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员工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企业靠何生存与发展? 这句简单的话犀利地指出员工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你一定很羡慕为什么有些大型的企业能把员工管理得那么好!公司内部非常团结,大家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公司的文化、前进方向深
员工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企业靠何生存与发展? 这句简单的话犀利地指出员工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你一定很羡慕为什么有些大型的企业能把员工管理得那么好!公司内部非常团结,大家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公司的文化、前进方向深信不移。即使在企业危难之际,员工也愿意誓死相随,坚持到底。 我个人非常喜欢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企业家,他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去挑战,在别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将不可能化为可能的人。阿里巴巴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旗下还有5间子公司,他是如何管理的。 马云有两句话很经典,第一:凡是想要加入我们公司的人,必须认同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如果不认同,就请你离开!第二:员工就像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要以一种对待家人的方法去对待他们,而不要以一种上级对待下级的态度。 现在有很多企业在疯狂赚钱的同时,都忽略了对员工的培养。许多企业在生意做得很好的时候,内部却出现员工不足,生产滞后的现象,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生产达到高峰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招工,这显然是不理智的。效果也是不可观的。我很信奉一句话:企业最优秀的员工,永远不是招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 每一个新员工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新的员工技术不够熟练、生产缓慢,老员工频繁辞职,原因何在?我们不应该流失生产技术纯熟的老员工、也应该积极培养新员工,保证生产不会出现断层。 七月份我刚从车间调上办公室,在车间仅两个月,我便看到了许多的员工辞职,新老面孔交替,其实我也有所感慨。 员工提出辞职,想必是一定有原因的。当然不排除有些是想转型去做生意。但是更多的呢?其实我们有没有尝试过去了解员工心里真实的想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心里的想法是促进更好管理的关键。当您以一个管理人的身份去与他们聊天的时候,我想他们大多是避重就轻的敷衍一下。对员工来说,与其是与一个管理人的身份进行交流,他们更希望的是能与一个亲切的大姐姐进行交流。 车间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更是对于现在年龄还小的他们,他们也许需要的还是别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而不是教条式的教育。
说到马云,相信我们大家没有一个人不熟悉他,作为开创中国第一大电商平台淘宝的创始人,他的传奇故事经常被人们拿来称颂。他的阿里巴巴更是成为了世界顶级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而且近些年来,阿里巴巴的市值更是不断在增长着。要说到阿里巴巴的成功,自然是离不开马云身边的"十八罗汉",他们当初跟着马云一起创业,使阿里巴巴走到了今天。而那些曾经跟着马云创业的人现如今的身价也早就非同凡响了,这其中就有一个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在马云刚开公司时,答应给她分股份,于是那个坚持了20年不辞职的前台**现在如何了呢?她又分了多少钱了呢?
这个前台**就是董文红,相信现在大家对于他的名字一定是不陌生的。但是你知道,在阿里巴巴最初创立的时候,董文红刚刚从大学毕业,那时她到阿里巴巴去面试行政助理的职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她并没有成功的面试上。但是她还是留在了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前台**的工作。一开始毕业时的董文红怀抱着一腔的热血。
即便是在做前台**的工作时也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但是时间一长,她每天所面对的一些无理的顾客用户,让她有很大的压力。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董文红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阿里巴巴,当她将辞呈递交给马云的时候。马云一早就曾注意到这个在前台工作的女孩儿,因为她的能力和态度都让马云对她刮目相看。所以马云为了挽留他,提出要分给她02%的股份,并且承诺她在以后阿里巴巴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上千亿的大公司,到时候她就是亿万富翁了。就这样,董文红继续留在了阿里巴巴工作。
或许董文红也没有想到,那02%的股份在日后能给他带来那么大的收益。不管怎样,董文红留在了阿里巴巴,也凭借自己的努力相继在阿里巴巴各个部门得到锻炼的机会,一步一步升迁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并且在2013年的时候,担任了菜鸟网络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菜鸟网络如今的成功和这个女人是分不开的。在2014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市值达到了2457亿,这时董文红手中的02%的股份,也算是成功的转化为了亿万财产。
董文红的成功在我们外人看来可能更多的事的是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在想一想,其实还是和她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如果不是在阿里巴巴前台工作时,表现的态度以及努力被马云看到,那么也不会为了挽留她,而给她02%的股份,也就没有后来的传奇董文红。
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想要不劳而获,但那都是不可能的,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断的努力,时刻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原因很多,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
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
扩展资料:
马云的其他经典语录:
1、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2、今天到北大演讲心里特别激动。我一直把北大的学子当做我的偶像,一直考却考不进,所以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一定要到北大当老师。
3、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个兔子,一会儿抓那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4、我们公司是每半年一次评估,评下来,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你就是最后一个,非常对不起,你就得离开。
5、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没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
6、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7、中国电子商务的人必须要站起来走路,而不是老是手拉手,老是手拉着手要完蛋。我是说阿里巴巴发现了金矿,那我们绝对不自己去挖,我们希望别人去挖,他挖了金矿给我一块就可以了。
8、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参考资料:
马云致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马云蝉联中国首富已有数年之久,阿里巴巴能达到今日互联网巨头的程度,离不开掌舵人马云的功劳,一起喝来看看马云给全体员工的这封信吧!
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发内部邮件,隐晦批判了部分新员工的浮躁和态度,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入职不满一年的新员工不要给他写战略报告,而他也对入职未满三年的员工提出了建议。
马云称,“我坚信建设性的破坏要比破坏性的建设对我们这个社会有意义的多。建立任何一个社会也好,公司制度也好,需要的是千锤百炼的努力和完善。中国一直不缺批判思想,中国缺的是一批实实在在干事,做千锤百炼苦活的人。就如公司不缺战略,不缺idea,不缺批判一样,公司其实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的人,把idea变现的人。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
他期望进入阿里不满三年的员工能够按照看、信、思考、行动和分享五个步骤工作,而不要一进公司就提批判性建议。
以下为马云内部邮件全文:
再一次和新同事们谈谈看法
看了最近内网中各类有意思的讨论,私下里也听了很多老同事对今天新同事特别是那些80后,90后同事们的不理解和不满……前段时间我们讨论了感恩和敬畏之心,当然光有那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正确做事的方法,特别是做正确事的决心!对今天年轻人的浮躁和做事说话的态度,我深表理解,因为我们都这么年轻过。我觉得今天年轻人的态度我们也有部分责任,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明确告诉他们,我们阿里做事的方法和态度。
刚才上飞机前看了有个同事如诗般的帖子,倡导大家在内网中点燃民主自由之火种……啥社会黑暗什么的……
兄弟,别!这不是我们建立内网的初衷……我们欣赏民主的气氛,追求建立自由开放的环境,但我们不该在这里讨论民主,更不要点燃啥民主自由的火种!民主自由不是火,她是水!民主自由不是表达,而是倾听!民主自由不是发泄,她是理性的完善!最大的自由束缚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来自内心世界……不明白民主自由的真正含义,历史证明,一味追求彻底的开放民主自由其实和所谓的黑暗专制封闭带来的灾难是一样的悲剧结果。
我们是公司,我们用自己的办法和手段在完善我们这个社会,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坚信建设性的破坏要比破坏性的建设对我们这个社会有意义的多。今天的社会能说会道的人很多,能忽悠大家的很多,但真正完善建设的人太少,近百年来我们一直用一种推翻破坏的思想和方法在忽悠人们其实完全不同的未来理想……因为破坏是最容易的!建立任何一个社会也好,公司制度也好,需要的是千锤百炼的努力和完善。。中国一直不缺批判思想,中国缺的是一批实实在在干事,做千锤百炼苦活的人。就如公司不缺战略,不缺idea,不缺批判一样,公司其实缺的是把战略做出来的人,把idea变现的人。把批判变建设性完善行动的人!
今天我们是最幸福的人,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有了人类
最优秀的完善社会的工具——互联网。有了它,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去完善帮助这个社会,去力所能及的解决社会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做的不够多,但我们已经比绝大部分人甚至政府做更多……因为毕竟选择的商业完善社会之路。
阿里的同学们,我们是一家公司,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我们有自己的职责……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把互联网变成影响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电子商务……当然,同学们,你们会有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这是我们第一天建立这个公司的初衷,我们不会变……我们只希望务实的以我们的手法创造社会的价值。我们在完善好自己工作以后,积极讨论并参与人类大事呵呵……
世界因为不同而精彩。。阿里的定位就是阿里自己对自己的看法,理解和行动,我们不完善,也不可能是正确的,但这是我们自己要的,是我们成立这公司时的想法和原则。
您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倾听,但不一定会按你说的做,也不一定会给你好脸色,哈哈,因为我们也是人,我们也会生气,这和民主自由没有太大关系,是吗当善意不被理解和尊重时,我们会发脾气,会懊恼,你也会是吗!但相信我们骂过“靠!”后会冷静理性下来。反正我经常是那样的。
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其实无所谓,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追求更多的观点支持者,而是花时间去证明和做好完善我们的观点。这是我理解的民主和自由,民主和自由就是可以有表达并且坚持自己理想的权力。
十二年前,我就和创业同事们说过,我们不追求更多的同事,不寻找伟大的精英们,我们追求那些有共同理想的平凡者。我就不相信十三亿人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几万人!
很久没有机会和新来的同事们交流我的看法了。这几年来了那么多的新人,感谢大家对我们的信任,你们把一生最宝贵的时间给了阿里的理想……这种信任是极其珍贵的。但很多人来这公司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对阿里的理解大部分是从外面了解的,更有人说是因为我而来这公司。。。我彻底晕倒!我绝对没有那么可爱和具吸引力,我深知自己这点水平和能力,我一定会让您失望,这我绝对保证……阿里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我们是一家这个时代运气很好的公司,我们是群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们在一起就是想一起做些不平凡的事。当然我们也没有外面某些人说的那么坏。我们只是一批年轻人,在做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在努力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我们在努力尝试,改变……我们平均年龄只有26岁,这是个犯错误的年龄。我们一直在犯各种错误,并以此当作我们的财富在积累……
我这几年没有见过和交流过的同事们,很多年以前,所有来这公司的同事我都交流过,我一定会告诉他们
1、我们永远不会承诺你发财,升官,在阿里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很沮丧……
2、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我们喜欢小建议小完善……我们感恩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完善行动。
今天我还是要和大家说上面这两条。也许大家会觉得马云很讨厌,很不可爱……呵呵,我不是来求大家喜欢的,我是告诉大家我真实想法的。你可以很讨厌我,但你只要是这么做,绝对不影响我喜欢你,嘿嘿但你不按这么做,我是会很令你讨厌的!
我给新来不到三年的同事们也就是非阿里人一些建议,一些在这公司里成长发展的建议(记住,公司不是请我们发展我们的,
公司花钱请我们是来发展我们客户成长的。我们是通过发展客户来发展自己的……)
来公司三年内,请认真按看,信,思考,行动和分享五个步骤。
1、看。来公司先看,少发言……观察一切你感兴趣的人和事。从看和观察中学习了解阿里。当然最好带欣赏和好奇的态度去看,因为毕竟你是因为欣赏和好奇来这公司的。
2、信。问自己信不信这家公司的人、使命、价值观……信不信他的未来。假如不信,选择离开,离开不适合自己的公司是对自己和别人最负责的态度。最讨厌是留在公司拿着钱占着位,毫无建树并天天抱怨并不相信这公司的人。信不信公司是否是真的做的和说的一样,是否真的在努力实施公司承诺的。当然也要判断个别和群体。
3、思考。假如信了,留下了就仔细想想自己可以为实现这公司的理想和使命做些啥。思考自己留在这个公司里,团队和工作有我和
没有我,有啥区别我到底该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员工先我们欣赏想当将军的士兵,但我坚信一个当不好士兵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将军。
4、行动。这是最难的。懂道理的人很多,但能坚持按道理办事的人太少。行动是真正说明思想的。阿里的工作是单调乏味重复的,因为我们应该把新鲜快乐刺激留给客户们。行动
也是要有结果的。我们是为努力鼓掌,但为结果付费的公司。
5、分享。经过看,信,思考和行动后,您的观点才真正珍贵,必须和新来的和以前的同事分享……今天很多同事来了没有几天就开始指责和批判一切……呵呵……你觉得我们会喜欢吗我是肯定不喜欢的,因为我们不是请你来批判,我们是请你来完善……当然批判领导,批判制度和批判体制是永远站得住脚的,也是在今天社会里最能赢得喝彩掌声的。令人遗憾的是往往绝大部分满意者不会站出来说,而批判者往往誉满天下,也许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坏事多。有些发泄性的批判,除了让人不高兴外,其他意义不大。我们期待的是分享性批判。
好啦,飞机要着陆杭州了,在飞机上近两个小时,一个字一个字的拼音写,很是辛苦。但是我今天的真实话,呵呵,算是分享。无数观点未必正确,包括还有无数的错别字,但希望大家斧正呵呵,当然你说了也许我听不进去,这是我的自由哦呵呵。
马云
1994年开始创业:
1994年30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
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
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们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岁的马云投入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产品就是 “中国黄页”。
1996年,32岁的马云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1996年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
1996年3月因为杭州电信的实力悬殊的竞争,最后马云不得已和杭州电信合作,马云的中国黄页资产折成60万,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入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后因经营观念不同,马云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并将自己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
这年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第一次的失败,这年马云33岁。
1997年,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后,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to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像一个无穷的宝藏,等待人们前去发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语打开的那个山洞。
1999年,35岁的马云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推辞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这年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
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并按照惯例进行了全程录像,马云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