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5胞胎长大了,他们都成长为什么模样了?

孩子 0 57

中国首例5胞胎长大了,他们都成长为什么模样了?,第1张

中国首例5胞胎长大了,他们都成长为什么模样了?
导读:对普通家庭来说生双胞胎压力就非常大了,但是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北京的一位孕妇怀上了五胞胎,而且还顺利生产,将他们抚养长大,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五个孩子其实现在已经都长大成人了,而且都被这位单亲妈

对普通家庭来说生双胞胎压力就非常大了,但是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北京的一位孕妇怀上了五胞胎,而且还顺利生产,将他们抚养长大,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五个孩子其实现在已经都长大成人了,而且都被这位单亲妈妈教育的很好,其中有四个孩子考上了本科生,这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荣耀吧,其实还五胞胎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普通人应该难以想象这其中的艰辛吧,他们夫妻刚开始得知怀上五胞胎时非常的震惊,因为五胞胎想要顺利生产是非常难的,他们夫妻二人本来是想要来医院做减胎手术的,但是没有想到错过了最佳时间,医生的建议是让他自己自然流掉,因为连医生都觉得这五个孩子不可能能够存活下来,但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虽然说怀孕的时候会比较辛苦,但是孩子没有一点点流产的迹象,直到七个月的时候医生建议马上剖腹产,但是因为还没有足月,所以孩子生下来之后全部都要送到蚊香里面去,五个孩子一起送到温箱价格是非常昂贵的,但为了孩子他们只有咬牙度过,本来家里就不是很富裕,再加上遇到孩子体质不好所以说就更加的困难,虽然说东拼西凑,但是他们仍然负债累累。

从他们夫妻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就有社会上很多好心人向他们纷纷捐款,但能接济得了一时接济不了一世,接下来的日子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努力,因为长期工作太辛苦,丈夫因为过度劳累而去世了,这对于五个孩子的妈妈来说有晴天霹雳,但是日子还要过下去,这所有的重担就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还在几个孩子比较争气,其中有四个都考上了本科生,她总算是熬到头了。

父母接送孩子除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外,也关乎着亲自之间的交流。自从孩子上学以后,除开每天吃饭睡觉的时间,父母与孩子有效接触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家长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和感受,增进亲自之间的感情。

一、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有哪些好处?

安抚孩子的情绪。露露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为了图省事,给她报了校车接送。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发现露露对上学的抵触情绪很大,每天校车来了,她总是哭着不肯上车,碰到有耐心的老师,会把她接过去抱着哄一哄,碰到那种不耐烦的,就任由她坐在座位上哭,妈妈看了很是心疼,决定自己亲子接送露露。虽然为了接送露露,每天要早起,但是自从妈妈亲自接送后,露露慢慢地不那么抵制上学了。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心中难免会感到害怕,父母如果直接让孩子坐校车,只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恐惧感。如果父母亲自接送,可以在上学的路上,多与孩子沟通,疏解他们心中的不安情绪。

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父母亲自去学校接孩子,可以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能够第一时间问清原由,今早帮助孩子解决。

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如果父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心理就会有所期盼,他们知道到了一定的时间,爸妈一定会来接她。爸妈这种仿佛遵守约定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感到踏实,因此他们在学校也会呆的安心了。

父母亲自接送孩子上学,可以化解孩子心中的不安情绪,父母利用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也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和在学校的动态,给孩子心里带来安全感。

“五胞胎存活率很低,此前国内没有五胞胎存活的先例。”

医生严肃地对缴宝存和王翠英夫妇说,他们两人傻眼了。

那段时间,他们两个人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连绵起伏。

20年前, 家人得知王翠英怀孕了非常高兴,在当地医院检查的时候,发现王翠英怀有四胞胎,他们震惊了,心情又兴奋又烦恼。

到北京医院再次做检查时,发现竟然漏了一个,有一个胎儿藏在后面没发现,这样总共有五个胎儿,两人的心情顿时又复杂了几分。

让人担心的是,医生对王翠英说,5胞胎的概率只有六万分之一。

五胞胎本身是个奇迹,也意味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冒险生下来,大人也会有危险,所以要做减胎手术。

这时候胎儿已经三个多月大了,错过了做减胎手术的最佳时间。

医生对他们说,四个月不流,五个月可能就会自然流产了,王翠英就这样心惊胆战地度过妊娠期。

胎儿六个月的时候,王翠英特别辛苦,连呼吸都有点困难,就算不吃饭肚子也非常撑,所以她连饭都不敢吃。

里面的胎儿越来越大,大肚子和王翠英的身材已经不成比例。

王翠英腹部如同拖着一个大布袋子耷拉着,几个娃娃还在里面“打打闹闹”,把王翠英折腾得气喘吁吁,也没法正常睡觉。

睡觉的时候,王翠英只能膝盖着地跪着,然后两个胳膊撑在床上趴着撅着屁股,但是也不能一直同一个姿势,三五分钟就得换一下姿势。

七个月的时候,王翠英的肚子撑得厉害,几个娃娃的“房间”越来越拥挤,实在呆不住了。

有时家人和护士要提前帮她把肚子“搬”到一边,让她侧过身睡一小会。

河北当地的医院不敢接收这个五胞胎孕妇,于是她被转到北京的医院。

医院接到这个特殊病人时也非常重视,特别为王翠英组成了急救小组,提前一天作准备,医院的血库车停在门口,随时准备输血。

2002年3月4日,35岁的产妇王翠英终于要“卸货”了。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几十分钟后,五胞胎出生。

几个孩子都是早产儿,他们的体重特别轻,只有3斤多,体质也很虚弱,出生后他们都进入了婴儿护理室,放到保温箱里。

刚出生五天的时候,老二就得了结肠炎,当时医生帮老二检查,医生却说他只能活六个小时。

就算手术成功,他也可能是一个不 健康 的孩子。

这对王翠英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她千辛万苦的把孩子们生下来,只想“一个都不能少”,没想到老二就生大病了。

丈夫缴宝存说: “一定要让老二做手术,一定要坚持。”

两个人心急如焚,幸运的是,手术过后老二很 健康 ,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留下后遗症。

五胞胎出生后,王翠英和丈夫缴宝存帮孩子们起了名字,分别叫福庆、福森、福莉、福欣、福源。

大家一下子也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把他们统称为“五福娃”。

五个孩子小时候,照顾他们是一个大工程。

夫妻两个人从来没有睡过一次完整的囫囵觉,常常被几个小娃娃折腾得晕头转向。

王翠英要两个多小时喂一次奶,轮番下来,如果仍有孩子在哭闹、有的孩子不愿吃,那就说明喂错了。

五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吵闹,互相干扰,稚嫩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大家都睡不好。

奶奶得知情况,就先把老大抱走了,姥姥也过来抱走了老五。

剩下三个娃,夫妻两个还是应付不过来,王翠英的嫂子向他们伸出了援手,抱走了身体比较好的老三。

每天白天送回来,晚上再接回去,这样,夫妻两个可以睡个相对安稳的觉。

本来王翠英和丈夫缴宝存做小生意生活也不错,为了生五胞胎后,他们背上了20万元的债,缴宝存需要南下打工还债,一家人不能生活在一起。

社会 一些好心人给他们伸出了援手,五胞胎可以在北京免学费读完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王翠英带着五个孩子在北京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踩着三轮车,一拖五送他们上学。

2005年冬天,一家人参加了一个访谈节目,那时候奥组委正在筹备奥运会,在节目录制现场,五胞胎按主持人的要求,分别念出了“北京欢迎你”五个字。

爸爸缴宝存在春节前给奥组委写了一封信,五胞胎名字里都有一个福字,他希望能让五个孩子成为奥运志愿者,贡献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五个孩子6岁生日的时候,奥组委特意来到他们的幼儿园,给他们颁发了绥带和证书,让他们成为最小的奥运志愿小使者,并参加了火炬传递。

那一年,五胞胎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来到上海、广州等地方进行奥运宣传活动,五个孩子长得十分可爱,大家都称他们为“奥运五福娃”。

王翠英在幼儿园附近找了个保洁的工作,一天20块钱,一个月可以挣400元左石,房租200元,剩下的,就是他们几人的生活费。

王翠英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北京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孩子们大了一些后,她无法骑着三轮车带他们了,只能一个一个接。

他们一家几口生活费不多,所以平时生活很拮据。

孩子们看到街上有塑料瓶子,哪怕再远都会跑去捡,几个孩子都是如此,王翠英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王翠英带着五个孩子走过面包店的时候,老四说: “我想吃面包。”

面包一个15元,五个面包就是75元,还没等她回答,老二就直接反对: “不吃,妈没钱。”

孩子多,衣服也特别容易脏,用洗衣机洗衣服对王翠英来说特别心疼,费电又费水,所以她一般在洗衣机洗过第一遍之后,自己再手工漂洗、拧干。

每次学校考完试的时候,王翠英会给五胞胎开一个小会,评判一下五个孩子的成绩,几个孩子中最差的会点名批评。

王翠英小时候就是因为家里穷没有继续读书,所以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她觉得,只要孩子能读书,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家里的很多东西也来自好心人的帮助,孩子们学起了乐器,五个人学的乐器种类不一样,可以组成一个小乐队。

好心人提供了管弦乐器,王翠英还会找一些别人不要的玩具、足球之类的,运回家给孩子们玩。

孩子们在家里练乐器的时候,王翠英边做家务边监督。

她不懂音乐和五线谱,他们吹错了的时候,那些旋律还是能听出来的,王翠英就会严厉地提醒。

丈夫不在身边,对王翠英来说,日子很艰难,特别是在做重力活的时候,她有些无助,但又特别坚强。

她说: “有些事你干不了,比如说搬一个特别重的东西吧,我两只手搬不起来,会加上身子,再搬不起来,我加上我两个膝盖,我想弄的东西,我一定要弄,我一定要给它弄好。”

王翠英知道每个孩子在父母心里都是一个宝,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都是金疙瘩,而她自己的孩子是土坷垃,她经常跟孩子们说: “宁可让别人打两下,绝对不能去打别人。”

她家的五胞胎很团结,“队伍”比别人强大,王翠英教导他们其中一个人吃了亏被打了,另外几个也不能还手,怕招起事来。

五胞胎学习的乐器也小有成绩,2016年,他们一家人在参加节目《妈妈咪呀》时,五胞胎还演奏了一首《听妈妈的话》,感动了现场的许多观众,那时他们14岁。

现场几个孩子谈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养育,都潸然泪下,他们也有淘气顽皮的时候,多数时间都很乖巧听话。

主持人说: “14岁快青春期了,兄弟姐妹们平时拐不过这个弯,有时候要跟妈妈顶嘴的时候,互相提醒一下,别伤妈妈的心。”

孩子们希望妈妈不要那么辛苦,也希望爸爸能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是,孩子们没有等到爸爸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一天。

2017年,46岁的父亲缴宝存不幸患病去世,孩子们的脸上都失去了笑容,所有的担子都落到妈妈王翠英一个人身上。

孩子们没有北京户口,高中就回到了老家河北河间,老二在育德实验中学,其他四个孩子在河间一中上学。

五胞胎在上高中时候住在学校,妈妈仍在北京打工。

孩子们知道妈妈很辛苦,他们每人每个月只要了300元的生活费,而同班同学每个人的生活费大约在1000元左右。

王翠英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会问: “这些钱够吗?身体要紧,可别太省了。”

几个孩子每次都会说: “够了,放心吧妈妈。”

在学校食堂里,三个女孩总是每人买一个馒头,舍不得买菜,三人只买一份菜围在一起吃。

她们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但是却时常形影不离。

在疫情期间,孩子们要上网课,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多手机。

好在老大最有办法,她在亲戚们那里收罗了各种各样废弃的旧手机组装,终于把上网课的难题给解决了。

高考那段时间,王翠英特地请假回了老家,这是孩子们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她不能缺席。

不过实际上,她也只能为他们加加油,孩子们过了几年的寄宿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她也帮不上什么忙。

王翠英很担心他们的高考成绩,不过她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不想给他们增加压力。

2020年7月23日凌晨两点多,几个孩子守在电话前查询自己的高考分数。

老大考得最好,498分,老二269分,老三442分,老四448分,老五已经通过单独招生,提前被学校录取。

王翠英喜忧参半,几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都有大学上,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但她决定,不管多难,一定要供他们上大学。

五胞胎都很懂事,高考一结束,老五赵福源已经在北京打工了。

疫情期间很多公司都没有招工,老五非常幸运,他找到了一份公司保安的工作,每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而且还管吃管住。

其他的四个孩子也不甘落后,到处在寻找招工信息,洗碗工、发传单、售货员,每个信息都不错过。

他们还托朋友们帮忙留意,有一天,老大缴福庆发现小区墙上贴的手工活信息,便把手工活材料拿回了家。

四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进行流水作业,他们的面前都有一个塑料盆,装着手工活材料。

在三四十平的房间里,客厅的一半空间就被这些手工材料给占满了。

他们做的活是加工花藤用的小夹子,这个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是要花费些时间。

别的孩子高考后可以出去玩,他们体谅妈妈的辛苦,挣些钱补贴家用。

老大缴福庆把夹子两边的孔和弹簧轴对齐,放在弟弟缴福森面前的盆里,缴福森用钳子把夹子两端拧紧,花藤小夹子的成品就做好了。

他们四人两天就可以把一大袋几万个小夹子安装好,安装完一大袋半成品总共能赚到80多块钱,钱不是很多,但孩子们很满足。

“知道孩子们这么懂事,我很欣慰。” 王翠英看着这几个懂事的孩子,忍不住留下欣喜的泪水。

全国首例五胞胎的故事,体现了生命的奇迹和母爱的伟大,普通人的责任在王翠英身上放大了五倍,她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因为养育经历太辛苦,19年后王翠英坦言说: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宁愿一个都不要。”

她觉得太委屈孩子们了,如果这几个孩子生在其他的家庭,会幸福很多。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不管日子如何艰难,王翠英还是坚持不懈的把五胞胎抚养成人。

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孩子们慢慢长大,也学会自己赚钱了,五个孩子都特别懂事,能体谅她的艰辛,她应该很欣慰吧。

生孩子对于女生来说算是一次生死磨难,如果肚子中的孩子数量增加,在分娩的时候痛苦也会成指数增长。

在多年前我国有一位母亲成功生下五胞胎,现在已经过去18年了,他们过得怎么样了呢?

18年过去,国内首例“五胞胎”,家庭现在如何?令人一言难尽

在18年前,王女士发现自己怀了5个孩子,医生在检查之后非常的担心,害怕在分娩的时候会出现意外,所以多次劝说王女士打掉其中的2~3个孩子。

王女士并没有同意,坚决不同意医生的提议,最后为了安全考虑,王女士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到医院做了剖腹产手术。

孩子只有7个月大,5个孩子的体质都不是太好,经过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顾,5个孩子都活了下来。

王女士在出院之后,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抚养孩子,所以将三个孩子送到亲戚朋友家照顾,直到孩子高中毕业才陆续接到自己的身边。

现在5个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成了王女士的一个难题,想到以后孩子们结婚的花销,真是令人一言难尽,现在也不认为孩子多是一件好事了。

因为开放了二胎政策,所以很多家庭考虑选择生第2个孩子,但是对于很多家庭并不是一件小事,生孩子之前要为孩子考虑很多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状况是否良好

养育孩子,首先要考虑到经济条件,现在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非常高,学校、房子、各种兴趣班,如果家里是男孩,还要考虑一下彩礼的问题。

如果家里有两个或者多个孩子,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准备,可能会让孩子错失良好的教育,错过好的妻子,让孩子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

对孩子来说非常不利,在考虑到现有子女的情况下,父母要算一下家里的经济情况,不要等到生活窘迫的时候才想起来省钱。

能否处理好孩子之间的关系

二胎政策刚开始,很多独生子女的孩子表示不想让父母给自己生弟弟或妹妹,因为他们害怕弟弟或妹妹会分走爸爸妈妈的爱,对于孩子的这种担心并不无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还是会担心弟弟或妹妹比自己受宠,双方可能会发生矛盾,如何处理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考验家长的一件事,所以父母要谨慎对待。

身为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精力

孩子出生之后,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还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对于这一点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物质方面的需求。

所以问题就来了,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陪伴孩子,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呢?

孩子是父母上天赐予的天使,希望每一个父母在准备生孩子之前要做好准备,孩子出生后才不会手忙脚乱。

一个女性能选择做一个母亲,她所要付出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如怀孕期间的痛苦就非常折磨人,从妊娠反应开始,到月份大了,脚下浮肿,走路艰辛。直到预产期期间,每天都担心孩子突然降临,自己却没做好准备。母亲想得非常多,也难怪会有产前产后抑郁症的存在。怀一个孩子尚且如此,那么那些怀双胞胎甚至五胞胎的孕妇又承受了多少痛苦?在20年前,就有一个河北35岁的女子产下国内首例五胞胎,如今他们一家咋样了呢?

这个五胞胎的妈妈名叫王翠英,来自沧州。和大多数女人不一样,她结婚的时候已经30岁了,此时再不要孩子,再往后就可能是高龄产妇。但越想要什么偏偏不来什么,王翠英和丈夫结婚四年,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这可急坏了王翠英,她开始担心是不是谁的身体有问题。

不过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就在第五年,她终于怀孕了。当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王翠英十分震惊,因为医生告诉她,她的肚子里怀的是5胞胎,这在中国也是头一例。显然这个结果让医生也十分震惊,他不能保证王翠英是否能将这5个孩子健康的生下来,于是医生便建议王翠英放弃两个孩子,以保证出生的三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听了医生的建议,王翠英并没有仔细考虑,她内心想的是自己盼着有孩子已经盼了四年。而现在怀孕了,她自然欣喜不已,所以她不肯放弃自己任何一个孩子,她准备将所有孩子都生下来。这个决定注定是沉重的,她所承受的痛苦将是别人的五倍,例如在给胎儿补充营养的时候,她必须吃更多的食物才能足够五个孩子吸收,她的体重也将比别人更重,尤其是在怀孕后期,她的身体更容易出现在问题。在孩子们8个月大的时候王翠英就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不过这些痛苦都被她硬撑了过去,一想着自己将会有五个孩子,她的嘴角都止不住上扬。

终于,王翠英坚持到了孩子出生。值得庆幸的是五个孩子都十分健康,但也有问题,首先就是这五个孩子都营养不足。这倒不奇怪,毕竟每个孩子只能吸收五分之一的营养,会有缺陷也是正常。但最为遗憾的就是其中两个孩子有心脏问题,这对王翠英一家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原本因为五个孩子的到来,这个家庭就已经十分困难了。奶粉尿不湿每一样都要准备好多份,加上那两个有心脏问题的孩子的医药费,几乎要将这个家庭压垮。面对着如此大的压力,家里人开始建议王翠英把其中几个孩子送给别人,不过这被王翠英拒绝了,她还是决定要亲自将这五个孩子抚养成人。

后来这件事被媒体关注到了,他们为了帮助夫妻两人减轻压力,便在当地电视台报道了他们的故事。在这之后,王翠英就经常收到爱心人士的捐款,王翠英一家人的压力减轻了不少。但这些并没有彻底为她解决问题,孩子的学费问题还是需要她想办法赚回来。

为了赚够足够的钱,王翠英不辞辛苦,白天出去打工,晚上再回来照顾孩子们。历尽千辛万苦,王翠英终于将自己的这五个孩子养大成人。20年后,这一个个孩子也都考上了大学。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王翠英的自然不可能不让他们读大学,通过社会和亲戚朋友的帮助,王翠英再一次凑够给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将他们送到了大学校园。到这儿,王翠英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养育任务,接下来的天地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去闯了。

结语

看着王翠英为养育这五个孩子耗尽一生心力,这实际上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普通的家庭要供养超过一个孩子着实十分困难。如果多一个孩子反而会降低孩子们的成长质量,倒不如就专心养好那一个孩子,对孩子、对家庭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国家支持二胎政策,但并不是强制要求,各个家庭还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