他会恨你一辈子,对于你家亲戚来说,这是辛苦不讨好的事。我要是你家亲戚,我绝对不会答应让你家孩子在我家长住,我要是你我也绝对不会让孩子长期离开父母,而去打扰别人。凭什么你们的人生要别人为你们买单?你以为读书是一两天的事嘛?自己生的就该自己去照顾孩子,自己去陪伴孩子成长。干嘛要别人去为你承担你们为人父母的责任?[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你首先是不合格的家长,其次你在道德绑架亲戚。

为啥要给别人添麻烦。

你没想过给别人增添了很多麻烦吗?你家孩子要是惹点什么事,出点什么事人也要承担责任的。伺候好了不一定领情,一个不好就是100个不好,没准结仇了,要是我,绝不接受这种事,自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呗

干嘛要住亲戚家,上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不舒服,也给亲戚造成一定的负担!宁愿钱受罪都不要给别人填麻烦!因为到最后你们可能连亲戚都无法做了,因为从你的问题来看,你首先没有想到的是给亲戚造成麻烦,想到的是你的孩子是不是受了委屈!!!!有这种心理难免将来会事事留意,事事计较,或许因为亲戚的疏忽让你心存隔阂怨恨!!!!

最近刚看了一部电视剧《小欢喜》

,剧中林磊儿在妈妈去世后,爸爸与继母并不是待见他,小姨童文洁在得知情况后,与丈夫方圆协商后决定将磊儿接到北京与自家一起生活。对磊儿处处关怀备至,细心照顾,嘱咐儿子方一凡照顾好弟弟,“你们是拥有四分之一血缘关系的兄弟”。一家人真心的将磊儿当做自家人,称呼也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在双双失业的情况下,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变化。就这样的情况下,在童文洁发现怀二胎时,为了两个儿子不准备生二胎时,磊儿还是坚定的认为是因为自己,才导致小姨不准备生孩子,自责、愧疚等情绪滋生。为了挣钱贴补家庭,放弃清华大学

的冬令营,放弃了争取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虽然小姨小姨父并不希望他这样做,知晓后也是很生气,但他还是做了,这何尝没有“寄人篱下”心理的影子。

现实中又有多少“童文洁方圆”这样能真心真意的将非亲生的孩子当成自家孩子来养育照顾的,并非道德绑架,只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很难有做到这一点,不仅是大人,孩子可能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没有隔阂。

长期住在亲戚家的孩子,都会出现哪些心理影响呢?

1、处处小心翼翼,在自家乱翻乱动、怎么做都无所谓,在别人家还是很有区别的,不敢乱翻、不敢多吃、处处忍让都会发生。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上会特别疏离,不愿麻烦他人,却拒绝不了他人的要求;

2、外出的自由限制,在亲戚家长住,亲戚是需要承担孩子的安全问题,一旦孩子外出出了什么问题,无法与孩子父母交代。除却在校时间,其他时间大部分都会被要求在家呆着。影响今后的社交和长期居家的所带来的孤独感;

3、对自己缺乏自信,无论是什么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分离,都会给孩子带来被抛弃感,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4、易性格讨好型人格

,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建议。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要看情况,比如寄居人家的人品,孩子的承受能力等等。

我儿子从小不愿意住姥姥家,其实姥姥姥爷都对他不错,有一次他跟我说,他住姥姥家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我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但是如果非要寄居的话,那我会放弃一些东西让孩子和我住一起,不想影响孩子的心理。

为了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为了家庭的长久安宁,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出自己带的条件,图一时省事,后续烦恼够折腾一辈子的。

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寄人篱下是个什么滋味。

一、对于寄养家庭来说,被寄养的孩子始终是外人。

寄养在姑姑家,真正的亲戚只有姑姑一人,寄养在舅舅家,真正的亲戚只有舅舅一人,不要指望姑姑或舅舅的伴侣也是亲戚,对于亲戚的伴侣来说,你的孩子就是个不好意思拒绝的累赘,心生烦厌是早晚的事,如果寄养家庭有孩子,别指望人家对自己的亲骨肉和你的孩子一视同仁,不可能的,亲戚不是圣人。

二、对于被寄养的孩子来说,住在别人家里,看人脸色生活是家常便饭。

生活压力下,父母对亲生孩子琐事的耐心和包容都有限,更何况碍于情面不得不接收亲戚孩子寄住的寄养家庭,放大或揪住缺点不放是常有的事,亲戚说孩子这不对那不好的时候,你是信亲戚的话还是信自己孩子的话,孩子在恶意的环境里如何自处?

三、亲戚家庭内部冲突一定会波及到被寄养孩子

踢猫效应,被寄养的孩子就是最后那只可怜的猫,因为最弱势、最无足轻重,你想啊,亲生父母都不想办法给孩子创造个遮风挡雨的条件,亲戚家成员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亲戚家后院起火了,亲戚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还能对寄养孩子心平气和吗?

有一种情况可以寄养,就是亲戚有钱、有闲、有耐心、有爱心、没孩子、超喜欢你家孩子,完全能视如己出,丝毫不介意在你孩子身上花时间和精力。

最后,聊我诸多惨痛经历其中之一,初中时,为了上学离学校近,我在带我长大的姥姥家寄住,姥姥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也就是我的舅舅舅妈,舅舅舅妈有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小表弟。

姥姥和舅妈经常闹婆媳矛盾,我那时只是个啥也不懂的初中生,我能咋办,那回姥姥一气之下回了老家,舅舅在外地学习,表弟在幼儿园托管,我和舅妈在家,姥姥一走,舅妈就不让我在写字台上学习了,因为字台在舅舅舅妈的房间,我只能坐矮凳上趴在凳子上写作业。

写字照明靠屋顶昏暗的灯(为了省钱专挑瓦数小的,你懂的),老师的惩罚性作业又多,我的眼镜度数从200度不到,半个月下来飙到了800度,连累我女儿遗传了深度近视

,想起这件事心里这个酸爽劲儿就别提了,我找谁说理去,肠子悔青也没用,那时候人微言轻我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

心理阴影算个啥,一个孩子的身心俱疲才可怕,我女儿一出生我就自己带,没人帮忙也信不过别人帮忙,一路摸爬滚打硬熬出来,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终于熬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

”的一天,我也双鬓染霜、年至半百了。

自己脑子不好使吧,怎么不想为啥要放在亲戚家,别说啥方便,有一百种客服的方法,非要选最不招人喜欢的,自己最有问题

有可能。

小孩在成长期内,尤其是独立的人格和心理建设期内,也别需要足够的家庭温暖和安全感,这期间与父母同住,得到足够的圆满的呵护与陪伴最为重要。因为上学就寄宿,这对于小孩本身会有心理上的被抛弃感,同时会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有抗拒感和不断的自我调适过程中,这些细微的变化其实都在心态中能体现,再亲近的亲戚都无法比拟自己的亲生父母。

如果是个好亲戚,能给予小孩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给予正向的教育和养育过程,那么孩子的成长即便缺乏父母也不会有偏差或者被排挤或者被欺负的阴影,很多小孩都是从小离开家缺乏家庭的温暖,成年后来自原生家庭

的缺失对于婚姻家庭的三观都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变成,一开始是为了教育送出孩子,到最后,却因为最初的教育,造成好几代人的原生伤害,得不偿失。

在通畅的寄宿环境里,亲戚不过是给孩子饮食生活上的照顾,好不好另说,小孩会有拘束感和不自在,也不可能轻易跟自己所在的环境打成一片。因此性格形成期,如果遭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自然会有讨好型人格出现,这种察言观色的状态和迎合的态度会对人的一生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容易失去自我,也唯唯诺诺。

小时候我就有一段时间住亲戚家。小学时父母去外地工作,家里也没老人,我爸找了个小餐馆,让我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去那里吃饭,吃好饭自己回家睡觉。初中需要去其他地方上,不在自己家附近了,我就在阿姨家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特别不想住,但是又没有办法,那个学校没有住宿。后来爸妈觉得住阿姨家太打扰了,学校附近给我租了间房子,付钱给房东让我在她家吃饭。后来高中、大学就直接住校了。

我觉得有其他的选择就不要住亲戚家,一是很麻烦亲戚,孩子出点什么事都不好交代。二是对孩子成长不利,会总感觉寄人篱下。宁愿多花钱的事也不要花人情,人情债难还。

我是毅佰分 游戏 时光!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爸爸,综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我现在在全职带娃中!

看到你的问题,其实有一个疑问?就是你提到的一把心酸泪,是因为生活所迫,还是因为老人带娃呢?

还是因为老人带娃之后,孩子父母和老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你一把辛酸泪呢?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跟老人住在一起,白天上班,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等晚上下班,孩子就有我们自己照顾,让老人晚上休息,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才分家,早上孩子是我们送,晚上是让老人帮忙接回家,我们再去老人家把孩子接回自己的家里,这样老人看孩子就不会太吃力。

这个问题因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也会有不同,这也是一个 社会 问题,老人带娃的确不易,有些也的确是生活所迫,家家有本难念经。

你这是放狗屁,制造 社会 矛循,家庭矛循,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老人帮忙带孙子,这是天伦之乐,虽偶有小矛循,这很正常。

我和老伴从东北来到南方儿子家,持候儿媳妇做月子,儿媳妇生了个男娃,我们全家很高兴。儿子儿媳妇都有工作,儿媳妇产假六个月后就得上班,顾不起保母,叫我们带。我们就得磨合一段时间看看再说。在老家亲戚朋友也告诉我,到儿子家少说话,少管闲事 ,儿媳妇喜欢吃啥记在心里。没事少到儿媳妇房间去。不能听见孩子哭就推门进去。通过这些日子观察,儿媳妇还可以。我和老伴互相提示,儿媳妇是南方人,爱吃东北菜,我也看手机里各种 美食 做法。不断学习,辛酸泪暂时没有,我俩的任务就是做一手好饭菜,带好孩子,让儿子儿媳妇安心,过去的老一套不可用,就得听年青人的。和平相处,当老人的不能太计较,我们也年青过,回想我们当年也一样,必定在我们面前是孩子,谁能一辈子没做过错事,对错一念之差,家务事没有对错,互相包容,不然娶几个儿媳妇也是枉然。

我家两个孩子一岁半前是阿姨加外公搭配,后来就是外公外婆一起带,不过我上班也不忙,基本上了幼儿园就是外公帮我接回来,晚上我自己带了。

老人带娃能不能和睦相处主要看看老人聪不聪明,是不是爱管闲事多说话,能不能接受新观点。

其次在妈妈,妈妈能不能看得开,别较真,豁达一点就都能和睦相处。

为什么老人帮带娃一把心酸泪呢?老人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帮儿女看孩子是天轮之乐,是乐趣呀,为什么是负担啊,如果觉得是负担一把心酸泪那就不要看孩子好了,享受老年人自由生活,老人家要开心的过好每一天,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自己,辛苦一辈子了应该开心过好晚年生活吧,

结婚十年,孩子9岁,父母帮带娃至7岁,一个过来人告诉你,换个角度考虑可能就不心酸了!

孩子小时候,大部分是姥姥带,大部分其乐融融,我自己做点小生意,老公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家里基本就我们娘仨,下班回家也有说有笑,甚是和谐。偶尔因为老人的穿衣理念或者教育理念我不认可,基本上方面就说出来,因为是给自己女儿带孩子,我妈也不往心里去,彼此都能有效沟通。孩子五岁的时候,由于我早上着急上班,装手机的时候顺手从口袋掏出一枚硬币,是5角的,随手就放床头柜了,结果孩子自己跑到卧室玩,看见了就含在嘴里,一不小心吞了下去,5岁的孩子已经有一点安全知识,因为害怕哇哇大哭,我妈正在客厅拖地,跑过来时已经吞下去了,孩子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想死…姥姥,我会不会死…” 我妈吓死了,更可气的是,给我打了二十多个电话都打不通…我凑巧接了一个客户的电话,时间大概40多分钟,我妈等不及了,抱起孩子就出去打车去医院,因为是农村老太太到城里给女儿带娃,去哪个医院也不太清楚,该挂哪个号也晕头转向……我妈一边抱着孩子出小区一边还不放弃给我打电话,好歹电话通了,我赶紧开车往家走,去医院时硬币已经在胃里下方,没有卡到食道里,医生说三天之内大便能拍出来就没事,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回去的路上我妈不住的解释,自己在客户拖地,一不小心她跑到那个屋了……其实我心里不怎么怪她,反而很心酸,心疼孩子也心疼我妈,就算我自己带孩子,也不能保证一点失误都没有。好在第三天的时候,硬币终于排出来了,孩子好几天不排便,便便非常臭,我妈一点也不嫌弃,拿个小棒带着老花镜仔仔细细的扒拉屎 从屎堆里找到硬币的时候她脸上高兴,如释重负的样子我到现在都历历在目……只能说老人带孩子也真的不容易,小时候带我,长大了带我的孩子,现在又在我弟弟家带他的孩子,老一辈的人永远都是牺牲自己,直到灯枯油尽,不能再为子女做贡献,才不得已守着自己的小家,还要经常说老了,啥也帮不了你们了………

再说说孩子奶奶,我的婆婆在这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和谐的,但同在一个屋檐下,怎能锅碗不碰瓢盆?我们彼此也不像我和我妈一样熟悉,有共同的口味、习惯,更何况我婆婆跟我不是一个省,我是山东,她是河北,文化差异都差好多,大家也都在尽量的彼此习惯。但还是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有一次我出差当天往返,事情不是很顺利,心情不是很好也有点疲惫,赶到家时天已黑,我刚推门而入,还来不及坐下喝口水,我婆婆就给我喋喋不休的说我女儿放学带了一大帮小伙伴来家里玩,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地上算是玩具,脸都插不进去……,说着一只手指着我女儿说“以后不许再让她们来家里!来了你收拾!”我再看看孩子,正眼睛红红的惊恐的看着我,我心头一疼,我知道我婆婆平常习惯安静,不太喜欢收拾打扫,平常不出门不社交也更不喜欢家里来人玩,更别说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她一会还得收拾……所以,这一次我更多的是站在孩子这边,我说“妈,孩子也需要朋友,不让她们一块玩,难道让妮妮以后一个人玩吗?你也有朋友,孩子难道不需要朋友吗?”结果我婆婆开始耍赖“我不会教,我教不了!你们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明天我就走!”我说她不讲理……她说我没家教,不尊敬长辈……我们俩就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 当天晚上我就跟我老公解释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担心老公不在家,婆婆和我吵架,第二天婆婆万一真走了,我落下个恶媳妇的名声就不好办了,万幸我老公知道我平常的秉性,不会不尊敬老人,也不会欺负她……他明天回来处理这个事情,结果第二天一早,我送孩子上学,发现我婆婆的房间空空如也,衣服没有了,人也没了,我打电话关机,心想,不好了!真走了!比我脾气还大!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回来去物业查了监控,我婆婆果然早上5:30背着背包从电梯出门又出小区门了,我顿时有点忐忑不安,担心她的路上安全,也是农村老太太,万一走丢了咋交待 电话已关机,我就给她发了几天认错的信息,不回,又把我婆婆走的监控录像录下来给待在老家的公公看,跟他说明了一下情况,我公公也宽慰我,说我妈脾气不好,让我别担心,她到家了会给我说。婆婆走了,就没再回来过……后来,公公身体不好,生病住院,我给我婆婆买了件比较好的衣服,我们全家回老家看我公公,才接机和好。 今年她们两个老人又过来住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也可以全身心放在工作上,但是老人一走,只能自己带孩子,时间原因不能出差,不能加班,工作很受影响,收入也受影响。我和婆婆相处的过程中,虽有不愉快,但都过去了,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这个人,不记仇,后来也觉得我婆婆的话也对,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老人没有给我们带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只要能舍弃自己的正常生活,过来帮我们一早一晚接送下,下班回家能有口热饭吃,就心满意足了。

老一辈的人接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和吃穿习惯都跟我们不一样,能帮我们带孩子是情分,我们应该感激,不能带,也不要怪,她们自己过的开心 身体 健康 ,也是我们子女的福分。试想等我们老了,你愿意给你的孩子看小孩吗?我反正是不想 这样想是不是就释然多了!

我没有老人帮忙,雇人带娃!

关于带娃,要么接受老人带,要么接受外人带,要么接受自己带,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也是这样。

事实上这三种带娃方式,到最后都会让你觉得心酸,说白了就是无非就是觉得所有人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服务于你,与其矫情这些事,不如豁达一些…

“难得糊涂”这几个字适用于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