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送娃上学的普遍都是妈妈?爸爸工作,妈妈不用工作吗?

孩子 0 40

为何送娃上学的普遍都是妈妈?爸爸工作,妈妈不用工作吗?,第1张

为何送娃上学的普遍都是妈妈?爸爸工作,妈妈不用工作吗?
导读:大部分的妈妈也都是需要上班的,只是对于妈妈来说孩子要比工作更重要一些,所以他们会负责接送孩子上学。现在的女性已经变得很独立了,即使在有了孩子以后,他们也不甘心做家庭主妇都会选择出去工作。只是在这些妈妈的心目中,孩子的重要性远远高过于工作,所

大部分的妈妈也都是需要上班的,只是对于妈妈来说孩子要比工作更重要一些,所以他们会负责接送孩子上学。现在的女性已经变得很独立了,即使在有了孩子以后,他们也不甘心做家庭主妇都会选择出去工作。只是在这些妈妈的心目中,孩子的重要性远远高过于工作,所以他们愿意花费时间送孩子上学。

一、爸爸的工作更紧张。

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的分工是不同的,妈妈虽然也要出去工作,但不用背负家里面的经济压力,他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把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好,所以在大部分的家庭中,每天都是由妈妈接送孩子上学。家里面的爸爸虽然也很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每天的工作压力过大,还有一些男性在职场中,每天晚上要陪领导应酬到很晚,所以早上很难准时起床送孩子上学。

二、妈妈送孩子更谨慎。

相对于爸爸来说妈妈做事情会更仔细,很多父亲在送孩子的时候总是会把家庭作业或者孩子的水杯落在家里面,让孩子觉得很不舒服。但妈妈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就能想的很周全,很少会有落东西的情况。大部分的妈妈对孩子都非常有耐心,他们更愿意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妈妈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孩子会觉得心情非常愉快。很多爸爸因为平时在家里面就很严肃,导致他们的孩子和爸爸没有共同话题,可以说如果爸爸送孩子上学,整个过程都非常沉默,也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所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也会让自己的妈妈接送自己。

爸爸和妈妈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是不同的,爸爸可能会想让孩子从小独立自主一些。但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却很不放心,必须要事事考虑周全才行,所以在孩子上下学的时候被妈妈接送的。

应该具备珍惜时间,勇于认错,不大声吼叫的素质。

高考淘汰掉了学习不用功的孩子,面试淘汰掉了综合能力不佳的成人,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场关键性的考核来筛选父母的合格率,也没有完善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他们,这才出现了对比参考,混合双打,放散养,冷漠对待,挫折教育等各种模式。婴幼儿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子,并且由于头脑中的是非观念还未形成,不管好的坏的他们都会一并传袭过来,因此想让孩子变优秀父母得先具备好的素质才行。

一、珍惜时间

时间可以让高傲的头颅低向尘埃,也可以让一切的辉煌归于平淡,看似平凡却拥有世间最强魔法,学会珍惜它显得尤为重要。在睡眼惺忪下关闭了不断催促的闹钟,醒来后急促的动作也改变不了即将迟到的事实。拖延症也会随着基因悄无声息的传给下一代,孩子懒床,做事磨磨蹭蹭拖延的习惯甚至会成为父母的普拉斯版。想让孩子变成辛勤可爱的小蜜蜂,父母在时间效率上约束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懂得时间的宝贵性。

二、勇于认错

孩子们犯错后等待他们的不是责罚就是怒吼,只有极少数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发现规律和教训,恐惧的心理让孩子们养成了说谎或者逃避的心态。而反观父母犯错后除了在领导面前态度良好外,在家则是一副错了也理直气壮的姿态,对于孩子的承诺无故变成废纸后还会找一大堆理由进行搪塞,总之就是不肯认错。长此以往不仅会毁了家长在孩子中的高大美好形象,还会让幼小的心灵觉得逃避责任理所应当。在孩子面前认错没有啥可丢人的,知错就改才是最可贵的。

三、不大声吼叫

在外吼叫肯定会被周围人以为出门没吃药,轻则遭人骂,重则鼻青脸肿,并且为了塑造形象多数人都是以平易和善的面孔示人,回到家卸下面具后所有的委屈和不满因子都会朝空气中释放出来,稍有不顺就会大吼大骂来彰显家庭地位,就想知道这样欺软怕硬,仗着家庭身份压制弱小的行为到底有啥意义,从小在打骂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变得自卑,要么会变成另外一个随时吼叫的讨厌鬼,心平气和的教导和交流其实没有那么难。

90后的我们也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的时间观念却不如老一辈的人,很多的90后宝妈每天踩点送孩子上学,每天如此,急急忙忙,拖拖拉拉的,可是情愿每天心情很慌张的踩点送孩子上学,也不愿意早起几分钟送孩子上学,这一点就不如老一辈的父母了,他们每天天还没有亮,就已经起床给孩子做早饭了,每天都告诫孩子:一日之计在于晨,吃完饭赶紧去学校读书,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啊……

我就是一名90后的宝妈,因为无人照顾孩子,无奈之下,我只好辞去工作,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刚开始我是非常不甘心的啊,毕竟我还那么年轻,我不想每天都围着孩子转,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非常愉快的啊,如今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了我的主要任务。

因为长时间的懒散管了,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我们两个人就经常的睡懒觉,所以说如今孩子上学时间是八点半,我们每天不到八点决定不起床,起床后洗洗脸,刷刷牙,还要给孩子梳头发,慌慌张张的,每天几乎都是八点二十才出门,要不是家离学校近,我感觉肯定会迟到的,有时候我妈就会批评我几句,你就不能早起床一会吗,天天踩点去上学,弄的家里鸡犬不宁的,我们当时要是像你一样,指不定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天天迟到呢。

其实我妈确实比我做的好,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睡觉最晚的是妈妈,每天起的最早的也是妈妈,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妈妈每天天还没有亮就起床了,做好饭就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起床,生怕我们上学迟到了,那个时候的我们,上学时间是七点半,有时候甚至不到七点我们就已经到了学校了。

记得有一次,老师都还没有到,学校还没有开门,我就已经在学校门口等候了,那个时候的自己受妈妈的影响,起那么早也都习惯了,而现在反而不一样了,每天八点起床我都打怯,恨不得能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啊,反正就是不想起床,总之只要孩子不迟到,我就不担心,有时候还在想,去那么早的学校干什么啊,还不如在家里睡觉呢,其实也不光我一个90后宝妈这样做,很多的90后宝妈都这个样子啊,不能和以前老一辈的人相比较了。

不得不说,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物质丰盈,老百姓只要踏实过日子,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生活富裕了,家长们会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孩子3岁上学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则,大多数家长都会在孩子3岁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幼儿园。

只是家长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初心是不同的。

之前有位网友留言说: 不管送孩子上幼儿园是好是坏,都要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我已经和 社会 脱节3年了,如果再不出去工作,整个人就废了。

让孩子有个安全的去处,解放出妈妈,让妈妈重新找到自己的 社会 价值,这是很多妈妈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原因,而幼儿园的最初设立的意义其实也在于此。

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升高,越来越重视“起跑线”,越来越重视3岁到6岁这个期间的教育,一些私立幼儿园渐渐受到欢迎,而这个时候家长的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已经不是简单的“有看孩子的地方”,而是希望让孩子在这里受到良好的教育开端,在各方面有个很好的开始。

不管是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好的开端,把孩子送去昂贵的私立双语幼儿园也好,还是仅仅希望解放自己,找一个看孩子的地方也罢,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就从一个单一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集体环境中。

进入到集体环境中,就要学会适应,学会和他人相处。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虽然还很幼稚,但是也会面临“异性”的接触,孩子之间的相处是纯真的,所以这里就产生了分歧,到底要不要让孩子有性别之分?

对此家长们主要有两个观点,一些家长认为: 孩子这么小,哪有成年人那些思想?根本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不应该打破孩子的纯真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要从小开始,如果这个时候不让孩子区分性别,孩子们之间有一些“亲昵”动作,老师或者是家长不提醒, 未来女孩子就容易受到伤害,而男孩子就容易不负责,所以一定要进行性别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之前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小视频,视频中一个很好看的小男孩温柔地靠在一个小女孩身上,让人想到了“青梅竹马”的美好故事。

有网友说:这一对CP感爆棚,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幼儿园就开始给自己物色“女朋友”了。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行为很不妥当,家长应该及时教育。

我个人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应该进行性别教育,让孩子们内心有个“性别标尺”,知道相处的底线在哪里,至少要懂得拒绝。

先来分析上述案例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对小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不算过分,但是家长依然要给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理由如下:

1、避免男孩走偏

如果小男孩从小喜欢跟小女孩们一起玩,且一些行为动作偏向女孩化,家长还是应该重视起来,引导孩子多跟男孩子玩,纠正孩子的一些举止和行为,避免男孩未来性格过于阴柔。

2、让女孩知道懂得拒绝

再有就是要从小给女孩灌输“性别意识”,让女孩懂得拒绝,这对女孩子来说更加有必要。

一个不懂得拒绝的女生,原因不是一时的,一定是从小到大就很少拒绝,且不知道如何拒绝,这样的女孩子在两性关系中最容易处在被动地位,很容易受到伤害。

孩子什么时候有了“性别意识”?当孩子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的时候,尤其是和异性不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基本上孩子3岁的时候性别意识已经形成,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是最恰当的开始。

我们可以在特殊时期,比如说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哪些地方是自己的隐私,一定不能暴露,更加不能让别人碰。

另外,孩子3岁之后,最好是同性家长帮助孩子洗澡,这样最有助于给孩子灌输“男女有别”的思想。

除了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点滴的引导和教育外,还要通过一些性教育绘本,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性别教育,让孩子充分理解两性的区别,让孩子明确知道异性相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作者\小熊妈

最近有位母亲忧心地留言给我,说孩子三岁,戒尿布还未完全成功,但是自己带两个孩子心力憔悴,又怕太早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会受到伤害…她问:到底几岁适合去幼儿园呢?其实这不只是岁数的问题,照顾者的状况也要考虑。

举例说说我家状况: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三岁左右去上幼儿园的。老二出生时,老大刚好满三岁,戒尿布训练算是成功70~80%。当时在美国的我,完全没有任何人可以替手帮忙!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十分辛苦,所以熊爸决定送小熊去幼儿园(Pre-K3)。

美国的幼儿园(Pre-school),与托儿所(Day-care)不同,基本上Day care是全天的、为双薪父母服务的;而正常的Pre-school多半只让孩子读半天,这半天里让孩子去与其他孩子游玩、学习团体生活与新事物。

小熊哥个性内敛,他去的前几周会默默流泪…不过因为有位青梅竹马的甜甜妹妹也在同班,有朋友,就很快适应了。老二小小熊三岁半时,因为我腰伤严重的缘故,也决定让他去半天的幼稚园。

这孩子喜怒形于色,刚开始去的几天还搞不清楚状况,欢欢喜喜的冲进教室,连头也不回!(妈妈还会自觉受伤)…等到后来他终于发现:妈妈会不出现好几个小时,就变成死也不肯上学,每天送到教室门口时,就眼泪汪汪地上演十八相送,更夸张是:巴着我的大腿狂哭不止!

美国老师很有经验,总是抱着他,叫我快快离去。当然,当时我心中还是会有些罪恶感的…但是每次中午去接他,发现他都很开心地在教室玩耍,还想要继续留校玩溜滑梯很久…我就明白,在分离的当下,他是舍不得我,但我离开后,他已学会安全地依附着老师,开始去适应学校生活了。

迷你熊即将满三岁,因为腰伤复发,我决定让他先去上幼儿园的幼幼班(两岁)半天,下午带回家自己照顾,让我也能疗愈腰伤、有些Me time。

根据研究, 小小孩最多可以适应六个安全依附者,所以只要选择适当的保母或幼儿园,给孩子一些时间,是不用担心什么心灵的阴影与创伤的。 倒是有免疫力不足的问题。毕竟把小小孩送到人多的地方,容易传染疾病,所以若真的能让孩子四岁多五岁再上幼儿园,是比较没有生病问题的。只是,若母亲还有另一个幼儿要照顾,这就是两难了。

太早送老大去上学,回家常让两个孩子都生病-这应是最常遇到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母亲的确需要专心照顾幼儿,所以提早送大一点的孩子去,有其必要性。个人的建议:若母亲能力所及,可以好好照顾两个孩子,那就让孩子晚点去上幼儿园也无妨。但如果母亲实在太累、无法兼顾两个孩子的养育品质,那么送孩子去幼儿园,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许也可以试试保姆,因为托育人少交叉感染会少些。)

推荐阅读:两岁多孩子读「幼幼班」好吗?

台湾的幼儿园很少开放半天,为了营利目的多半都要(逼)孩子上全天课程。但是仔细看看课表:下午就是睡觉、吃点心、听故事的时间,这些在家也可以做到。所以我家是这样决定的:缴全天的费用,先让迷你熊去上半天,直到他自己愿意留园到下午为止!

老实说,跟美国的幼儿园费用比起来,台湾幼儿园的学费(除非是贵族幼儿园)算是相对便宜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个人觉得: 母亲的生活品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味牺牲自己的体能与精力,勉强照顾多个孩子,相信照顾出来的品质也会不好。 全职母亲也是人,这样全年无休、24小时为孩子家庭燃烧生命,是一种不好的恶性循环。该适时让母亲休息、让母亲有喘息的机会。

以上是个人体验与心得,给大家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