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成长的是哪几种环境,需要家长尽早介入?

妈妈 0 63

影响幼儿成长的是哪几种环境,需要家长尽早介入?,第1张

影响幼儿成长的是哪几种环境,需要家长尽早介入?
导读:彤彤今年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于工作较忙,家里距公立幼儿园又比较远,所以彤彤的父母决定让彤彤在社区里的私立幼儿园念书。上了半个月的幼儿园,乖巧的彤彤有了些许不同,性格变得焦虑、易怒,还有一点点不讲道理,孩子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了。按理来

彤彤今年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于工作较忙,家里距公立幼儿园又比较远,所以彤彤的父母决定让彤彤在社区里的私立幼儿园念书。上了半个月的幼儿园,乖巧的彤彤有了些许不同,性格变得焦虑、易怒,还有一点点不讲道理,孩子的生物钟也被打乱了。

按理来说,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彤彤应该在学校的教育下变得开朗活泼、彬彬有礼,怎么会出现了相反的结果?这天,彤彤妈妈决定请假,到彤彤的幼儿园入园陪读一天。

刚到幼儿园门口,彤彤的同学牛牛就和彤彤打起了招呼,向她炫耀自己新买的限量版玩具车,彤彤的脸上满是羡慕。

吃完早餐,窗外传来“咚、咚、咚”机器打桩的声音,原来是附近的工地在施工打地基,这让原本就精力旺盛的孩子们更是活泼了,班里瞬间人声鼎沸,孩子们的声音乱作一团。中午,到了孩子们午休的时间,由于幼儿园的孩子较多、老师较少,所以在午睡的时候老师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彤彤妈隔着午休室的玻璃看到,彤彤左顾右盼完全没有睡意,甚至和其他小朋友说起了话,午睡时间完全被打乱了。

一天下来,彤彤妈终于明白彤彤变焦躁的原因了,她决定把彤彤送去公立幼儿园,即使两夫妻辛苦一些,也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彤彤变化的原因其实是受到了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的影响。

那么,许多家长就会问了,什么是人类发展生态系统呢?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以人类发展生态学角度作为研究方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与外界的环境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

周围的环境系统对儿童而言,分为三个维度,首先是微观系统——家庭、学校、邻里、社区等,与孩子直接接触的环境,其次是中观系统——微观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例如: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是宏观系统——幼儿园的管理制度、父母的工作、社区的条件、社会制度等与孩子不直接接触的客观条件。

☞不同的系统,分别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微观系统

家庭、学校、社区等孩子密切接触的社会条件,我们称之为微观生态发展系统,对孩子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孙京媛所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认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无形中会充当着孩子的老师,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习父母的行为,受到父母思维方式的影响。如果父母品行端正,孩子也会品德高尚、行为有礼。

前几年大热的亲子类综艺《爸爸去哪儿》中,黄磊的女儿多多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因为她作为节目中的大姐姐,时刻照顾着弟弟妹妹,对长辈们也是彬彬有礼,并且自身气质出众、多才多艺,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多多的优秀,与父母的身体力行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在节目中,黄磊作为“黄大厨”,一直默默照顾着多人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也是有礼有节,相信在生活中,黄磊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止于这一点一滴,才会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中观系统

孩子的中观生态系统,布朗芬布伦纳认为是微观系统中二者关系的相互联系。简单说来,就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等关系。

伴随着成长,孩子们逐渐走出了家庭,融入到了学校、社会的环境中。父母作为监护者,如果没有做好孩子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维护好孩子的中观环境系统,就无法正确地引导、教育孩子,缺席孩子的成长。

著名影星成龙,在事业上十分成功,但是却缺席了儿子的教育。作为父亲,当孩子已经步入中学时,难得有空的他想要接送一次儿子,但是却以为孩子还在上小学,在儿子的小学门口足足等了三个小时也没有见到孩子的踪影。

对于孩子的成长,他没有做好孩子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并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所以房祖名的失足也有着成龙的一份责任。

宏观系统

宏观生态系统,也就是社会制度、社区条件、父母的工作等等,看似与孩子毫不相干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00后的孩子,他们沐浴着新世纪的开放与包容,在科技与进步的时代中成长,他们的成长环境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在心理及智力的发展中,00后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高考刚刚结束,几位00后的“红人”就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当中。其中,武亦姝是最特别的一个。仅16岁的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以过人的学识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得了冠军。2019年,更是以613分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正如赵翼诗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社会环境的进步,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年轻人,让“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也让时代不断向前。

☞家长们应该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长发展系统呢?

家长们自身成长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作为孩子最直接的外在接触者,家长们只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身行为,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育儿育己,与孩子一同成长,才能够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

做好孩子与外部世界的连接

在教育的过程中,父母除了要身体力行地教导孩子,还要做好孩子与社会之间连接的桥梁。当孩子走出家门,步入学校后,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家长们应当及时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社会当中。当孩子长大后,家长要教导孩子正确地为人处世,做好孩子与社会之间连接。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而言,微观生态系统、中观生态系统、宏观生态系统与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构建完善的系统体系,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般幼儿会出现的情况

1、不肯上幼儿园

入园的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可能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身体不适,不愿去幼儿园,这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身体、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坚决要求他去幼儿园的态度。家长要给多讲一些上幼儿园的好处,告诉他“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要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把你全托了等灰色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一时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对他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他感到不是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还是很喜欢他的。

2、哭闹

为避免增加刺激孩子的机会,家长送完孩子后即可离去,相信老师会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同时,可以事先把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告诉老师,为孩子准备必备的衣物等,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3、惊醒

新入园幼儿可能会出现梦中惊醒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进入新的环境,身体、心理不适应。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使孩子有安全感,引导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乐趣,帮助他们亲近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对老师有信赖感。一般来说,随着幼儿对新环境的熟悉,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的。

4、生病

一般来说,初入园幼儿由于刚接触集体生活,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会造成免疫力下降,部分幼儿入园一个月左右,体重会有所下降,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状。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均属正常现现象。家园沟通,加强护理和幼儿心理的调试,会度过难关的。

5、情绪波动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其实,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接受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些规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约束,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回家后释放出来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对此家长不要紧张,但如果烦躁、哭闹得超乎寻常时,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情况,看看有没有特殊情况发生,让老师帮着鼓励说服教育。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必不可少的,孩子入园的衔接,说到底是家园衔接的问题,家长、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生理、心理及物质上的准备:

(1)创造条件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向往幼儿园。

(2)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

(4)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培养。

(5)物质的准备。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一些合适的衣服,即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鞋的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跟脚、轻便的鞋子,适合跑跳活动。年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多为他准备几套衣裤,以备孩子拉尿、呕吐、汗湿时更换,对于依恋性强的宝宝,家长可让孩子带着最喜爱的玩具入园,使宝宝产生安全感。同时,家长要做一个细心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往幼儿园带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对待孩子还要细心,平时要注意检查孩子的衣物,看兜里是否有诸如小棍子、小钉子、玻璃球之类的,以及裤子松了别上的别针等,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