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岁了,你觉得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

孩子 0 83

孩子半岁了,你觉得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第1张

孩子半岁了,你觉得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
导读: 1、孩子半岁了,你觉得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2、父母们对早教有哪些看法?你觉得该送去早教中心吗?3、孩子有必要送去上早教班吗?为什么?4、到底要不要送娃上早教班?一个母亲的亲身经历告诉你5、孩子太小,要不要送去上早教?一年上万的早教真的有
  • 1、孩子半岁了,你觉得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
  • 2、父母们对早教有哪些看法?你觉得该送去早教中心吗?
  • 3、孩子有必要送去上早教班吗?为什么?
  • 4、到底要不要送娃上早教班?一个母亲的亲身经历告诉你
  • 5、孩子太小,要不要送去上早教?一年上万的早教真的有用吗?

家长一旦有了孩子,都把心思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孩子半岁了,要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呢?我觉得不要送他去早教中心,理由如下。

一,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六个月的孩子还在吃母乳,睡觉睡得也很多,可以说这个月龄的孩子一般都是在喝奶和睡觉当中度过。如果你把他送去早教中心,势必会影响到他的作息和饮食。在上课的时候,宝宝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听课,对于他来说,早教中心也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跟在家里的区别不大。

二,引发交叉感染。

早教中心的孩子很多,还有不少来陪同的家长。人一多细菌和病毒就多。你家的孩子可能是很爱干净的,但是别人家的孩子就不一定了。如果别的孩子生病了没有及时发现,你的孩子很有可能会被传染。孩子六个月抵抗力是很弱的,一旦生病,孩子和父母都会遭罪。

三,可以在家早教。

其实早教中心的宗旨也就是陪孩子更好地玩,有一些早教中心使用的教具网上也是可以买到的。家长在工作之余可以多陪伴宝宝,体会亲子之乐。家长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绘本,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培养宝宝读书的好习惯。另外,其实家长才是最懂自家宝宝的人,我们可以发现和观察宝宝爱玩的玩具,多和宝宝互动,在家也可以享受到早教的乐趣。

总的来说,我觉得半岁的孩子还不能够去早教中心。家长盼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要符合实际。家庭教育在婴幼儿时期是更为重要的。家长不要觉得把孩子交给早教机构就万事大吉了,很多事还是得亲力亲为。

我是个八零后妈妈,极度晚婚晚育的那种,小宝现在才两岁多,宝宝没出生的时候真的买了很多育儿类书籍,预想着一步一步按最理想最科学的方式养育他成长,其中当然少不了早教计划这一重点,但最终我现在几乎放养了。

早教的缺点:第一,费用昂贵,除非家庭条件比较好,否则这个时代单单普普通通养育一个孩子就不那么容易,早教课程并不便宜,一年下来大几千上万。

第二,时间,早教我们这里就是一岁过点的宝宝就开始送早教,一天三个小时,上午送去一个半小时,下午送去一个半小时,如果是老人带孩子他们会很反对那么小的孩子去学校,家庭矛盾直接升级,如果是宝妈带孩子,一天时间就围着做饭接送孩子跑,兼顾家务活,洗洗刷刷,一天就跟陀螺一样,累,忙,也会导致家庭矛盾升级。

第三,一岁多的宝宝,到底能学进去什么。你们自己想想有多少人记得自己三岁之前的事,我小的时候七岁直接上的一年级,现在的宝宝三岁就上幼儿园,家长们,我们到底该不该让三岁前的孩子进学校。我宝宝一岁五个天,我带去上早教,第一天试听课,宝宝就是抢玩具,看见什么要什么,一个半小时就是家长和老师一起轮番递玩具换玩具,别的啥事没干,所有的游戏,唱歌,跳舞,看动画片,其它互动,他没有一样感兴趣,玩玩具也是自己独独玩,别的小朋友拿什么他就去抢,抢不到就哭。第二天我是下午送去的,老师刚抱进教室他就要尿尿,然后坐了一会撕坏了一本绘画书,大概时间过了半小时,他不在教室里待了,抱着小板凳就往外走,怎么都拦不住,老师只得陪着他去院子里坐滑滑梯。第三天去了上午下午,上午各种作妖根本不配合老师,下午去一会会就睡瞌睡了,放学时间到了还没睡醒,我抱回家的路上醒了又要回闹着学校。经过三天的早教体验,我决定等三岁直接上幼儿园。

总之我觉得对于三岁就得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似乎没必要再更加早的送去学校接受早教,家庭里就完全可以做好这个环节的启蒙,如果觉得自己懂的少会的少可以上网多了解一些,现在的各种育儿文章,育儿视频,自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学习再教孩子,比送早教学校成本低效率高。学校的早教也无非就是陪娃娃做游戏,看动画片,唱儿歌,适当教一些规则,至于说孩子是否胆大,合群,活泼,开朗,我觉得一方面是娃娃本身的性格,另一方面是生活环境,一个气氛好的家庭,有性格开明的父母孩子就不会胆小内向到哪里去。

引言:对于小孩子而言是不太懂学习的意义的,所以还是喜欢玩,但是家长可不这么想,家长肯定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能够超越别人。所以有一些家长就会给孩子送到早教班里面,早教班的孩子年纪都不大的,很有可能才是三岁左右,那么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去上早教班呢?为什么呢?

没有必要让孩子上早教班

实际上小孩子对于学习的感触不深的,在早教班里面学到的知识也不一定就能够记住,而且早教班对于孩子而言很可能就是一个做游戏的地方,所以家长给孩子送到早教班是不能够达到自己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所以如果真的是想让孩子学到知识的话,送早教班也是比较花费钱的一种方式,另外的话是早教班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早教班是真的能够让孩子快乐的成长的,但是也有一些早教班的教养人员素质比较的差。在组织孩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还会伤害到孩子,所以家长是很难。分辨清楚早教班里面的教学水平是怎样的,另外早教班确实收费不低,所以对家长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年龄还小,放在家里面让老人或者说是自己照顾是更好的,而且还能够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顺带教孩子一些知识效果跟孩子放到早教班是差不多的。

快乐的童年是最重要的

其实学习尤其是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毕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习时长是比较长的,如果说起跑的太早的话可能后期就发力不足。所以没有必要就让孩子去提前的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不如让孩子去享受童年,到时候该学习的时候再学习学习。孩子或许在学习这个赛道上跑得更久,而且跑得越来越快。

关于要不要送孩子去早教班这件事,闺蜜最近和她老公在家里吵得不可开交。

闺蜜认为,孩子就应该尽早送早教中心进行智力开发和兴趣培养,不然将来容易输在起跑线上;

闺蜜老公认为,送早教中心会磨灭孩子的天性,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早教中心太过昂贵,一节课就要几百,一年上万都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大费周折去早教中心很可能最后发现是被早教中心忽悠,乱焦虑!

闺蜜的老公在我们当中算得上是模范爸爸,孩子出生后,基本所有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和闺蜜一起分担 育儿 所有事情,但是双方在教育理念的分歧,也常常会让两人陷入争吵。有时候严重到两人还会说要离婚,但是终究只是气话,最后还是被我们劝住了。

“早教中心”作为两人心中难以解开的劫,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很多父母对它趋之若鹜,又有很多父母觉得它只是白折腾呢?

避免陷入无谓争执,做出判断结果前,我们要先了解清楚客观事实。早教中心都在教些什么?

以辣妈曾经带娃上过的某知名早教中心为例,该中心的早教课程主要分为: 育动课、音乐课以及艺术课三类。

用通俗的话说这三种课就是,在各种器械之间爬行穿梭玩耍,跟着老师唱唱跳跳、画画做做手工之类。说了那么多,还不是陪孩子玩,平时在家和孩子亲子互动不久都是这么活动吗?

并不是,该早教中心可是每一期课程都有不同的主题,而且全程英文互动,以“welcome song”开始,然后中间根据主题和孩子互动、练习、玩小 游戏 、以及设计环节让父母和孩子互动。

除了以上三类主要课程外,还有一些户外活动课程,如去银行参观、去农场摘草莓、去面包店做面包,每个月有节日的话,还会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派对和生日会。

早教中心的主要课程就是“玩”,系统的玩,如果有父母希望早教中心能为你培养出来一个天才,看到这就可以死心了,不过也不用担心早教中心会孩子的天性,毕竟人家的核心就是“寓教于乐”。

前面说到,早教中心的课程主要就是“玩”,那这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咱们先不谈早教中心宣传的那些提高孩子创造力、想象力、行动力、思考力比较虚的好处,我就挑些我亲眼目睹的实处:

1)孩子多运动,妈妈少担心

孩子运动多,妈妈少担心,大运动对孩子早起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常常受限于家里场地,且安全系数低容易磕磕碰碰,所以很多很多父母并不能放宽心让孩子随意爬行玩耍。

但是正规的早教中心一般都能提供宽敞、花样较多又相对安全(四处都是海绵包裹)的活动场所供孩子嘻哈玩乐,特别适合刚学会爬、处于学步期的婴儿。

2)高质量陪伴

前面有提到,父母和孩子需要一起上早教课,在早教课里,有大量的课程需要孩子和父母互动:比如抱着孩子玩举高高降落伞的 游戏 ,拉着孩子随音乐起舞,协助但不干涉孩子的手工创作……

不过,如果你是富有创意和精力的父母,也可以自己设置有趣又充满智慧的早教课程,不过你要是和辣妈一样喜欢在 育儿 这件事上偷点小懒,不如和我一样给娃报个早教班。

3)英语启蒙

有些早教中心的全部课程和音乐都是全英文的,在这种纯英文环境里呆久了对宝宝的英语启蒙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早教中心的课程素材都是专门为幼儿推出的,父母可以和孩子拿想关的素材,自己拿回家给孩子磨耳朵,嚼舌头。

4)为幼儿园过渡

在早教班里,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同龄的小朋友,让孩子发现和朋友玩耍是很有趣的事情。

早教班里,在父母的陪伴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能提前学会如何处理社交冲突,如有序排队、分析玩具、交会玩具等状况。

将来孩子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即使脱离了父母的陪伴,也不容易出现分离焦虑不愿上学,也能独立处理幼儿园里的社交问题。

其实前面说了那么多,辣妈的倾向还是有能力、有时间的就给孩子报一个早教班。

当然,上了早教班的孩子也不意味着会比同龄人更加突出,比他们早会说话、唱几首歌、会英语,而是父母选择了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

当父母自己的知识、时间、经验都不足于支撑孩子的教育的时候,不妨将“早教”这件事情交给专业的早教机构,给孩子做适宜的智力开发和高质量的陪伴。

不过,如果家里父母有足够的经验、精力和时间,我们可以自己在家可以给孩子做早教。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网上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课程讲义、音乐和 游戏 ,借助app等参与孩子的一切,发掘孩子的兴趣。

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开辟大运动场所,可以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游乐场所,周末就带孩子外出或者去不同的地方旅行,适应环境。

社交能力也同理,多和小区邻居交流,组团遛娃,多同龄的宝宝接触。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从来就离不开父母的亲力亲为,父母都积极参与了,在早教班或者是家里又有什么差别呢?

很多妈妈会在后台提问,我的孩子太小,需要送去上早教吗?早教机构近万元的早教费用真的值得吗?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去上早教了,我如果不去,是不是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类似这样的疑问,但我们需要明白的事实是, 早教的对象是家长,孩子从一出生就要做早教,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伴随一生 。

早教即早期教育,对0-6岁的教育称为早期教育。 大量的研究及实际情况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随着早期教育逐渐被重视,各种打着科学 育儿 的各种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就给孩子报早教班,希望通过早教机构能帮他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更出色,早教重来没有这么火热过。

但,早教就是让孩子上早教班吗?上早教班就是早教吗?其实,家长们对于早教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早教的对象首先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首先让父母们接触早教、了解教育,尽量减少对孩子非理性的、盲目地教育。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影响孩子终生,早教机构对孩子的作用只是一种补充,它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那个人,始终是父母

(一)陪伴孩子

1岁以前的孩子几乎不会说话,1—2岁的孩子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培养0—2岁的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悉心照顾,即 父母对于孩子发出的一切信息非常敏感,并能作出及时准确地回应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0—1岁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要给他吃饱喝足就行了,不需要成人太多的 情感 付出。

其实,婴儿实际心理发展水平远比我们知道的水平高,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方法了解婴儿心理发展水平而已。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孱弱的,全靠亲人的爱与悉心照顾,特别是来自父母之爱与照顾才能 健康 成长。

(二)允许孩子犯错

大量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业呈显著的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负相关。构成成就动机的这两种动机在每个人身上的构成比例是不一样的,阿特金森认为, 每个人最初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家庭,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

当孩子犯了错,或遭遇失败时,家长首先应理解孩子,并与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失败、挫折,共同去解决问题,然后让孩子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 有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会越挫越勇,形成积极的追求成功的动机。

(三)关系重于教育

许多家长认为你怕我,才会听我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在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双方会怜惜对方、心疼对方,不会让对方难堪。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良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

只有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容易达成效果。 家长一定要形成“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的家教理念。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父母疼爱孩子就可以做到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动关系,表现为父母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那就是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当人看,即父母要认识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也需要得到尊重、理解,有人的尊严与价值。

(四)树立早教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早教一提起早教,家长们马上想到的是早教机构,要花很多钱去有名的早教机构报名,好象不进早教机构就无法对孩子进行早教,不进著名的早教机构,就会影响早教效果,好象只有花了钱早教才会有保障。

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的, 无论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都是为着将来能更好地适应 社会 ,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环境能替代真实的生活场所,没有任何一种环境比生活环境更鲜活、更真实。

因此, 最好的早教场所是儿童的生活环境早教 ,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早教,父母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身体力行是早教,培着孩子一起做 游戏 、一起看电视也是早教。

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成长,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鼓励儿童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的人,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言,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场所,父母是他们最在意、最看重的人,父母的态度及评价极大地影响着孩子是否 健康 成长。

(五)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养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特点与规律,家长们总想把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塑造,却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一个有自身特点、有自己意愿的生命体,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孩子的 健康 成长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导,但是要适量 ,说教过多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或过度依赖;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敏感期等,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

教育孩子,三分教,七分等 。这个教育理念要求父母在面对孩子时要更有耐心,这里的耐心不是指耐心地教孩子,而是指有时候父母更需要耐心地站在一边看孩子自己玩、看孩子犯一些很傻的错,却不必给予孩子大量的言语指导。

孩子的玩耍要依赖于自己的实际体验,也就是说, 耐心的语言指导是教不会的,必须由他自己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才行。

耐心等待,孩子就能在自己玩耍中体会到更多 探索 的乐趣。

家长应当相信,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好的家教理念,孩子一定会 健康 成长的。

让我们一起耐心陪伴,等待孩子成长,等待他们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