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公司回应天价鞋,出现这种现象公司有责任吗?

员工 0 47

李宁公司回应天价鞋,出现这种现象公司有责任吗?,第1张

李宁公司回应天价鞋,出现这种现象公司有责任吗?
导读:天价球鞋事件,李宁是否从中作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奇的文化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爆的球鞋文化。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收集球鞋和穿着一些十分酷炫的球鞋,甚至一些明星也在公共场合上面晒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球鞋,为球鞋文化添砖加瓦

天价球鞋事件,李宁是否从中作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奇的文化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爆的球鞋文化。很多的年轻人都喜欢收集球鞋和穿着一些十分酷炫的球鞋,甚至一些明星也在公共场合上面晒出自己珍藏多年的球鞋,为球鞋文化添砖加瓦。

但是在球鞋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和现象。比如最近在一个知名的球鞋交易平台上,原价为1499元的李宁牌篮球运动鞋,在经过鞋贩子的操作之后,价格竟然高达了48,889。这个价格让很多的人都难以理解,尽管平台第一时间对于这些球鞋和涉嫌违规的账号进行了进一步处理。但是似乎并没有平息消费者们的怒气。

随后作为这款球鞋的品牌方李宁也是站出来发表声明。李宁表示并不希望和炒鞋有任何的关系。同时对于这一次的事件,他们也将做出相关的举措来规避。比如线上线下都设置一些门槛来,避免出现一人多次购买的现象。线上他们会核实买家的IP收货地址,如果这个地址频繁出现的话,店家有权利拒绝发货。

在线下进行登记购买或者抽签的时候,也会核实当事人的身份证。可是大家对于此事似乎并不买单,依然认为这件事情是李宁的责任。消费者们认为如果李宁可以增加发售产品的货量,那么在市场上面就不会达到一种供不应求的关系,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炒卖球鞋。这样一来,消费者们也不必花很多的钱来去购买一款球鞋了。

可是李宁则表示自己并没有刻意的饥饿营销,而是受到原料工厂以及合作方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李宁不可以擅自增加发货量,每一次发售量都是有固定数据的。这让很多的消费者们依然认为是李宁在这件事情当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只有饥饿营销达到类似的效果,李宁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只要有人炒卖李宁球鞋,李宁球鞋就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收益。

希望消费者们还是要理智看待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喜欢一双球鞋的话,一定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去购买。不要去助长那些炒鞋贩子的风气。也不要加入到这个行当里面,让我们为中国的休闲文化一起努力。

李宁回应天价鞋事件,你觉得炒鞋这种行为品牌方不需要负责:

1、我认为炒鞋是消费者的喜欢才能够让黄牛有空可以钻,所以品牌方也很难控制;

2、主要是在于有的时候限量鞋就会让粉丝更喜欢,所以才会有炒鞋这个项目,但是由于鞋子限量的情况下,才能炒的起来;

3、每个品牌都会被炒鞋,主要是在于市场的需求,品牌只能够尽量设置门槛。

李宁天价鞋的新闻也是很多人在关注的,之前由于新疆棉花的问题,很多国际品牌大家反而没有兴趣了,都关注起了自身国货的品牌,所以这样看国货的崛起是肯定的。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李宁最近就被爆出了天价炒鞋。一双球鞋的价格炒到了天价,这个行为李宁也不需要负责,但是最好能够采取一些手段,防止这样的炒鞋事件。

一、限量的鞋子更多人喜欢。

很多品牌的球鞋都被炒到了天价,一个是因为品牌把鞋子限量了,另外一个就是消费者对于这个鞋子的喜欢程度。只有让消费者喜欢的鞋子才有被炒的资格。所以我们看到了李宁现在被炒鞋,这也是对于李宁的一种肯定,如果喜欢的人不多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愿意去炒。没有市场,没有需求,就没有这种炒鞋的行为了。

二、炒鞋已经是为了一个行业出现了,全球都有这样的行为。

面对炒鞋的行为,现在也是有专门的炒鞋行当,有不少的人都以自己拥有一些高价鞋子而开心,有的鞋子确实是很难买,全球可能也就是限量一百双。这样的鞋子的价值跟奢侈品是一样的。因此有很多人都开始了炒鞋行为。

三、李宁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减少炒鞋的行为。

虽然炒鞋行为不好,但是很难以阻止。李宁作为品牌也只能够把鞋子生产出来,然后贩卖出去,最多就是限制购买的数量,只要市场有需要,这个鞋子卖掉了以后还是会被转手,被炒作。这个事情很难控制,毕竟那么多的国际一线品牌都没有办法控制。李宁只能够尽量采取一些措施。

四、结语

有很多品牌都有炒鞋的事件,李宁这次事件可能也是第一次,国内品牌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现在风向改变了,也许还会继续有其他的品牌会有炒鞋的行为,只希望品牌方能够多采取一些措施,不要让真正喜欢的消费买不到心仪的鞋子。

为何李宁的回应消费者们并不买单?

李宁是一个国内知名的运动品牌,自打创立以来就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喜爱。但是前几年国内的运动品牌发展一直很平缓,甚至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国际知名的一些运动品牌,对国内的运动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打击。

但是随着中国新疆棉花事件的出现之后,导致消费者们对于这些运动品牌失去了信心。所以大家将购买的热情转移到了国内一些运动品牌上面,李宁就是首当其冲的热榜第一。而消费者们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自己想要支持国产,但是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配。一款球鞋竟然高达48,889元,这样的价格实在是让自己承受不起。

尽管随后购物平台对于这些球鞋和违规的账号进行了处理,但是大家依然不买账。李宁官方团队也是尽可能第一时间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表示李宁不希望和现如今的炒鞋有任何的关系。同时也非常抱歉,出现现在的这种情况,他们承诺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推行一些门槛政策,来限制炒鞋现象的出现。

比如在线上他们会核实IP地址,如果发现一个收货的IP地址,频繁出现的话,店家是有理由可以拒绝发货的。线下发售的话,他们会核实每一位购买人的身份证账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遏制住炒鞋的不良风气。但是更多的消费者们还是希望李宁可以不要饥饿营销,增大球鞋的发售量,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可是李宁则表示球鞋的发售量都是固定的,受到厂商以及原料还有合作方的多方面影响发售量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的。这让喜欢李宁品牌的球鞋的忠实爱好者们,非常的难过。因为很多的人没有办法以原价的价格购买到自己心仪的李宁牌服饰产品。而现如今很多的服饰溢价又非常的大,导致自己无法承受。这个现象现如今已经非常普遍了。甚至蔓延到了一些其他的国货品牌。

球鞋文化确实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文化。但对于这个文化,我们在给予接受和发展的同时,也应当遏制住其中不好的一些现象。希望在消费者和品牌方两方面,大家可以共同努力,一同遏制住炒鞋的不良风气,只有这样,中国国产服饰品牌才可以迎来辉煌的发展。

两鬓已显斑自的李宁淡然地面对着媒体:“我不是一个明星偶像,我只是一个拥有十几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一个商人。怎么去形容我的成功,我想,我是个太幸运的人,在我身边的很多人一如既往的无私帮助铸就了我和LiNing这个品牌。”相较于商业竞争,体操比赛没有身体接触,也无需直接的对抗,每—个运动员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更完美。李宁说他一直在努力把这种理念灌注到“李宁”公司的发展之中。

让改变发生

北京通州的“李宁”公司总部,状若火红狐狸尾的旧商标连同着全国一座座商场内货架上被纷纷下架的“旧”LiNing牌衣服、鞋子一样,都成为了20年来印证LiNing发展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由体操王子成名的独创技巧“李宁交叉”动作抽象而来的新Logo。新标志与之前并没有过大的差别,却成为诠释LiNing品牌新文化的前哨站——以“人”与“改变”的价值观作为核心内涵,品牌锁定时机的幡然变革正是对外界迟疑不断的“体育品牌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LiNing如何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等类似声音的最好回应。

2010年,LiNing品牌创立20年,在中国市场业绩上刚刚超越阿迪达斯、紧逼耐克。而创始人李宁,这位昔日意气风发的体操王子,已经是一位近天命之年的中年人。在所有致力于打造全球性品牌的中国公司里,服饰类品牌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类。原因在于,赢的诀窍不在于低成本、大规模的制造优势,而有赖于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独特鲜明的品牌个性以及无法缩短的品牌历史。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升级和口味的变化,他们急速地拥抱以往望而不及的国际时尚品牌。这对众多中国服装和体育用品制造商来说,无异于噩梦。现在,中国选手们正在用各种办法试图补上这一课。这些实践者的名单包括:李宁、鄂尔多斯、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等。它们或重塑品牌DNA,让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或延揽国际大牌设计师提升设计能力,或积极向海外同行学习品牌建设的一整套从设计至推广的完整方案,或干脆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店。尽管它们目前还难以称得上完全成功,但值得赞许—这不啻是一场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起义。

在中国市场业绩赶超阿迪达斯,逼近耐克之后,李宁终于拿出了更换标识,重塑品牌的决心。他希望LiNing能在2018年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市场的龙头,并稳居世界前五运动品牌的位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实际上,早在2008年10月,首席市场官方世伟就已经着手设计新Logo了。现在看起来甚为复杂的决策,实际上起初只是源于几个朴素的想法第一,LiNing内部关于“运动带有时尚,还是时尚带有运动”的争论尘埃落定,定位“运动”要传递非常强烈的讯息,告诉市场“我要改变”;第二,要“更动感,更现代化”;第三是体现“运动”;第四个更具体,“原来的Logo在鞋上的支撑效果不好”。最终的Logo设计出来后,公司内部做了个调查,调查显示90%员工都支持改变。LiNing原来的口号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常被诟病与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过于相似,有“抄袭”嫌疑的恐怕还有与耐克标有几分相像的Logo。现在李宁决定甩开它们,勇于求变,加快国际化进程。

由内而外的国际化

品牌重塑战略的开始,预示着LiNing品牌与其自我设定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六年前,LiNing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后,重新规划了公司的发展目标:2005年至2008年,专注国内市场。争取在本土市场从内外夹击中突围:2009年至2013年为国际化准备阶段,专注加强国际化能力;2014年至2018年为全面国际化阶段。而为了完成这一布局,李宁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公司显得很有远见:不仅抑制着单独让市场利益最大化的“急躁冒进”。而且采用了“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的稳妥方式进行扩张。这种做法与某些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在真正走出去之前,提升了品牌的附加值,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方面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营销也一直是“李宁”公司打造专业化品牌的战略思路。自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每届奥运会上“李宁”公司都会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此后“李宁”公司开始赞助国外代表队,启动自己的国际化进程。从中国国家体操队到后来的乒乓球队再到如今的羽毛球、跳水等多个项目的国家队运动用品赞助商,代言人从CBA明星到NBA的顶级球星的鼎力加盟,西班牙国家男子篮球队、阿根廷国家男子篮球队队服的赞助……LiNing一直在按着自己的节奏前进、突破、改变。从国内到国际,LiNing逐渐在变强变大。北京奥运会更是把LiNing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LiNing走向世界的目标在一点点推进,国际化的策略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衍中。

2008年1月,“李宁”公司在美国俄勒冈州建立设计研发中心,同年11月,李宁在公司总部内,正式挂牌“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下设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鞋机械测试实验室及脚型与鞋楦型研究实验室。两者的落成,也标志着LiNing在运动科学研究领域真正跨入国际先进行列。“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LiNing。”是李宁所提出的,企业内部流传甚广的口号。他对于国际化有着自己独到的剖析:“国际化有两种,一是单纯地做产品出口或者单纯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这是‘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另外一种就是做国际化的品牌,这是‘中国创造’的国际化。作为中国品牌,我们当然希望LiNing能够成为世界品牌,从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的梦想。所以看似抓住契机,其实,国际化是我们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的事情。”

品牌变酷的90后方向

20年的摸索、奋斗,“李宁”从一个刚成立的公司,一直壮大到今日的国内最好的体育品牌。作为90后(“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现在“李宁”公司很清楚的明白,企业自身最大的核心资源不是年254%的收入增长率和945亿元的年利润、不是7249家零售店铺和8387亿元的年收入,而是LiNing品牌广泛的知名度和高美誉度。消费者购买LiNing,实质上是在为李宁精神买单。赛场上,1984年的巅峯与1988年的黯然,戏剧的现实和现实中的戏剧,成就了LiNing史诗般的品牌魅力,更在70后的青春历程中烙下深深印记。LiNing天然亲近的事实上是70后。有人说它是“70后的LiNing”,从销售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35岁至40岁的70后占总消费人羣超过50%,既如此,“70后的LiNing”能搞定90后吗

“你觉得酷到底是什么林丹在赛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一、 送鞋子的禁忌

  1 再贵的旧鞋也不能送人

  有的人觉得自己买了一双很贵重的鞋子,又没有怎么穿,但因为各种原因不喜欢了就送给别人,但这么做是不合适的。因为旧鞋子从某个角度理解,也可以看做是“破鞋”,因此送旧鞋子给人家,可能会被误会诅咒他人感情不顺利。所以,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之间,也最好不要赠送旧鞋。当然,若是小孩子就可以例外,因为孩子并不存在婚姻和感情方面的苦恼。

2 情侣送鞋有来有往

  情侣之间赠送鞋子是很平常的事情,比如对方看中了一款限量版的鞋子,伴侣就会记在心中,并且找机会购买送给爱人,给对方一个惊喜。不过情侣之间赠送鞋子也是有讲究的,要有来有往,不可以单方面赠送。因为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送鞋子给爱人,会让对方更快的离开自己。如果是互相赠送,情况又不一样了。所以,情侣之间应该互相赠送鞋子。

 3 同事或者领导不要送鞋子

  职场上的人情往来是难以避免的,有人会给同事或者领导赠送礼物,但是这种关系挑选礼物的时候尤其需要谨慎。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很多,如果送给同事鞋子,对方可能会误会你对他有所不满。如果给领导送鞋子,可能对方会认为你对领导不满,觉得对方给自己穿小鞋了。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还是不要送鞋子比较好。

 二、 收到鞋子如何化解

  1 收到旧鞋子妥善处理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送旧鞋子,并不是对送礼物的对象不满意,而是纯粹不知道人情世故。所以,收到的人也不必说出来,只要之后默默想办法化解就可以了。收到旧鞋子,可以送到废品回收站,也可以继续改造成家里的拖鞋,这样也是对送鞋人的尊重。

2 废物利用

  如果是家中有养宠物的人,也可以把鞋子洗干净了,把鞋子当做是宠物的玩具,也做到了废物利用。若是有创意的人,还可以把鞋子做成工艺品或者装饰品,也不失为一种化解的好办法。

 送礼虽然看起来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但却很有讲究,也是一门学问,既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也凸显了人们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情况下人们送鞋子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出于一份好意,所以接受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欢喜,不要让对方失望,事后尽量不传或者默默处理就好了。至于情侣之间就更加简单了,直接回赠就可以。

李宁回应天价鞋子都不是官网售出,并非公司本意

其实这种情况在日常消费中屡见不鲜,因为所谓的品牌效应就是这样。有很多耐穿但没有知名度的鞋子,只能沦落为地摊货被贱卖。而有些产品因为在宣传上投入大量的金钱,甚至不惜用营销号炒作,而换来大众的盲目消费。

因为国外品牌大量抵制新疆棉事件,让国人意识到了什么是内忧外患。而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品牌,李宁首当其冲发表声明,进而是自己额拍拍在国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但这不并不能是他们后期牟取暴利的手段。

支持国产是每一个国人应该做的,但是作为国产品牌也应该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像这样有和没有一样的回应,其实国人不需要。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衡量水平,如果借势炒作或者敛财一定会付出代价。

怎样合理消费?

品牌的出现只是代表了某一领域的知名度,并不能代表它的质量以及安全。使用品牌产品除了能激发大众的攀比心理以外,毫无作用。所以是不是要选择名牌产品,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选择。嫁入豪门的郭晶晶还背300元的宝宝,穿百元鞋子,没有名牌并不是多丢人的事件。

不要盲目跟风。在资本运营圈里有句话是万物可炒,就是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使某一个产品达到一定高度。经过资本运营后产生暴利。就像现在的李宁,以前李宁基本大众都可以消费,但经过别的平台炒作,现在价格已经高达万元之多。其实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轻奢大牌,像LV,迪奥等,除了知名度高,价格高以外,实用价值和一般品牌都一样,甚至有些大牌还没有一般品牌实用。

另外也希望李宁能真正重视炒作这件事,能做出一个真正属于国人的品牌,而不是通过情怀来助长资本运营。

不需要。李宁招聘工作要求可知,兼职在工作期间不能穿别的运动品牌鞋子和衣服(可穿没有LOGO的)全天班(指商场营业时间,从早到晚)180元/天,因此李宁兼职不需要穿工作鞋。李宁公司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的专业体育品牌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公司之一,拥有完善的品牌营销、研发。