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讲究

孩子 0 78

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讲究,第1张

春节走亲戚都有哪些讲究
导读: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最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亲戚,合家欢乐,其乐融融,享受亲人团聚的幸福。过去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最丰盛的饭菜来款待亲戚,合家欢乐,其乐融融,享受亲人团聚的幸福。过去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

春节走亲戚时带礼物也是必须的,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礼物也有所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是带馒头、包子、糕点、肉类、鸡蛋、烧酒等;八十年代末,是桃酥、罐头、白糖、柿饼、烧饼、蜂蜜等;九十年代,除了酒以外,鱼肉、奶粉等也开始盛行;二十一世纪,多是水果、奶、茶,还有年轻人喜欢送鲜花、书籍、音乐唱片等。

 1、入座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其次长者依次入座。一般以正对门口为上座,入座顺序根据对方身份地位来安排。

2、吃饭礼仪:先请餐桌上的客人及长者先动筷,且注意吃饭/喝汤时,避免发出很大的声音;喝汤用汤匙一勺一勺送进嘴里,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注意先放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3、夹菜礼仪: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记得用公筷;餐桌较大的话,也可以把距离他们较远的菜送到他们面前;每当上来一个新菜,记得请同桌的领导、客人、长辈先动筷,或者轮流请他们动筷,以示尊重。注意吃饭间隙适时和座位上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只埋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4、餐后礼仪: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如果要剔牙,注意用手或餐巾纸遮挡一下,最好离席后再剔牙。

我们中华民族作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以上礼仪仅是部分礼仪,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礼的文明人。

走亲戚里,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意义。

比如,走亲戚时给长辈拜年,是一种感恩。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过年了,拎着几件像样的礼品,去看望自己的长辈,跟长辈拉拉家常,可以增进亲情。

走亲戚时,给晚辈一个大红包,是一种祝福。虽然小孩的压岁钱一般都顺其自然地到了家长的口袋里,但是孩子依然高兴,因为这象征着他在你眼里的分量。

逢到过年,不管挣多赚少,也得回家陪家人过年,吃妈妈做的年夜饭。

我们小时候,压岁钱,都是包给小孩的。除夕,母亲会偷偷在我枕头下放一张红票子,也就是毛爷爷。现在呢,不分亲疏和老幼的都要给个大红包。

虽然说家家都有孩子,压岁钱不过是你送我,我还你,但是,想想看,如果缺少了这么一个流程,过年的味道是不是就少了?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才有意思。

走亲戚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联络亲戚,联络友情,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教育。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面蕴含着许多传统教育的资源。走亲戚其实也是一样,运用得好,就是一种教育资源。

你带着孩子去给父母、长辈拜年,让孩子学会长幼有序,尊敬长辈,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

你带孩子到亲戚家拜年,几家的孩子在一起玩,学会的是如何友爱待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年轻人是否应该主动给亲戚长辈拜年呢?怎么拜年才不尴尬?现代社会随着信息越来越便捷,手机里就可以看到对方,但人们心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记得小时候过年,大年初一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过年的几天七大姑八大姨家跑个遍,还会三五成群去给老师给同学拜年,真是开心的不得了。早些年拜年还打个电话,现如今发个或是语音,年就过完了,也许如此就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吧。我觉着现在过年亲戚家有长辈还是要去看看,之所以是亲戚那不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吗,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过年去给长辈拜年这份亲情会感动彼此。提前准备适合长辈喜好的伴手礼。有礼貌地打个电话,提前与长辈约定探望时间。让对方家里知道你的来意,确定长辈在家。

拜年时间不要太早或太晚,更不要赶在中午吃饭的点去。如果是个腼腆的孩子,那还是把吉祥话在肚子里打个腹稿!别吞吞吐吐,说出来让人感觉不真诚。…如果你参加工作了,记得给老人、孩子发红包…最好是提前去银行换成嘎嘣儿新的新票子。礼多人不怪!晚辈给长辈拜年,诚心就好!拜年也有讲究;拜年前要打好招呼;首先拜年要提前打好招呼,询问主人有没有时间接待,定好什么时候到会有多少人,也是给主人张罗的时间。过去是送上一份拜帖提前通知主人家什么时候会上门,等主人家的回复拜帖,定好时间就可以出发了,现在我们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了。拜年进行时注意事项;首先准备年礼要得体,重点是突出过年的喜庆气氛,大家维系亲情和友谊,不是相互攀比和送礼的,不要让年味串了味。控制好拜年的时间,不说一些扫兴的事情,或者是不吉利话,宾主尽欢是主要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来说,过年最好选择大年初二之后再到亲戚家拜年,这样会更好一些,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一种想念和祝福之情。

所以拜年的时候注意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一点,礼貌用语,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不同方面。

第一有分寸。

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以非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去恰当表现,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的言辞的分寸。  

第二是有礼节。

语言的礼节就是寒暄。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之类。  

第三是有教养。

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表现。

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

谅解别人就是,在别人不讲礼貌时要视情况加以处理。  

第四是有学识。

在当下时代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所以有学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大年初一一般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春节了,在这一天用不用去爷爷奶奶家拜个年看看老人的?大年初一的时候可以去拜年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大年初一要去爷爷奶奶家拜年吗

大年初一可以去别人家摆年,每年大年初一单位领导都会到老同志、老党员、老领导和困难职工家拜年,送去新年祝福,这是传统。

普通人家会在家里摆上糖、瓜子、水果等果盘,孩子们给老人磕头拜年后,老人留在家里等着周围小辈来拜年,年轻人和孩子要到邻居家四处拜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叫一圈回来口袋里装满满的瓜子糖果。

到中午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团圆饭,初一是不到亲戚家吃饭的,也不到亲戚家拜年,只能是自己一家人团年。

到初二开始就要回娘家,老姑爷、新姑爷都一样要去岳丈家或是舅舅家拜年,提着酒瓶子、点心大包小包,礼物轻了可是要丢脸的。孩子最开心,因为这一天会受到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大大的红包,再调皮大人也不会骂。

大年初一要拜年吗

过年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拜倒正月十四。大年初一除了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拜年外,在农村还要去给本家的长辈及街坊邻居家的长辈拜年;在城市除了自己家的长辈拜年外,也可以给同学、邻居、同事家的长辈拜年。因此,大年初一是可以出去拜年的。

大年初一穿新衣服讲究

过年穿新衣是一种传统习俗,有辞旧迎新之意。早在农耕社会时期,特别是黄河流域一年一熟,到年底才发薪金,因此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所以过年穿新衣,表示对春天的庆贺。穿新衣还有驱邪降吉祥的寓意,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新年的时候,都要穿新衣。

大年初一穿红色的寓意

红色,红色寓意吉祥,这种观念在很久之前就有了。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对于本命年犯太岁的人来说,新年有穿红、戴红的习俗,因为红色有红红火火的寓意,喜庆又吉利,而且红色五行属火,还被认为具有辟邪化煞、扫除不详的风水作用,属牛人,五行中火又生土,所以在本命年,属牛人穿是非常合适的。日常装扮上,可以在本命年穿红色的内衣裤、红袜子、红外套,戴红围巾、红帽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