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泽泽忘记带水壶 星期五的早晨,在泽泽班上讲完故事之后,绕去泽泽的身旁,想跟儿子抱一下准备离开. 就看泽泽翻著书包,看着我问:「爸爸,我的水壶呢?」我耸了耸肩说:「我怎么知道!!」泽泽继续翻著书包还跑去柜子那找,就是没有找到.我想了一想
泽泽忘记带水壶 星期五的早晨,在泽泽班上讲完故事之后,绕去泽泽的身旁,想跟儿子抱一下准备离开. 就看泽泽翻著书包,看着我问:「爸爸,我的水壶呢?」我耸了耸肩说:「我怎么知道!!」泽泽继续翻著书包还跑去柜子那找,就是没有找到.我想了一想,「啊,儿子,你的水壶没有带来.昨晚,你
泽泽忘记带水壶 星期五的早晨,在泽泽班上讲完故事之后,绕去泽泽的身旁,想跟儿子抱一下准备离开. 就看泽泽翻著书包,看着我问:「爸爸,我的水壶呢?」我耸了耸肩说:「我怎么知道!!」泽泽继续翻著书包还跑去柜子那找,就是没有找到.我想了一想,「啊,儿子,你的水壶没有带来.昨晚,你想喝水就拿到房间里来了.」泽泽也想了起来「对!!早上忘记放进书包了.」我反问泽泽:「那怎么办?你今天要怎么喝水?」泽泽立刻说:「爸爸帮我拿到学校来.」 『 如果这是属于孩子的事情.当孩子忘记了,就让他自己接受后果吧. 』不然,往后只要孩子忘了事情就帮忙送,我们可以帮孩子送几到几岁呢?所以~只要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再有多想帮孩子的念头,都请先要忍住啊. 温柔的坚持 我当然立刻摇摇头:「爸爸没有办法送过来耶!」(OS其实我可以~~XD).泽泽立刻撒娇说:「可以~爸爸可以,爸爸有学校的爱心证,可以进来学校,我要爸爸帮我送.」我装作很无奈的样子:「我也好想,但是我等一下有事情耶,没办法再绕到学校来.」泽泽还是不放弃的说:「等一下是什么事?」我装作更无奈的模样:「爸爸等一下要去xxx啊,还要去找某某某谈事情啊.爸爸真的很想送,但是真的没有办法.」泽泽有点失望地说:「是喔~那怎么办?」 『坚持』是对的,然而只有坚持的时候「没有,爸爸不会送的.」「这是你自己忘记,你要自己想办法」,却容易多了些对抗,少了些情感.『一口馒头一口水』,只吃坚持的馒头,容易噎著,何不加点温柔的水呢?「对啊,我也好想喔.」「爸爸真想帮你送,但是」如此,可以贯彻坚持,孩子也可以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亲子之间,无需剑拔弩张.其实~『 坚持可以用温柔的言语来表达. 』 引导孩子找寻方法 我看泽泽没有再要求我送水壶了,于是转而引导泽泽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我接着说:「教室外面有饮水机,那你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装水呢?」泽泽想了一想说:「有~漱口杯.」我噗疵了一笑:「哈~可以,但你要洗的很干净喔.」我继续问:「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容器,可以装水来喝的.」泽泽又想了想,突然开心的说:「碗」.对~连我都没有想到,可以用中午吃饭的碗来喝.「好~那就先拿碗来喝水罗.」「之后~你自己要记得带水壶啊.」泽泽打开餐袋拿出碗的同时,也回我:「好~我会记得的.」 生活之中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孩子容易在死胡同里打转,有时需要的只是我们提点一下. 相信孩子 我们都很希望孩子可以一路顺遂,平平安安地快乐长大,有任何的困难与问题,做父母的我们都很乐意让孩子依赖、帮孩子解决.但~事实上,每当我们帮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其实等于是剥夺了让孩子一个练习与成长的机会. 只有『 相信孩子 』,坚信孩子一定可以面对各种状况.而我们,只要远远的为他们开心鼓掌就好. -- 欢迎加入泽爸Facebook粉丝团 泽爸的亲子教养学 -- * 本篇文章由泽爸的亲子教养学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如果您的孩子在学校里忘记带外套,并且天气很冷,您可以尽快联系孩子的老师或学校的办公室,告诉他们情况。
您可以这样跟老师说:
尊敬的 [老师姓名],
您好!我是 [孩子姓名] 的家长。我刚刚发现我的孩子今天忘记带外套了。由于今天的天气非常寒冷,我想确保我的孩子能够得到保暖。
请问您是否可以将外套借给 [孩子姓名] 使用,或者帮我把外套送到学校来?如果需要,我可以尽快给您送过来。
非常感谢您的帮助。
此致
敬礼!
[您的姓名]
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请随时联系我。
如果您孩子的笔盒忘带了,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您可以按照这个情况跟老师进行沟通:
1 先冷静下来,不要着急。
2 联系您的孩子,了解他们是否可以将笔盒送到学校,或者是否有人可以帮助他们。
3 如果您的孩子不能送回笔盒,您可以考虑联系学校的办公室,向学校的行政人员或前台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帮助您。
4 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帮助,您可以考虑联系老师,向他们说明情况,并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给您提供任何帮助。
5 最后,您可以考虑在当天晚上或下一个工作日早上送回笔盒,以避免影响您孩子的学习。
在沟通时,您可以尽量简洁明了地表达问题,并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决定。同时,也要感谢老师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从个人角度我是不会拒绝孩子心意的,不论是金钱还是物质或者是陪伴都是老人需要的,如果拒绝孩子会很失望,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予以一定的补偿,让他们过的也很幸福,后面是我复制的,谢谢年龄越大,孩子的需求好像也越多,而且很多都在试探父母的底线。面对这些需求,父母应该拒绝还是满足呢?这件事,困扰着很多父母,一直都找不到最佳的答案。
找身边很多宝妈聊天,她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满足派:竭尽所能,满足孩子一切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健康且快乐的长大。有的时候,满足孩子的心愿,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感觉再多的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拒绝派:所有不合理的愿望,统统都拒绝。很清楚,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多,若是从一开始就拒绝,可能后期就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心愿。当然,关于愿望的合理性,之前要跟孩子做好约定,最起码双方都要有固定的衡量标准。
中立派:还有一类父母,对于孩子的愿望假装没有听到,完全不表态。父母担心拒绝孩子的话,会让他们失望难过;又担心答应的话,会让他们变得“贪婪”,所以就假装听不到,觉得过一会孩子会自动忘记。
不管父母采取哪种方式,都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说到底,就是不希望孩子变得骄纵任性,担心他们在人生路上犯了错。
但是反过来想,孩子有需求也不见得是坏事,最起码说明两件事:一是表达能力很出众,敢于把心中所想说出来;二是情商特别高,知道通过正确的方式,才有可能换取心中喜欢和想要的东西。
所以,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父母不要急着拒绝,更不要无条件的妥协,而是用“智取”的方式,既能满足孩子,又能起到教育意义,一举两得。简单点说,孩子的需求只要不过分,都是可以满足的,但前提是要注意限度。
这些小妙招,值得家长学习
1、提前制定规则
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从小开始,就根据孩子的心理、性格和可接受能力,为他量身定制“规则”。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约束孩子,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守规矩的孩子,他们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心中有杆秤,明确的知道很多需求不会被满足,所以压根不会提起。
2、坚持原则
做个有原则的父母,既然亲子间已经制定好规矩,那就按照规矩办事。可是偏偏,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只要他们“撒泼打滚”像父母提要求,立马就会被满足。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图一时安静,觉得只要满足孩子,就会拥有自己的空间。
若是父母没有原则,那培养出的孩子也是善变的,完全不懂“原则”为何物。长期的相处中,孩子也会变成口是心非的人。
3、相互商量
孩子有提需求的权利,父母自然也有拒绝的权利,最折中的办法就是相互商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恰好也是培养亲子感情的方式。认真聆听孩子的需要,看看这些需求是否合理,然后再给与最好的解决方式。
可能最后还是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但是商量和沟通的方式,却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被满足。
送给父母的温馨建议:
成长本来就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有需求是好事,说明孩子已经懂得表达想法。但是,需求要学会分类:刚需、必须和普通需求。所谓事有轻重缓急,刚需的事情只要提出来,父母都会满足;而必须的事情,也可以在尽早得到满足;但普通的需求,就需要斟酌。因为它可能是不合理的。
从三岁开始,孩子就要踏入幼儿园的征程,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要有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当孩子学会独立做事,独立玩耍的时候,他们的需求也会慢慢降低,很多时候可以自给自足。
或者,用“交换”的方式来满足。很简单,孩子想要的东西,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可以是帮助妈妈做事,可以是独立攻克难关,也可以是其他优秀的表现。相信努力的种子,会埋在孩子心中,蜕变的更加优秀。
记住:千万不要无底线的答应孩子所有的事情,这样会使他们产生懒惰心理,觉得父母就是靠山,无需自己再努力。这样的心理,完全就是“坐吃山空”,终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很难成为可塑之才。适当的拖延,并且建立预算制度,会有惊喜的收获。
上星期终于解决了忍耐快2年的事件,就是老师叫我帮孩子送东西到学校,我当场直接拒绝老师。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在中国的教育现场,我可是犯了很严重的「大罪」。 我家双宝读不一样的班级,我本来以为这只是老师个人作法,没想到2个老师都会叫家长帮忙送东西到学校,而且
上星期终于解决了忍耐快2年的事件,就是老师叫我帮孩子送东西到学校,我当场直接拒绝老师。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不过在中国的教育现场,我可是犯了很严重的「大罪」。 我家双宝读不一样的班级,我本来以为这只是老师个人作法,没想到2个老师都会叫家长帮忙送东西到学校,而且沟通的时候,就一副孩子忘了带东西全是家长的错,口气之不好,让我无法再忍耐,我当场就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讲了一遍。 结果,到了下午,老师就把孩子留下来,我传讯息给老师,请老师在孩子写完之后自行回家,我家距离学校5分钟路程,而这学期开始让双宝自己练习上学快一个月了。 没想到,老师坚持我要在校门口等她,其实这种模式,中国的学校行之有年,我一直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孩子犯错他要自己承担,怎么会叫家长在外面「陪」他被处罚,从1年级到2年级下,我已经默默接受这种「罚站」快2年,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我跟早上一样(同一天发生的事),直接拒绝老师,我说很抱歉,这次我下决心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错误,请让她自己回家,如果有风险我们自己承担,每一次陪着孩子受罚,他根本没有学到教训,回家还会跟我说,老师说没写作业没带东西,是因为妈妈没有「帮」他注意到、没有提醒他。 啊!我原本以为是孩子为了脱罪才这么说,跟老师实际沟通后,没想到老师还真的这么想,原来养成妈宝,老师也要负担责任,如果老师一直不让孩子独立,什么都叫妈妈帮忙做,这不是养成妈宝是什么? 孩子表现良好全是老师眼睛业障重,殊不知背后有爸妈爷奶在帮忙盯着! 我一点都不想要这种「完美的假象」,我要的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到自己负责的精神,既然我有勇气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就有勇气接受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没错!刚开始他会跌跌撞撞站都站不稳,只要有耐心等待,他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站稳脚步,充满信心朝自己的人生大步前进,甚至是用跑的!! 这就是我陪伴双宝成长的小小心得,如果父母没有放手没有舍得下心,怎么有机会看到这种彷佛魔法般的变化。 在教育圈的经验告诉我,毕业典礼现场家长感动哭泣的原因,全都是因为看到孩子长大独立的模样,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才能真正抚慰辛苦的爸妈们。 也许将来我还要承受那些来自主流意识的眼光,甚至是批评我「好狠心」的奚落,但因为孩子我无所畏惧,我清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好的作法,这一次我勇敢说出来了 「老师对不起!我不帮孩子送东西到学校」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家长该不该惩罚?
一、家长应该适当惩罚孩子,才能让孩子长教训。
很多孩子都有丢三落四的毛病,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越小,问题就严重。有些孩子在上学的时候经常忘记带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品,甚至还会忘记自己的餐袋……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东西之后,会急急忙忙给孩子送到学校去。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情绪,还会说一些安慰孩子的话,告诉孩子别担心,有妈妈在,一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和进餐。这种方式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只有在孩子丢东西的时候惩罚孩子,才能够让孩子长教训,以后才会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二、惩罚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惩罚并不是体罚,家长一定要分清楚。体罚孩子,对孩子幼小心灵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也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惩罚孩子,可以这样做,让孩子体会到丢三落四的后果,目的就达到了。比如孩子没有带本子,家长不要急于去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但他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就会牢牢记住,以后出门之前,一定会检查自己的物品。
三、家长学会放手,孩子自理能力会更强,这样比惩罚更有效果。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整理自己东西这一方面,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的。因为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帮他们去整理好他们的学习用具,因此,孩子对这些事情并不操心,丢三落四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家长应该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入手,让他们改掉这样的坏习惯。
“妈,快帮我倒杯水!”你的反应影响孩子
周末,我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女儿大声使唤我:“妈,快帮我倒杯水!”语气急促且有点命令口吻。我一下愣在原地,思考着,我真应该去给孩子倒水吗
生活中,总不乏这样的例子,孩子趾高气扬地使唤长辈。“奶奶,我的鞋在哪里帮我拿过来。”“爸爸,快帮我拿衣服过来,我要穿。”
当孩子习惯性的“使唤”父母,大多数父母的反应可能是:1就马上去做,满足孩子的要求;
2直接拒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都那么懒了,长大后怎么办。
可冷静下来再想想,
这两种处理方式真的对孩子好吗
01
顺从使唤,是溺爱孩子
很多父母会觉得,倒个水、拿双鞋,不是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照顾孩子过来的吗
这么简单,顺手帮孩子做了又何妨。
其实,关键不在于事情的简单还是复杂,而在于需要给孩子尝试动手的机会。
一味的顺从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人帮的惯性,最后变成一个“废人”。
当父母学会慢慢放手,给机会孩子去尝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从容应对挫折和失败。
帮助孩子是溺爱,那当孩子有需求时,父母拒绝帮助,就妥当了吗
02拒绝使唤,是情感忽视
面对孩子的高声使唤,很多时候家长不是不想帮助孩子,而是担心每次的帮助就是在毒害孩子,让孩子不能自立。
可家长的无情拒绝带来的是对孩子的伤害。
有些时候孩子不是真的想使唤你,而是想通过求助获得父母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情感连接。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曾提到:
孩子的情绪就如流动的水,当谁前设置了障碍,那么水很容易流回源头,将情绪加诸自身,伤害自己。
父母的爱不应该成为流动水的障碍,而应该关注孩子感受,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及时给孩子提供援手,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03
教科式做法,让孩子健康自信
第一步: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关注。无论孩子是什么情况,态度如何,父母都应先接纳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
比如,可以用言语安抚孩子:“哦,宝贝渴了,很想喝水,对吧”
或者说:“妈妈都听到了,看来宝贝真的很想穿那件衣服。
或者:父母来到孩子面前,蹲下来,注视孩子,或用手抚摸孩子背部等。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当孩子的情绪和要求都被父母理解了接纳了,孩子的心就安定了,才能稳妥的做事。
第二步: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限管教》一书中曾说到:
所谓家庭教育,其实就是一个为期20年的独立人
才培养计划。
父母养育孩子,终其目的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生活会自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孩子的一些个人事务,如倒水、喝水、洗澡、穿衣等应尽早让孩子自理,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三步:洞察孩子背后的需求,做好情感链接。孩子提出需求时,父母要洞察孩子背后的需求,及时的做好关怀。
知乎上曾有一位妈妈,对于孩子需求给予了堪称教科书式的回应。当孩子使唤她拿袜子,她清晰的告诉孩子:“妈妈听到了,宝贝要穿袜子对吧。袜子在阳台上晾干了,你去拿一下吧。
当孩子继续推她,她感觉到这可能不是单纯的想要妈妈帮忙而已。
果然,当她把袜子拿到房间,发现孩子为自己赶时间而心情非常烦躁。于是,在妈妈安抚和关怀下,孩子自己完成了穿衣穿袜的动作。
当孩子反常的使唤你,甚至故意捣乱等情况出现时,孩子这时最需要的可能是父母的关心和爱的倾斜。
上课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下面我们……”
“老师,我没带!”
……
中午了,“请同学们拿饭兜!”
“老师,我没带!”
……
放学了。
家长接了孩子,又回来:
“老师,孩子的饭兜忘拿了!”
“老师,孩子的外套忘拿了!”
“老师,孩子的书包忘拿了!”
……
没带书和同学共用一本,
没带本撕一张纸给他,
没带笔、橡皮、尺子老师借给他,
总不能让孩子空坐着,什么也不干。
可是,没带练习册怎么办?就算把老师的借给你,完成了作业,自己的练习册还是空白啊!
还有的时候,要交一些通知事宜的回执,甚至有一些上级催着要的,孩子没带,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让家长大老远的来送啊~~~
外套没带,回家路上冷怎么办?
饭兜、水杯没带,没法刷洗,明天怎么喝水、吃饭?
书包没带,回家想复习功课怎么办?
再说,孩子不是还小吗?大人都保不齐还有忘事儿的时候呢!
可是,为了校园安全,家长一般是不允许进学校的,只能让孩子自己回去拿。
而学校里,人这么多,有高年级的孩子,人高马大,班级一个接着一个放学,人流密集。一个孩子回去取东西,正好和别的放学的班级逆向而行,万一有什么碰撞,太不安全了!
更别说小孩子不好好走路,喜欢跑着跳着,稍不留意,就可能摔个大跟头。
这样的情况,不管对家长还是对老师和学校,都是不希望发生的。
而且,一个学校少说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个个回来取东西,也给管理带来了隐患。
学校让学生回来取,怕不安全,怕乱套。
不让学生回来取,是不近人情。
家长让孩子回去取,也嫌他们“怎么总是忘事儿”,
不让孩子回去取,又担心冷着、饿着、渴着。
从家里可能会没带来的:
书
本
铅笔、尺子、橡皮、文具盒
要交的回执
饭兜
小黄帽
红领巾
书包
彩笔
字典
临时要求准备的学具
跳绳
……
从学校可能没带回去的:
书
本
文具
通知
材料
试卷
饭兜
小黄帽
外套
……
是,你要是说:
凭什么家长要帮啊!
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儿。
我得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你们老师就总是要求我们家长这个家长那个的!
……
那当我没说。
还是忍不住,悄悄说一句, 自理能力是培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不是家长一句话说出来的,不是家长撒手不管就能有的。
但 从学校里带回家的, 所有的物品带不带齐,大人没法帮。但也并不是全靠孩子, 我们可以这样做。
有很多孩子,放学后和周末都有课外班要上,可以备3套文具,包括铅笔、橡皮、尺子。
一套是上学用的,放在书包里。除了要削铅笔的时候,其他时候不拿出来。
一套是在家用的,放在孩子的学习桌上。
一套是课外班用的,放在课外班的书包里。
我家就是这么做的。有效避免了忘带东西,或者把学校需要的物品,带到课外班去之后落下了。
课本没办法备几份,所以一定要用完归位。早上时间紧张,很容易忘记。
有些物品,比如:水彩笔、字典、跳绳、一些小学科的书和学具,这些都不用每天背来背去,只要放在学校即可(我们学校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储物柜,别的学校我不了解)。
在一定限度内,比如3次,可以原谅。超过后,就不能轻易原谅,要有措施。
其实很多时候, 孩子总是忘,是因为他没把这个当成事儿, 因为老师没办法惩罚,甚至连批评都得悠着点儿,而家长又觉得孩子还小,忘事儿是正常的。
忘带东西,对孩子来说,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比如过去生活不好,丢了东西会挨打),没有任何影响(比如忘带了水杯就不喝水)。那孩子为什么要改呢?
自己做榜样。
帮助孩子。
给孩子提要求。
训练孩子。
家长自己收拾东西要有条理,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做家教,有一个孩子的家里就是全靠保姆收拾,保姆告诉我说,周末保姆不上班,这家2天的碗筷都放在洗碗池里,等周一保姆上班了再洗。
可想而知,孩子能会收拾东西吗?所以她需要一个家教,主要任务是陪写作业。
帮助孩子,上面已经提到了,给孩子创造一些便利,减少困难。
给孩子提要求,比如学校发的试卷、通知,必须带回来,不带的话就会影响爸爸妈妈了解你、帮助你。
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收拾东西, 可以从收拾铅笔盒这样的小东西开始 ,一直到收拾书包,收拾书桌,收拾自己的房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