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文|文儿 朋友琳琳结婚之后,因为受不了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带来的尴尬和各种不愉快,所以就选择了和公公婆婆分开住,和老公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随后还在那个城市买了房子。虽然两个城市相隔不算很远,但是这对两位老人来说还是极不方便的,他们颇有微词
文|文儿
朋友琳琳结婚之后,因为受不了跟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带来的尴尬和各种不愉快,所以就选择了和公公婆婆分开住,和老公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随后还在那个城市买了房子。虽然两个城市相隔不算很远,但是这对两位老人来说还是极不方便的,他们颇有微词,觉得儿媳妇把自己的儿子“拐卖”了,二老经常感叹男大不中留。
其实现在有很多新婚小夫妻都和琳琳有同样的做法,这没生宝宝就算了,如果生了宝宝,要不要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呢?
我闺蜜的二哥二嫂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工作在外地,离老家相当远,最近又刚生下自己的小宝宝,婆婆让闺蜜二嫂回家里来住方便照顾,可她就是不愿意,还一直要求自己的婆婆去外地帮他们照顾宝宝,但是婆婆家中还有老大的三个宝宝要照顾,一时难以走开,然后婆媳两人因为这事就起了很大的矛盾。
这件事在我们局外人看来,明显就是闺蜜二嫂做的不对,但是年轻女人嘛,都会有点放不下面子,我们本以为他们婆媳之间的关系就这么完了。
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但每个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年轻人生了孩子后,想把孩子养好,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金钱,只好将孩子托付给老人,这样一来年轻人可以去工作挣钱,孩子这头也不用太操心,毕竟自家老人带孩子,比让陌生人看管让人放心多了。
不过让老人带孩子,又让年轻人无端生出一个烦恼,那就是要和公婆住在一起,如果长时间住在一起,会不断出现各种矛盾,矛盾多了,会造成很多麻烦。同事家的一个邻居,不想和婆婆同住,却又想让她带孩子,想出办法后,宝妈自夸聪明!但是同事听到后,觉得这个宝妈很可恨,看看怎么回事?
这位宝妈生了孩子后,全职在家带孩子,现在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宝妈也要筹备上班的事情了,但问题来了,上班后不能准时接送孩子。
于是宝妈想出一个办法,让婆婆来带孩子,白天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婆婆接一下,等自己下班了再将孩子接回家,这样听上去并没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这样。
但是宝妈的婆婆家住乡下,要来帮忙带孩子,就要和宝妈住一起,可是宝妈不想和婆婆同住,就声称家里太小,给公婆租了一间房子。
平常婆婆负责接送孩子,在出租屋里无事可做,有时会趁孩子上学去外面捡点废品。
每天公婆都自己做饭吃,宝妈从来没有让公婆去家里吃饭,到了节假日的时候也没有一起吃饭,宝妈也没有到公婆家吃饭。
有时候宝妈一家到外面吃饭,也不会叫上公婆。
宝妈自以为这个方法很好,认为自己太聪明了,既给自己解决了难题,又不会和公婆产生什么矛盾,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互不干扰。
避免和公婆产生矛盾,不和老人住在一起确实是个好办法。
当一家人都在同一屋檐下后,各自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两看生厌。比如孩子长时间不在家父母想得慌,但等孩子在家里时间久了,父母看着又厌烦,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更别说儿媳妇和婆婆长时间长处了,一开始可能都会尽量展现优点,隐藏缺点,可时间久了,谁也都会累,那么各种矛盾就会出现,一点点小误会也会无限放大,严重点会造成家庭破裂。
因此年轻人和老人分开住,是一种最佳相处方式,平常面对面的机会少,矛盾就少,只要时不时走动一下,便可以维护好这份良好的婆媳关系。
所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分开住。
但是分开住,并不代表着互不相见!
分开住了,见面的机会少了,一起吃饭的次数也少了,这很正常,但是从来不一起吃饭就有些说不过去。平常比较忙,可以到节假日的时候一起吃顿饭,不能做的太狠,不然让人觉得太没有人情味。
宝妈们,不知道你和婆婆住一起吗?如果分开住了,多长时间吃一顿饭呢?相处的融洽吗?
自从生完孩子后,很多宝妈的生活就是以孩子为中心了。有的和婆婆住一起,让婆婆在家带孩子,有的把孩子送去婆婆家,天天接送,有的孩子被婆婆带回老家照顾,虽可以和老公享受二人世界,但是心都不在自己身上,开始天天牵挂孩子。
孩子不适合带回老家的原因主要有三条,第一孩子的教育问题,爷爷奶奶的思想老旧,还容易宠溺孩子,让孩子学习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很容易造成懒惰依赖的性格;二是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没有正常的童年生活,可能会性格孤僻,缺少孩子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亲子双方信任不足,不愿与家长分享心事,对孩子以后的教育不利;第三条就是孩子回到身边上学的时候,会很难适应,会让他产生自卑心理。
婆婆也是爱自己的亲孙子的,只要跟她说清楚利弊,肯定会打消这个念头的。我婆婆当时也是放不下家里的农活和公公,我跟她分析了家里现在的经济情况不做需要辞职,再就是对孩子的利弊,她当下就决定留下,当然她也会回家一段时间,毕竟家里还有事情要忙,我就会把孩子放在我妈家,这样我不用辞职,也能每天看到孩子。
孩子还是要放在自己身边才行,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一定要坚持住,如果你不好说,可以让老公去跟婆婆沟通,他说的话婆婆容易接受一些。
作为我的话,还是愿意和公婆住一起的,毕竟利远远大于弊。
我和我老公是从恋爱到现在都是异地。结婚后到生娃这个阶段,我也一直是和自己父母住一块。甚至还被朋友取笑过,说我这是结婚不离家的。在我生崽后,基本就是和我婆婆一起住,老公嘛,基本长期在外地的,回来也是做客一样的,呆个几天就走了。
之所以愿意和婆婆住一起,第一当然是因为我们都要上班,我自己妈没办法支援到我们,婆婆可以帮我们来带娃。第二是我婆婆和我相处的还比较融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矛盾,没有矛盾当然不可能,和自己亲妈都会争吵。第三是因为我老公在中间还算起到了一定的润滑剂的作用。第四我觉得反而是因为老公不在家,避免了很多因为他而产生的矛盾。
1形势所迫,需要家婆的帮衬
这个应该是很多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遇到的,年轻的夫妻结婚不久,生完孩子。在此之前需要买房房贷、装修、结婚,每个地方都是要花钱的。娃生下来后,娃如果没有双方父母帮衬,那必定是女方辞职带(虽然很不赞同,但现实中大部分是这样)。另外就我们家的经济情况,一个人来供一家人的消费,压力太大太大,虽然只是在二线城市,但开销是真的不小。所以我家婆能帮我带娃,我还是是非感激的。另外为了从小给小孩子培养一些好的习惯和观念,所以我一直提倡的观念是带在自己身边。尽管,家婆不太习惯城里的生活,但还是来到了我们的小家。所以我们家的常态是,我、我婆婆、我崽三个人,无奈却还算过得去。
2和家婆相处融洽,目前状态还不错
我婆婆是两个儿子,所以估计是看多了这种儿子间的争执戏码,她公平对待两个儿子基本是一碗水端平了。最要说的,是她的定位很清晰,她就是来我们帮忙带娃的,所以她操心的事就仅仅是孩子的事,其他我们两夫妻的事基本都不管。带娃这方面呢,大大小小的事基本都要问下我,比如煮什么菜、今天穿什么衣服、要不要给他涂面霜,很多事她完全可以决定的,她都要问下我。刚开始一起还真的不习惯,甚至有点烦,后面才发现这个相处方式的好处,对她来说是免责,征求我的意见,对我来说是尊重,很明显这个家是我在当。相处久了之后,彼此都摸透了对方的脾气,所以她能帮衬的范围在变大。
另外一个点是,在带娃方面她比较能接受新观点,所以很多照看方面的,我稍微和她多讲下,她就会特别注意。而且她自己也会主动去看一些相关的资料,看到合适的还会和我同步下。
这里插个小例子,就是我崽大概半岁的时候,我就买了一些绘本啥的来给小朋友看。当时我婆婆是很不以为然的,还当着我的面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就会看书,听得懂你说的。尽管她有点质疑,但是带的过程中也还是耐心的去教。结果是不到两岁,我崽就会说很多话了,而且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后面她和她大儿子说,也买点书给他们家的二胎去看,说是真的有用,可他大儿子也不以为然。她自己尝到了甜头,所以现在在教知识这方面,很积极,我崽也确实学了不少的东西。
平时她带孩子,我上班,下班回家我洗手吃饭的,煮饭煮菜洗碗搞卫生也都是她。给我崽洗澡也分工明确,我负责洗和穿衣服,她负责洗衣服。周末一起带娃,现在娃大了些,我一个人带着玩,她也有时间给小区的人打打牌。
宝宝带到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点?
我认为三岁以后交给婆婆带比较好。因为孩子在三岁之前跟父母比较好,比较有利于感情的链接,有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在三岁之前是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而且三岁之前的孩子特别难带,就交给婆婆带,等孩子大了再自己带,其实,这样就错过了最佳亲子关系的培养阶段。
我认识一个妈妈就是这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都是婆婆带,后来自己带,孩子还是跟婆婆亲,妈妈就很伤心,其实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
孩子三岁之前确实很难带,自己带会很累,但会获得孩子的爱。
还有就是,孩子太小了,交给婆婆带,婆婆也带不好,也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别是农村,交给婆婆带的孩子,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各方面都会比较差,因为两代人的 育儿 观念不一样,婆婆那代人都是散养孩子,做事情为主,带孩子为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婆婆那代人带孩子都是凭经验,凭感觉,不懂得科学 育儿 ,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性格。
所以,带孩子最好还是父母自己带,如果万一自己带不了,也尽量等孩子大了,再让婆婆帮忙带。
自己带孩子,对孩子好,对自己也好。
因为现在生活成本快速提升,很多家庭为了给宝宝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把宝宝交给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不过也不是说宝宝一出生就交给老人照顾的,作为妈妈生下宝宝,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亲自照顾宝宝,体验下当母亲的生活。
先说我自己的例子:
我家大宝是在外婆那边医院出生的,生完大宝不到2个月我就出远门回去公司上班了,孩子给外婆带着。由于宝宝身体不好,在4个多月的时候得了肺炎,然后我就请了假回娘家照顾宝宝,这样带到6个多月我就带宝宝回了婆婆家里,和婆婆一起带到8个月我又去上班了,然后就是婆婆帮我一直带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
我家二宝就是我全职在家带的,因为有个大宝要照顾,那我索性就辞职再家里带孩子了,没理由让老人家一直帮我带孩子的,虽然人家不说辛苦,但我们也懂的带孩子的心酸。
所以,我的建议:
如果妈妈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那产假休完肯定要按时回去上班的;如果新妈妈要重新找工作,那最早也应该哺乳到宝宝6个月后再交给婆婆带;如果新妈妈家里条件优越,那最好亲自陪伴宝宝成长,这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新妈妈不喜欢带孩子,那也可以和婆婆一起带或者找个保姆一起带。
反正,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你的生活也是你自己做主,别人说的都只可参考,合适不合适还是自己知道。
孩子最好是自己带,如果迫不得已非得婆婆带,那么断奶后就可以给婆婆带了,但是6岁以后,上小学前,孩子最好还是由父母来带比较好。
这里讲个自己的故事,我小的时候由于父亲在当兵,母亲在纺织厂工作,都挺忙的,所以把我交给了奶奶带。那时候只有周末偶尔能见到父母,我还有个表哥,情况和我差不多,也是奶奶带着。奶奶出门牵着表哥,背着我这样的画面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家庭聚餐的时候,经常被家里的长辈搬到饭桌上作为谈资,我也能够回忆起一些。
后来表哥去上了幼儿园,我还是奶奶爷爷带着,奶奶爷爷给我的印象都是勤劳慈祥的。小的时候奶奶自己做米凉虾和木瓜水出去卖,有了一定积蓄后,又开了个包子铺。当时奶奶包子铺每天都是爆满,还有很多人排长队等着买奶奶做的小笼包,不大的店面却请了十多个工人帮忙,所有的包子馅都是奶奶亲子制作的。爷爷每天都会带我写毛笔字,从来也没对我发过脾气。
后来长大了,我发现我的脾气比同龄的孩子要温和的多,从来也不闯祸,到是校里校外有名的乖宝宝,这应该和奶奶爷爷的性格分不开。
后来5岁的时候,我被接回去上了一年幼儿园大班,这时候我的母亲亲自带我了,因为母亲调到了市委工作,有了带我的时间。我也很庆幸在这个岁数的时候,父母能回来带我,因为我发现,因为奶奶爷爷什么都依着我,所以我很不习惯被拒绝,开始有一些娇惯的表现。
而恰恰在5岁开始能够记住一些事的时候,妈妈把我娇惯的脾气给改了过来,让我知道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不是什么事情长辈都会为我说话,学会了自己反省自己。如果上了小学还是爷爷奶奶带,可能性格上会比较叛逆吧,毕竟习惯已经养成,加上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改变自己的习惯上面和父母的冲突会更大一些。
爷爷奶奶始终要比父母更容易“溺爱”孩子一些,6岁以前,这种关爱可能会让孩子得到更多的温暖,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溺爱”下去,孩子的反而可能变的更加叛逆和敏感,毕竟他已经习惯了那份温暖,突然离开了温室,自然会极力反抗。
所以我建议,孩子入学前可以给婆婆带。入学后,一定得接回来自己带,这是为了孩子好,也是为了你们以后少受点“折磨”
这个要看婆婆的态度喽,大宝的时候婆婆很宠孩子 我怕给惯坏了就带到六岁,等孩子一些道理都懂了就放手给婆婆了,二宝不打算给婆婆带了因为二宝也是女孩,从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不停的说她:你怎么不再长二两肉再出来,咋就不是个小子。现在孩子一岁多了还在说,我怕孩子被她带着自卑所以就算没工作也要亲自带她,如果找工作也要找不耽误接送孩子的活
不知道你说的给婆婆带,指的是什么样的限度。是让婆婆协助你带,还是完全扔给婆婆去带?
1、0—3岁是孩子的各种敏感期,口欲敏感期、语言敏感期、依恋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这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所以这个时候父母是绝对不可以缺席的。
这个时间段无论婆婆是否在帮你带娃,你都不可以全部放给婆婆,可以让婆婆帮你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你来陪孩子玩耍,陪孩子早期阅读,晚上陪孩子睡觉,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既利于孩子的 健康 成长,也有助于建立亲密的母子关系;
2、3岁以后—6岁,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养成、优良品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父母可以短期与孩子分开(比如妈妈上班,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让孩子去奶奶家、姥姥家住几天等等),但是并不能长时间分开(每个月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孩子适合父母一起度过的),更不能把孩子放在老家,夫妻外出工作之类的,一旦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没有建立好,将会影向孩子一生,当然你和爱人也会后悔一生。
总之,老人可以帮助带孩子,切记是帮助,只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幼儿园接送和短期外出游玩工作,亲子陪伴、亲子教育等工作是必须由爸爸妈妈来做的。
本着对宝宝负责的原则,我建议宝宝还是妈妈带比较好,最好至少能带到三岁上幼儿园,因为:
1、有利于语言、人际的发展,因为妈妈精力比老人旺盛,活动区域较老人更大,婆婆的活动范围多在公园、广场、小区附近,婆婆接触的人群大多数也是婆婆,即便是妈妈,但因为婆婆与妈妈是隔代原因,婆婆跟妈妈人群也是很少能够搭上话的,而妈妈就不同了,妈妈年轻,接触到的人群都是跟自己一样年龄的男女,他们有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对现下的 社会 行业比较了解,带给孩子的有关一切,都是现在 社会 还在用的一些东西,更加贴近 社会 发展,跟这样的人群在一起,明显占优势。
2、有利于自理能力的培养,婆婆比较疼爱孙子辈,孩子做什么事都会想要去代劳,或者孙子孙女说什么,就是什么,极尽可能的宠,容易把孩子惯坏,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依赖,自理能力差或没有自理能力。而妈妈则是不同的,我相信大多数的妈妈,都会从小教自己的孩子吃饭、坐姿、走路和礼貌行为等等,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家宝宝在一岁多点,刚学会走路没多久,我和孩子推车出去玩累回来,我会先让孩子坐车上推回到快到家的地方,就把她放下来,让她自己跟着我走路回家;孩子犯错,我会直接打她手心,并告知她错的原因,如果再犯,我还打你手心,我不会去溺爱孩子,该宠时,得宠,该教育时,得教育。
3、有利于性格塑造,妈妈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对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更有益处,婆婆的话很多都是老思想,容易忽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每次和孩子在外面玩累想回家前,我都会教孩子跟其他的孩子和宝妈一边说再见,一边拿起她的手教她掰掰,到后来,我只要一说回家,口头说让她跟小哥哥**姐掰掰,她就知道摆摆手,做出掰掰的手势了,好像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一般了。
人们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三岁前的孩子的心里特点和个性倾向,是孩子以后长大成为青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说直白点,就是孩子在三岁前,正是开始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的好时机,没有一个好的开端,不利于长大后的性格养成。
当然如果家庭因为工作或经济原因,需要老人带,建议尽可能带到一岁,再交给婆婆带,因为这时候孩子长大点了,不容易生病,戒奶也没问题,但孩子成长的路上缺少爸妈,确实多少对孩子都有些影响,而且有句话叫“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不知道孩子小时,爸妈不在身边陪伴会不会都不幸,但我却知道,如果孩子的童年真过得不好,就真的如上面所说的,以后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了。
1 老人到子女的城市看小孩。 牺牲的是老人的利益,离乡背井成为“老漂”一族。
2 老人在老家带孩子。 牺牲的是孩子,以及年轻夫妻对孩子的思念。老人也辛苦,但起码是在自己家。
3 请保姆。牺 牲的是孩子,保姆无论如何不如家人放心,以及自己的生活品质,毕竟要多花一笔钱请人。
4 辞职自己看。 牺牲的是自己小家庭的生活品质,毕竟少了一个人工作。
现在很多夫妻都忙于工作,导致生了孩子后没人带。于是大部分会让老人帮忙带孩子,而婆婆带的居多。但是让婆婆过早带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建议最好自己把孩子带到一定年龄后,再交给婆婆带。
家长最好把宝宝带到三岁,上幼儿园了再让婆婆带。因为三岁前宝宝的习惯就会养成,对其未来影响是很大的。
婆婆年纪大,思想比较陈旧,过早把孩子交给她们带,宝宝会受其影响,思维受限,而且会影响妈妈与孩子的感情,导致孩子和老人亲,但不和自己亲。
1、体弱多病
有的老人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家长无论再忙,都不要把孩子交给她们带。不仅会加重老人的身体负担,而且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孩子可能会被传染,也容易患病。
2、固执的老人
一些老人很固执,一根筋。这种老人也不适合带孩子。因为他们带孩子会倾向于按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而且不听家长的建议,不仅会把孩子带偏,还容易和家长发生矛盾。
3、迷信的老人
还有些老人很迷信,对一些没来头的民间说法深信不疑。这种老人带孩子很容易危害到宝宝。因为可能孩子生病了,她们不会第一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是用所谓的偏方来给孩子医治,这很容易加重孩子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家长在把孩子交给老人带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什么都不想就直接把孩子丢给老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 育儿 ”,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说句实话,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忍不住想发火,为什么会有人有这样的想法?什么叫“孩子带多大给婆婆带会比较好一些?”
我只想问一句,孩子是谁生的?孩子是父母生出来的吧,为什么要给婆婆带?看似想把孩子带大一些再给婆婆带,是为孩子好的行为一样呢!
我真的要奉劝所有的父母们一句,如果你没有能力带孩子,那就不要生孩子,如果你选择生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养孩子是你的责任,不是婆婆的责任。
这个观念如果不改变的话,等你真的把孩子塞给婆婆来带,孩子将来不上路的时候,你哭都来不及,你会毁掉孩子的一辈子的。
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我给大家分析以下三点,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了。
首先,“隔辈亲”让奶奶带不好孩子。
父母可以请奶奶帮忙做家务可以管孩子的吃喝拉撒,但是一定不要把孩子的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奶奶来做,要知道奶奶是做不好的。
我所说的做不好,不是说有些奶奶做不好而是所有的奶奶都做不好,比如孩子犯错误,你能指望奶奶会教育孩子吗?那是不可能的。
奶奶只会无条件地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奶奶根本不可能教育孩子的,这就是“隔辈亲”。
你可以想一想,当你当了奶奶以后,你会教育你的孙子吗?你肯定也做不到,那凭什么指望奶奶做得到呢?
这是不能让奶奶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凡是全权指望奶奶带孩子,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必定是不成器的。
第二、奶奶不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的,父母能指望奶奶帮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吗?那纯粹是做梦了。
大家一定看过因为孩子作业多,奶奶带着孙子一起逃走的新闻吧?这样的奶奶你还指望她会严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吗?
在奶奶的心目中,孙子最好是养尊处优的,最好是什么事情都不干,就等着她来喂得饱饱的,养得白白胖胖的就好了。
至于什么懂礼貌、讲卫生这些个人习惯,还有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学习习惯,奶奶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她们即使知道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性,她们也不会做的,毕竟这不是她的责任和义务,她只要把孙子喂饱喂好就行了。
第三,奶奶只负责吃喝拉撒就好,教育一定要父母亲自来。
对于很多工作忙碌的父母来说,奶奶绝对是带孩子的最好的帮手,这是现实没有错,但是父母不能因此把孩子都扔给奶奶。
即使父母工作再忙,一定要把孩子的教育抓在自己的手里,不能指望奶奶给孙子吃好喝好,还给你教育好,那是对奶奶最大的误解。
阅读习惯的培养,你能指望奶奶吗?陪写作业,你能指望奶奶吗?奶奶能帮助做好一日三餐,让孩子吃好就是个好奶奶了!
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奶奶只是协助父母的帮手而已,千万不要把奶奶逼到养育孩子的第一线上去,你这是对奶奶的逼迫。
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不是说奶奶都不行,而是再有能力的奶奶,一旦她做了奶奶,她的心态就不一样了,父母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
总之一句话,一定不要把孩子全都扔给奶奶带,这是万万不可以的,你会毁了孩子的一辈子,也绑架了奶奶的后半辈子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全职在家带了3年半的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上的班,没让婆婆带过一天,主要是婆婆也没来帮忙,如果想更多的陪伴孩子的话,那就选择孩子上幼儿园后再让婆婆帮忙接送就行了,因为幼儿园上下课时间跟上班时间还是有冲突的,只是帮忙负责接送,这样的话也会减少很多摩擦,也不会出现很多 育儿 问题,更利于家庭安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