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孩子 0 32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第1张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导读: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1

 刚进入幼儿园托班的孩子们自理能力有些差,所以孩子们在玩完玩具后,我们会帮他们把玩具收好,可是总是这样,我们老师不仅很累还慢慢的剥夺了孩子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四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们也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开始无责任的乱扔东西。针对这个问题我最后决定:我们要挽回之前犯的'小错误。

 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是天生善良的。我就开始以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们自觉完成任务。我首先跟大家讲:“小朋友们,你们下午放学后是想回家吗?”大家齐声喊:“想回家·······”。我又问:“回不了家你会伤心吗?””“难过。”“那今天呀,老师告诉大家玩具的家在哪个地方,看玩具架就是玩具的家,所以以后,小朋友们玩完玩具后要把玩具送回家,如果小朋友们不把玩具送回家,随手丢掉玩具就回不了家了,玩具心里会很难过的。我们以后玩完玩具一起送玩具回家好吗?”

 小朋友们齐声喊:好”。当然,除了这样教育幼儿,每次游戏后,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收拾玩具,教给他们收拾整理的办法,毕竟这是一群只有3岁左右的孩子,而且在家里都是当皇帝养着的。渐渐地,我发现每次孩子们能把玩具玩好以后安全送“回家了”。两个月后的今天,孩子们基本上能听到信号就赶快收拾玩具,虽然有时候还是收拾的不是很好,但是满地丢的现象已经没了,而且,玩具掉地上孩子们还会主动捡起来。我觉得有些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我们可以试着给孩子们机会,给孩子们树立起可以模仿的榜样,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把玩具送回家2

 我看到小班的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只顾自己快乐地玩,玩具掉在地上也不管它,不拾起来,就不玩它了,而是再找别的玩具玩。甚至有的孩子在走路时玩具绊着脚,他用脚淌着这些玩具走过去,也不去低头把玩具检起来。看到这种情况,我提醒孩子们说:"玩具的家在哪里呀?""玩具篮子里。""玩具掉在地上了,离开了自己的家,她很想自己回家,可是她不认识回家的路,谁愿意把玩具送回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愿意送玩具回家。只是回头用眼睛瞟了一下这位"多管闲事"的老师,又继续玩起来,孩子的举动令我深思。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缺乏爱心?

 这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玩玩具时的场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玩具乱七八糟落在地上和桌子上,摆设不整洁,活动室的地面上到处是玩具,图书,真的是没有下脚的地方,孩子们要走进活动室,可是没法进。老师就问孩子们:"活动室里到处是玩具,玩具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找不到家会怎么样?""很着急。""我会哭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小朋友快想想办法,这么多玩具找不到家,我们该怎么办?""把玩具送回家吧。""谁来送呢?"最后大家同意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孩子们高兴地动手把玩具整理好,放进了篮子里。活动室又是一片整洁。看到孩子们脸上欣慰胜利的笑容,我趁机对他们进行了教育,玩具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大家都这样做,才能使环境整洁。

 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玩玩具时掉在地上要及时检起来,做一个爱整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有占有欲的,尤其是对于自己喜欢的那些东西,他们都很想拿到手,就像有时候带孩子去亲戚家的时候,他们看到亲戚家孩子的玩具都会非常想要玩,但对方就是不给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让孩子学会询问对方

当对方不给玩具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去询问别人,因为有的孩子他会不管不顾,也不管别人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一心想要得到这个东西,他就会去抢过来,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教育孩子,是不能够抢别人东西的。而且在亲戚家就相当于是在别人的地盘当中,我们是应该要询问对方的意见,如果他们答应了给孩子玩的话,那自然就是最好,但如果对方没有答应的话,我们就应该要从孩子的想法入手,让他改变想法,不要一味的想要拿到这个东西。

二、要安抚孩子的情绪

这样子是可以让孩子学会询问对方,但我们要知道,这个询问可能并不能带给她最想要的结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明白,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我们是需要学询问的,如果别人没有允许的话,我们绝对不能擅自去拿别人的东西。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不要让他沉浸在不能拿到这样东西的悲伤当中。

三、事后给予孩子鼓励

如果孩子能够做到的话,家长在事后也应该要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让他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当他们能够做到的时候,家长是可以给予他们一些鼓励的。如果他想要亲戚家的玩具,那么我们事后是可以自己买给她的,不要让他纠结于亲戚家的东西,因为这种东西,家长也可以给到孩子,这样子一个是让他学会如何去对待别人,而事后给孩子买玩具,这个行为也是鼓励他学会了如何去询问别人,征求别人的意见。

很多的家长非常的烦躁,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总是喜欢乱扔玩具,这种行为必然是不正确的,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的购买一个收纳盒,让孩子每天在玩了玩具之后把玩具放入到收纳盒里面。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去帮助孩子清理这些玩具,如果每一次孩子乱扔玩具之后,家长去帮助孩子清理,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一个坏习惯。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清理这些玩具,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去收纳规范这些玩具,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也不要选择去理睬孩子。日后孩子想玩这个玩具,找不到的时候,他们就知道着急了,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方法。家长一定要注意奖惩制度,当孩子做的比较好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去奖励孩子,但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买玩具了。而当孩子撒泼打滚,想要买玩具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指出来,让孩子去改正。

家长也需要注意以身作则,平时自己的东西不要乱丢。整个家里面如果都是非常规整的话,那么孩子也是不可能会总把自己的东西扔出去。而当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家长就可以把孩子的玩具全部都藏起来,并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听话的话,这些玩具妈妈就会送给别人。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有一些残忍,但却能够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这件事情严重性。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够把玩具收纳的很好,那么慢慢就会奖励给你一个小东西,这样其实也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的积极性去完成家长给予自己的一些任务。家长可以多准备一些小零食或者是准备一些贴纸,让孩子用贴纸去换一些比较大的礼物。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并且也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反应。其实,这真是小题大作了。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为什么要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原因分析

原因一:无意行为——分不清“自己的”与“别人的”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入囊中,就像从路上捡回一个小瓶盖一样。对于喜欢的玩具,孩子可能是在幼儿园里没玩够;或者一直想玩,但却被别的小朋友“占”着;或者想“独霸”这个玩具,只能他自己玩。

总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有意“偷拿”的意识和能力,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大多是无意行为,因此,父母也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对孩子严厉斥责。

正确对待法:

1、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这个东西是幼儿园的,它的“家”在幼儿园。幼儿园的东西是给所有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用的,而不是只给他一个人的。如果家里有类似的东西,拿出来给孩子看,让他更直观地明白,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幼儿园的。

2、让孩子懂得,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待人接物的方式,比如与孩子游戏,需要用他的某个玩具或用具时,可以说:“妈妈用一下你的蓝色蜡笔,行吗”

3、第二天和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幼儿园老师,或者让孩子主动送它“回家”,并与老师沟通。如果老师能够先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的行为,再教育他以后不能再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原因二:有意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

五六岁的孩子把幼儿园东西拿回家,很多情况下,都属于有意行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已经有了“物权”的概念,知道拿集体或别人的东西不对,但他们会“明知故犯”,因为喜爱某件东西,却很难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为,而将其拿回了家。而且,因为是有意的,所以拿回家的东西通常会“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除了培养孩子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明确不能未经允许拿幼儿园的东西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教育孩子。

处理方法

1、当第一次发现孩子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时,千万不要打骂孩子,但要严肃对待,并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2、如果孩子把东西送回幼儿园,以后连续几天不再拿东西回家,还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对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应尽可能给予满足,以防止孩子因为从家里得不到,而“惦记”幼儿园或别人的东西。

3、经常检查孩子的衣袋、书包里是否有来历不明的小东西,发现后要及时问清楚。最好是在接孩子的时候就检查,一旦发现,当时就可以还给老师。

4、如果孩子经常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就要与老师沟通,观察孩子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比如有的孩子只是看到大人或电视上有人经常顺手牵羊,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模仿,教育起来也就会容易些。

注意事项

1、询问时的态度

避免造成“审问”的局面。这样会给孩子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迫使孩子说谎,让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父母不要想当然地跟孩子讲,自己认为是怎么怎么回事,而只是让孩子回答是与否,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如果孩子迟迟不开口,就更不能心急,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在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者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

2、与老师的沟通

如果孩子的行为是无意的,可以淡化这件事,不必当个多大的事跟老师认真地讨论处理办法。如果因为担心老师知道后对孩子态度不好而刻意隐瞒,孩子极有可能会把第二件、第三件东西带回家。

智慧应对

1、碰到这种情况时,大人千万不可以对孩子打、骂、体罚,甚至是给孩子扣上“偷”、“贼”的帽子,这样说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可以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告诉他,幼儿园的玩具是给大家玩的,是属于公共财物,只能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把它拿回家来。并且要鼓励孩子亲自将玩具送回幼儿园,还要和老师商量好,不要说孩子“偷东西”这样的话,反而应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诚实品德,教育孩子今后不要再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了。对于孩子拿别人家的东西的情况,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

2、改拿为借。孩子把玩具带回家,也许是想给家长看看,也许是在幼儿园没玩够。第二天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和老师沟通好,这样说:“老师,我家孩子昨天把幼儿园里的玩具拿回去玩的,现在玩好了,今天送回来了。”“宝贝,你是向老师借的吧现在请你把它送回家吧。”针对这种情况,对孩子说幼儿园的玩具想带回家玩的,可以向老师来借,但第二天必须拿回来。并鼓励让孩子把家里的玩具图书带来与其他幼儿一起分享。

希望能给予您帮助,望采纳!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