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老人 0 69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第1张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导读: 1、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2、奶奶过世,作为孙女应该做些什么3、奶奶去世了孙女要拿钱吗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态,但是因为我们本身对死亡的种种不可知,人们总是寄回
  • 1、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 2、奶奶过世,作为孙女应该做些什么
  • 3、奶奶去世了孙女要拿钱吗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在生活中生老病死是常态,但是因为我们本身对死亡的种种不可知,人们总是寄回“死”字。现在有亲人逝世我们反而最关心的是需要随多少礼,来看看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吧。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1

600——2000元。

生老病死是谁也不可避免的。但因为死亡的种种不可知,人们总是回避,对死亡的说法也尽量避开“死“字。虽然古籍中用不同说法将人的死亡分了等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曰甍,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但庶民百姓也讳言死,所以又把“死”说成卒、没、下世、谢世、逝世、老了、走了等。

孔子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德之本。

自古以来,将对父母“生养死葬”的态度,视为衡量“孝”的普遍标准。如果说平时对父母的赡养主要是在自己家中进行,还不是太为外人所了解的话;那么,父母去世后的丧葬仪式因为要公开诸于外,所以古人特别重视这死、葬的环节。

随着丧葬仪式的传承,也就形成了严格的丧葬文化,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丧葬仪式中的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违反则视为对逝者不敬,并可能会触怒神灵。

一、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必须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用总是牵挂,灵魂可得安宁。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二、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能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

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儿孙们往往就要在闰月年为其准备寿衣,让老人们看着放心。

寿衣的件数、质地是很有讲究的。件数要单数,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材质上则忌用缎子,因“缎子”和“断子”谐音,而多用绸子,因为“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还不能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

三、入殓时候的忌讳

逝者入殓的时候有很多忌讳。

1、入殓的时候忌讳泪洒尸身

在入殓的时候,亲人们要暂时忍住悲伤,控制住眼泪,以免泪洒尸身。

2、入殓前后忌讳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引起死者骤然挺立或成僵尸。

3、棺材忌讳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为佳,禁用柳木。因为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

四、报丧的禁忌

治丧之家,要在大门上挂上白布、白纸,让人们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并向堂亲姻戚报丧,给在外地或海外亲人发讯,子女闻讯奔丧。其中向姻戚报丧,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确定了葬礼的日期后,孝子要去亲戚家报丧。报丧时讲究孝子未进屋,先跪在室外行礼,向亲戚报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礼的时间。

五、葬礼日期、墓地的选择

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一下子走远的,死亡会涉及很多事项,所以古人尤其重视葬礼日期的选择,以免引发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选择自古以来都十分讲究。俗以为墓地好坏直接关系后代的贫富吉凶。旧时,关于墓地的选择禁忌,民间有十不葬歌谣: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撩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

因此,要请专业人士选择葬礼的日期、好风水的墓地。

六、下葬后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后,送葬的人要绕墓三周,在回家途中则忌回头观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随活人回家。

七、服丧期间忌讳走亲访友

子女服孝期间不走亲戚,不访友,不集会,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幸。俗语有“身穿热孝,不登邻宅。”

八、守孝期间,子女忌穿色彩鲜艳衣服

父母去世后,子女要为父母守孝,古时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现代时间缩短,但也不宜少于一年。守孝期间,子女忌讳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浓妆艳抹,饮酒作乐。

亲人去世一般随多少礼2

丧事份子钱一般给多少 给多少才合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喜事那种才能叫份子钱,丧事那种叫帛金。

旧时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开始,是因为,家里有事,如红白喜事,但是,因为没有那么多存款,喜事办不下来,来的亲戚朋友,你出一点,他出一点,凑齐了,把喜事办了。

以前遇到亲戚朋友有人过世通常都是带一些金银纸钱之类过去祭拜后烧给往生者,到现在为了方便基本都是包成帛金给逝者亲属让他们自行安排。至于一般帛金给多少是取决于很多因素的。

死者关系远近: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直接影响着白事给多少钱。通常情况下,直系亲属随的份子钱应该是最多的,金额多数为500元或1000元。非直系亲属随的份子钱,相对较少,金额多数为100元或300元。前来帮忙的村民,通常是不随份子钱的,但也要有所表示,多数在出殡日随一份黄烧纸,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

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白事份子钱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中东部地区),份子钱金额相应会高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中西部地区),份子钱金额相应会低些。部分地区吊唁去世的亲人,有不随份子钱只送黄烧纸的习俗(家属有三年不买黄烧纸的习俗),也即出殡日送的黄烧纸,足够家属烧三年用。

与丧主关系远近:上文我们提到,白事给多少钱合适?要根据与死者关系而定。同样丧主的为人处世,也决定着份子钱金额的高低。现在的人情世故,多数呈这样的趋势,小时候收到份子钱,看长辈;老了收到份子钱,看儿辈。也即子女在社会或当地影响力,也是间接影响份子钱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与丧主关系的远近,是白事给多少钱合适的关键因素,跟子女关系好,多给多少都无所谓,跟子女关系不好,多给一分都觉得心碎。

奶奶与孙女是有血缘关系的隔代亲人,长此以来,奶奶很多好东西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孙女留着;孙女办了错事家长训斥,奶奶会义不容辞的开始反过来呵斥孩子的家长,把孙女保护起来;这份感情,是祖孙难以割舍的亲情。

▶奶奶过世了,作为孙女应该做些什么?

节哀顺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接受这个突如其来或已有预知的重大的变故。仔细想一想,有很多孙女可做之事:

如果奶奶生前喜好干净、利索,可以为奶奶用温湿毛巾擦擦脸、梳理一下奶奶的头发,为奶奶梳好头;擦干净奶奶的双手,为奶奶剪一剪手指甲,让奶奶干干净净的离去,自己会心情好受很多。

如果孙女还没有进入到成年人的行列,这些事情不建议孩子去做;进入成年人的孙女也要看是不是孙女自己个人有这种意愿。

最好不要由长辈们指派去做。

这类事最好还是孙女本人有这种愿望想去做才好。

没有这种愿望可以不考虑。

▶整理好奶奶的面容以后,可以为奶奶整理好寿衣,里里外外都要整理好,不出褶皱,让奶奶干净、利索的仪容,最后展示在众位亲友面前;

奶奶的寿衣,通常都是闺女来置办和购买的。如果奶奶没有闺女,也会由家中的自己的妈妈或婶婶们去张罗此事。待奶奶穿戴整齐以后,作为奶奶的亲孙女就可以做上面整理的程序了。

▶清理奶奶的遗物,各种照片、各种证券、奶奶写的日记一类的文字东西,最好保存下来。不要全部都烧掉。整理这些物件,要细心,有用的物件一定要保留下来。将来奶奶写的一些文字的东西,不知道什么年月查找什么资料可能会用得上,一把火都烧掉是不对的;

▶在去派出所为奶奶销户口之前,仔细看看奶奶有没有需要取出来的“存单”或各种有价证券,这需要有奶奶的身份证才能办理。这些事想在前面,销户口的时候,奶奶的身份证会收归派出所销毁了,这些事一定想在前面。

▶去殡仪馆火化以后,随即就会驾车直奔墓地。

在此时,已经由长辈们选好了墓地,在现场不要说三道四,不挑毛病,多打圆场。尽快让奶奶入土为安。

在墓地如果有人挑毛病,说些不该说的话,特别伤害亲属的一片好心。

一般情况下,这些事情都是年长者组织,家族中人也是匆忙中参与的操办,很多参与的人会在这三、两天里只能睡几个小时的觉,按照组织者的临时吩咐办事,很难免会出现纰漏和不周之处。

不挑毛病,多打圆场,不在墓地产生纠纷,尽快让老人入土为安。

孙男媂女在这种场合,就应该多说吉利话,对诸位参与忙碌的人,道一声“辛苦,”“谢谢您帮忙”这样的话,让这些帮忙的人心里有一些安慰。

多打圆场为好。

不挑剔,不惹事。

▶老话里说“挑喜不挑丧”。

这是说,喜事有时间来预备,也有时间办理礼数不周的话,别人要挑礼的;办理丧事则不同,丧事都是临时动议的事情,匆忙之中丧家很可能有疏忽或礼数不周,最好不去挑礼。

安安静静、四平八稳的为奶奶送终。

▶家家户户在老人过世以后,老人的孙女辈份的人有大有小,没有到成年人的也会有之。在老人面前,属于小辈分的人;所以说,奶奶过世,小辈分的人,只能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给大人添乱,尽量把奶奶的丧事办的稳妥、圆满。

能给大人提醒一些事情、甚至亲自去参与到其中这是最好的。

我的W战友他母亲逝世,W战友的女儿23岁,大学毕业后,当时刚刚在我们市一个单位任职。她从小是奶奶一手拉扯长大的。她跟奶奶很亲。此番奶奶过世,她爸爸是坐镇的“总指挥”,他女儿是“副总指挥”,她爸爸吩咐以后,她指挥家族中的人前去操办。使得各项大事井井有条。一点也没有乱。

最后办完大事,我们几位战友在一起议论W战友的闺女,这闺女可是W战友的得力的帮手。

孙女是否需要拿钱,主要根据当地的习俗和家庭情况来决定。

在一些地区的习俗中,出嫁的女儿不需要给娘家人奔丧,因此不用拿钱。但在某些地区,出嫁女奔丧需要给娘家人拿钱,以表示对娘家人的慰问。如果孙女愿意拿钱表示对奶奶的孝心和怀念,那么这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孙女不愿意或者家庭不要求拿钱,那么也可以尊重这个决定。

家庭成员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达成共识,避免因为这个问题造成矛盾和不必要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