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回老家过假期了?

孩子 0 55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回老家过假期了?,第1张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老家过假期了?
导读:网友一: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回老家过假期,主要是有几个顾虑:第一个顾虑:父母在孩子假期时忙于工作,没办法带孩子回老家。从心底来讲,当父母的都愿意趁着假期带孩子回老家看看,一是好尽儿女之孝心,二是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那片世界,三是想让孩子亲

网友一:

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回老家过假期,主要是有几个顾虑:

第一个顾虑:父母在孩子假期时忙于工作,没办法带孩子回老家。从心底来讲,当父母的都愿意趁着假期带孩子回老家看看,一是好尽儿女之孝心,二是故乡永远是自己心中最美好的那片世界,三是想让孩子亲眼见识父母当年的生活环境。可是由于忙于工作,实在没办法回去,即使是想回,也是来去匆匆,鞍马劳顿,休个假也弄的像赶场子似的。

第二个顾虑:孩子回老家后,假期管理容易失控。很多孩子一到了假期,就把心思大都放在玩儿上面了,甚至连暑假作业都不能认真完成。而回到老家后,老人好不容易看到孙辈,那个疼和爱啊,必然会娇惯着孩子,结果很容易把儿女的叮咛弃之脑后,这就易导致孩子在老家的生活节奏出现失控现象。

网友二:

主要原因是:

暑假给孩子安排的兴趣班和辅导班多,不愿意让孩子“浪费”时间。现在有多少城里的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惜时如金啊,特别是到了假期里,会给孩子安排多个兴趣班学习,甚至还要送孩子去辅导课补课。生怕自己孩子一个假期就落在别人孩子身后,这种观念和做法与带孩子回老家,完全占据了上风,宁愿不回,也不会耽误假期时间。

怕孩子和老家的小伙伴们学“坏”了。持这种想法的家长可能不多,但是仍不能排除在外,这倒有点世俗的想法了。即便很多家长老家在农村,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和你当年的不可同日而语了,根本不能拿你记忆中那种不好的印象看现在的农村娃。其实农村的孩子有很朴实的一面,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反而能蜕去几分娇气,多一些锻炼呢。

网友三:

我是很喜欢带着孩子回老家的,老家离得近是一方面,而且孩子自己也喜欢。孩子现在4岁,在县城天天除了去幼儿园就是在家或者去商场转转,偶尔去公园什么的地方,但是带着回了老家玩的就多了,特别是玩的人也多了三四个弟弟妹妹,还有几个岁数不大的小叔叔,小姑姑,每次周末结束要回县城都嘟囔我还没玩够不想去县城。

到了农村感觉玩的东西也多了,家门口一个沙堆可以和弟弟妹妹玩上半天,到了收庄稼的时候可以带着往地里转转,收完庄稼在家里晒麦子啊什么的孩子也感觉很新奇好玩,回家带着去我的爷爷奶奶家玩一会,问问爷爷奶奶近况,也让孩子跟太爷爷,太奶奶熟悉熟悉不生分,而且感觉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家庭观念来说也很好,身教胜于言传嘛。夏天我爸还会带着他去村里的小河边玩过,其实就是一个泉眼流出来的一条小溪,那玩的叫一个高兴。

网友四:

我觉得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一、涉及到说普通话的问题。我的孩子那一年暑假全部是在农村老家度过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把孩子送到了农村,孩子玩儿得倒是挺开心,暑假过得也挺快乐,还交了不少农村小朋友,可是回来后说话变味儿了,时不时地带出点本不该属于他的乡音,让人觉得好笑的同时,也带来不小的麻烦,念书不标准了,好长时间扳不过来。

第二、孩子说话不那么文明了,会骂街了,嘴里还居然冒出了那个最难听的脏字!我惊愕之余质问家人,母亲电话那头忍不住大笑,说“没人教!”看来,尽管农村民风淳朴,农村人性格爽朗好客、不拘小节,可说话不管不顾的也会给外来的小客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网友五: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少“回老家”呢?

1、回老家孩子对孩子习惯没好处。除了空气好一点,气温可能凉爽一点,孩子回到老家几乎成了“放养状态”,老人千方百计的迁就,除了生活上的保障,其他习惯什么的很难严格要求。老人和父母在教育的一致性上也很难衔接。

2、回老家可能孩子本身就不适应。在城市生活惯了,回到环境相对封闭,条件相对较差,饭菜可能不够好吃,其他娱乐几乎没有的环境中,很多孩子并不习惯。

网友六:

现在孩子暑期会需要补课或上辅导班。以前补课辅导班并不是每个孩子的选择,现在家长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因而成绩不好的很多给孩子补课,成绩好的也希望孩子多学一两门特长,就报辅导班。而这些在城市更有利,而乡村条件不允许。

回老家也怕跟其他孩子一道学坏了。由于孩子长期在城市生活,老家的同龄孩子可能因为长期散养惯了,行为习惯上有坏毛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父母也怕受到了不良影响。

都说晚年叶落归根,但现在的老人越到晚年越奔波,不是随子女迁徙养老,就是背井离乡到异地给子女带娃。

昨天,我闺蜜说她可能要辞职了。因为,她刚生完孩子要上班,让孩子奶奶从老家来帮忙带娃,但老人家说什么都不来。反而撂下一句话:“你们把孩子送回老家我就带,不送我就不带,我三个子女,谁家都不去。”

可是孩子太小,我闺蜜实在不舍得送回老家。婆婆不来,她又不舍得送孩子,思来想去也就辞职自己带这一条路了。不过,后来她妈妈知道了这件事,竟然主动提出跟着她来城里带娃,让她去上班。她妈说:“只要你们需要,在哪里带娃不是带,你婆婆不去城里我去。”

闺蜜很纳闷:为啥奶奶带娃喜欢带回老家,姥姥却跟着女儿呢?其实,答案藏着“小心机”。

奶奶带娃喜欢带回老家,其实暗藏“小心机”

我们身边有很大一部分奶奶,都不愿意跟着儿子儿媳去带娃,反而喜欢让他们把孙子孙女带回老家。其实,原因暗藏“小心机”。

首先,婆媳关系难处,孩子奶奶不想因为带娃跟儿媳起争执,所以更愿意把孩子带回老家自己想怎么带就怎么带。其次,奶奶们不想晚年离开自己的老家,跟着儿子儿媳去带娃,想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带娃,晚年更舒心。第三点,即使奶奶们作为大众认为的“理所当然”带娃的人群,不想跟着儿子儿媳当免费保姆,不想带娃出钱出力,还得再做家务。

姥姥带娃愿意跟着女儿,其实大多是迫不得已

那么,奶奶都知道为自己着想,姥姥们为什么却愿意跟着女儿去带娃呢?其实,她们大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婆婆可以不心疼儿媳,不跟着儿媳去带娃,但妈妈却要心疼女儿,多为女儿考虑。于是,姥姥们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地方,只要女儿需要,让她们去哪里带娃,她们就愿意去哪里带娃。

就像我闺蜜的妈妈,明知道女儿的婆婆不愿意去带娃,眼看着女儿要辞职自己带,她虽然也想在自己家舒舒服服,但也不愿意看到女儿为了带娃牺牲工作、放弃理想、没有经济收入,所以她毅然决然跟着女儿带娃去了。这,就是有女儿的妈妈。

如果让老人自己选,奶奶和姥姥其实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家

我们也不能盲目歌颂姥姥们的伟大,这容易陷入“亲情绑架”的嫌疑。毕竟,都是老人,晚年都想过得自由、舒服。奶奶不想离开自己的家,姥姥其实也不想,如果让老人自己选,她们宁愿年轻人把孩子送到他们家里带。

所以,年轻人要体谅老人,不要强迫老人跟着我们迁徙带娃。在请求老人带娃之前,要先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他们觉得哪样带娃最自在。因为现在很多跟着年轻人带娃的老人,其实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老家,离开自己相处几十年的老伙伴,都感觉有些孤独。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多关心关心带娃老人的心理。

1、替女儿收拾好东西,交代一番后,我准备离开了,见女儿一点也没有依依不舍的表情,失落之余,也有对女儿长大了的欣慰。

2、匆匆流年,看着你离去上学的背影,只是短短的几年而已,岁月沧桑,等待你的满满爱意,等待你的幸福回家。

3、今天送孩子去读大学,他即将开启属于自己新的人生,挑战从未停歇,希望他能够在大学生活里找到更好的自己。  

4、今天送孩子去上大学,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回来了,和孩子离别的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期待,也充满了担忧。  

5、送孩子去上大学的路上,看着很多送孩子的父母,空气中弥漫着的伤感气味越来越严重了。  

6、今天是孩子大学开学的日子,准备好送孩子去上大学,去看了他即将要生活几年的寝室,还是很不错的,希望他大学生活美满度过。  

7、看看女儿渐行渐远的身影,内心充满了不舍,女儿真的长大了,希望以后的道路她自己能走好。

8、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离开过我,如今是个大人了,大学选择了去更远的地方独居生活,我能做的是将他安全的送进去,未来还需要她自己创造。

9、看着女儿在校门口挥手的模样,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孩子要去飞翔,就必须忍痛割爱,忍受分离的煎熬,大概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矛盾的心情吧。

10、看着女儿兴奋的看着学校,开心的跟我说着话,才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真的要离我而去了。

从各个方面来看还是留在自己身边比较好。当然实在不方便,送回老家也是没办法的事。下面陈述一下关于为什么把孩子留在身边个人的观点:

为了与孩子的良好关系。把孩子送回老家,也就意味着与孩子长时间的分离。网上有很多关于亲子长时间分离,孩子缺少双亲的关爱,而造成了孩子不亲父母的现象,到时候后悔莫及。以下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小时候父亲忙于奔波养家,几本没有时间陪我,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久而久之我就不怎么会和父亲交谈了,除非有事。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孩子送回老家,应该是交给老人带吧,一般说来老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的想法,即所谓的代沟。而且因为隔代亲,多数老人太惯着孩子了。另一方面,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小时候都希望父母的陪伴,而且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东西。帮孩子解决学业、兴趣方面的问题。父母有我够的精力,能较好的辅导孩子。并且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走什么兴趣,比如书法、美术等,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可以给孩子报个班什么的学习一下。好吧,以我现在的能力只能想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