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 假期

孩子 0 71

比利时 假期,第1张

比利时 假期
导读:  9月27日 瓦隆节  比利时节日  多市集和地方性节日,全国各地每三天必有一个市集、一个节日或一个嘉年华会。  ★比利时主要节日  1月1日:新年节  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复活节(复活节后的星期一也放假)  5月1日:国际

  9月27日 瓦隆节

  比利时节日

  多市集和地方性节日,全国各地每三天必有一个市集、一个节日或一个嘉年华会。

  ★比利时主要节日

  1月1日:新年节

  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复活节(复活节后的星期一也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复活节40天后第一个星期四:耶稣升天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圣灵降临节(星期一也放假)

  7月11日:法兰德斯纪念日

  7月产量日:国庆节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9月27日:瓦隆节

  11月1日:万圣节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

  11月15日:国王日

  12月25日:圣诞节(26日也放假)

  ★比利时的班什狂欢节

  每年都要举行狂欢节,届时,外地涌来观看的游客人山人海,当地的这一节庆以其别具风格的小丑服装而名扬欧洲,班什春季狂欢节活动时最热闹的是化装游行。

  ★除天主教传统节日外,其他主要节日集中在7月和8月。

  较大的有盛装游行节(7月第三周)、国庆节(721)、火车节(10月4日)和布鲁塞尔交易会。

  ★另外,比利时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抛猫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比利时易泊镇都要举行抛猫节庆祝活动。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高塔,从塔顶抛下一只彩色布花猫。谁能接到这只布花猫,就会交好运。这个镇以前曾发生过鼠疫,老百姓十分憎恨老鼠,便普遍养起了猫,并规定了猫节,感谢猫为人类消除了鼠害而做出的贡献。

  ★比利时节假日多,所以,在这里,无论是送孩子上学、出门办事还是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得特别记清楚日期、时间,否则,就会经常吃到“闭门羹”。

  ◆◇周四过节“顺势”休周五

  ●从国内带来的一本旅游手册说:“比利时是欧盟成员国中法定节假日最多的国家,全年共11个。”

  ●比利时节日远不止11个。比利时官方提供的2004年度法定假日多达15个,实际执行起来往往更多。加上暑期长达1个月的大休假。

  ●除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国家普遍有的宗教节日及固定的新年和国庆节日外,比利时三个语言区还分别有自己的节假日。

  如9月27日是法语区的“Gemeenschap”节

  荷语区和德语区的“Gemeenschap”节则分别在7月11日和11月15日。

  ●另外,假如某一个节假日刚好是星期四或星期二,人们星期五或星期一就“顺势”不用去上班,连周末一块度假去了。

  ●在比利时,不同行政区或社区往往还另外规定自己的节假日。最典型的是每年春季,各地都有自己的狂欢节。每年暑期,欧盟机构和比利时部委在整个8月都关门停止工作,只留极少数人值班。

  ◆◇非“工作时间”有钱不赚

  ●学校和幼儿园节假日更多。除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以外,还有不同名目、甚至连当地人都叫不上名的假日,学期开始时就公布给家长。

  幼儿园2004-2005学年度的假期还有:11月1日-5日;11月11日;2月7日-11日;3月28日-4月8日;5月5日和11日;6月30日学年结束。

  ●节假日之外,比利时人平时工作的“时间观念”也很强。一般商店到下午6时肯定要关门,星期天除少数阿拉伯人商店外都关门大吉。有一次,我5时55分左右到一家手机商店买手机,看中一款手机后仍被人笑脸送到门外。

  ●我的住处楼下今年新开一家专卖西班牙葡萄酒的商店,老板向我夸耀“生意好得出奇”,但8月整整关门1个月,理由只有一个:老板和员工都休假去了。暑期,高速公路上满眼都是拖着小房子的汽车。人人都在找地方度假。

  ●大楼装修能拖14年

  由于装修材料对人体有害,欧盟委员会于1991年搬出布鲁塞尔那栋标志性的X形大楼重新装修。装修至今已经持续14年,欧盟委员会要到今年11月初才搬回原楼。

  回答者: 风飞女孩玫瑰梦 - 总监 八级 3-30 11:56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哪位专家向我介绍一下比利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哪里

  • 中西方节日用英语说16个

  • 全年共有多少个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节?

  • 七月份和八月份将有些什么节日呢 回答最完整的朋友+10分

  • 今年七月都有什么节日

  查看同主题问题:比利时 节日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比利时主要节日

  1月1日:新年节

  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周日:复活节(复活节后的星期一也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复活节40天后第一个星期四:耶稣升天节

  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圣灵降临节(星期一也放假)

  7月11日:法兰德斯纪念日

  7月产量日:国庆节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

  9月27日:瓦隆节

  11月1日:万圣节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

  11月15日:国王日

  12月25日:圣诞节(26日也放假)

  班什狂欢节

  比利时的班什狂欢节是与法国尼斯、德国科隆和意大利威尼斯的狂欢节齐名的欧洲四大著名狂欢节之一,其盛名已蜚声世界,每年都吸引着世界、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游人前往参加和观看。

  班什是位于布鲁塞尔南面56千米处的一个小城市,有居民1万多人。这里的狂欢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传说班什狂欢节起源于16世纪中叶,当时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玛利亚在班什造城池、建宫殿。1554年,玛利亚为欢迎外甥菲利普二世举行盛大宴会,宫廷官员于是化装成各种达官贵人参加宴会。

  化装游行

  班什狂欢节的化装游行就是从那个时候传下来的,还不断发展、创新,现已成为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的民间重大节日。班什狂欢节是从每年的3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开始,为期三天,第三天是最为热闹的一天。

  3月初的班什市仍寒风凛冽、气温较低,有时还下着小雨,但班什人却兴奋地忘记了寒冷,尽情地享受着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的快乐。大街小巷到处是狂欢的人群,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均乔装打扮,尽情地歌唱,尽兴的跳舞。他们有的打扮成达官贵人、王孙公子,有的打扮成工人、农民,还有的打扮成东方商人、印第安人和非洲猎手。大、中学生多数则扮成小丑,在衣报上写着各种标语和良好祝愿,向外来游人募捐。孩子们戴上动物脸谱,用彩色纸屑和塑料沫手枪嬉戏打闹,不时地还对旁边游人发起“攻击”,弄你一身纸屑或塑料沫,游人在惊恐之余,便回之以开心的微笑。

  “痴人”方阵游行以其独特的扮装引人注目,他们头戴鸵鸟羽毛帽,身穿金**的“武士”服,肩上披着白披肩、系着白领带,腰间系挂着许多铜铃的彩色腰带,脚穿硕大的木鞋,左手拿着用树枝扎成的小扫帚,右臂掩着一个装满橘子的柳条筐,脸上戴着传统的蜡制面具。

  他们边走边笨拙地跳着舞,不时引起人们的哈哈大笑。据说他们穿的衣服有的是其祖先传下来的,有的则是租来的,租金很贵,租一套要花1万比利时法郎。这种服装比较特别,是双层,用时里面要鼓鼓囊囊的装满稻草,穿上它走起路来又笨又蠢,十足像个呆头呆脑的傻子,所以人们都叫穿这种衣服的人为“痴人”。装扮“痴人”的人凌晨四点钟便起来了,等化装和往衣服里填草后,再吃早餐。早餐后他们一家便穿上衣服,挨门挨户地去寻找同伴,差不多要到九点钟才能集合好队伍,组成方阵。然后便在鼓乐手的引导下,穿街过巷地环城游行和表演。

  正午时分,“痴人”们走进市政府大厅参加授奖仪式,那些连续50年扮装“痴人”的,可荣幸地接受市长颁发的纪念奖章。晚上的焰火晚会是班什狂欢节的高潮。这时,华灯齐放,焰火四起,把市政厅前的广场上照得如同白昼。广场上的人群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男人们抱着啤酒瓶子一个劲地猛喝,女人们则高兴地狂舞狂歌。

  突然,“痴人”们开始把柳长筐里的橘子抛向人群,霎时间,广场上、大街小巷,到处是橘子横飞,鼓乐声和狂呼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整个班什城都沉浸在一片欢迎之中。据说,“痴人”抛出的橘子是吉祥物,打在谁的身上,谁在这一年就无灾无难,平安如意。

泰国的国际学校教学水平普遍都很高的,清迈的国际学校很多,送孩子去泰国国际学校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哈罗公学为例,泰国是亚洲最大的校区,收费比香港分校、上海分校便宜很多。所以泰国清迈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几万块,比国内的国际学校是便宜多了,而且教育质量好,国际化程度高, 清迈国际学校涵盖了各种国际课程,部分学校开设有夏令营。

一般是7月初到8月初,因为这段时间是暑假,另外的假期是圣诞节,因为欧美老师要放假,一般是有两个星期假期。很多家长想寒假也去参加冬令营,因为正值北方区域寒冷,泰国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因为泰国的假期跟中国不一样,他们的新年是4月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泼水节前后,所以这个假期集中在4月,与国内的寒假正好错开时间,冬天过去只能选择插班,但是因为学位紧张,大部分学校不接受插班生。

现在送孩子去新西兰上小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在入学之前,孩子要符合相关条件。那么新西兰的小学入学要求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新西兰小学入学要求

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开始,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初中生大部分在单独的小学完成。高中覆盖9年级到13年级,期间学生年龄一般为13-17岁。

新西兰一般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可以接受5岁以上的国际学生,公立学校目前不接受7岁以下的国际学生。

新西兰小学的开学日期是每年的一月底二月初。如果孩子要到5月或8月才能满5岁,他们通常会被要求读0年,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然后进入一年级,直到次年2月。

新西兰小学学期安排

新西兰的小学每年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的长度都不一样。每年第一学期的开学时间和第四学期的结束时间都是学校自己决定的,所以不同小学的开学时间是不一样的。

一般第一学期是每年的2月到4月,第一学期结束会有两周的假期;然后4月底到7月初是第二学期,同一个假期2周;第三学期是7月中旬到9月中旬,休息2周后进入第四学期,圣诞节前结束。圣诞节是新西兰学生暑假的开始,因为南半球和中国相反,他们的圣诞节是夏天。圣诞节差不多可以放两个月的假,一直到第二年二月初才是新学期的开始。这些假期会提前在教育部官网公布,方便家长安排孩子的假期。

新西兰小学留学的优势

1新西兰的教育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2独特的多元化教育。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受移民欢迎的国家,其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3拥有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在热门真人秀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新西兰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国家。

4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据统计,在中国移民潮中,加拿大是除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外选择最多的国家。

5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享受同样的大学录取标准。很容易进入当地和世界其他著名大学。

  如果是劳务输出,孩子带不去;如果是那种高级白领,有经济条件的话,父母必须有工作签证 ,孩子就可以跟着探亲签过来;或者投资移民, 当然这种方法就跟买**一样,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现在美国这边管的也比较严。所以,还是工作签证更有保障。

  签证难度的话,只要学校那边申请好了,给了I20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请亲戚做监护人应该也没什么问题,特别的手续应该没有。

  如果决定了去美国读书,建议最早从初中开始,争取进一个好的寄宿学校,一是管理完善、二是监护由学校来做,免去不少麻烦,孩子去上学,还是要找专业的服务才行,亲戚毕竟不是专家,而且也受到亲戚所在地的限制,选校上不是很从容,孩子可以在感恩节、长周末等假期再去亲戚家换换环境。同时,寄宿学校会让填一个当地紧急联络人的信息,这个时候就可以请亲戚帮忙了。

说句实在话,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英国去,基本上就是不想当中国人。这个目的是很明确的。一方面是为了取得所谓的更好教育。主要的最终目的就是脱离中国人。去当什么外国人。所以不要找各种理由去解释。他们觉得改了国籍就很自豪。所以国家有难的时候。他们就不是中国人。当外国有难的时候,他们又往回跑,又说是中国人。心里存在着很大的投机取巧性,这就是现在为什么引起很多国人反感的原因。

这些打小把孩子送到英国的家长,想让孩子拥有英国国籍,还可以以英国留学生的身份轻轻松松进入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

不管别人怎样,我是舍不得让我的孩子还没有高中毕业就去英国留学,更不要说小学二三年级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时候话都说不清楚,家长还要送孩子去英国留学,心该有多大啊!

在谈这些家长为什么打小就把孩子送到英国留学之前,我们先看看英国小学留学生大概的费用:

根据众多留学咨询网站查询结果显示,主要有下面几个项目:

按这个费用计算,每一个小留学生一年的花费应该在35万~46万之间,平均每月的开销在3万以上。

这个费用,远非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承受,这些人的身份可想而知。

要么非富即贵,要么就是虽然收入可以,但心心念念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国的中产阶层。

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不可避免要谈到获取英国国籍的几种途径:

1、注册入籍:

英国很早以前就废除了“婴儿出生地自动获得英国国籍”的相关法令。只有孩子父母是英国公民或者永久居留身份,在英国出生的未成年人(18岁以下)才能通过注册获得英国国籍。 

2、归化入籍:

对于拥有其他国籍的成年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英国国籍,会有诸多制约条件,比如工作签证年限、配偶为英国公民且需要满足英国的居住时间等等。

同时,还不允许有犯罪记录,且愿意居住在英国,或者为英国政府部门工作等。

对于儿童,13岁以下申请入籍的在英国出生的儿童没有居住时间的任何限制;但外国出生的小孩的年龄在13到16周岁则需要在申请入籍前已在英国住满2年才可(2年的离境时间不超过180天)。

如果明白了以归化入英国国籍的条件,就明白: 儿童入英国籍要比成人简单,制约的条件也比较少。

但是有一个硬杠杆:两年离境时间不能超过180天。

看起来半年时间很多,但实际上刨去假期往返的时间,剩下的也就没有多少。

很多家长让孩子这么小就去遥远的英国留学,并不是想让孩子学习更多的先进知识,其根本目的,是 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英国国籍 ,而不是中国国籍!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估计这个条件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满足,为了满足这个要求,4月份好不容易回国的小留学生,在疫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就又被父母送到(回)了英国。

这些小留学生们的父母,既然给孩子选择了这条道路,也花费了不少的金钱,估计是不会改变主意,再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国家读书、发展了。

至于年初,想尽办法促使孩子回国,只是为了躲避新冠疫情,一旦英国的疫情有所好转,立刻又将孩子送了出去。只是没有想到如今的英国,又称为了新冠疫情的爆发点。

所以,我们也不必为他们过于操心。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让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送孩子去英国留学,到底有哪些利弊?下面分析具体情况:

一个网友在和我闲聊的时候说到他前往英国留学10年,最终顺利拿到了绿卡的事情。据他介绍,只要在英国这个国家合法居住长达10年,那么就可以申请在英国永久的居住权,也就是拿到了传说中的绿卡。当然,申请人在申请绿卡之前,必须通过英国的一场考试,那就是一场名曰“life in the uk test”的测试,测试通过了,说明你对英国的法律、 历史 、生活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国内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年龄让孩子去英国留学,很大的程度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将来顺利拿到绿卡,让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走得更“顺”一些。据了解,小学阶段就在英国就读的中国小学生,大约有15万人,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包机”事件,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祖国的花朵”在英国“深造”。

一方面,孩子在英国上小学,爱国主义的教育会存在短板。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如同一张“白纸”:孩子所在的教育环境在上面涂上什么“颜色”,孩子就会什么样子。孩子在英国就读,他们在英国会不会学到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孩子们在英国所看到的 历史 ,会不会跟我们的不太一样?把上小学的孩子送到英国去留学,如果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方栋梁之才,会不会“为他人做嫁衣”,从此便宜了英国?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其实并不比英国差。科研界大佬杨振宁表示,中国的基础教育所打下的根底要比国外更扎实。英国的数学老师看到中国的乘法口诀表,都惊为天人,被狠狠地震慑到了。许多国家对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持肯定态度,甚至英国剑桥出版社还引进了我们国家上海地区的全套小学教材,足以看出国内基础教育的可圈可点之处。

同时,英国的基础教育很有“个性”,比如英国的中小学是允许开除学生的,只要家长授权老师可以体罚学生,对于家长不授权,老师充当“佛系教师”的也并不少。国内的孩子到英国上小学,会不会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而“水土不服”呢?

当然,把孩子送到英国去上小学,必须要有强悍的经济基础,像我这种经济状况比较差的人,我只能让孩子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学习。

国内中小学生去英国留学,没有英国户籍的话,只能上私立学校。所需费用主要有:注册费、学费、住宿费、伙食费、日常开支、往返机票等。如果是未成年人,还需要支付监护人费用。所有费用加起来,一年20-30万人民币左右。

然后我们来看看,都是哪些人,把孩子送去英国读中小学。

对中国内地绝大部分家庭来说,一年总收入很难达到二三十万,更遑论每年为孩子支付如此高昂的教育费。但是,每年二三十万的教育费用,若放在中国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却是很平常的事。

以上海排名前十的国际学校为例,年学费普遍在17万至30万之间。这还不包括生活费等其它费用。在这些学校就读,实际支出可能比在英国留学更高。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举上海排名前十的国际学校为例,可能被质疑没有代表性。现在,很多内地落后小县城也有了高端私立学校,每年学费也达到1-3万元。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一年没三五万元对应不了。可就是如此高昂的费用,家长也趋之若鹜,而且大多是普通工薪阶层。

有调查表明,一般家庭能承受的教育支出极限,是家庭年收入的30%。每年花二三十万送孩子去英国留学的,都是怎样的家庭呢?其实答案已呼之欲出。 这样的家庭,应具备如下特征:

达到上述标准的家庭,在一线城市并不是富人阶层,而是普通中产阶级。举例来讲,夫妻双方有一人在华为这样的大企业做技术或研发,收入就能达到这个数。

对一线城市中产阶层来说,即使有钱,也不是你想让孩子上什么学校就能上什么学校,得有学位,得符合学校的招生条件。与其花二三十万在国内读国际学校,与其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谋求一个优质学位,不如花同样多的钱,送孩子去海外留学。

相比较而言,送孩子去海外留学,还有诸多优势。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下一篇文章中再详细讲讲这个话题。

综上, 送孩子去英国读中小学的,其实大部分是国内中产阶层家庭,而非富人家庭。 大家还可以想想,若真是富人家庭,他们的路子阔着呢,根本不会请求国家包机接孩子回国。

我是晓刘我来回答,在宁波这边就有这样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英国,这位家长是老板的朋友,老板跟我说过这件事,这位家长情况我也了解一些。首先这些家长非常有钱,家境相当富有。老板这位朋友的孩子在英国留学,听说每年要花费将近100万元人民币。

普通工薪阶层在宁波打工,一年省吃俭用,只能存下5万块钱。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上到大学的所有费用约30 50万左右,而在英国留学的小学生一年就要花费这么多钱。可想而知这些把孩子送去英国留学的家庭,家境富裕,财力远非常人可比 。

中国每年去英国留学的小学生在15万人左右,并且这个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在英国留学的小学生平均每个孩子,每年要花费20 30万元人民币,一些家庭特别富裕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的更好,一年舍得花费50 100万元人民币,对于普通的双职工家庭来说,这是天文数字。

算下来每个孩子在英国一个月要花费15~76万元。因家庭财力决定,私立学校收费贵,教学质量最好,公立学校费用相对便宜一些 。这些费用包括学校的学费、吃饭住宿费、学校押金(毕业或转学可退)、监护人费用(每年都要交费)、往返机票费用等。

身在国内的父母把一个还完全没有自理生活能力的孩子送到异国他乡,在陌生的环境里,去接受西方的思想教育。孩子完全脱离了父母的管辖,一年半载见不到孩子,一般的父母下不了这样的狠心,痛爱孩子的父口肯定不会这样做。

在国内孩子最起码能熟练掌握英语的发音和交流沟通,因为英国教学是全英文教学,不可能有人给你翻译。孩子到国外接受的是陌生的环境,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有团结心,这样才能和英国老师、同学们相处融洽,才能尽快适应环境,投入到学习中。

父母把年龄这么小的孩子送到英国留学,目的不言而喻是为了取得英国绿卡。

鼎盛时期的英国 ,国际影响力巨大。想入籍英国和申请移民的人非常多,英国移民政策宽松,这样做是为了引进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以前只要在英国出生的孩子,可以自动获得英国国籍,这和澳大利亚做法一样。

现在这种政策早已取消,现在想入籍英国孩子年龄在13 16周岁。孩子需要在申请入籍前,要遵循英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在英国住满2年,单次离开英国的时间不能超过180天。

英国法律还规定:在英国居住满10年,在这10年之内离开英国的时间不得超过540天,也可以获得英国国籍(平均算下来每年只有54天)。上次3月底到4月初,国家花费巨资把这批留学英国的小学生接回国内,他们在国内停留了很短时间,在英国疫情还没有控制下来,又急匆匆的让孩子返回英国,就是为了不要超过这54天。

3月份一百多名家长联名要求国家把孩子接回国内,只是为了躲避疫情,在英国疫情还没有好转的情况下,又把孩子急匆匆地送回英国。

现在英国累计确诊人数2,488,780人,现有确诊人数2,409,808人,累计治愈出院只有5460人,死亡人数达到73,512人。病毒在英国变异传染力增强70%,这种变异的病毒传播距离更运,传播速度更快。

这可急坏了,那些在英国留学小学生的家长。国家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14亿中国人也是支持的。这些留学生父母,既然那么爱英国,现在这种情况只能让孩子老老实实待在英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既然你们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去,也有能力应对现在这种情况。路是选择的路,自己咬牙也要坚持走完。

凡是把小孩送英国之,首先是有经济能力者,毫无疑问。把小孩送英国的具体目的,家家有本经,大为说辞。认为中国的月亮没有外国圆,这是他们共同的认知,亦毫无疑问。送小孩对与错,且不说。他们的思维模式有了大问题,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引起全世界,尤其是数理化教学,英国采用的是上海版小学数学教材。把小孩送国外,肯定是成才。小孩少了家长管教,不得了,古话一点不差。为了孩子都能理解,不过晚辈教育战略一步就错了,将来错到十万八千里。英国还给你的是不认父母,不爱祖国的国际二溜子,此教训见得多了。

打小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书的家长,都是这个时代的机会主义者。

这些人,大多是各行业场面上的成功者和"成功者",经济条件优越,能自如地应付孩子在国外的高消费。他们……是"经商"的,唯利是图是成功的既定目标,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将来也是一样。其次是一些出了名的艺人或 社会 公知。再次,就是一些巧取豪夺发了暗财的官员,将孩子放在国外,同时转移不可见光的资产……不差钱儿,是出国潇洒、定居、安排后代的底气。

将孩子的学业寄托于西方教育模式下,本身就是对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的抛弃,那么爱国就成了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自我粉饰!如今,他们又把所谓的人道主义凌驾于爱国主义之上,这是把人性的自私发挥到了极致!试问,西方教育、价值观之模式培养成的孩子,将来能报效祖国吗?……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为孩子的将来设立了自己特设的目标——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准!

让孩子留学到国外,是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很好的翘板,将来长大以后,好游刃于国内或国外的就业渠道,不会把报效祖国放到首位的!我们暂且处于人道主义,收留下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是无辜的。但愿在这次国家胸怀以后,爱国主义、报效祖国会成为这群孩子们以后成长的目标之一。

都是挣大钱,挣快钱,不差钱的主,而且留学的目的你看完会不能接受!

这几天由于英国疫情变异,伦敦大部分城市进行封城,英国15万名中国小留学生们,又上了热搜,因其在年初疫情的时候,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安全,联合包机将他们从英国接回国内,后来又因为英国疫情得到控制,他们又叫嚷着把孩子送回英国,一度在网上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如今英国疫情再次爆发,这些小留学生们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家长把孩子一小就送到英国留学呢?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思想也变得更加崇拜西方贵族文化和精英教育。于是,他们从小就把孩子送到以贵族和绅士自称的英国留学。

对于这种想法,大部分普通家庭的父母想都不敢想,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出国留学那是真金白银,很贵的。何况是从小就到英国留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字“贵”。

那我们就看看去英国留学到底有多贵?

1、注册和申请费用

在英国,无论你是想要读小学还是中学,都必须要提前三年申请,如果你8岁上学,那么5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申请,然后还要缴纳一定的注册费用,根据你选择的学校费用也是从几十到几百英镑?这笔费用虽然不多,但是无论成功与否,是都不予退还的。

2、学费

英国学校和我们不同,一年有三个学期,由于学校不同,学费也同样不同,大概每学期在6~8万之间,一年下来大概需要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其中还不包括其他才艺课程,额外运动以及 旅游 保险等等。

3、学校押金和其他费用

在通过面试和测试之后,学校会要求学生家长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回复学校是否同意进入该学校学习,如果同意就要向学校支付一定定金,这些定金将会在入学之后,变成该学生的押金,一直到毕业为止。

其他费用包括,学校组织的观看话剧,歌剧,马戏表演,参观博物馆,植物园,以及外出 旅游 ,午餐费用等等,费用为几十英镑到几百英镑不等,其余还有校服以及各种日常用品等等,大概在600英镑。平时还会有各种兴趣班,费用也在400英镑左右。

4、监护人费用

法律明文规定,在英国留学的18岁以下学生,必须要有常驻英国居民或者有专职监护人,这笔费用大概在4至6万元不等。另外小留学生们往返于中英两国之间的签证费,机票费每年也得达到几万元。

总的算下来,在英国留学的小留学生,每一年的花费在30~40万元之间。

如此昂贵的留学费用,绝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得起的,对此网友们也列举出了4类人, 分别是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最次的也得是中产阶级。

那这些人把孩子从小送出去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一、拿英国绿卡

在英国留学或者居住满10年以上,就可以申请英国绿卡,成为英国合法公民,但同样也是有要求的:

1、申请绿卡者必须在英国连续合法留学或居住10年以上。

2、在英国居住或留学的十年间,离开英国的总天数不得超过540天,并且单次离境不得超过180天( 这也是为何当初疫情原因从英国接回来的小留学生们父母们,在不久后非常焦急的又把他们送回英国的原因之一 )。

3、申请英国绿卡者,不能有违法或者是犯罪记录,无论是在英国还是在原籍国家。

4、达到最基本的英语语言考试基础。

二、留洋海归,回国吃香

在英国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之后,上大学也变得相对比较简单一些,如果学习不是太差的话,基本努努力就能够上到剑桥大学或者牛津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本身中国学生在学习上就占有先天优势。

在学成之后,拿着名校的毕业证书,可以在欧美国家找到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工资薪酬也相对会比较高,如果不想在国外工作,或者是说在国外根本就混不下去了,回国之后那也是妥妥的海归,在国内同样可以找到一份非常像样的工作,比国内的普通大学生们更加具有优势,满满的优越感。

三、崇洋媚外

在很多国人心中,似乎外国的月亮更圆,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共识,他们在骨子里就向往西方的生活,想成为真真正正的外国人,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比如需要在国内挣钱,不能够亲身前往,所以在有钱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觉得那样才是对孩子负责。

如今,大部分国人已经对外国人不再感冒,但崇洋媚外的人却一直存在,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提出“ 中国人应该放下筷子,学习刀叉,放弃中餐,用西餐 ”,以至于到了今天还有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说出“ 外国的空气都是香甜的 ”,这样不知道咋跪舔洋人好的话。

四、虚荣心

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把孩子送出国,完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点点虚荣,都知道中国人很要面子,但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更加严重,他们仿佛是为了面子而活着,有钱了之后,也要效仿别人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因为这样无论走到哪里,别人问起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倍儿有面子,说白了就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攀比之心。

总结

当然任何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其中不乏有家长把孩子送出去留学,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先进的知识,拓宽视野,丰富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还能避开国内高考升学的压力。

但是无论是何种原因,希望他们学有所成时,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国,不要变成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国人,把自己所学知识,为祖国未来添砖加瓦。

在这里兵哥也要奉劝一下那些父母,孩子太小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父母是孩子成长时期的关键,应该做到引导作用,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事,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才是最关键。

如果在那么小的时候就送出国留学,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里还会有自己的祖国吗?

大家都很好奇,这些从小就把小孩送到英国的父母都是做什么的,这样舍近求远地把小孩送到英国去读书,其目的又是什么呢?

要探明这些父母都是做什么的,有一定的难度,再说去调查别人的隐私有点不妥。但我们可以从他们一年的留学所需的费用中就可略知一二。

这些小留学生一年的留学费用,很多调查资料都显示。留学一年的全部费用相加起来,大概在30~45万左右,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般的打工者和小公务员能做到的事,那剩下的最起码是:私营企业主、企事业高管、以及国家干部,还有 社会 上的一些暴发户。除此之外再没有谁会有这样雄厚的经济实力把自己的孩子从小就送到国外去读书。

那这些从小就到英国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只要看看英国对小留学生的政策就明白了。根据英国的留学政策:如果从小学就开始留学的,只要满10年就可以自动取得英国国籍,甚至可以拿到英国护照,就可以利用国内高校对外国人的优先权挤占国内名校的名额。也就是说10年后这些留学的小学生,就会自动成为英国的公民。这时,如果你不愿意在英国继续深造,就可以利用英国人的身份回到国内与国内的学生竞争,在同等条件下会被优先录取,而国内的学生只能干瞪眼、生怨气。

这些回到国内竞争学位的学生最后会不会就留在国内呢?答案也是有的。根据前年清华大学发布的就业报告,清华大学在海外的留学生中超8成以上不愿回国就业。另外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费留学的,自费留学回国率只有4%左右,这里说的是成年人自费留学的;而那些从小就自费留学的小学生,学成后的回国率会不会挂零呢?答案巳经很明了。看看,这些家长的算盘打得比鬼还精。

还有更精的,也是很少有人知晓和提及的。就是先找好一条后路。“狡兔三窟”大家知道吧?像兔子一样,先到外国多“挖几个窝”,这样就可以进退自如,一旦哪里有事就可以往没事的地方跑,这次疫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总之,这些小学留学生的家长都是一些 社会 精英和上层人士,只有这些人才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把自己的小孩送出去;而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一张小小的绿卡,既可以在英国继续念书,也可以凭借外国人的优先权回国内高校竞争学位,挤占国内学生的名额。这就是有钱人爱玩的 游戏 。

能从小把孩子送出国外,尤其是像英国这样的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家里的父母绝对不会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而且从小接受外国的教育,绝对不培养出来爱国主义 情感 ,英国的教科书绝对不会说1840年中国被他们侵略。而接受西方教育的目的无非是想以海龟或者是外国人的身份回到国内大笔捞金,而中国混的不好也能回到国外,毕竟人家本来就是外国人,只不过和中国人长得像。

留学英国这些孩子的父母良心大大的坏了,崇洋媚外不说,在中国赚足了钱就变脸,有了钱后就开始嫌弃自己的祖国,抵毁国家的教育和人民,不是改国籍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国去,希望能有个外国国籍,压根就不想做中国人。这些人喝着中国人的奶水长大,却去崇拜别的国家,希望为自己崇拜的国做贡献,有灾有难又想跑回来要求国家保护,灾难过后又跑去国外作贱,没完没了!这样吃里扒外的人,与汉奸走狗有什么两样。所以像这样没良心的东西,多一个不如少一个。国家不应该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