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这有什么好处呢?

孩子 0 60

家长让孩子做家务,这有什么好处呢?,第1张

家长让孩子家务,这有什么好处呢?
导读: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大多数都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如果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孩子,说不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说家务活了,可能连衣服都舍不得让他们自己穿。那这种溺爱式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对孩子好吗未必,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变得越

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大多数都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如果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孩子,说不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说家务活了,可能连衣服都舍不得让他们自己穿。那这种溺爱式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对孩子好吗未必,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娇纵,还会让他们长大之后生活不能自理。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锻炼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做家务不仅能让孩子们能照顾自己,还能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就想起父母,而是先尝试自己动手。

做家务能让孩子懂得照顾他人。以后不管是学校还是公众场合,孩子们都会先为他人着想,利用自己学会的生活技能帮助其他的小朋友;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每个优秀的人都具备的。当孩子们参与到家庭的劳动之中,才能身心体会到一个家庭的整洁是需要花时间和心血去打理的;他们不仅懂得了父母的辛劳,还学会珍惜自己和家人劳动成果,从此不会再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做家务还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做家务也是有难度的,并不是为了做家务才去应付家务,而是要教会孩子做家务是为了这个家的整洁;所以孩子接下来便会思考,该怎么打扫和拖地才能让家里变得更干净,而不是应付了事。

其实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去到哪里都是会被排挤的,没有人愿意去照顾一个巨婴。所以,家长们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务,这也是让孩子丰富生活知识,发展智力的好方法。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家长们要给孩子鼓励,毕竟孩子生活经验不足,做不好也是正常的,我们只能要求孩子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重,但是疫情之下除了毕业班之外,复学还是遥遥无期,这段时间在家除了学习,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和大人在一起生活,不能经常出门就免不了要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干活。

其实干活除了能够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之外,对于孩子来说对自己的好处甚至大于对父母的帮助。

关于家务劳动哈佛大学曾经做出过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做家务的孩子在将来人生成就方面会比不帮父母做家务的孩子要大,放在中国的环境中也能看到上一辈的父母们如果在家里是大哥大姐,可能做家务的能力就会比较强,相对来说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比较有主见,敢闯敢拼。而家里面的小儿子或小女儿做家务的机会很少,被哥哥姐姐宠着长大,个性难免就会比较敏感,难成大事。

如果家长在现在事事都为孩子代劳,长大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会比较叛逆,因为自己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别人会带来深深的挫败感,年纪越大挫败感就越强,叛逆来的就越猛烈。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尝试各种生活劳动,帮助家长干活,他们就会在做事的过程中累积很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上。

重要的并不是孩子学会干什么,而是如何去做,况且常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都是比较强的,最起码将来他们自己生活的时候家长不用担心孩子照顾不好自己。

很多时候家务在大人的眼中是负担或者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可是在年龄小的孩子眼中,那就是游戏,是非常有乐趣的,他们不会担心做家务会耽误时间,更不会认为做家务是一种责任,而是会当成有趣的实践。

因此家长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对家务的看法和观点而影响到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表现出想要去做的意愿,那就顺着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动手做。不要担心它们做的不好或者是会弄脏衣服,这些都并不是阻止孩子劳动的必要理由。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可能一开始无法掌握要领,做得乱七八糟,但是多做几次就能很快上手干得像模像样的了,只要家长给他们机会去做,就要相信他们能够做好。

在做家务的同时家长要做的就是有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们犯错,不要孩子一做错了就急着纠正,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做错的结果,自己动脑筋思考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这个启发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其实孩子对于自己能够帮大人做家务带来的成就感而感到自豪,当他们发现自己是班里第一个会擀饺子皮,或者是第一个能帮家长切菜的人的时候,内心会有无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孩子能够有机会帮助父母做一件事情并且得到表扬的时候,他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会更近一些。

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孩子学习而不做家务的话,对于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等到了一定年纪之后家长就是想让他们做,孩子未必会有兴趣了,那个时候再强迫他们去做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尤其是有老人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嘱咐老人时不时的给孩子安排一些任务,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做不好就什么都不让他们碰,孩子其实从心里是很喜欢做这些事情的。

其实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制定一个“轮流家长”的规划,比如说一个星期安排一天让孩子做家长,一天中的家务以及大小生活安排都让孩子决定,他可以自己做也可以规划出一些家务让父母来做,这样能够锻炼孩子的责任心以及劳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规划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孩子“做了”家长之后,也能够间接体会到父母平时的不容易,学会换位思考。又或者在家中每天的洗碗洗菜轮流来做,今天爸爸明天妈妈后天孩子,因为现在还处于没有开学的阶段,其实正是孩子做家务最好的时机。

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做家务的时候总批评他们做的不好,比如说责备孩子盘子洗的不干净,责备孩子菜切得太粗糙,这样再有劳动积极性的孩子在打击之下也会丧失劳动的热情。

要多鼓励少批评,洗不干净没关系,再洗一次或者下次注意,切的不好也没事,能吃就行,有的时候家长是希望通过批评让孩子进步,然而这样的批评只会彼此伤害,对进步没有什么太大效果,与其这样不如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懂得错误就是累积经验,下次还能做得更好。

其实爱做家务的孩子到了学校的表现也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是不同的,他们动手能力会更强,能够更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毕竟谁都喜欢能帮助自己做事的人,关键是孩子做这些都是自发自愿的,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是付出了什么,相反会因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毕竟在家里也是会经常帮助父母的。

做家务让孩子得到认可的同时,也能够学会感恩,当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才会发现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就连洗碗这样的小事真的做起来也并没有那么容易,这样孩子才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中华传统孝道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在孩子的心理生根发芽。

劳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这样带来内心的丰盛是很大的,很多时候家长都在抱怨他们学习没有动力,其实有可能就是因为包办太多没有让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利索能力甚至是超越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这样平静无波澜的生活不会让孩子获取动力,小事一样能够带来价值感,如果只是通过学习来获得认同,那样也太单一了,就像人生一样,如果只靠赚了多少钱来衡量人生的话,那这一生可能会很永远都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孩子做完家务不应该给零花钱。我们要教育孩子 家务是作为家庭成员必须共同承担的义务责任。家不是酒店客栈,孩子不是客人。我们应该一起合作分工完成家务。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一方面培养孩子家庭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

2,孩子五岁以上,我建议应该给孩子零花钱。目前中国孩子的财商教育这一块真的很缺乏。网上各种因为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不知道节制,不知道储蓄导致的不良案例。金钱观的培养应该从小培养。而给予孩子零花钱就是培养孩子金钱观的很好的方式。

3,分享一下我家的经验吧,我女儿今年7岁,但是从她6岁开始,我们就给她零花钱了,一个星期5元钱,当时给零花钱的时候我就制定了两个规则:

第一需要记账,每一笔花出去的钱都需要有记录,结算要清楚,账目要对得上。

第二,她的零花钱她做主。她可以用零花钱购买任何她需要的东西,如果是学校必须要用到的一些文具书籍,或者是她的衣物生活用品,这一类父母给她买。但是她想吃的小零食,想买的一些小玩意呀,这一些由她的零花钱出。到目前实施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她在零花钱这一块控制得还是比较好的,花钱比较有节制,记账这一块也很清晰。

总之让孩子做家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一种方式。孩子自己整理家务,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如果用金钱作为诱饵,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时间久了,当孩子形成了习惯,如果以后不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就不做家务,可能会更让家长感到头疼。因此,不建议用这种方式给孩子零花钱。

会。具体内容是:可以让孩子扫扫地,扔垃圾,帮妈妈摘摘菜,吃过饭让孩子帮忙洗洗碗等等,主要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还有整理收拾物品,打扫卫生,学着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除此之外,也可以孩子练习分类与收纳。家务劳动中的一些收纳类家务,可以让孩子在家务中学习对物品的分类和收纳能力。比如一样的两只袜子应该放到一起,将不同季节的衣物放到不同的柜子里等等。

虽然做家务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可以教育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从小为家里尽自己的一份力。

扩展资料:

让孩子从小做家务的意义:

1、增加孩子的身体运动。做家务可以增加孩子的体育运动。孩子太注重学习使得平时的体育运动机会变得很少,而孩子做一些家务事可以锻炼身体不同的部位。

2、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在承担家务的时候,孩子还可以得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便孩子小,家务不能做多好,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孩子发现自己原来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一些事情的

日本劳动教育课学生们可以做:

1、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锻炼孩子手、脑、眼动作的协调能力。

2、自己淋浴、擦身、换衣。

3、中午给食:抽签到食堂帮厨,学生自己完成餐桌摆放、饭菜分配、收送餐具等。

4、打扫卫生:学校提供100多页的打扫方法指南,详细说明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学生要自己完成校园环境的打扫工作。

5、厕所教育:学生每天都要打扫厕所,一方面可以学习厕所的打扫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各种工作都有辛劳和厉害的地方,工作没有贵贱。

美国将家务劳动清单写进教科书: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责备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当众剥夺孩子自尊的行为。那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一起来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