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一个生鲜蔬菜食品的仓储与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举个例

客户 0 68

陈述一个生鲜蔬菜食品的仓储与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举个例,第1张

陈述一个生鲜蔬菜食品的仓储与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举个例
导读:秋收冬藏,这是季节的解释。可在农村,这个冬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储藏好越冬菜。因为农村比较偏僻,尤其是冬天,小菜园里不再有随吃随摘的瓜果蔬菜,如何冬储,以保证在数九寒天,能吃上不被冻坏的新鲜蔬菜和瓜果,非常重要。金犁淘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秋收冬藏,这是季节的解释。可在农村,这个冬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储藏好越冬菜。因为农村比较偏僻,尤其是冬天,小菜园里不再有随吃随摘的瓜果蔬菜,如何冬储,以保证在数九寒天,能吃上不被冻坏的新鲜蔬菜和瓜果,非常重要。金犁淘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几种越冬菜储存方式,保证跟新鲜的一样好吃。

一.大白菜

大白菜,是北方农村的主打菜之首,是农民冬天的家常菜。

农村说法,白菜寓意“百财”,更是年夜饭不可或缺的菜品。作为农村人,若是没在入冬前窖上这么百八十棵大白菜,这个年过得心都不熨帖。

挖菜窖子的大小,要看储存的白菜多少。深度要够窖两层白菜。一般要提前挖好,晒窖子,晒土,晒白菜。窖白菜,要找一个好温度,时间选在下午三点左右。

窖底铺一层干土,然后把晒过的白菜一棵棵头朝下根朝上码好一层,再铺一层土,继续码第二层白菜。双层码完后,菜窖顶覆上厚厚一层土,埋严实。

这样窖起来的白菜,不损失水分和营养。随时吃,随时挖出一两棵,是农村最天然的冷藏库。

二、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也是冬储的主打菜之一。 萝卜窖子四方形,跟窖白菜差不多,也是上下两层的窖。萝卜根朝上。胡萝卜一般定点放在窖子的一个角。

三、大葱和香菜

北方人爱吃大葱,一个冬天这么久,不储藏几捆大葱怎么行?大葱和香菜不需要挖大窖子,储存也更晚一些。 老辈子的乡下农村,一般都在水瓮后,或者是大炕的下面,有那么一个很浅的窖,香菜和大葱用报纸或塑料袋包好,放在这里,可以存好长一段时间。过个冬,那是没问题的。

四、土豆和地瓜

土豆和地瓜,既是饭又是菜,也是深受北方人喜爱的过冬主打食材。 只是地瓜和土豆窖子要深,也要大。我们这边农村,有地瓜井,一般是2米左右深的竖井,再横着挖一个很大的洞,专门储藏地瓜土豆。

五、南瓜、冬瓜等瓜菜

经过霜打的老南瓜老冬瓜们,此刻被农民们采摘回家。但这种一般放在屋子里就行,皮厚,不容易坏,也不需要窖子。一般情况下能吃一冬。

生鲜配送软件已经比较成熟了,市面上有常见的几款,如蔬东坡、利客、悦厚、观麦等,了解过生鲜配送软件的朋友对这几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

生鲜配送系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来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的工作转移到线上来。经过多年发展,生鲜配送系统的常规功能已经很完善,生鲜配送行业的基础问题大部分都已经被解决。

具体解决了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从生鲜配送最重要的3个过程来分析生鲜配送系统具体可以解决哪几大问题:

订单

订单的收集、整合是一个困扰各大企业已久的难题。订单量小的时候还可以手工整合,但是订单量一多,人力就完全无法做到快速、不出错的整合订单。我们曾经看过一家客户朋友手动抄订单,客户在微信或者打电话发来信息,文员手动记下来,然后整理成表。再来一个客户再重复一遍……接单动作一直持续到凌晨,无法休息不说,出错率奇高,文员和分拣工都很痛苦。

生鲜配送软件在这一步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把手动录单变为系统统计,客户在小程序商城直接下单,就像网购那样,系统在后台自动生成采购单,一键导出。这是生鲜配送系统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采购

都说采购水深,深就深在“不透明”三个字上。传统采购流程:录单员做好采购单交给采购,采购自行协调资源也好,市场现采也罢,自主性非常大,回扣、暗点的情况比比皆是。而系统的作用就是让不透明的信息变得公开透明:对接供应商,每天供应商上传价格,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在线比价,锁定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所有的供应商信息和比价信息一目了然,管控起来十分方便,避免采购“灰色区”。在这一环节中,不仅帮助企业用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优质的产品,更方便了企业老板对于公司的管理。

分拣

没有系统的时候,分拣环节可谓是一团乱麻。举个例子:

接下来是分拣过程。传统分拣方式是很难统计具体某个分拣员的分拣绩效的,谁捡得多、谁捡得少,谁动作快、谁动作慢都没有办法管控,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这样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分拣效率,这对公司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另外生鲜不是标品,规格、重量不可能与客户实际要求完全一致。在没有系统时,客户要3斤南瓜,分拣员找遍了仓库只有3斤2两、3斤4两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般会直接放3斤2两的南瓜客户。一个客户多送2两,10个客户就是2斤,如果有100个,1000个客户呢?南瓜一天损失20斤,白菜一天损失50斤……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巨大的损失。

系统在这个环节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了实重的问题,实重多少标签就打印多少,客户多退少补。对企业和客户来说都很公平。另外一人一称绑定绩效,吃大锅饭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个人绩效高了得到的回报就高,分拣工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

以上就是生鲜配送系统解决的最关键的三个问题,更多功能不放了解下蔬东坡生鲜配送系统,点击了解。

望采纳。

一,人。驾驶员是每天与食堂接触最多的人,一定要培训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轻拿轻放,重不压轻,这些标准一定要灌输到位,然后就是检查这些标准有没有到位。最重要的是食堂是我们的客户,任何人不准跟客户起冲突,这是红线。二,货物。装车核对,签字出库。送完后单据回收,容器回收。一切以单据为准,单据实物一致,避免麻烦。三,信息。配送前,哪些货物临时缺货,配送过程中,货物卸错,配送后信息传达沟通,一定要及时,并想好应急预案。观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配送过程中90%以上难题。点击了解详情

记者|吕雅萱

近日,河南多地出现农户蔬菜滞销现象。据河南本地媒体报道,汝州市纸坊镇蔬菜种植面积2万多亩,350万公斤小葱、93万公斤菠菜、19123万公斤白菜等多种蔬菜遭遇滞销,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10%,剩下90%的蔬菜往常会发往省内其它地区和省外,但当下,大量蔬菜被滞留在地里。

2021年,河南省以76124万吨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2位,占全国供给总量的1016%,蔬菜外销链条辐射周边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甘肃、山东、河北等地也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甘肃泾川县一位种植户在网上发布3千斤沙窝萝卜求售信息:“之前卖到天津2块钱一斤,现在2毛钱都没人来拉。”山东曹县菜农在地里毁菜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一斤菜才赚一毛两毛,雇一个人收菜的人工费要好几十块,菜卖不出去,也雇不起人收,只能打烂在地里。”一位合作社菜农说。

作为一个蔬菜大国,中国蔬菜年产量从2017年的692亿吨增长至2021年的76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蔬菜产量可增至791亿吨。

11月19日,河南出台蔬菜促销10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多举措对接省内外客商采购。

一张由河南当地媒体发起的“助力河南农户卖菜”表单在网上公布,仅河南当地,农户在其中写下了石榴、梨子、鱼、芹菜等200多条农产品滞销求售信息。而另一边,多家果蔬供应链相关企业开始助力河南农户蔬菜销售。

百家媒体帮河南农户卖菜信息登记表截图

来不了的大客户

“往年来收菜的大客户不来了。”这是菜农对今年蔬菜滞销的描述,一位蔬菜收购公司负责人说:“销售渠道是农户所缺乏的,特别是个体农户。”

河南中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较早开始助销河南蔬菜,经理侯彦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称,公司之前不卖蔬菜这样的初级农产品,他先找了几家卖新疆苹果的经销商做试点,把滞销蔬菜引进店里销售。作为援疆企业,公司在省内有多家消费扶贫馆。

“这次就是纯做公益,从合作社或农户手里收萝卜2毛一斤,我们只会把运费加上,并且跟经销商说店里卖也不加一分钱,能便宜一些就多销一些。”

侯彦军把自己的****填进表单后,给他打电话的菜农以个体户居多。“个体户的调配能力欠缺一点”他说:“我们现在主要是去蔬菜的主产区收,那里每家每户都以种菜为生,滞销压力会更大。”

据河南省相关数据统计,省内50个种植大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蔬菜滞销情况。

河南本地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万邦云仓也加入助力蔬菜销售的队伍。公司经理柴旭阳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说:“我们把公司的核心供应链信息都共享出来,对接农户与便利店、团购平台、线下商超等渠道,这些渠道的选品经理选择达标的果蔬拉到线上线下去销售。”

“目前对接的餐饮连锁协会销量非常差,因为居家的人多,消费受影响”柴旭阳说:“不能及时转化的菜,我们会对接一些食品加工厂。”

广东农批市场经销商郑先生也建议农户把滞销蔬菜引进食品加工厂,“有一个河南农户联系我想出3吨干辣椒和30亩地白菜,我跟他说广东这边收菜价格很低,运费不划算,把菜卖去食品加工企业是更好的办法。”

“我们只是对接菜农和商家两端,至于商家真的采购了多少,这个统计还要费很大劲儿。”柴旭阳说。

供应链断了

大部分企业能提供销售通路,但怎么从农户手上拿菜却是个难题。一家果蔬经销商对界面新闻说:“农户能提供什么样的货,我们就能帮他对接什么样的商户,但需要农户自己运到郑州来,农户本身没有配送能力,郑州大型超市或企业有物流车又因为一些限制去不了。”

一位河南超市老板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述自己拿不到菜的经历,“一共想去8个滞销地拿菜,前一天给每一个高速路口打电话确认,有需要村里开证明的,有需要村里和镇上同时开证明的,有开了证明告诉不让下的”。

在杜辉飙看来还有运力问题,他在新疆哈密开了13家超市,疫情前每天能消化上百吨蔬菜量,跟河南农户对接上之后他说:“我自己付运费拉来也不行,蔬菜可以走绿色通道,关键是运力不足,司机被封在家里或是路上。”杜辉飙的超市平时从哈密本地果蔬批发市场和成都市场拿货,最近从成都拉菜也并不顺畅。

一位菜商向运输蔬菜的司机询价,从河南西华县到郑州市160多公里的运费是1000-1200元,平时的价格是700-800元。

11月19日,河南出台蔬菜促销10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要求优先核发蔬菜运输车辆通行证,启用通行证地区可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

郑州本地团购品牌二刘团购的团长刘明伯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由于是保供企业,在有正规企业资质、正规货车和消杀证明等条件下,公司在“郑好办”上申请了车辆通行证。

“最近一个多月我们从农户这里销出去的菜有十几万斤,”团长刘明伯说:“车进不去村里,我们提前跟农户联系好把菜拉到路边装车,再拉回郑州卖。番茄在超市里卖到398元一斤,我们从农户那里拿番茄加上运费不到2元,再在我们的团购小程序上卖23元一斤,销得很快。”

地里与市里菜价倒挂

“随行就市”,万邦云仓经理柴旭阳跟农户对接滞销蔬菜价格时,农户一般这么说。而在上述“助力河南农户卖菜”表单中,一些农户为了尽快出掉地里囤积的蔬菜,写明“低于本地市场价出售”,一些农户写道“如果有企业自己来拉并承担人工费用,菜免费送。”

与此同时,多位菜商反映郑州市内菜价在升高,“农户卖红萝卜5到6毛一斤,还包含装车包装费,但现在郑州市区要卖14元一斤。”

据《农民日报》报道,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0月底到11月初,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背道而驰”,一些品类的蔬菜地头价从1元跌至几毛、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903%。

“河南这两年疫情频发,受困的菜农甚至直接在村里微信群说,谁需要菜戴好口罩自己去地里拿吧,不卖了”,侯彦军描述老家村里的种菜情况。

2021年,河南省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第2位,供给量达到76124万吨,占全国供给总量近一成,仅次于山东。

长期在广东农批市场代办的郑先生指出:“现在市场上怕的就是有涨价心态。”

“河南是蔬菜种植大省,还是尽量想把滞销的菜往省外出,菜如果长期出不去对价格会有影响,市场传导效应可能会逐步显现。”柴旭阳说。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在积极推进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供销社对河南滞销蔬菜的采购力度。据中国供销合作网,截至11月22日,全国供销系统采购河南各类蔬菜约1950吨,其中省外助销约890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近日也倡导发挥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渠道优势,拓宽河南蔬菜销售渠道。

“希望能对接有消化能力的省内外渠道,现在不卖出去,小麦无法播种,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这一季菜的收益了。”

生鲜电商O2O的模式因为终端多样性、供应链的复杂性可以有多种模式。在整个O2O的商业模式中:前端是客户在线下单,端口可以是电脑、手机或者移动智能设备,通过这些设备上的网站、手机应用、微信、微店和O2O平台来产生订单;服务商收到订单后整合供应链,通过多种终端(快递包裹、自提柜、便利店或商超)将商品交接到客户手中。

生鲜电商O2O模式可以是上面的不同组合,再加上生鲜品类多样、消费需求多样、供应链复杂,整体的生鲜电商O2O就会有更多的模式。在这里,来为大家分析不同模式的利弊。

模式1:手机App选择附件门店下单--->配送员去合作超市拣货--->配送到客户家里

Dmall是前华为荣耀的掌门人今年初离职创办的一个基于本地生活的生鲜电商,不同于其他的生鲜电商,Dmall是完全基于服务商角色的模式,跟物美、麦德龙、良友便利、农工商超市等合作,自己不做采贩、仓储,完全由合作超市提供商品。客户在Dmall的App上选择就近商超的产品,下单后,Dmall的配送员去超市拣货然后配送到客户家中。

Dmall没有选择全产业链的去做生鲜O2O,看似轻模式风险小,而且规避了垂直生鲜电商在采贩及仓储物流方面的各类问题。但是对于生鲜这种非标准产品,这种多环节的操作,衔接上很容易出问题。同一公司的不同部门间的流程衔接都容易出错,更何况是不同企业之间的衔接。另外Dmall目前的这种模式是不盈利的,这种前提下非本企业内部的合作前景并不乐观。

模式2:网站/App/移动终端下单--->小区自提柜提货

食行生鲜是2012年苏州起家的生鲜O2O电商,如今已迚军上海和北京。食行生鲜的做法是客户线上下单,运营商收到订单后组织订单配送到相应的小区自提柜,然后客户到自提柜提取自己的货物。食行生鲜也曾经提供配送到家的服务,但是配送+自提同时开展费用太高,目前终止了配送到家的服务。

自提柜是生鲜O2O落地的一种方式,不只是生鲜电商,京东也在多个小区和商务楼摆设了自提柜。生鲜自提柜比其他商品的自提柜成本要高,且对于体积较大但单价不高的生鲜产品来说空间利用率低,成本分摊下来就太高了。比如10元一个的白菜就暂居一个柜子,很多10元左右的叶菜一个柜子还不一定够放,这样的话这种自提方式就不划算了。食行生鲜或许会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选品迚行调整,或者对不同品类采用不同的终端配送方式。

模式3:微信或App选择附件门店下单--->就近店铺装备订单--->自营物流或社会运力结合配送到客户家里

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的做法是推出本地生鲜O2O贩物平台“本来便利”。本来便利是独立于本来生活的App,客户可以通过App或者微信下单。在商品的供应链上采取的复合模式,一方面,本来生活把销售预测的畅销款配送到不同便利店(自营或合作便利店);另一方面,一些非生鲜类的标准化产品则通常由合作便利店提供。在配送方面,也是复合模式,由本来生活的物流或社会化物流配送。

这种做法对于其畅销生鲜品类来说提升了服务也拓展市场。但是这种复合的终端配送模式选择容易产生衔接问题,尤其是跟合作的便利店之间的衔接。比如生鲜产品是否按照要求存放,损耗如何计量,社会物流的配送售后如何处理等。另外每个店各款食品的销售预测非常重要,放多了是损耗,放少了,客户没啥买也不满意,造成客户流失。

模式4:网站或App下单,每日凌晨1点截单--->统计订单采贩商品,然后配送到直营自提点--->客户第二天11点后到直营自提点取货

许鲜是去年年底才成立的一个O2O模式的水果生鲜电商。许鲜的市场定位很明确:作大众消费的水果,先做白领和高校市场。目前许鲜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的高校及一些商务区开设直营店铺,店铺面积很小,但是因为只做订单销售,库存和配送好控制。

许鲜的做法比较适合高校这个特殊市场,这种订单销售的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和损耗。但是这个模式很难在非高校市场推广,因为许鲜的贩买行为在消费者方面是一次订单两次操作。比如我想吃苹果和香蕉了,那么要先通过手机或者电脑预定,然后还要记着第二天去自提点提货,这或许对于生活规律且提货点就在教学楼下的学生而言不算麻烦,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消费者来说就有点麻烦了。因为大众消费类水果人均一单也就20元左右,又不见得比超市或水果摊便宜,犯不着这么麻烦。

模式5:跟O2O平台合作,提供商品到合作的线下店铺,由平台或线下店铺完成配送

专注有机健康食材的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的做法是跟现有的O2O平台合作,分别跟京东到家和百度外卖合作,希望借大平台的流量来为自己拓展市场。沱沱工社针对不同渠道选择不同的品类:在百度外卖上主推办公室生鲜和休闲食品,贴近白领需求;而在京东到家,沱沱工社提供的产品则主要是以家庭的生鲜需求为主。沱沱工社每天把预计销售的产品配送到各个合作的店铺,消费者在京东到家或者百度外卖平台上下单,有平台或者线下店铺完成配送。

沱沱工社这样的做法相对风险较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但是同样面临着销售预测和生鲜产品衔接的问题。

模式6:天天到家-重点商圈2小时配送,开设线下自营店铺

国内最大的水果垂直电商之一天天果园专注高端水果市场,80%的产品是迚口水果。天天果园也是今年才开始O2O方面的尝试,先是在一线城市不断地开设自营实体店,最近又悄然上线天天到家2小时配送服务,目前已在北上广重点商圈试运营。

天天果园的优势是专注高端水果细分市场,这样有利于提供运营效率。同时天天果园的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在试水O2O方面也是采取自营的方式,不管是线下实体店还是2小时配送。只是对于天天到家而言,这样的自己限时配送团队或许成本太高,不知将来是否会跟京东到家业务整合。

模式7:手机App下单--->根据下单时间当日或次日配送(送货+门店自提)

我厨是今年初在上海新成立的全品类O2O生鲜电商,定位大众消费。我厨成立之初在上海地区推广力度很大,声称比菜场便宜,跟多家线下店铺合作,客户通过手机下订单后,可以选择就近合作店铺自提或者配送到家。但是近期,我厨暂停了门店自提的模式,全部改为由配送人员配送到家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合作门店非直营,衔接经常出问题,比如生鲜产品的保存。

我厨在选品方面选择了不太适合作生鲜电商的大众生鲜产品,尤其是蔬菜,即使O2O模式也很难解决这种毛利率低且仓储物流成本高的品类。好在我厨的股东之一是望湘园,每日超过销售预测的产品可以转送到望湘园,降低了损耗。

小猪生活通O2O致力于为平台及商家提供创新、稳定、高效的O2O产品及服务,深入线上线下、多行业覆盖延伸,为平台和商家打造更具有竞争实力的新型O2O商业模式。

小猪O2O外送系统——盈利清晰,创新模式,便捷稳定。抢单模式:配送员快速抢单,极速配送模式;多店铺管理:多家连锁店铺,在平台统一建立管理;快速到账:商家余额及时到账,并可快速提现;多端支持:支持微信,pc端,APP端以及小程序。

在疫情期间菜价哄涨会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上海“天价大白菜”再现,被立案调查。

不久前,有网友反映上海高岛屋百货的菜价“太夸张”。单颗白菜价格为779元,3月24日包装的另一颗白菜价格高达781元。对于此事,上海市场监管局已经介入调查。经查,上海高岛屋百货涉嫌哄抬价格行为。汪某以上海农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与高岛屋百货签订联合营销合同,将普通蔬菜进行包装,以高端定位高价销售。目前,上海市场监管局对汪某处以10万元罚款,对高岛屋百货处以50万元罚款。

在疫情期间,种植成本会有所增加。

在疫情的影响下,整个经济处于低迷甚至停滞的状态。当某个社会化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影响整个行业甚至经济。因为疫情,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养护材料和肥料数量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为了维持蔬菜的正常生长,菜农需要以较高的价格购买相对较少的种植材料,这无疑会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其次,在疫情期间。一些城市采取了封城措施,许多交通道路也被封闭,蔬菜等必需品的运输受阻。运输工人也少了,所以运输成本上升,蔬菜正常销售的风险也增加了。为了保障菜农的生活和收入,只好提高了菜价。

在疫情期间菜价哄涨会有哪些影响?

在疫情的这个特殊时期,人们难免会有担心和恐慌的心理,所以会囤积生活用品和食物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会过多关注价格,而是关注自己能购买和抢购的数量。这就导致供需失衡,菜价相应上涨。这也需要消费者采取灵活的消费方式,不要盲目抢购。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