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1、有必要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读书么?2、男女分校,原来好处这么多?!3、没考上高中可以去日本留学吗其实不一定需要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读书,如果说你的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面,你可以去送到这样子的一个学校去读书,如果说你的经济,并不是非常好的话并不
- 1、有必要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读书么?
- 2、男女分校,原来好处这么多?!
- 3、没考上高中可以去日本留学吗
其实不一定需要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读书,如果说你的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面,你可以去送到这样子的一个学校去读书,如果说你的经济,并不是非常好的话并不一定选择,必须要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读书,因为在国际学校读书的话其实学费和,后期的这种费用还是蛮高的。现在其实很多学生你说考到北大清华的都不是一定说是要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在国际学校读书的话,她的见识面跟他的英文和他的一个兴趣培养会更多一点,但这些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一个。教育中给他一个增添。
上一篇推送中提到,我发现日本的私立中学和高中 男女分校的数量比混校还要多 ,这让在中国长大、认为男生和女生就应该在一起接受教育的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出于好奇,我又就男女分校的意义做了一些调查。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渐渐发现 男女分校可能比混校更具合理性,优点更加突出 ,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大家。相较前几篇推送本文与日本教育的关联较少,但相信在帮助中国家长 理解男女分校的意义, 进而在判断 是否送孩子去男校/女校分校 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虑到有些学校不是纯粹的男女分校,而是在混校内设有纯男生班和纯女生班,本文很多地方会用 “男女分别教育” 和 “男女混合教育” 来替代“男女分校”和“男女混校”,不过含义基本是一样的。
上一篇推送中我就发现,尽管日本的男女分校在不断减少,在高中总数中所占比例还 不到10% ,但是在2018年度东京大学合格者出身学校人数排名榜中,排名 前10的学校中有8所是男女分校 (7所男校1所女校) , 只有2所是混校(东京学艺,渋谷幕张)。再看 前20名,依然有16所男女分校 (14所男校2所女校),相对于混校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
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男女分校学生成绩更优秀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日本。
2002年英国国度教育研究基金会(NSER)针对2954所高中实施的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分校的学生成绩要明显优于男女混校 。2009年英国统一初中毕业考试(GCSE)中,获得A+和A(评分从A到U不等)的学生人数最多学校的排名中, 前十名几乎都是男女分校,在前50名中也占了80%。 而男女分校在英国所有高中中所占的比率比日本还低,仅为 6% 。
韩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朝鲜日报》于2009年首次公布了韩国高考——“大学学术能力测试”的各校排行榜,在对1217所文科高中学生的语文、数理和外语成绩进行比较时,发现 男女分校学生平均分比混校高出12到14分 。文科高中前100名的学校中,只有31所是混校,剩下的 近7成是男女分校 。
不光是男女分校,也有数据显示 在同一所学校中,纯男生/女生班的学生也要比男女混班的学生成绩更优秀 。日本的NHK纪录片「女と男」中介绍过一所名叫 伍德沃德大道小学 (Woodward Avenue Elementary School)的美国公立小学,该校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进入纯男生/女生班还是男女混班。在一次佛罗里达州学习能力评估(PISA)中,该校 纯男生班和纯女生班分别有86%和75%的学生达到了“优秀” ,而 男女混班中达到“优秀”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只有37%和59% 。更令人震惊的是,纯男生班获得“优秀”的学生中,竟有多名是曾经 在混班中被视为有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该研究团队对5所公立学校的纯男生/女生班和混班的学生实施了语言能力测试,结果为混班中男生合格率为 33% ,而纯男生班为 68% ;混班中女生的合格率为 48% ,纯女生班则高达 89% 。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2000年发表的一项耗时六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分校的学生比混校的学生成绩好15~22% ,并且 更喜欢学习,生活态度更积极,对学校的信任度也更高 。
看来男女分别教育的效果好于混合教育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成年男性和女性,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具体可参考《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我们容易忘记这些差异在孩子身上同样存在。
美国Newsweek杂志2006年1月号曾做过一个专题叫“男孩危机(The Boy Crisis)”。文中揭示,在 中学阶段男生比女生要晚两年进入性成熟 ,在针对5至18岁孩子实施的信息处理能力测试中,幼儿男女孩间几乎没有差异,而 进入青春期后女孩的信息处理能力明显要快于男孩 ,而到了18岁两者间的差距又消失了。
上文提到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的调查报告也分析称:“ 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在教养、认知、发育等的成长速度有很大的差异,而男女分校的学生不会受到这种性别差异的影响 ,这个年龄段的男女混合教育是非常有局限的。”
一位华人妈妈也告诉我说, 在日本的混校中,女生的偏差值比男生更高 。而在男女分校中,男校的偏差值比女校的更高。
以上的结论也很符合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我清楚地记得,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我高中理科班,大学文科),班里成绩最好的几名“尖子生”总是女生,男生偶有优秀的,但是总整体数量上来说远比不上女生。如果当时按性别算平均分话,想必女生平均分要比男生平均分高出很多吧。
综上可见,由于发育速度的差异,女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能力是高于男生的,不但如此,上文提到的“男孩危机”一文认为混合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式逐渐偏向学习能力更强的女生,使得男女生之间的差距更大,男生在学校里更难以获得充分的指引和教导。
文章介绍称,美国联邦政府于1972年施行了禁止公立学校实施男女分别教育的法案,以促进男女生的教育平等。但是这个法案并 没有考虑到男女生的发育差异,就强行让男女生在同一条件和环境下接受教育,导致男女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为了缩减男女生间的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又于2006修订了该法案,至此以 后公立学校也可以选择进行男女分别教育了 ,即使不转型成为男女分校,也可以在学校内设立只有男生活只有女生的班级,进行分班教育。美国2002年设有纯男生/女生班的公立学校只有 10所 ,到了2012年有飞涨至 390所 ,而完全转型成为男女分校的有106所。
日本也有一所设有纯男生/女生班的混校,即位于东京都江东区东云的 かえつ有明 。这所学校从2013年起引进了“男女别学学年”,即 从初一到高一男女生分班上课。 这初一到高一的四年正逢男女生发育速度差异最大的时期,这样分班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
除了发育速度不同,男女生在大脑构造上的差异,也使得其各自适合的学习方式出现很大差异。
美国单一性别公共教育协会(NASSPE)主席伦纳德·萨克斯(Leonard Sax)的畅销书 《Why Gender Matters: W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 to Know about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Sex Differences》 中,就详细介绍了男孩和女孩的大脑究竟有哪些不同,以及各自适合的养育方式。这本书的日文版叫《男の子の脳、女の子の脳―こんなにちがう见え方、闻こえ方、学び方》,中文版叫《养男育女调不同:大脑不同,学习型态不同,情绪表达方式不同,教养方法当然应该不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搜一下。
根据萨克斯的介绍, 男孩和女孩在听觉和视觉上都有很大不同 。男校的教师常常需要大吼才能让学生安静下来,而女校则不用,这是因为 女生的听力比较好 ,正常说话的音量足以传达到女生大脑里。但是 女生觉得正好的音量,却会让男生犯困 ,萨克斯认为这可能也是男生中多动症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男女生的视觉系统也非常不一样。由于视觉传输回路结构的差异, 女孩子比较喜欢红色、橙色、米色等暖色系,男孩子则比较喜欢用黑色、灰色、银色等冷色系 (我之前以为男女对颜色的偏好完全是社会后天赋予的,原来先天因素更大,后天可能只是强化了这个差异)。因为视觉信息传导路径的不同, 男孩子喜欢在运动的物品,擅长把握空间位置关系,女孩子则擅长通过视觉感知色彩和质地 。
在记忆方面,女孩子善于通过听连贯的音来记忆,男孩子更善于通过图像来记忆。因此 女孩更适合一边进行口头说明一边写板书的教学方法,男孩则更适合结合图示来进行说明。
男女分别教育体制可以针对如上这些特性,来 制定更适合男生/女生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方式 ,而在男女混合教育体制下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下读者,以上介绍的男/女孩的普遍特性只是说明男女分别教育具有合理性。但是 人与人的个体差别是很大的 ,喜欢红色的男生、方向感特别好的女生也大有人在,作为家长不必太拘泥这些理论, 了解并尊重自己孩子本身的特性更最重要 。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男女分别教育在实践中的效果。
从上文我们已经知道,由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各方面发育比较早,混合教育体制下女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总体来说要优于男生。而男女分别教育则可以配合发育速度较慢的男生来按排课程,采用更针对其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缩减男女生之间成绩的差距。
上文提到的伍德沃德大道小学学生的PISA成绩中就可以看出, 纯男生班的成绩(86%优秀)要优于纯女生班的成绩(75%优秀),而混班中女生的成绩(59%优秀)则要优于男生(37%优秀) ,且而差距较大。纯男生班有多名是曾经在混班中被视为有轻度学习障碍的学生获得优秀,也说明了 比起混班时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针对纯男生班的教学更能激发男孩子的潜力 。
英国教育标准局(OFSTED)1998年发表的一项针对男女分校的调查报告也称:“ 社会经济背景与成绩的关联并不明显,但混校还是分校对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的影响。男女分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对性别差异做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得出了 男女分别教育更有益于培养男/女生各自的能力,并能缩小男女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
不过并非将男生和女生分开教学就一定会有好效果, 根据男女生的特性用心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完善 ,对于营造更加适合男/女学生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比如伍德沃德大道小学的纯男生班的老师会时常 使用命令语气,促进男生们之间的竞争,而在纯女生班则指导女生间通过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符合了男性的潜能更易在竞争中被激发,而女人更易在合作中施展特长的特性。
日本顶尖的男校和女校大多历史非常悠久,或许也是因为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方法,从而得以长年维持强大的升学竞争力吧。
男女分别教育的另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突破一直以来的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 ,即在 男女分校中男生/女生更不容易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在学科和兴趣上有所偏好 。
198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针对天主教系男女分校和混校的毕业生实施调查发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和数学方面,男校的男生要比混校的男生更优秀;而在科学和阅读理解方面,女校的女生要比混校的女生更优秀。报告总结称:“ 女校出身的女生对于擅长的学科,更不容易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
一名英国研究者在调查13-14岁青少年的学科偏好时发现, 男女分校的学生对于科目更少有“男生擅长这个,女生擅长那个”的偏见 ,喜欢戏剧课的男生和喜欢科学课的女生比例都高于混校。上文提到的NSER调查报告也认为,在女校就学的学生,选择“非女性化”学科的比率更高。
有位先后在男校和混校工作过的教师说:“在混校中,男孩子在合唱时总不愿意张嘴唱,但在男校合唱是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在戏剧课上,混校的男生会比较害羞,男校的学生则更能投入地表演”。
我原本以为男女分校会更加强化孩子的性别因素,即男生更“男性化”,女生更“女性化”,而事实上似乎 性别因素在男女分校反而被弱化了 。仔细想想,在一个只有单性别的环境中,由于不容易意识到另一种性别的存在,性别因素弱化也是一种必然。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更容易顺从本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会因性别而限制自己,之间不错的事呢。
通过文本相信您已经看到,男女分别教育其实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教学效果好与混合教育,特别是在男孩子身上体现更明显。不过本文不是说分校一定比混校好,我认为择校时充分考虑到孩子自身的特性和愿望,去选择最合适ta的学校始终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要订正上一篇推送《日本教育深度研究之私立学校》中的一个错误。上一篇推送中我将“性别差异”这个概念错误地理解成了社会上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学校里的投射,在一位资深妈妈的提醒下发现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在继续调查“性别差异”的含义时渐渐形成了这篇文章。还有另一位妈妈推荐了一本书给我(参考资料①),本文中很多内容参考至这本书。在此特别感谢两位妈妈的反馈!
①おおたとしまさ『受験と进学の新常识 いま変わりつつある12の现実』 (新潮新书、2018/10/16)
②「日本で女子校が减る理由、海外で女子校が増える理由」 http://kosotatujp/日本で女子校が减る理由/
③「海外の男女别学の実态と日本の男子校」 http://kosotatujp/海外の男女别学の実态と日本の男子校/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教学资源非常的丰富,有很多中国的低龄学生申请到日本读书,对于没考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可以去日本留学吗?下面来看看介绍的日本高中留学条件。
一、日本高中留学条件
1 取得国内认可的9年教育经历证明(或者取得相当教育资历证明)。
2 年龄大于15岁,小于18岁(原则上14岁以上,20岁以下即可)。
3 正规学校开具的1年以上日语学习证明。
4 部分学校需要日语N3或N2等级证书。
5 参加日本高中独立入学考试,考试形式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数学、英语和国语(即日语,部分学校不考)。
二、日本高中留学方式
直接升入高中一年级
这种留学方式,整个高中阶段都在日本与日本本土学生一起学习生活。
优势:
1、留学完全按照日本的教育体系起步,大学升学考试途径的选择较多。比如AO入试,日本高考“大学入试共通考试”以及推荐入试等。
2、对于日本名校高中来说,每个高中都会通过自己的教育模式来保证大学升学率,不论是学校还是留学生来讲,从高一便入学学习能够确保稳定的升学率。
3、对于留学生来说,年纪越小语言学习越快,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与资金。
高二插学(也称编入入学)
这种入学适合就读于国内高中,日语基础扎实,且文化课成绩良好的同学。由于日本许多高中从高二就进入大学应考状态,因而对于有志于考取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高二插班生方式入学的话,学习压力很大。
如果没有良好的日语基础和文化课成绩做支撑,学习就会非常吃力。目前名校高中的在编入入学留学项目,不仅对留学生的成绩和语言要求都非常高,而且招生名额较少。
日本方向国际高中
许多家长对于孩子高中伊始就出国留学比较不放心,担心孩子在国外过得不好。因而日本方向的国际学校中的中日合作班十分受日本留学家庭的家长青睐。
选择日本方向的国际高中,需要在国内完成K 12年教育,然后选择1年语言学校过渡,语言和文化课成绩特别优异的也可选择直接报考日本的大学。
三、日本高中留学流程
1、确定留学意向
家长和孩子商议好到底要不要去日本留学,有些家长在观望孩子的中考成绩,成绩好就留在国内读高中,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就送孩子去日本高中,这种做法是很不合理的。
2、留学评估
请学生以及家长到我们的中国上海、长春、日本东京事业所(就近原则)面谈,同时我们会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分为笔试(数学/英语)和面试(日语/中文)。这样给孩子一种客观的评估,来确定孩子最有可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并且还要选择一下,孩子到底想去哪个地区。
3、确定目标学校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想去的地区,确定自己想去一所或者几所学校,可以同时参加各个学校的入学考试,建议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考太多所学校,最多三所学校就足够了。
4、考前辅导
针对孩子的留学意向,辅导孩子日语、数学、英语和面试等。不同的日本高中有不同的入学考试,试卷难度相差也很大,孩子确定目标院校以后,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入学考试。
5、参加入学考试
大多数日本高中的入学考试都是7月份在中国上海举行,个别学校要求到日本学校去考试。
6、办理出国手续
办理高中留学手续,首先填写入学申请书、还有经济支付书、家长的银行存款证明、孩子初中毕业证,一年以上的日语学习证明。
7、入学
入学前会有统一的入学教育,让孩子有一个正式入学前的过渡期。
四、日本高中留学优势
教育资源优势
在亚洲区域的教育领域而言,日本堪称是亚洲里,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管理模式优势
日本高中更适合中国的低龄学生。接收留学生的日本高中比较少,基本都是寄宿制全封闭的管理模式,生活和学习都在校内,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外出也都由专门的老师带领,非常安全。
日语+英语模式
去日本读高中,可以更早更好地掌握好日语。年纪越小,模仿学习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日本高中毕业后,日语的熟练运用程度不亚于国内日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且口语和听力的能力往往更为出色。
未来大学优势
在日本读高中,为将来考取日本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学,能打下很好的基础。比如日本最有名的明德义塾高中,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制定很多留学生保送大学的名额,所以,多年来,还没有出现过不能升入大学的学生案例。
学费优势
留学日本高中一年的费用,包括生活费在内只需15万元左右人民币,相当于留学欧美高中的一半费用。中国很多地区已经被日本纳入自由行的范围,去日本看望孩子,签证便利快捷,距离中国仅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就可以达到,当日往返是非常快的。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